切换新版>>

四川论坛 >  真实的农村,真实的食物链,真实。。。

发表于 2010-02-25 12:20    IP属地:未知

查看 22.2W | 回复 62
真实的农村,真实的食物链,真实。。。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
-----看不懂的农村
麦田之守望者
陪伴父母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农村老家。仅仅两年而已,这个生我养近20年的农村却那么生疏,所见所感让我百感交集。限于文笔,这里先把一些改变列于此:
1.喧闹的春节,冷落的平时。
在老家所处中原,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事实。印象中一家5口劳动力耕种5亩地,非常辛苦。现在呢,5亩地两个老人耕种都绰绰有余,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只能进城寻找出路。听邻居说,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劳动力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平时老家全部是老弱病残孕,一排冷落萧条的景色。当然造成年轻人外出打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后面再介绍。
2. 宅基地
这次回村,感觉整个村落宅基地面积几乎扩张了50%,这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少。在老家,一人只有不到5分地,仅够温饱而已,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将农业用地转换为宅基地是非常容易的,当地的土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是真空地带,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们村,邻村大多如此。耕地减少从长期看应该是必然的。
此外,农村宅基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价格上涨很快。一亩宅基地价格年涨幅竟然接近50%,丝毫不亚于城市市场。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年一口价15000元。
商铺价格也是连番上涨,靠近马路的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了,底层用于出租,另外一层用于自己居住。租金价格从年2000元,上涨到了4500元。而且马路边的宅基地转让价格也接近15万,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城市的房地产,当前的建筑成本是相当高了。在我印象中,早些年盖两层楼价格不过3万,现在建筑成本逼近了10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一块实心红砖在老家当前是0.25元,之前(5年前?)是几分钱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的房价并不是很离谱。
3.农业用地----事实上的私有化
土地是集体的,按照村约而言,应该根据事实人口变化5年一个周期重新抽签划分土地,但是在农村已经接近10年没有动过土地了。我咨询过村干部,重新划分土地的可能近似于零。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私有化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耕地变宅基地、人口变迁等等因素,重新划分土地不亚于一场革命,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在土地稀缺到当前地步,一人只有5分地。
耕地在减少,是个长期的变化。在农村,土地局的监管力度近似于无。粮食问题长期一定是上涨的,这个无异议。
4. 教育-----尴尬的读书人
我们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农村人即使再苦再累,也会砸锅卖铁供养还是读书。这次回家,让我看到的却是尴尬的一幕。我们村历史上是外出做建筑,这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爆,村里几个包工头大多小学或初中毕业,短短几年,家里两层楼起、开轿车回,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看看同龄人要么刚大学毕业,要么还在读研,一个个寒酸无比。大学毕业后工资不足两千,在农村真是无地自容,连自家父母都感觉抬不起头。农村人的理念在变化,感觉读书是一个划不来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明显减少,重视不复以往。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包括我在内,也感觉一种无名的失落。
5. 人口
在农村,二胎是标配,三胎是常规配置。在县城,二胎逐渐标准化,交一万块钱罚款就可以入户,这已经是明码标价、习以为常。不得不说,国家的保障不到位,使农村以及县城不得不多生超生。我在农村见到太多的老无所养悲惨的事情,在今年初三,一个孤寡老人半夜上厕所返回途中摔倒,生生冻死。孤寡老人每年冬天冻死是常见的,一年一个村有一个。如此悲惨景象,你怎么劝服别人不多生超生?国家不作为是首要因素。
6. 财富
这次回老家感觉农村表面上是很繁荣和富有的。家家户户基本标配电动车,接近40%的家庭还有一个三轮车(时风那种烧柴油的),超过3%的家庭有2-3万的皮卡(昌河等之类的)。特别是汽车感觉汽车下乡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两年前除非有跑短途客运才会买,现在确实纯粹作为了代步工具(这类车在农业生产上毫无用途)。
家电在农村开始普及了,除了彩电之外,太阳能是最普遍的,在老家接近30%的普及率。类似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还不算普及,大约15%的普及率(可能还少)。农电价格0.57元/度,这个是制约家电普及的因素。
从农村老家的年轻人穿着看,基本上和城市接轨了,无区别。
7. 打工
年轻人打工已是普遍现象。从80年底,我村就是做建筑,现在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干一年建筑工,一般一年能存3-4万左右。在这个领域,在村里还是出了不少人物:建筑工---》包工头---》开发商。我们村诞生了3个小开发商,最年轻的不足22岁,真的不得不感叹房地产领域是诞生传奇的领域。但多数人还是做建筑工以及包工头,我去了几个包工头家,感觉的确家底不多,年收入应该在10-20万左右,具体不详。
再年轻一代的,就不喜欢做建筑的辛苦了,开始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厂之类的打工了。目前看,收支平衡,尚未看到有出息的,感觉这条路不会有奇迹。
支持城市房价的一个因素,农村富有人员进城买房。这个是存在的。我说的几个村里的暴发户基本上都在所在城市买房买车了,已然融入了所在的城市。按照收入多寡,农村选择了不同的进入城市的路子:建筑工等选择在家盖两层楼,包工头选择在县城买房,再有钱的就进大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等买房了。
8.谈谈农业
上文说过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是:春节我们买的菜非本地的,大多来自海南和山东。本地大棚菜品种、卖相、成本都无法同上述省竞争,纷纷败下阵来。在农村集市上全是外地菜,我印象中自给自足的农村荡然无存了。说说少数菜春节的价格:黄瓜每斤6元,四季豆每斤8元,辣椒每斤7元,西红柿每斤5 元。
我们县的面粉全国有名,以前基本上在村磨坊磨面---》自家做馍。现在村里的磨坊关门了,农民卖粮食买面粉,尴尬的是大部分面粉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现在村村户户买现成做好的馒头,自家已经不做了,买的馒头那个白啊,不知道里面加了多少滑石粉和漂白粉。我们县是花生种植大县,榨油领域同样如此。
我们县的童子鸡销往全国,我去养鸡场看过了。吃了饲料的童子鸡,只需要35-40天就可以出栏。养猪以前我家养猪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卖,现在不足180天就可以卖出了。可怕的饲料!在农村集市上,家畜交易市场已经不行了,这类靠农户之间交易家畜的方式已经被集中化养殖代替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做交易员了,一个集市上交易佣金不足3元。
在我村有一些企业,大多是集中在:猪养殖、鸡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养殖(野鸡)、中药养殖等等,但大多不成气候,不要是资金、技术都不行,此外销路不畅也是大问题。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个冰糕厂,效益还不错,但管理就比较差劲了,能维持几年挺难说。
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之中,成为了产业链中一环。

