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山西论坛 >  山西风光大全

发表于 2007-04-13 22:03    IP属地:北京

查看 4783 | 回复 92
山西风光大全
                                  天龙山
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山声名大振。
  天山景区包括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山),占地约 185公顷。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林覆盖率达7O%;山间多鸟兽,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景区风光秀丽,山不高而挺拔,清幽凉爽;树不大而茂密,万木峥嵘。古有“天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今,它是祠——天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宝来1.6 MK4 低碳修复空滤盒...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28    IP属地:北京

                              崛围山
崛围山景区位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山巅南坡有古刹多福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 786),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一直是“高僧修真慕道之栖止”,“藩诸王之善场”,历代名人逸士的游踪之地。寺为三进院,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头进院主建筑是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四周围廊。殿内供三身,有 4尊菩萨胁待,还有金刚护卫。山墙有明代立粉贴金彩绘的故事84幅,幅间用自然景物相衔接,构思奇特,技法娴熟,为明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二进院的藏经楼下坚一石碑,上镌“傅山读书处”,是一间砖券窑洞,洞外壁有先生墨迹。东侧即红叶洞,都是先生著书医的地方。后人将他的著述汇集成册,名曰《霜红龛集》即指此。顺石级盘旋而上即三进院,1994年重建了千殿,新塑像千余尊,恢复了东西配殿,培植了传统景观——牡丹。寺内有古建筑多座。石碑十数通,还有“入穴”而成的水井等,掩盖在红墙碧瓦间,宽猛相济,十分得体。
寺东南方有山岩,岩下即“珍珠坡”,原是僧人担水和信士礼的岩石古道。现砌成340 多级石磴,是游人从山下登坡游山的佳路线。上坡攀登到山岩顶,有六角七层舍利风水,站在基上东望,阳大地尽收眼底;西眺,古松苍相分列南北山坡,“南松北柏”是崛围奇观之一。松林中有傅山隐居的“七松庵”。一对青年男女不屈从封建礼教而跳崖身亡的“合抱柏”等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山坡有土堂村,村西山崖腰间有净土寺" target=_blank>大寺 。据碑文记载 ,时土山崩裂,裂陷成洞,洞内土丘形似,高可10丈。传为“山崩现”,乃“净土之因缘”,因名。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分前后两院。前院主建筑阁东西向,单坡二层重檐歇山顶楼阁,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的,没有勾栏,登阁可参观大的全方位。入阁进洞,洞深25米,宽7米,前部石碑林立,后部是石胎泥塑大,高10余米,称“土堂大”,也是八景之一。后院是四合院建筑,南北向,主殿塑三身,配殿是十八罗朝观音,十大阎王朝地藏,有塑像30余尊,系明清作品。院内残存三棵古柏,虬枝乱舞,长势奇特,叫怪柏”、“神柏”。也是八景之一。
[ 本帖最后由 梦非5 于 07-04-13 22:34 编辑 ]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夏朗换上雪地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33    IP属地:北京

                            龙山石窟
山为吕梁山支脉,前连悬瓮山,西接天山,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余公里处。
  山主峰极顶,有元初大道人宋德芳主持重建的昊天观,观址东侧,有石窟八洞,为国内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群。
  山道教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六年(一二三四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宋德芳号披云子,山东莱州掖城人。金大定二十二年(—一八二年)生,丘处机弟子。兴定四年,随师赴西域乃蛮国(今内蒙古科不多地区)拜见元太祖成吉思汗,三载还燕,师封“国师”,弟子受宠,后提点教门,往返于大都、平阳、终南山之间,主持醮事。元代以前山即已有道教造像两窟,为宋德芳游太原西山时所发现。宋德芳重建昊天观,并开凿三洞石窟。现存第四、第五两窟,面型饰、线条手法,极富宋风,似为宋人开凿,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五窟面型方圆,饰厚沉,皆为元初风格。第八窟规模甚小,石雕躯体之外敷以泥塑,为后人补造。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窟,实则一窟三层,与第六、第七两窟同为宋德芳所主持开凿。第一窟名虚皇龛,窟平面圆形,正面雕龛,龛内雕有元始天尊坐像,头已不存,饰披垂于座上,自然流畅,两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脚下流云缠绕,头上刻有光环,似为道府诸神作朝拜仪式。洞顶雕盘两条,已风化。第二窟叫三清龛,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正面主像,左右有真人和侍者像。面型端庄,着沉厚,双手捧圭拱于胸前。第三窟为卧如龛,窟内左右雕碣龛各一,正面雕一长方形高台,台上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修炼仙丹时仿教涅槃而雕的模拟像。第四窟三天大法师龛,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龛各一,主像各一尊。各像发髻凸起,饰流畅,侍者身材修长,侧身微曲,极富宋风。第五窟为玄真龛,内雕石像三尊,主像结跏而坐,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饰、手法及造像风格与第四窟同,为宋代作品。第五洞为三天大法师龛。第六窟为五帝龛,主像一等,端庄凝坐,左右待者谦恭微谨,右角雕妇人半掩门,面目饰与第一窟同,为元初所凿。第七窟为七真龛,又名玄门列祖洞,分内外两室,内室雕王重阳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像,被盗凿。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两侧各二,并有侍者像。第八窟为辨道龛,规模甚小。现存为明、清泥塑三皇、羽等像。八个窟现存道教造像七十八尊。
山石窟规模虽不大,但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我国石窟造像多为教题材,此窟甚异,内容全为道府诸神和立门列祖,截至目前所知,尚属海内孤例,亦可称之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一九五七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国产电动车600天使用感受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38    IP属地:北京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是我国凿雕大佛早的地方 
  位于山西太原市区西南20多公里的蒙山,是我国早凿雕大型石刻佛像的山。据史籍载:西山大佛始凿于南北朝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像高二百尺,比中外驰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早162年。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新车】宝马iX3告诉你传统大厂电动车优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42    IP属地:北京

