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帕萨特论坛|帕协 >  大众七雄(ZT)

发表于 2004-05-26 22:56    IP属地:未知

查看 30W | 回复 36
大众七雄(ZT)
作者: 雄霸天下
极品之冠:布加迪
布加迪(BUGATTI)车是古典老式车中保有量最多的汽车之一,以布加迪为品牌的车型在世界 多个著名汽车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而且性能上乘,车身造型新颖流畅,直至发动机的配置都 独具特色。
埃托里•布加迪
布加迪的徽标是以布加迪汽车的创始人埃托里•布加迪姓名的第一个字母“EB” 组成。
埃托里•布加迪1881年生于意大利的米兰,父亲是画家,也是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埃托里•布 加迪自幼在美术学校学习,他特别爱好驾驶汽车,从17岁起就参加赛车活动。18岁便进入 普里内蒂•斯图基(Prinetti & Stucchi)公司工作,学习三轮汽车的设计制造,并在这一 年里获得了汽车赛的冠军。
1909年在阿尔萨斯的莫尔斯海姆建造了工厂,一边设计“标致•贝贝”小型车,一边制造装 用直列式四缸、排量1208ml发动机的T10型车。1914年研制出装用马蹄形散热器护栅为特 征的、钢丝辐轮式车轮的T17型车,车速为110km/h。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托里•布加迪在美国为杜森伯格(Dusenberg)汽车公司设计制造了 直列式八缸、功率410HP的航空发动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20年起又先后研制出装 用四缸16气阀(四气阀机构的创始者)小型发动机的赛车的T22型和T23型,并且在法国勒 芒24小时汽车大赛和勃雷西亚车赛中夺魁。
1922年布加迪公司研制出装用直列八缸发动机的T30赛车。而1925年的T35型(继T30赛 车之后)以其高性能和优异车身造型活跃在欧洲车赛环形跑道上,特别是T35B装有鲁茨式增 压器,最高时速可达210km/h,所以畅销世界各国,至今仍有较大保有量。1927年的T38型 车起,开始生产活顶跑车和双座赛车。1933年的T41型车被称为洛瓦亚尔的豪华大型旅游轿 车,发动机为直列式八缸,排量高达14700ml,时速180km/h,大型车身重3000kg,只生产 了6辆,仍保存至今。
1937年,埃托里•布加迪的儿子让•布加迪(Jean Bugatti,1909 -1939年)参加了设计 工作,以精制的车窗和新颖别致的车身为主要特征,成为车坛骄子。然而不幸的是,让•布 加迪不幸在1939年的一场交通事故中身亡。 在世界经济萧条的环境中,埃托里•布加迪工厂经营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军便 占领了位于法国的埃托里•布加迪工厂。但布加迪本人不屈服于入侵者的威慑,坚持意大利 国籍,从而受到迫害。纵横车坛将近半个世纪的一代著名汽车设计师于1947年寂然逝去。然 而,他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大部分布加迪车成为法国米卢兹博物馆的珍藏品,至今仍可见到 布加迪车行驶在德国公路上。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0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3.65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2:59    IP属地:未知

终极豪华:本特利
作者: 雄霸天下
本特利(又译宾利)创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历史上本特利在豪华汽车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公司创始人本特利(W.O.Bentley)是一位工程师兼赛车手,最初从事改进发动机的工作。
1919年8月,沃尔特·欧文·本特利成立本特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entley Motors Ltd),名义股份资金是20万英镑,实际上银行中的现金只有1万8千多英镑。所以,一开始公司就资金不足。
1919年10月,3L、4缸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样机开始转动,两个月以后就出了样车。
1921年9月,本特利开始出售自己的第一辆本特利轿车。当时本特利只出售跑车底盘,车体则由别人提供。一辆四座敞篷旅游车价格为1350英镑,在当时英国汽车市场中,是最贵的轿车之一。在高档汽车市场中,要推出一种崭新的轿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本特利车的销售情况良好。1922年销出122辆,1923年为204辆,1924年为402辆。
1924年本特利车首次在勒芒大赛中获胜。以后于1927~1930年中连续四次得奖。因此,它受到热心于汽车运动的年轻人的青睐,其中包括一些贵族。此外,本特利车对当时一些影圈人物也有吸引力。它的生产量不大,而价格高昂, 在高档轿车市场上名声煊赫。
1928年本特利车生产了408辆,是最佳的一年。
1930年,生产出Blower车型,这辆只生产了仅50部的老式车,其性能却让人吃惊:四气门发动机、4.5升排量,可输出240匹马力,最高时速达160公里/小时,要不是外型阻力太大,可以跑得列快,驰骋在赛车场上,隆隆作响的发动机令旁人翘首相望,让人以当时的英国造车技术刮目相看。