我和同性美女的雪山婚礼

辣火嫩模淮海路上演脱衣秀


实拍日本艺妓特色服务


精华好帖:
2010要火(真理道铁路边着火)看这位置
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是什么意思?
杨浦大桥两车相撞肇事司机跳桥身亡
权威媒体曝南勇杨一民失踪与反赌有关
章子怡泼墨事件进展,真相越来越近
俞灏明,华谊艺人乱伦内幕娱乐圈潜规则
车晓,29岁山西首富娶车晓婚车二百多辆
澳门艳照门,澳门发生学生床照外泄事件

验新上市的BMW X1


亦真亦幻的飙车就擒记


美丽新娘能否打动你心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20    IP属地:未知

9. 谈医疗------寿命、疾病、死亡率
农村平均寿命明显下降了,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据我父亲介绍在老一辈中极少有癌症发生。目前老年人死亡率比较高的几个疾病:食道癌、肝癌、肺癌和胃癌。大部分集中在消化系统。我想这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中寻找到答案的:农药和除草剂大规模的采用。我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去锄地,非常辛苦和劳累。代价是农村不断上升的癌症发病率。
得了癌症以后,生存率非常低。大多不到1年就死了。一个是治疗不及时(没钱),再者是心理因素。在农村杜冷丁、吗啡是比较常见的,花点钱就可以从黑市中买到。得了癌症,大多在家卧床等死,疼痛靠杜冷丁和吗啡,一般都是死于恐惧和麻醉止疼剂过量。
说说新农合,新农合感觉意义不大,有点杯水车薪。得了大病,报销比例很低的,农民还是承担不起,在家等死还是普遍现象,癌症基本上都不治疗,关键在于医疗费用。因病致困现象很普遍。
10.国家近两年投入在农业投入在我村体现
近几年国家在农业还是有些投入的,第一个是为了补充地下水修建了水利设施,第二个是修建了水井等设施,第三个建设了一些农田间的道路。最关键是减免了农业税,种地终于不亏钱了,但是地太少了。
11.大广高速建设及补偿
国家修建了大庆---广州的高速公路占了不少农田,补偿标准却相当低。具体数字我忘记了。不知道这些失地的农民如何生存。我估计一亩地应该不超过2万。
12.我所了解的农村部分阶层收入
建筑工:初中毕业,春节和农忙季节返家,其余打工。一年收入大约4万。此类年龄大致在30-45之间。
电子工(长三角珠三角):初中毕业,年收入大约3万,但基本上留不下来。年龄在16---22之间。
药品推销员:大专毕业,年龄25岁。在一家药厂推销业务员。收入大约7万。
营业员:初中毕业,年龄16---25岁。营业员,年收入5万。
在家种菜(去年年景好):年龄45岁。5亩地,种菜一季6万元。
重点大学毕业生:年龄23岁。年收入3万。
研究生刚毕业:年龄25岁。年收入4万多。
13.农村盖房的事情
农民一生几件大事:结婚;生儿子;建房;孩子结婚;养老。
养儿防老还是不变的规律,当前还是靠子女来养老,靠国家不靠谱。
养儿子是必须要盖新房的。在农村一样存在住房问题,不过是以盖新房的形式。普通农民建座新房平均在5万左右,儿子结婚的话彩礼标准是3万,再考虑到办喜事、见面礼等等开销,总开支在10万左右。普通一个农民年收入大约2-3万(农业外加打工),儿子初中毕业后到结婚5年打工,总收入大约在5万。换而言之,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孩子结婚需要积累4-5年。如此看来,农村结婚压力要小于城市的,城市的住房价格如此之高,5年的收入是无法做到的。一种感觉是:农村的收入水平上升,其实要高于城市平均水平的 ,幸福指数我觉着不低于城市。
在农村,有儿女与没有儿女之间天壤之别。无儿无女大多晚景凄凉,无一正常死亡。国家的计划生育与社会保障任重而道远。
14.所知道的传奇故事
我们村一个寡妇有四个子女,家庭非常困难,但个个成绩非常优异,家中的老二在十四岁那年主动退学,将读书机会留给了哥哥及两个妹妹。老二在建筑队中从拉水泥开始,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一步一步混到今天,年纪轻轻不足25岁在郑州市就成为了小开发商,在郑州多套住房,并且开着豪华轿车衣锦还乡。让人尴尬的是,哥哥研究生毕业后,月工资却不足四千,依然无房。一个人有能力总会发光,不会埋没。我总想:教育本身是否泯灭了人的拼搏和创造能力?
15.说农村看稳定
在大街上和邻居聊天,朴实的农民从心底里是很感激我党这几年的政策,特别是取消农业税。我觉着起码在老家农村,稳定是没任何问题的。对比城市里的种种不满,真是令人感慨。
农民满意的几点:
1) 取消农业税
2) 水利上的投入
3) 新农合
中国的农民真是太朴实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让老百姓感恩很久。
16. 通讯
固定电话基本上没有市场了,而且在萎缩。
前几年固定电话刚开始开通,然后就是铁通、联通抢电信的固定电话的地盘,零安装费以及话费优惠。但刚刚有点眉目。手机就开始进入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即使已经安装固定电话的也已经拆除了。
