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河南论坛 >  成都--青城山(手机拍摄,无修正)

发表于 2014-06-26 05:18    IP属地:河南


这是在索道车厢内拍的山体山貌。
长生宴:中国名宴—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的道家滋补特色美食。自三国蜀汉时期,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青城道家自古多美食。山庄特级厨师依据《青城山道家食谱》等文献中的道家菜品及融入民间的道家善生美食进行了精心的选料与烹饪。
后山老腊肉:烟香味浓、肥而不腻、口感独特。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3 编辑 ]

[每日热点]:【新车】试驾体验上汽大众 威然...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19    IP属地:河南


名称由来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为现名。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
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1]
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4 编辑 ]

[每日热点]:【车展】日产“尽兴由NI”展台的全新第三代逍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3    IP属地:河南




道教渊源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7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老V6换水箱和变速箱管的密封圈...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3    IP属地:河南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道名为张道陵。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代以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70余处,胜景108处。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7 编辑 ]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皮实 耐造 卡罗拉双挚使用心得...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4    IP属地:河南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8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爱车做保养换机油机油滤芯...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4    IP属地:河南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38 编辑 ]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未雨绸缪 闲置六年的雪地胎用起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4    IP属地:河南


青城山普照寺传奇故事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乾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40 编辑 ]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时隔3年 再次提一台高尔夫4...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5    IP属地:河南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大西国”。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灭亡。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41 编辑 ]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宝马iX3充电桩安装简记...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5    IP属地:河南


因此,围绕藏宝之谜,就有许多传说和猜想。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的,也有说宝藏随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还掀起过寻宝热,甚至有人还拿出了藏宝图,一时间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成立寻宝机构。其实寻找张献忠宝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话自大西国灭亡以后,民间就有人开始寻宝,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就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经过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证明民谣传说不假。但继续淘下去,却见不到宝藏影子。淘银行动不了了之。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42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大通保养记录 六年依然亮丽如新...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6-26 05:26    IP属地:河南


要弄清张献忠藏宝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张献忠究竟有没有可藏之宝。传说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把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奇珍异宝,特别是明成都皇室成员宝库中的金银财宝,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24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器银锭。其目的一方面为了展示皇亲国戚、富绅劣商的奢靡;另一方面炫耀他的富有。但这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待到大西国灭亡,谁都想得到这笔财宝。据传大西军兵败成都时,十余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就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军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弃船登岸逃走。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地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才发现船中装载着石块。
[ 本帖最后由 old_kaka 于 2014-6-26 06:43 编辑 ]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GL8经典款2.4改丐版改装记录...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