同年,伦敦车展上,本特利推出8L、220hp的6缸发动机和售价1850英镑的底盘,目标对准罗尔斯-罗伊斯,与其鬼怪II(Phantom II)相竞争,结果不成功,只生产了100辆。这种车使本特利公司垮了台。
1931年,公司的债务达10万多英镑,生产不能继续,而宣告破产。英国中央公平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本特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人。而该公司实际上是代表罗尔斯-罗伊斯汽车公司的。W.0.本特利变成为罗尔斯-罗伊斯的雇员。 同年成立新的本特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罗尔斯-罗伊斯的一个下属公司。从此,本特利逐渐成为罗尔斯罗伊斯风格的轿车。
1946年,被划分为两大独立品牌劳斯莱斯和本特利。
1957年,出产大陆车型,虽然这辆流线型极好的能跑到193公里/小时,但她已失去了跑的风味,购买者多数喜爱她的自动排档和豪华的宽大尺寸,车体的正前方完好地保留了英国古典车型的风貌,似美洲虎的MKIX、像侏儒的SA。 1989年,出产Turbo R车型,本特利是劳斯莱斯的姐妹车,当劳斯莱斯充当世界每一房车的角色时,自然世界最豪华的跑车角色就落到了宾利Turbo Rtmd h .该车装上涡轮增压发动机后,性能得到充分的改善。保留了劳斯莱斯端庄风范的跑车令身价更高。制作精良、考察、布局合理的仪表盘被誉为:“世界第一仪表盘”,方针和圆灯两种款式给人不同的口味。 80年代后期,该车全部配上电子化设施,令驾驶性能更稳定。 90年代,本特利轿车在国际上的声誉有增无减,博得愈来愈多人的喜欢,已形成一股“本特利”消费浪潮。为此,公司生产出100部本特处Ttrbo S型轿车供车迷们收藏。 1992年,推出大陆R作为本特利的王牌产品全球称霸,摆脱了罗尔斯罗伊斯风格的影响。 1998年,本特利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1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2.39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02    IP属地:未知

愤怒的公牛:兰博坚尼
作者: 雄霸天下
愤怒的公牛标志符合大马力高速运动车的特性
  历史总是充满了臆测。为什么意大利工业家弗鲁西欧·兰博基尼(FerruccioLamborghini)进入了汽车行业呢?最多的一种说法是,作为法拉利跑车的客户,他常常觉得不满意。有人说,他对法拉利跑车提出了自己的改善意见,但法拉利老板恩佐·法拉利(EnzoFerrari)却并不接受。还有人说,兰博基尼自己的法拉利跑车有很多机械毛病,他已经受够了。另外
一个刺激也许是,他已经是成功的机械商品(其中包括农用拖拉机)的制造商,因此他想造汽车也是有道理的。
  什么样的说法都无关紧要。1963年,兰博基尼在莫迪那(Modena)的郊区建起了制造车间。在他的身边,集聚了众多的聪明、年轻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包括GiottoBizzarrini,PaoloStanzani和Gi-ampaoloDallara等人。公司的第一个努力是350GT,该车深受欢迎,让车迷和媒体们津津乐道。更多极端的设计接踵而至:ESPADA2+2,当然还有COUNTACH,它们成为20世纪70和80年代孩子们的异域情调之车。
  兰博基尼(不管是人还是公司)从来不缺乏想像力,但一直缺少稳固的资金支持。实际上,兰博基尼在1980年破产,意大利商人米兰姆兄弟收购了该公司。后来,兰博基尼还数次易主,其中也包括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但它们没有表现出对兰博基尼真正的爱或者关注。实际上,兰博基尼和奥迪一直深有渊源,它们以前合作追求铝质底盘的构造。这种关系终于在1998年成就姻缘,兰博基尼加入大众汽车集团。在奥迪的资助下,兰博基尼有了自己的管理班子来运作。
  这种文化的融合并不容易(充满异域情调的汽车制造商和一个全球汽车制造巨头,一群满怀激情的意大利人和一群骄傲的德国人)。结果是一个彻底改型和复兴的兰博基尼。奥迪有能力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而大众集团的资金支持也允许兰博基尼追求新产品的发展,这一点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复兴的证明显而易见:经过这么多年,兰博基尼一下子就引入了两款全新的车型,工厂设施也得到扩张和更新,最近还在新建设计院。另外,兰博基尼博物馆也开始打开大门。如果你要去莫迪那,就一定要去参观兰博基尼博物馆。现代建筑、宽敞明亮的博物馆除了车、发动机、艺术品之外,还有模铸、模型等。
  兰博基尼于1993年去世。兰博基尼车的标志是一头愤怒的公牛,据说这个标志体现了创始人兰博基尼不甘示弱的牛脾气特性,同时又符合了该公司大马力高速运动车的特性。
  兰博基尼两款新车
  -V12巨兽-Murcielago
  Murcielago拥有每小时338公里最高时速,配备V12发动机,4轮驱动系统及主动空气动力学车身结构,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向上开启的车门。
  车身采用管状钢结构并辅以碳纤维加固。总长超过4.5米,宽约2米,新的动力来源是一台新的6.2升发动机,是以前强劲的6.0升DIA-BLO发动机的最新改良版本。发动机在7500转时产生惊人的572匹马力,5400转的时候产生650牛·米的扭力。配合一款6速变速箱,Mur-cielago有能力在3.9秒之内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