宽带接入这块儿还是相当少的,我估计普及率千分之五不到,主要是村内常年是老弱病残守家,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费用是1MADSL一年费用400元。费用相对还是较低的。
17.物价,从农村物价看通胀
农村收入不是特别高,但物价可不便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菜需要自己买的,平时开销还是不小的,据了解菜价比城市并不便宜。电费一度电0.57元,也不便宜,这制约了家电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农村没有自来水,大多是几家一起打口井,吃水时直接用自家电表抽水到缸中,一缸水两口人能用4天左右。这种用水方式,洗衣机真没啥用途,除非洗大件衣物。
建筑成本现在也是一年一个价格,从一块实心砖来看,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衣服基本上从集市中购买,价格基本上在50元以下,对中老年人而言,一年采购衣服估计不超过80元。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购买衣服不是主流人群。
18. 当年的万元户
在20年前,我村出了一个万元户,被作为典型送到县里面表彰,那是相当风光。全家承包了村里20亩地,经济来源全部是农业收入。相当节省,为了多挣钱少花钱,全家人冬天都不舍得穿袜子,而且吃得都是相当节省,衣服经常破破烂烂。当时是有名的吝啬抠门万元户,钱全部存到了银行。一家人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舍得买牲口和农业机械,一直靠人来耕种。经过20年的积累,我想全部收入应该不足20万。以如此的家底,在村里经济水平应属一般,我想他们应该是挺郁闷的,想不清楚为什么当年的万元户,现在却是村里经济水平靠后。现在为了孙子结婚,也不得以要盖两层楼,一下子要花去超过10万。
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通胀消灭了他们的财富。勤劳的确能致富,但能不能保住财富,真的很难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财富的切换却不到10年,令人感慨。
19. 儿子和女儿,看计划生育
如果我在农村,看到农村种种众生相,我也要超生直至生个儿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儿子我老了怎么办?没有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纯粹扯淡。在农村想多生孩子相当容易,只要你交得起罚款。
20. 看不懂的农村
短短两年不会农村老家,却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我都不认识了。
不是我不明白,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了,不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了。看看外资控制的榨油、面粉、养猪领域,就发生在我身边。看看农民吃得清菜、油盐酱醋等等生活用品,和城市几乎无什么差别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30    IP属地:未知

非常真实的中国农村调查报告,顶!
洗完脚杆上田坎,红苕稀饭整三碗。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32    IP属地:未知

到处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呀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37    IP属地:未知

很真实,值得顶一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39    IP属地:未知

有点真实的报告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42    IP属地:未知

真实得。。。。。。。。。。。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47    IP属地:未知

杀完中产,还是杀农民了
神补刀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50    IP属地:未知

关于计划生育,更正一下:
是明码标价是不错的,但是更甚的是:鼓励生育,就是有村支书到家里来鼓励你生二胎,只要先交5000块钱就行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2-25 12:50    IP属地:未知

哦,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