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标致307论坛 >  【交通安全篇】

发表于 2005-07-06 16:06    IP属地:未知

查看 10.7W | 回复 36
【交通安全篇】

汽车生锈与安全


    汽车生锈不仅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埋下安全隐患。一些门侧裙或底盘锈蚀严重的车辆,往往会就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车辆隐蔽部位的锈斑很容易被车主忽视。专家认为:锈蚀问题在早期看上去并不完全像锈斑,而只呈现出深棕色的暗斑颜色,因为这时金属已经开始生锈,内部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空洞,它们还会在承载负荷的部件上成片丛生,迅速蔓延,必须引起重视。
    专家做过相关的试验,用一辆年份比较久的车与一辆同款新车进行对撞。结果新车的身体基本未变,而旧车则被挤作了一团。检查表明,老车车门侧裙已从里面被锈蚀了,在经受撞击重压后彻底断裂。可以想象,一旦发生事故,车内乘员的安全将不堪设想。
    故此,汽车防锈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及早进行防锈,或及时修复生锈的车辆,对已对人都将获益。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22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09    IP属地:未知

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汽车颜色的选择多是从美观角度来考虑。但是,有关人士称,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有些颜色在汽车遭遇紧急危险时,起到加剧肇事的副作用;相反,还有一些颜色却从某种程度上减弱或者遏制车祸的发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汽车颜色的选择吧。
    认识:仅从美观选颜色不利于安全
    当你选择汽车颜色时,是不是考虑的仅仅是“我喜欢什么颜色”。当然,颜色是车主个性的体现,能反映车主的情感和身份。红色能激发欢乐情绪;黄色是崇尚大自然的颜色;蓝色表示豪华气派;白色则给人以纯洁、清新、平和的感觉;而黑色是一种矛盾的颜色,既代表保守和自尊,又代表新潮和性感;绿色则能给人带来沉静和蔼的气氛。
    但如果你仅仅从喜好的角度来考虑对汽车颜色的选取是不够的。不知你想过这样一些问题没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最少?什么颜色能使汽车显得大一些?有关人士认为,汽车的颜色已经不仅仅是美观和个人偏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驾车的安全问题。近来,科学研究表明,轿车行车安全性不仅受其操作安全视线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车身颜色的能见度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视认性好的颜色能见度佳,因此把它们用于轿车外部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分析:视认性好的颜色安全性强
    1、颜色的进退性
    颜色具有进退性,进退性就是所谓前进色和后退色,例如,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共四部轿车与观察者保持相同的距离,但是看上去似乎红色车和黄色车要离观察者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轿车看上去离观察者较远。这说明了红色和黄色是前进色,而蓝色和绿色就是后退色。一般来讲,前进色的视认性较好。
    2、颜色的胀缩性
    将相同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如黄色感觉大一些,有膨胀性,称膨胀色;而同样体积的蓝色、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认效果不一样,据日本和美国车辆事故调查,发生事故的轿车中,蓝色和绿色的最多,黄色的最少,可见,膨胀色的视认性较好。
    3、颜色的明暗性
    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同的,可分为明色和暗色。红、黄为明色,暗色的车型看起来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明色的视认性较好。从安全角度考虑,轿车以视认性好的颜色为佳,有些视认性不太好的颜色,如果进行合理搭配,也可提高其视认性,如蓝色和白色相配,效果就大为改善;荧光和夜光漆能增强能见度和娱乐气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赛车、摩托车等,但对于轿车来说,目前选用这类颜色的仅限于概念车。由于荧光颜色过于强烈,因此在未来应用中必须有适当的管理办法来加以控制。
    4、颜色的感知性
    如果说车身的颜色选择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汽车内饰的颜色选择也同样影响着行车安全,因为,不同的颜色选取对驾驶员的情绪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饰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有关专家建议,夏天最好采用冷色,冬天最好采用暖色,可以调节冷暖感觉。除去冷暖色系具有的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等等。恰当地使用色彩装饰可以减轻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论:浅淡且鲜艳的颜色利于安全
    轿车颜色专家认为,哪些颜色有利于行车安全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红色轿车给人以跳跃、兴奋、欢乐的感觉。红色是放大色,容易从环境中“跳”出来,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有利于交通安全。但是,红色却不耐脏,驾驶员长时间行车时,红色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不利于对其他淡色物体的观察。从这一点上讲,又十分不利于安全。
    有关人士通过研究可以明确的是,在雾天、雨天或每天清晨、傍晚时分,黄色汽车和浅绿色汽车最容易被人发现,发现的距离比发现一般深色汽车要远3倍左右。因此,浅淡且颜色鲜艳不仅使汽车外形轮廓看上去增大了,使汽车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使反向开来的汽车驾驶员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因此,有利于行车安全。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24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11    IP属地:未知