  进入车内,改良后的驾驶舱看起来更现代更精致,并有卫星导航系统供选择。变速器齿轮比被调校得很紧密,以获得更快的加速时间。车内还有一个外部噪声控制器,能削弱外部噪声使长途旅行变得更愉快。传统的长长的排挡杆及暴露的挡位闸扔被保留。
  操控性变得更加友好。车的重心变得更低,重量的分配被调整为前42%,后58%。改良的双叉臂悬挂的特点是电子控制的避震器,能在驾驶舱内调整,通过改良动力辅助,刹车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4通道卡钳是为增强的钻孔及通风刹车碟而特别开发的,而轮胎的尺寸也进一步地强调了Murcielago潜能:18英寸的合金轮圈及335mm宽的后胎。
  驾驶辅助非常丰富:牵引力控制变成为标准配置,其他的还有4通道的防抱死刹车系统,完全电子控制的刹车力度分配系统。后部的扰流片会在不同的速度下调整不同的角度给车子带来更多的下压力,加强高速时的稳定性。
  -日用型超级跑车-Gallardo
  Gallardo综合了超级跑车和日常使用的特点,不过要满足这两个矛盾的特点并不容易。发动机、传动系统、空间帧车架和车身、悬挂系统、刹车和电子系统的选择都完全符合这样的目标,如此而来的结果是一辆紧凑的(4.3米长)2座超级跑车,最高时速突破300公里/小时,可以满足驾驶者在赛道上和高速公路上的驾驶。
  Gallardo采用V10DOHC4气门发动机,5公升,最大500马力,510牛·米扭力。90度角的设计更有利于限制发动机的高度,便于整车的设计,可以设计更低的发动机罩或更好的尾部视角。并且降低了重心,产生更佳的整车动态特性。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不仅能满足在极端情况下的润滑,而且能将重心进一步的降低。
  传动系统主要特点是恒时四轮驱动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在同源黏附力路面上牵引力分布为前30%,后70%,完全是自行调节,并不需要电子控制的介入。在高附着地面加速时,牵引力则更加趋向于后轴,约为80%。而如果后轴的附着力变少,更多的牵引力则会立即偏向前轴。
  工程师运用了奥迪车身的全铝技术。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铝挤压部件焊接到铝铸焊基架的铝质空间车架。
  倍耐力轮胎(前235/35ZR19,后295/30ZR19)保证了在各种路况下的极佳附着力。19英寸轮圈可配合大直径刹车盘(前365mm,后335mm),再加上Brembo8活塞前卡钳和4活塞的后卡钳。该制动系统与先进的ABS/ESP系统配合,保证了更为出色的制动效果。
  像一些非常精确的车身部件能保证这样的效果,比如前悬边,平直的底部,还有在特定时速下由电子控制的后尾翼等等。
  -Murcielago
  -Gallardo
  -弗鲁西欧·兰博基尼(FerruccioLamborghini)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1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7.65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08    IP属地:未知

傲视群雄:奥迪
作者: 雄霸天下
奥迪的前身——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UnionAG)于1932年由老奥迪、DKW、霍希和漫游者四个独立的汽车制造公司合并而成,四环标志就代表这四个公司。对于今天的奥迪来说,它们是奠基石。
霍希公司
19世纪末,德国已经出现一些汽车制造商,其中一个就是于1899年11月14日在科隆(Cologne)建立的霍希公司。奥古斯特·霍希是汽车工程方面的先驱者,他在自己创办公司之前,在曼海姆(Mannheim)的卡尔·奔驰公司担任了三年汽车制造部经理的职务。
1904年,奥古斯特·霍希将公司迁至茨维考(Zwickau),并将其转为股份公司。1909年,奥古斯特·霍希从这家自己创办的公司中撤出了股份,另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取名“奥迪”。
老奥迪公司
该公司由奥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6月16日在茨维考(Zwickau)创立。当时为避免侵权,新公司不能再以霍希的名字命名,霍希想到其名字的德文词义“听!”在拉丁文中的对应词为“Audi”,遂将新公司命名为“Audi”(奥迪)公司。1910年4月25日,霍希又在茨维考(Zwickau)将该公司改造成为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udiAutomobilwerkeGmbH)。
漫游者公司
1885年,两位名叫约翰·巴珀提斯特·温克霍芬和理查德·阿道夫·杰尼克的机械工在开姆尼斯(Chemnitz)开了一家自行车修理行。不久,他们看到自行车需求量很大,就开始自己生产自行车。他们生产的自行车取名为“漫游者”。1896年,公司改名叫“漫游者有限公司”。
漫游者公司1902年制造出第一辆摩托车。造汽车的想法虽由来已久,但直至1913年方成为现实,其较早推出的双人汽车取名叫“巴比辰”(Puppchen),正是这辆车开辟了一个跨越几十年的新时代。
DKW公司 DKW公司1902年在开姆尼斯成立,最初名叫莱斯穆森与恩斯特公司(Rasmussen&Ernst)。1907年,该公司迁往厄茨格博格(Erzgebirge)地区的佐鲍(Zschopau)。莱斯穆森与恩斯特公司起初是生产和销售尾气分离器、挡泥板、照明设备、硫化设备和离心分离设备。
