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的第二天,我们去孤东海堤,路上经过开元舟桥。舟桥,即在船只上架设的大型浮桥,黄河上很多,古来有之。据周制,浮桥为天子专有,庶人以泭(木筏)渡河。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打破旧制,使用渐广。
薄暮时分,站在浮桥东张西望,真正见识了黄河之黄;过得桥去,一阵狂风,又见识了一回黄土之黄。
九曲黄河的泥沙沉积了富饶的平原,年轻的东营就坐落在黄河三角洲形如扇形的土地上。1983年,广饶、利津和垦利等区县从滨州分立出来,组成东营市,为的是更好地保护黄河出海口,也是为了这里的能源基地建设。我们要去的孤东正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采油厂之一。
孤东采油厂东、北临渤海,南倚黄河。上世纪80年代这里建设的孤东海堤长17公里,不仅保障了油田的生产、守护着仙河地区的安全,还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海堤上“黄河口海水浴场”乘船,也可以去看黄蓝交汇景观。
进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风越来越大,黄蓝交汇不用考虑了,但眼前的拍岸惊涛,浪遏碣石,似乎更加震撼。后来才知道,当时的阵风达到了8级。
对于我们,这是新奇而又险峻的场景,即便去年在海南遇到过风浪,绝没有如此的激越。海浪横扫海堤边延伸出去的石栈道,划出一道道磅礴的弧线,又迫不及待拍打岸边护堤的水泥三角石础,冲向高空,激起雪白的碎末儿。
风实在太大,高高扬起的海浪的水气飘落到脸上,唇边马上又咸又涩。这也抵不过狂暴的风景的别样诱惑,海堤上竟也有几个游人来享受这震撼的美。
黄昏微弱的光线慢慢消失,回程时见到了落日。确实不是最好的季节,就连这轮红日,也在浑沌中无精打采。
或许秋天才是东营赏心悦目的时光,昨天傍晚,我们去红滩湿地也是同样的苍苍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