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河南论坛 >  成都--都江堰(手机无修正拍摄)

发表于 2014-06-29 01:20    IP属地:未知


宝瓶口
岁修制度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9 02:54 编辑 ]

[每日热点]:【新车】试驾体验上汽大众 威然...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2    IP属地:未知


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9 02:57 编辑 ]

[每日热点]:【车展】日产“尽兴由NI”展台的全新第三代逍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3    IP属地:未知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9 02:57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老V6换水箱和变速箱管的密封圈...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5    IP属地:未知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9 02:58 编辑 ]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皮实 耐造 卡罗拉双挚使用心得...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6    IP属地:未知


3、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9 03:02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爱车做保养换机油机油滤芯...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7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未雨绸缪 闲置六年的雪地胎用起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7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时隔3年 再次提一台高尔夫4...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8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宝马iX3充电桩安装简记...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9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大通保养记录 六年依然亮丽如新...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9 01:29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GL8经典款2.4改丐版改装记录...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