公司的创始人约根·斯凯夫特·莱斯穆森于1916年开始试验一种蒸汽驱动的汽车,并将该车商标注册为“DKW”。1919年,改名为佐鲍尔汽车有限公司的该公司转而生产小型二冲程发动机,从1922年起,这种发动机成功地安装于DKW牌汽车。第一辆DKW牌汽车1928年投放市场。
开姆尼斯的汽车联盟(AutoUnionAG,全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
1932年6月29日,在萨克森国家银行的主导下,奥迪公司、霍希公司、DKW合并成立了汽车联盟。同时,它们与漫游者签订了购买和租赁合同,将漫游者公司汽车部纳入到汽车联盟麾下。新公司的总部设在开姆尼斯。
合并后,汽车联盟成为德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公司的四环标志象征着四个创始公司之精诚团结。它们各自的品牌名称---奥迪、DKW、霍希和漫游者予以保留。在集团内部,这四个品牌定位在四个特定的市场:DKW负责摩托车和小型轿车,漫游者生产中型轿车,奥迪生产高档轿车,霍希生产顶级豪华汽车。
英戈尔斯塔特的新汽车联盟(AutoUnionGmbH,全称: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车联盟被苏联占领军没收,公司的精英遂转移到巴伐利亚,并于1949年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新汽车联盟,以复兴四环标志所代表的生生不息的传统。新厂生产的第一批车是DKW的两冲程摩托车、小型轿车和小型厢式货车。
1965年,新汽车联盟的一款新产品战后生产的第一辆四冲程汽车投放市场。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人们煞费苦心地琢磨着给新产品取个好名字,于是传统品牌——“奥迪”开始重新闪亮。不久,最后一批DKW在英戈尔斯塔特下线,之后,公司便以生产四冲程的“奥迪”为主了。1965年,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并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NSU公司
NSU于1873年在多瑙河畔的瑞德林根(Riedlingen)成立,创始人是两位斯瓦比亚(Swabian)的机械师,一位名叫克里斯汀·舒米特,另一位叫海因里希·斯特尔。七年后公司迁至内卡苏姆(Neckarsulm)。该公司在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一直生产编织机。
1886年公司开始生产自行车,自行车的生产在企业后来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1901年NSU开始生产摩托车,5年后又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29年公司停止生产汽车,集中精力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之后于1958年恢复汽车生产。
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内卡苏姆。公司成立日定为1月1日。
奥迪股份公司(AUDIAG)
最后一辆NSU汽车于1977年3月下线。之后,公司仅生产奥迪轿车。这时候,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简化公司的名称。为了让公司和产品名称一致,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AG)。同年,公司总部由内卡苏姆迁往英戈尔斯塔特。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2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1.73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12    IP属地:未知

大众
作者: 雄霸天下
大众集团包括有在德国本土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汽车公司的奥迪公司以及设在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等7个子公司。由于大众车型满足不了美国人对大空间的需要,导致销路不畅,因此到后来撤销了在美的子公司,连设备一并卖给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继续生产高尔夫捷达。使大众公司扬名的产品是“甲壳虫”轿车(由波尔舍设计),该车在80年代初就已生产了2000万辆。它启动了大众公司的第一班高速列车,紧随其后的POLO、高尔夫、奥迪、帕萨特、桑塔纳等也畅销全世界。
