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摩洛哥拉巴特、卡萨布兰卡
昨晚热,但安静。
使馆对面就是居民区,我们的车就停在居民区一侧。
昨天了解的在大使馆办签证与到边境落地签证的情况,与网上收集的信息大致相同。决定毛里塔尼亚的签证还是到边境办理落地签。
今天我们先看拉巴特皇宫,再去俄罗斯大使馆了解一下过境签事宜。
跟着导航来到了皇宫,前门不让进,站岗的军人手指着要我们绕着皇宫围墙走。
绕着走不知道有多少路,我们边走边看导航,一位中年人看我们这个样子,主动与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否去皇宫并指地图给我们看,要我们开车过去。
当我们开车过来时,本以为这位中年人已经走了,可他站在自己车前等着示意我们跟随他走,绕了好几公里才到皇宫入口(要是没有这位好心人指点,来回不知要走多少时间)。中年人还与站岗的警察打了招呼,并指挥我们倒车进去(进口很窄)然后就离开,为感谢这位好心人,我们急忙送上小礼品以示谢意。
车停在警室对面停车场,尔后到警室登记护照,“GO”。
行驶到拉巴特皇宫停车场,步行去皇宫。
拉巴特皇宫建于1785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大门上用黄铜雕成图案,绿琉璃瓦屋顶。
宫外这座典雅高贵的清真寺,在光影交错中分外迷人。它是专门提供给皇室成员们做礼拜的,摩洛哥皇家的宗教活动都是在这个清真寺举行。
广场四周有古炮台,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喷水池,这里就是摩洛哥国王迎接世界来访的各国元首的广场。
皇宫不让靠近,只能在远距离拍照。门口有不同服饰的卫兵护卫。
离开皇宫,然后去下一景点舍拉废墟。
舍拉废墟就在拉巴特皇宫附近,是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遗址,在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舍拉古城被夷为废墟,如今只能从断壁残垣中追寻那些历史的痕迹。(借用网络图)
事由不巧,遗憾离开。到停车场取车付小费。
摩洛哥停车好像都没有明确规定收费金额也没有自动缴费机。但不管是街边或停车场(主街道或景点附近)都有一位管理员,负责引导车辆的停放。就像昨天在使馆路边、在游览陵墓景点街道边,都有一位管理员指挥停车,在我们取车时也没有要我们很多钱,我们给了五迪拉姆还感激不尽。他们每月没有固定工资,唯一收入是停车主人给予的小费。
大概十一点多来到俄罗斯驻摩洛哥大使馆,想了解一下俄罗斯签证事宜。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告诉我们外国人办理俄罗斯签证需要摩洛哥居住证。我们说是办理过境签而不是旅游签,并递上护照翻到(从哈萨克斯坦过境俄罗斯到格鲁吉亚)过境签的贴纸给他看。这位工作人员要我们稍等,他拿着护照往里走,不一会出来一位签证官,问我们在哪里办的过境签?答:“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办的”。他也拿着护照往里走,片刻出来问我们进哈萨克斯坦后去哪里?答:“回中国”。又说给十天时间可以吗?答:“可以”。那好你们什么时候入境俄罗斯?其实今天是前来咨询的,所以也没有很好的合计过。签证官这么一问,我们只能大概估算,答:“7月28日”。工作人员随即打电话叫来一位姑娘给我们填电子申请表,我们几次提出可以自己来填,工作人员一次次要我们等待、等待。无奈我们把原来在阿拉木图用的申请表给她做参考。签证官又问:什么时候拿签证?是否要加急?加急需加倍费用(800迪拉姆2)。答:“能否给我们按普通办,今天先把签证的手续办好,然后等7月3日来办签证贴纸?因为等候这几天要去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都要用到护照”?签证官思考片刻点头同意,还问是星期一还是星期五来贴纸?我们大致计算一下行程回答:“就7月3日吧”。“OK”。这一来一去时间已经到午后一点多了,早过下班时间。收费工作人员已经下班,签证官电话联系叫回她。真被他们和蔼、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感动。
在闲聊中他们赞同我们的退休生活,也最大限度为我们提供方便。并称我们是在他们使馆拿中国护照办理签证的第一人。
又看到我们欧洲、北美、东南亚行程图,问我们几次出行用的什么车,都是这辆车吗?又说很多中国车进入了俄罗斯。回答“是的,都是中国造。上一辆福特全顺和这一辆大通神弧车,都已经行驶十几万、几万公里了”。其实他在关心中国汽车的质量。今天我们为中国制造做了宣传,让他们对中国制造增强信心。
当我们办好缴费走出使馆,签证官与那位工作人员正在看我们的车还在拍照呐。离开时他们提醒我们要拿好缴费收据。签证的事办妥了,一块石头落地。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离开使馆往下一个城市行驶,一百七十公里外的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
一路向南行驶。
四点左右到达卡萨布兰卡城。在中国市场福建老板那里换到了迪拉姆,又在附近的超市添补些食物后,继续我们的景点游览。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广场周围建筑基本建于法国作为摩洛哥保护时期,市政府、高等法院、警察局、旧总督府等政府部门的建筑围绕广场四周,这里成为行政中心。
广场虽然不大,但热带风情十足,鸽子起起落落,所以又称“鸽子广场”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卡萨布兰卡的新地标。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它以浩瀚的大海作背景,仿佛立于天涯海角的尽头,显得气势磅礴。(此图借用网络)
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据说是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1987年8月国王决定修建这座清真寺且将其三分之一的面积建于大西洋之上,并将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来自海上。
为实现国王的梦想,摩洛哥举国捐赠,筹措建筑资金5亿多美元,其中3/5是国内外的捐款,不得不惊叹宗教信仰的力量。
据说,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两层的地下室分别设有浴池和大型莲花喷泉,可供1400人同时沐浴净手;二楼专供妇女祈祷,可以容纳5000人。
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整个清真寺的上下内外均铺有华丽凝重色彩的大理石和马赛克瓷砖,具有阿拉伯伊斯兰教风格的雕刻和彩绘,使这座惊世大清真寺更显富丽堂皇、神圣庄严。
殿内。
高达210米的宣礼塔(相当于60层的高楼)直入云霄。宣礼员每天定时宣读古兰经教义时,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穆斯林悠扬而又缓慢的诵经声。
清真寺外表看是传统的伊斯兰风格,而里面却处处融合了现代科技。据说,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屋顶可以在五分钟内打开散热,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可以常年供暖。
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向全世界的穆斯林敞开大门,并可接纳游客参观。
傍晚七点半离开清真寺继续南下,去下一站索维拉。在一个壳牌加油站加了尿素12迪拉姆/升。加油站生意很好,来往车辆多且很嘈杂,虽然他们同意我们停车过夜,我们吃了饭还是选择离开,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
行驶近一个小时在高速服务区驻休。经过一天的劳顿,白天太阳肆虐、汗流浃背,待洗好澡休息,已经深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