                               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座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区,有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毗羊记》碣及许多赋传世。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游人到此,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仿佛置身于佛国世界。它和北向的" target=_blank>双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施工的周末-rav4底盘装甲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44    IP属地:北京

                                   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查看评论】【投它一票】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真皮方向盘 排挡头磨损焕新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48    IP属地:北京

                               汾河公园
 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总投资5.6亿元。景区北起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设计为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墙分成东西两渠,东侧为清水渠,宽220米,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西侧浑水渠,宽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库灌溉输水。东西两岸各布置一条箱形排污暗涵,接纳沿线城市排污管道和边山支沟来水,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净化处理。   汾河景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积极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有机结合起来,进环境综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滨河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发展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景区共种植乔木15286株,灌木8301株,色块4万平方米,草坪82万平方米,形成130万平方米的绿地和178万平方米的水面,使市区人均增加公共绿地1.5平方米。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产生了重要作用。据观测,该区域夏季高气温比其它区域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每日可生产新鲜氧气1678.5吨,吸收降解废气3480余吨。   景区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六个分景区、四个广场、十个园子,建设了十四个各具特点的景观景点。沿汾河西岸,“汾古韵”、“梨园余音”、“五环生辉”广场,分别反映了悠久的三历史文脉、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和活力四溢的体育健身场景。沿汾河东岸,“汾河晚渡”、“雁丘”、“沙滩碧水”、“超越时空”、“生命之源”、“日台”、“七”、“渡口”、“画舫”、“乐坛”等景点,依水造景、依绿设景,畅游其间,您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景区湖面上点缀有彩色橡胶坝、大型音乐喷泉、鸟岛、绿洲等,展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夜幕降临,遍布各分景区的80多种风格各异的7000余盏灯饰与滨河东西路四条光带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彩斑斓的立体美景。   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太原汾河景区视察时指出:“……这个绿化带对于城市太重要了,这项工程对城市的环境功不可设……”。
   2001年12月28日,国家建设部授予该项目“中国人居环境佳范例奖”,并推荐联合国申报人居环境奖项。2002年5月30日联合国人居署决定授予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民环境佳范例称号奖”。
   根据总体规划,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奖再向南、北延伸6.2公里,总投资6亿元。目前,有部门正在积极进工程立项、可研报批和资金筹措工作。未来的汾河景区将形成长达近13公里长的绿色生态走廊,为省城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查看评论】【投它一票】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相关资料
[table=98%]
 
[/td][/tr][/table]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坦克300二保经验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2:54    IP属地:北京

                               晋阳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山西太原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古城自创建以来,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
  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近年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庙" target=_blank>九庙等建筑
  古城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的面貌。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资料。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新车作业】奔驰E300 L豪华提车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3 23:55    IP属地:北京

                                  双塔寺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3.82 KB)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风土人情】喜提小宝马一周年 谈谈驾驶感...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14 00:17    IP属地:北京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查看评论】【投它一票】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相关资料
[table=98%]
 
[/td][/tr][/table]
XCAR:073
  QQ:371482612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长安CS756岁啦 外观依旧帅气...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