当汽车首次出现的时候,它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服务:两位德国的发明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被公认为是熟练的汽车工艺师,但在汽车诞生的最初年代里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这种新鲜而复杂的产品,而且还要司机来驾驶和维修它。那时候没有人认识到像这种精美的、机械上的奇迹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更没有人对它的独特机动性能赋予完全新的含义。正如我们所知德国人可以宣称是他们发明了汽车。法国人则给这个混合物增添了民族的色彩(偶然之间也发明了汽车赛),然而正是美国人从整体上确认了轿车在社会上的地位。亨利·福特生产了一种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驾驶到任何地方的汽车(而且来去自由)。不久“平民汽车”的概念开始传播,而且政治家和商界人士也能接受这一概念。至于德国人,一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仍然认为美国的做法是为了工业上和政治上的利益。甚至在二十年代许多德国的工业家仍然坚信在未来年代公共汽车才是真正意义的“平民汽车”。无论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满目疮痍,接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任何把汽车作为平民百姓买得起的尝试都流产了。
  1932年由Von Papen领导的德国政府采取一些步骤减轻驾驶汽车方面的税收,目的是降低拥有汽车的开销并刺激汽车的销售。然后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并建立了一个国家至上的政府。他要使“平民汽车”的概念成为他自己的论点。这对弗迪南德·波尔舍来说是进入这一领域的极好时机。1930年波尔舍从戴姆勒-奔驰AC公司辞职,当离开这个带三角星商标的公司以后,波尔舍成为Steyr-Werke公司的一个主任,当这个公司被并入Austro-Daimler后他才放弃这一职务。1930年12月1日,波尔舍采取了大胆的步骤,开设了他自己的“发动机、陆用车辆、航空与海军车辆设计室”,对于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的他,很显然对于希特勒下令发展的“平民汽车”表现出兴趣,因为从长期来看是有利可图的。于是,1934年1月17日,波尔舍提出了建议在12个月内设计出德国的平民汽车,由“官方与民间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这对于波尔舍来说,相当于在扑克游戏中下大的赌注,然而他干了起来并且赢了。
  1937年初,一项关于选址的研究也开始了。根据要求需把厂址设在德国的中部,有良好的通道与运输线相连接并且要有足够的空间,这不仅为了工厂本身而且也考虑到一个全新的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希特勒和波尔舍都认为这一点对于是否能把工人吸引到这一项目上来十分重要。1937年夏天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适合的厂址。在决定厂址时有很大压力,然而尽管很多候选地方有着优越的基础条件,但最终的决定倾向于FallersLeben。这意味着放弃了原先向“元首”提出的工厂于当年夏天建成投产的承诺。工厂于1938年5月26日奠基,一个很像汽车模型的巨大石阶上正式标以“Kraft durch Freude”字样(译为从力量到转向盘)。在典礼上,观众能看到弗迪南德的儿子弗里·波尔舍驾驶着一辆即将成批生产的敞篷车,希特勒坐在前排,老波尔舍坐在后排。
  工人阵线希望把新车命名为“Kdf-Wagen”,但公众早已在关注这一问题,把它取名为“大众”。有趣的是1938年7月3日在纽约时报上第一次把它称为“甲壳虫”(Beettle)。1938年8月1日,Robert Ley这位由政府任命的新工厂组织负责人在工厂职工大会上宣布了“KdF储蓄金计划”:每个德国人,不论阶级、地位和财产,均有资格购买大众汽车。保证有资格购车的最低储蓄额为每周5马克。有意储蓄者要到DAF或“Kraftdurch Freude”办公室登记。对这一储蓄会计划的反应是强烈的,1938年底有27万多人登记签约并开始购买邮票贴在KdF的储蓄卡上。
  组织销售的问题以及逐渐到期的储蓄金计划对于工厂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产生负面的影响。没过几个月的时间,战争的防线搞起来了,公众相当奇怪地发现他们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受到了损失。由于战争叫嚣,大约3000名建设工人从沃尔夫斯堡调遣到西部防线。这也顺便说明了一个信号,政府既没有关心新的工厂,也没有考虑它未来的产品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如果当时大众和它的分厂真的被划入这个范畴,也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以便尽快建成它的生产设施。
  一个汽车厂如果不制造汽车,怎么样才能继续活下去,管理层的办法是接受几乎任何一种任务。1939年末,工厂开始制造炸弹,以后接着做飞机油箱、油罐、弹壳及其他车床传动配件。从1941年开始,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还建了一条生产Ju88飞机机翼的生产线。这些合同不仅使公司有一些收益,而且当解决了原材料以后,工厂的处境也好多了,通过这种途径促使工厂逐步建成。