汽车上的“黄金座位”


    随着汽车越来越快走进人们的生活,安全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不少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汽车里的哪个座位最安全呢?
    据悉,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曾经资助一个专家小组,要求他们对小汽车座位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个专家小组以乘坐5人的小汽车为对象,通过近10年的事故调查分析和无数次实车检测后得出结论:如果将汽车驾驶员座位的危险系数设定为100,则副驾驶座位的系数是101,而驾驶员后排座位的危险系数是73.4,后排另一侧座位的危险系数为74.2,后排中间座位的危险系数为62.2。
    也就是说,小汽车内安全性由大到小可排列为:
    1、后排中间座位;
    2、驾驶员后排座位;
    3、后排另一侧座位;
    4、驾驶座位;
    5、副驾驶座位。
    一些专家还惊奇地发现,后排中间位置危险系数的62.2,与被人们称为“黄金系数”的0.618最相接近,如果将0.618扩大100倍,为61.8,与最安全座位的62.2相差无几。故有人把后排中间座位称为小汽车的“黄金座位”。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前副座视野会更好,但视野与安全是两码事。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26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12    IP属地:未知

给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朋友提个醒


    天气好了,周末外出经常能看到一家人乘车外出郊游,轿车确实带我们穿越空间的隧道,欣赏了许多自然美景。但经常看到副驾驶上的乘客的一些做法可能会有安全隐患,这里,为了安全,我说说,看看是否有必要:
    1、提醒你副驾驶上的乘客正确使用安全带
    一般副驾驶的位置比较舒适,宽敞,也能看到前面的景色。所以,坐在副驾上的乘客一般都比较随意。如把座椅的靠背放得很低,几乎成了躺椅,而且这时也系着安全带,这种使用安全带的方法,等于给自己套上了绞刑的绳索!如果出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此位置上的乘客因惯性俯冲,安全带很容易勒住副驾驶的脖子,严重时很容易勒断。(交通事故中有这样的案例)。
    2、副驾驶座位上的脚丫子
    坐在副驾上,舒服的同时,一定注意坐姿。这样安全带和AirBag才能在危险时很好地发挥作用。可有时发现副驾上的乘客半躺在座椅上,脚丫子放到了前面板上,有的还顶到了前挡风玻璃上。就算你的脚丫子长得奇妙无比,明星级美脚,这样的姿势确实不算高雅,还是回家自己和家里人欣赏去吧。最关键的是不安全,万一一个紧急刹车,你那脚丫子可能会顶碎前挡风玻璃,你可能有此而被抛出去,也可能因此,你就坐上了轮椅,或拄上了拐棍。
    3、副驾驶给司机喂食
    这一般都是出现在恩恩爱爱的小两口(有时也不一定)身上。过去,开车是请勿和司机交谈,现在这个界限打没有了,可以理解。现在开车喂司机,说明爱情也升华了,也可以理解,但一定注意车多的地方一定小心。喂的食品,最好一口能咬多半口的,别跟小鸡吃米似的,这边吃个不停,那边连喂不止。很容易分神,出现问题!
    4、副驾驶上尽量不要让儿童乘坐
    小孩子一般都爱坐前面,如果是这样,你一定给他系好安全带,注意要调整一下安全带的长度!此外,如果副驾驶上有AirBag,你一定要注意把AirBag锁住,以防止突发事件时伤了孩子。
    此外,也能看到大人抱孩子坐在副驾驶上的,孩子还欢呼雀跃,这一点也很不安全,孩子一动,影响驾驶员看镜子,防碍驾驶员做并线时的判断。还有,有的小孩子对车上的东西感兴趣,有时乱动、乱动,这也会带来行车安全的问题。
    5、副驾驶有时把半只胳膊放到窗外
    这也是一种不安全的做法,万一出了险情,你的这半只胳膊可能就找不回来的,再潇洒,命的事情,安全的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27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13    IP属地:未知

