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DS 5/DS 5LS论坛 >  铁翼沧桑——固定翼军用作战飞机发展历程

发表于 2017-02-17 09:27    IP属地:辽宁

静稳定度
  在英国 BE.2C 飞机出现之前,早期的飞机都是静不稳定的。只是由于由于其速度较低,尚在飞行员直觉反应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所以并不需要复杂的操纵系统。而静不稳定却赋予了飞机求更好的敏捷性和机动性。因此,象 BE.2C 这样的“静稳定”飞机,很容易就成为德国福克式战斗机的盘中美餐,在当时实际上是不受欢迎的。但 BE.2C 作为改变飞机静稳定度的首次成功尝试,却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静不稳定飞机将越来越难以控制。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高尔夫6换前雨刷胶条...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28    IP属地:辽宁


BE.2C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西藏归来 实测副电瓶效果...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28    IP属地:辽宁

副翼
  作为飞机重要气动控制面之一的副翼,也是在一战期间逐渐发展的。当时的设计思想非常单纯:要滚转更快,副翼就要更大。但实际上,这种大型副翼偏转时严重破坏了翼型,使得滚转力矩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却改变了飞机的阻力分布,使得飞行员压杆时,飞机首先产生偏航运动,然后才产生滚转运动。另一方面,大的副翼需要的横向操纵力矩也大。而当时的飞机往往在纵向和航向都是静不稳定的,操纵力矩极小。三轴控制力矩的不平衡,给飞行员操纵带来极大困难。以至于现代飞行员在飞过了号称一战最好的索普威恩“骆驼”式战斗机之后,感叹到:“如果‘骆驼’是一战时最好的飞机,那么请上帝帮帮那些驾驶最差飞机的飞行员吧。”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入手12款13年傲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0    IP属地:辽宁

发动机
  发动机也在一战期间获得了高速发展。在一战前,法国和德国是发动机研制方面的领头羊。其中法国在转缸式发动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德国则在直列式液冷发动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螺旋桨则主要采用德国人发明的层压木制结构。当时发动机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功率重量比和可靠性。转缸式发动机散热效率高,重量轻,在一战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所有气缸绕轴旋转,会产生极大的陀螺力矩,严重影响飞机操纵。因此在一战后期逐渐销声匿迹。相反,相对笨重的直列式发动机,尽管存在局部过热问题,但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最终超越了转缸式发动机,成为此后数十年间活塞式发动机的主流。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快速更换奔驰E发电机轴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0    IP属地:辽宁


转缸式发动机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给爱车更换雨刮器...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1    IP属地:辽宁

从沉寂到苏醒——军用飞机在“和平”假象下的艰难发展
  随着一战的结束,原有的大批军机订单被取消,本来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骤然间停滞下来,就象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刹车,巨大的惯性足以将它自己撕得支离破碎。航空工业的规模急剧萎缩,飞机制造厂商大批裁员转产——象今天的航空工业巨头波音公司,在那个年代甚至不得不依靠生产家具来维持生存。经历了 4 年的痛苦振荡,航空工业才慢慢恢复正常。
  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经历了残酷战争的人们急于享受“和平红利”,军事航空力量大规模削减。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大犀牛攀爬车实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2    IP属地:辽宁

  在当时的几个航空发达国家中: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中队在战后几个月内就从 188 个急剧减少至 33 个,其中只有一个部署在本土。另一个战胜国法国,尽管在战后仍保持了一支相对强大的空中力量,但由于太过信任国际联盟的制约力量,逐渐减少了对空军发展的支持,法国空军也日渐衰弱。作为航空发源地的美国,尽管在一战期间已经尝到了准备不足的苦头,但军界高层的思想实在是顽固到令人瞠目的地步,严重制约了美国军事航空力量的发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军事航空部队都不是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11年E200L M271换涡轮增压废气管...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2    IP属地:辽宁

  而对于战败的德国来说,尽管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空中力量对未来的作用,在战后迅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工业,然而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下,德国人不得不在民用航空的名义下建设自己的航空力量。相对而言,意大利的航空工业受停战的影响要小得多。原因之一是 1921 年朱里奥•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发表引起了军方的浓厚兴趣。次年,墨索里尼上台,出于独裁统治的需要加速了扩军准备。此后意大利空军多次参与军事行动,但却阴差阳错地从中获得了错误的经验,反而阻碍了意大利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之错过了发展的良好时机,此后逐渐落后,再也无法赶上其他航空发达国家。

[每日热点]:【故障报告】日常清理 备胎位置易积水 ...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3    IP属地:辽宁

  只有日本和苏联致力于军事航空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迅速缩短了与航空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事实上,在整个 1920 年代,在一片和平的景象中,军用飞机几乎停止了发展。这一时期的典型战斗机和一战结束时相比并无本质差别,仍然是双翼构型为主,固定式起落架和敞开式座舱,只是性能有一定的提高而已。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2-17 09:33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六岁的CLUBMAN 首次验车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7 09:35    IP属地:辽宁

  能力过剩的航空工业厂商开始将目光转向民用。商业飞行的广阔前景和各类航空竞赛成为这个年代航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军用飞机与民用飞机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民用航空的飞速发展又反过来为军用航空储备了技术。大功率活塞发动机、金属螺旋桨、可收放式起落架、全金属结构、密封增压座舱、精密航空仪表等等,这些或为了商业目的、或为了竞赛目的而研究先进技术,最终都成功地应用到军用飞机上。后来军用飞机百花齐放的大发展时代,可以说与这个时期民用航空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老司机心里话:新势力弄得我不会开车了...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