  战后的第一个夏天占领军也在考虑对这个遭受严重破坏的国家进行重建的最有效政策。美国人在玩弄一个要把德国从那时起变成农业国家的激进的摩根索计划。另一方面,英国人对这类方案则很少感兴趣。各国的盟军都确信这个国家将必须迅速重建起来而且要解决好难民问题,但英国人认识到,把一个国家变为农业国将很难建立一种在他们自己的占领区牵制俄国所需要的政治机构,而占领区一直延伸到沃尔夫斯堡和它的工厂几公里以内。因而他们致力于恢复地方工业的活动,当然是处于严密控制之下,同时把行政管理的职责交给民政占领当局。很清楚这是由于军队不能管理工业,其次大批士兵经过六年战争后对此也无热情,因此如果其他任务把他们拴住在异国太长的时间,与他们起快复员的愿望正相抵触。于是必须找一些能够按照英国政府意图管理大众工厂的人。结果找到了一个人,就是退伍的陆军上校Lvan Hirst在德国管制委员会的明确指示下,他被派到沃尔夫斯堡恢复生产侦察车或者客车。当时对第一批车还没有卖给普通老百姓的打算,他们的销售目标主要是“占领军、地方政府官员、医生、警察、邮局及其他公用事业机构”,Hirst和他的同事Radclaffe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工作,清点生产设施和寻找潜在的用户。把一辆军官车专门修好给英军使用,并在第27集团军总部展示前涂上英国陆军土黄色油漆。这辆车由四轮驱动,军事当局非常喜欢并且立即订货。工厂的货存设备情况都不够理想。制造侦察车仪表盘用的水压机从柏林的Ambi-Budd公司转移来以后已经不完整,并且许多地方损坏。另一方面,用于客车车身的水压机,深拉工具虽也有某些损坏,但是基本完好。水压机车间竟没有受到前几年的空袭:它现在还是敞开设有房顶。有关各方都充分认识到如果在沃尔夫斯堡再生产车辆,开始启动只能从客车车型入手。
  在这一重要关头,当局面前又冒出来一个问题:战后如何对待那些当年为了从“德国工人阵线”那里购买“平民汽车”,曾经老老实实地买了许多储蓄邮票的战败德国的336000公民?他们曾经给那个组织的金库中贡献出大笔数目的钱,2.67亿马克,这些钱都付给了他自己银行的帐户,而战后要找这笔钱时几乎全部丢失得无影无踪。除了持有者手上的那张贴上许多储蓄邮票的储蓄卡以外什么都没有留下。当公众发现他们苦心孤诣储蓄要购买的汽车现在真的生产出来了,显露出愤怒和不安,并开始考虑如何用这确凿的证据作为交换而得到一辆汽车。Nordhoff,一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接受了当局的聘请,于1948年1月1日走上了沃尔夫斯堡的领导岗位,委任一直继续到1968年4月12日。在担任两年沃尔夫斯堡的总经理以后,Nordhoff可以骄傲地宣布净利润达到5606026.47马克,对于一个原来从没有打算把产品在自由市场销售的公司来说这绝不是一次很差的开端。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3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66.25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13    IP属地:未知

除了轿车、敞篷车和运输车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之外,公司还采取了通常的降价刺激销售的措施。Nordhoff非常了解在困难的时候如何能保持潜在用户的汽车购买力。对公司来说,那时的确相当困难,由于钢材供应紧张,而且还由于沃尔夫斯堡还是一个单纯的制造基地,几乎不可能再动员更多工人来补充它的劳动力。当时在那里已经雇用了2OOOO名员工,而在整个地区范围内几乎没有一个熟练技工。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日产673辆车对现有生产设施来说已达到绝对极限,因而监理委员会已经同意工厂再建一个新的运输车工厂。1955年1月24日作出这一决定时设想这个设在Hanover-Stocken的工厂于年底开业,而实际上到1956年3月8日才正式落成。
  多年以来一直有一种推测,即大众是否会在甲壳虫的同时再搞第二种车型作为第二条腿走路。Heinrich Nordhoff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同样固执的:”大众成功的秘诀不是去寻找一连串新的设计,无论这些是多么具有戏剧性和诱惑力,但是对于达到成熟和完美的甚至最小细节的合理改进则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做。难道有人居然会想我们会抛弃一种多年来曾给我们带来成功而且已经到达欧洲汽车工业顶峰的车型吗?”这并不是说大众没有时时刻刻在研究种种替换的车型,但是十五年来甲壳虫卖得这样好而且生产能力发挥得如此充分,一直根本就没有制造新车型的要求。
  一个夏季的星期一,联邦德国政府通过一项法律,名为“关于管理大众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地位的条款”。这一条款的目的是允许政府把公司变为在政府控制下的股票上市公司。大众的股票是当时还年轻的联邦德国历史上首次发行的“民众股票”。德国的投资者以每股350马克争购这些股票说明甲壳虫汽车在市场上成功的信誉。
  1957年“汽车大全”以同样的语调宣称:“大众的畅销主要由于它是一个老实车。他没有乔装打扮。他使买主有这样一辆老实车而自豪。无论看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诚实的设计和坚实的工艺的象征。”在占领美国巨大市场过程中,甲壳虫无疑是表现非凡,然而运输车尽管在欧洲是成功的,而在美国销售却不那么好,从未达到目标。
  10月18日,在原“大众储蓄者”与公司之间的法庭诉讼以各方和解的形式终于有了结果。其所以现在有了这个可能是因为联邦政府是原先柏林的两个Kdf公司的继承者,已承担责任使悬案了结。以前的领导单位鲁尔萨克森州政府已经没有责任,因为它只是按照英军当局发布的指示负责对大众的资产进行临时监督。大约八万储蓄者坚持的结果,终于有了回报,使他们高兴的是,公司同意送给他们100马克的支票,或者如果他们准备定一辆新的甲壳虫可以从订单上扣除3600马克。