驾车女性身边的八大隐患


    女性驾车时往往容易忽略潜伏在身边的安全隐患:
    隐患一:前后车窗不宜吊饰物,因为前后车窗若挂太多饰物,会挡住驾驶视线,影响驾车安全。
    隐患二:一些女性身材娇小,使用一个坐垫垫在驾驶座上,因为坐垫是活动的,当驾驶人员急刹车时,身体往前的惯性很容易让人滑离座椅,致使无法应付紧急情况。
    隐患三:有些女性喜欢在仪表板上摆放芳香剂,这种芳香剂发挥出来的气体会使车内的塑料饰件加速老化。
    隐患四:车内装有棱有角的饰物,极易在事故发生时产生二次伤害。
    隐患五:有些女性驾驶者怕弄皱自己漂亮的衣服,在行车中都不愿系安全带。
    隐患六:长发女性开车,不束起头发容易遮挡视线。
    隐患七:担心长时间握方向盘将手磨出老茧,戴尼龙手套开车,容易手打滑,不能有效转动方向盘。
    隐患八:有些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和松糕鞋开车,容易踩滑刹车。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29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15    IP属地:未知

汽车相撞后的0.7秒


    一家美国媒体为了倡导人们在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公布了一份科学研究报告。科学家在研究了数百起造成司机死亡的车祸后发现,一辆时速88公里的汽车从相撞到导致司机死亡只需短短的0.7秒。
    在大多数车祸中,撞击发生后的第一个1/10秒,汽车前保险杠和“前脸”被撞毁 ;在第二个1/10秒,虽然汽车大架已经停下来,但汽车的其它部件仍然在以每小时88公里的速度前行,这时司机出于本能伸直双腿支撑,但双腿在膝关节处断裂;在第三个1/10秒中,方向盘开始破碎,且方向盘轴已接触到驾驶员的胸腔;在第四个1/10秒,汽车前轮损毁,车体开始支解;第五个1/10秒时,司机的躯体被方向盘轴刺穿,肺部开始出血;第六个1/10秒的冲击来得更加剧烈,汽车大架挤压成原来的一半大小,驾驶员的头撞上了挡风玻璃;在第七个1/10秒中,方向盘轴、车门断裂后挤压着司机,但这已经不会再对司机造成任何痛苦——因为他已经死了。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30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17    IP属地:未知

行车的3个危险时辰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辰”值得警惕。
    **午间时分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司机急于赶路,中午时饥肠辘辘,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黄昏时分
    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须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出虚汗、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此时如不停车休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视觉障碍而导致观察不清,躲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午夜时分
    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驾驶,结果常有长途驾驶员把车撞到路边的树上、建筑物上还浑然不觉。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32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20    IP属地:未知

开车前慎服哪些药物?


    一项加拿大全国性的调查发现,约有18%的司机,也就是370万人,在服用成药或医生处方药物后驾车,不知道服用一般药物如感冒药也能妨碍个人神志的清醒程度,情况如同饮酒后或服用非法药物后驾驶。调查研究发现,一些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项调查是由交通受伤研究基金会主办,以电话访问1214个家庭的驾车者,发现16%受访者承认,曾于服用药房自购成药后2小时内驾车,多于2%的人承认吃了医生处方药物后驾车。
    专家认为,驾驶员应慎服以下这些药:安定类:如安定、氯丙嗪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常产生眩晕、嗜睡、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和反应性下降等副作用;更严重的是视力模糊、眼球震颤,驾车时因看不准前方道路上突然变化的情况,极易导致车祸发生。
    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当晚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抗组织胺药:如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和安其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抗感冒药: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服后产生较多的副作用。驾驶员可改服不含组织胺药的感冒药。
    抗焦虑药:如丙咪嗪、多虑平和苯乙肼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此种种迹象,则应暂停驾车,就地休息,以策安全。
    降血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定、优降宁、硝普纳、哌唑嗪和甲基多巴等,副作用广泛,如心血管方面有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神经体系统方面头痛、眩晕和嗜睡等;其他方面尚有视力模糊、手指颤抖和疲乏无力等。
    抗生素: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因毒害第八对脑神经,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心得安、消心痛和心痛定等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这是因为血管扩张而致;还有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致的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及后马托品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噪、幻觉、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此时应绝对避免出车。
    驱肠虫药:有红色蛔灵、甲苯咪唑(安乐士)和阿苯哒唑(肠虫清)等,若口服后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品,可使药物大量吸收,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如眩晕、头痛、胡思乱想、精神紊乱;过量易诱发黄视、绿神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绿灯,继而出现种种幻觉,危及司机的生命。
    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美西律和心得安等,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该药还可使人反应迟钝,对瞬息万变的“交通事变”不能当机立断,易致车祸。
[ Last edited by *porsche* on 05-07-06 at 16:33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6 16:35    IP属地:未知

沙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14 21:56    IP属地:未知

好,真是受教育阿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