  几年过去,大众成为德国最高产值的公司,出口业务兴旺,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它每年都对几乎早已完善定型的甲壳虫汽车作出新的改进。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个年代接一个年代,很明显可以看出一点,一种能够对保证就业和创造利润达到如此令人惊异程度的汽车也会必然迟早被取代。大众汽车的车型需要更新,即使有些沃尔夫斯堡的顽固派拒绝承认这一点。要找到一种当时销售量仍然很大的车型的后继者对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众认识到不能再长久躺在往日的成绩上,新车型确实迫切需要。在新的产品攻势中出现的第一个车型是“帕萨特”,其技术数据很大程度上源自奥迪80。帕萨特第一次证明了由leiding和Kraus宣传的积木式设计理论已经取得了效果。为保证使将来的用户在一个主型上产生的两种变型之间能看到明显的区别,特地委托意大利知名设计师Giorgetto Giugiaro,为帕萨特设计了一种斜背式车身。正如预期的那样,帕萨特很快获得了新车注册图表中的最高地位。
  1974年首次推出“高尔夫”,带有1.5L、功率为51kW(70马力)的发动机,公众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甲壳虫的继承者,甲壳由过去由弗迪南德·波尔舍一个人设计的方式已经过时,现在“高尔夫”则是现代集体创作的典型。“高尔夫”一出现就引起了真正的轰动,到1976年10月27日已经生产了100万辆。总之,“高尔夫”表现出了一种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般的外表”与“高质量”的混合体,对动力机组可以有多种不同选择,而且得到世界上最大的销售机构的支持。大众并没有离开它的用于甲壳虫的神圣原则,即稳步改进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逐渐慢慢地而又确凿无疑地,“高尔夫”将会接过德国“平民汽车”的角色。甲壳虫不久只能存在于它的爱好者的收藏中,他们仍然满心地喜欢它,但不得不承认在现今汽车的景观中,它不过像一块令人喜欢的古老化石。
  1975年3月,推出了一种设备规范但不是很齐全的波罗派生产品,发动机功率为29kW(40马力),随后采取的贸易措施令人惊讶,大众一反常规,不断改进波罗一直到它成功地迫使更为豪华的奥迪50于1978年7月退出市场。奥迪从它在小型轿车市场上受到冷落后一直没有复原,直到1996年推出它的成功车型新的奥迪“A3”。
  在随后的一年中大众销售量下降了12%,主要原因是石油危机引发的许多问题。不过,这些严重的损失由于“高尔夫”和帕萨特销量特别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补偿,这进一步证明了大众减少了对甲壳虫的依赖。1975年首先给代理商一个销售波罗的机会,一种与奥迪50不那么相同的特殊的低标准姊妹车型。以后几年中,波罗也采用了奥迪50那样的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在德国,“甲壳虫”仍然有它的潜在用户,但大众迫切需要用它的生产线生产其它车型,于是,1978年1月19日,最后一辆“甲壳虫”开下了埃姆顿的装配线。
  1979年“捷达”出现了,在“高尔夫”的基础上改用斜背式车身,也有双门和四门两种变型。直到1983年8月捷达第二次变型大约生产了7OOOOO辆,与第一代“高尔夫”的上百万辆相比,不算了不起的数字。不过,捷达发挥了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作用,并保持了用户对大众的信任,因为用户要求有一种非常合适的行李舱,否则他们就会寻找其他车型了。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17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2.54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19    IP属地:未知

百年老店:斯柯达
作者: 雄霸天下
百年长跑从自行车起步
  宝马从飞机发动机起步,本田在摩托车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比它们更早的斯柯达在1895年圣诞却从一家很小的自行车厂开始了自己百年的旅程。1895年圣诞周,机械师VaclavLaurin(1865-1930)和商人VaclavKlement(1868-1938)开始管理一家自行车厂,这就是有名的L&K公司。当时公司只有7人,从事自行车的生产和维修,以Slavia做商标。捷克语Slavia是“奴隶”的意思,由于当时捷克被奥匈帝国奴役,他们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忘国耻。
  圣诞老人没有庇佑它,在它百年的历程中,斯柯达经受了太多的风尘和历练,即使在最辉煌时,它也没有达到世界的顶点,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工厂来说,延续到今天,是岁月给了我们一个奇迹。如今在捷克的姆拉达.博雷斯拉夫车城里,归属大众集团的斯柯达获得了新生,但在耀眼的繁华背后,是无尽的空虚。
  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型
  1899年,L&K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车,成为世界上生产机动车最早的工厂之一。捷克有限的地域决定了经营者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产品的出口问题。1900年,Klement先生只身前往英国推销他的摩托车。不会说英语的他以三分钟教会英国人骑摩托的纪录打动了当时奔驰的经销商,同意预订150辆摩托车,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第一款汽车的问世则要等到1906年,当时他们的第一辆汽车Voiturette(意为:小型汽车)在1906年的布拉格车展中正式亮相,并迅速风行整个世界,Voiturette系列车型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稳定的国际声誉,同时也为整个波希米亚民族争得了荣誉。 
  新的开端和旧的结束
  一战改变了捷克的命运,也改变了L&K公司的命运,为了恢复在战争中受到削弱的声誉,重振辉煌,L&K公司和斯柯达.配尔森(SkodaPilsen)集团合作,从此开始生产以斯柯达为品牌的汽车。商标是圆徽,标注一个绿色的飞矛
  这是斯柯达汽车的开端,也是L&K的结束,在转变中Laurin和Klement虽然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但他们英明的决策却令工厂在战后再度崛起。20世纪20至30年代,斯柯达生产的高档豪华轿车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24年,斯柯达获得许可生产豪华车型HispanoSuiza,这款极尽奢华车堪称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它的底盘价格甚至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贵,它的使用者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马萨里克等声名显赫的人物。现在坐落在姆拉达.博雷斯拉夫的斯柯达博物馆里,还陈列着款款经典斯柯达车型,坦然诉说它们辉煌的历史。
  收归大众旗下
  在二战中,斯柯达再次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但在1989年后,随着捷克经济体制的改变,已愈百岁的斯柯达再次需要寻找新的伙伴,1991年至2000年,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斯柯达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从此,斯柯达借助大众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使旗下各品牌重树高品质和个性化形象,现在,斯柯达汽车年均销量超过40万辆,产品销售到世界70多个国家,主力车型包括1996年的新欧雅(Octavia)、1999年推出的经济型法比亚(Fabia)和2001年的全新速派(Superb),大众改变了斯柯达汽车,挽救了斯柯达公司,也改变了人们对斯柯达的印象。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4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5.34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27    IP属地:未知

西班牙西特
作者: 雄霸天下
客观地说,西特在并入大众汽车集团之前在汽车行业只是个小角色,产量从没有超过20万辆,如今的确有乌鸡变凤凰之感,这点同斯柯达公司的际遇相当类似。像依比萨(Ibiza)、科多巴(Cordoba)如今都变成响誉欧洲大陆的知名车型。
西班牙SEAT车厂于1950年成立,在结束与FIAT近30年的合作关系后,与VW签订技术与商业协定,之后被VW车厂并购。SEAT车厂主要生产包括房车、小型车、休旅车及商用车等。由西班牙品牌转变为VW体系中的三大品牌之一后,目前成为VW集团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制造厂,例如SEAT Rosa在德国生产,S5在比利时生产,而VW的Polo Classic在西班牙生产,并彼此共享引擎、仪表板等重要零件。
  公司介绍:1982年西亚特与大众公司签定合同,最初进口马球、帕萨特,后来凭许可证生产这两种车子,如今,西亚特100%归大众所有。
  生产品牌型号:
  Salsa
  Ibiza
  Cordoba
  Leon
  Toledo
  Cordoba Vario
  Alhambra
  Inca
  Cupra Range
  Arosa
[ Last edited by TQ on 2004-5-26 at 23:34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5.49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6 23:44    IP属地:未知

沙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4-05-27 00:01    IP属地:未知

开着车打鼓 于 2004-5-26 11:44 PM: 写到
沙发………………………………
这里的沙发不用抢,坐着也不舒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