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接着几天忙着给父母扫墓,祭拜祖先,探亲访友。终于可以静下来了,我们来到连城县宣和乡的培田古民居(村)歇息几天。对我而言,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心心念念、难以忘怀的地方。小时候跟着父母(下放干部)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并在此上了初中。这里有我五十年前的老同学。
我们入住的民宿在叫“泊烟渚别墅”,位于村庄外,小河边。青山绿水,环境清幽。房东男主是中学老师,感觉他的民宿无论是装修还是用品都挺有格调、挺有品味。
我们入住的民宿在叫“泊烟渚别墅”,位于村庄外,小河边。青山绿水,环境清幽。房东男主是中学老师,感觉他的民宿无论是装修还是用品都挺有格调、挺有品味。
庭院里设了个茶亭,悬靠在河岸上。清明时节,雨下个不停,正好可以猫在民宿里。我们有大把的时间花在品茶,聊天,看书,过着难得的清静休闲的日子…
培田古民居对于我而言,是儿时的回忆,是乡愁的情怀。我来这里不是旅游,是在寻找人生的记忆。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只不过是比我们村更大更气派的村庄(我住在培田邻村,“上曹”),什么“九厅十八井”的高墙深院只是某个同学的家。我最怀念的还是当年和同学一起捕鱼捞虾的河流,一起爬树摘果的山岗,还有一起砍柴割草的深山。
傍晚前雨终于停了,我们决定出门走走,沿着河道绕村而行。远山如黛,碧水绕村。培田古民居是一座隐于山水间的美丽山村,地理位置十分优渥。村落西靠卧虎山,东临笔架山,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明清时期修建的高堂华屋、书院古街完整留存至今,承载了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记忆。
傍晚前雨终于停了,我们决定出门走走,沿着河道绕村而行。远山如黛,碧水绕村。培田古民居是一座隐于山水间的美丽山村,地理位置十分优渥。村落西靠卧虎山,东临笔架山,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明清时期修建的高堂华屋、书院古街完整留存至今,承载了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记忆。
清明时节也是备耕育秧季节,人们开始在田里忙碌着,田里那大片大片的美丽的紫云英被犁开,作为农作物的肥料。
从村尾进入培田村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培田古民居因其“九厅十八井”的民居建筑风格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龙屋并称为客家民居建筑“三大瑰宝”。在这个客家山村里完好地保存了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个6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我们是回家,是故地重游,自然就信马由缰马地在村里随意窜走。
疫情刚过游客稀少,古民居里的居民过着悠然自得的平静生活。我发现山村也与时俱进,直播带货的网络经济新模式在这里也很活跃。街头巷尾,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村里的年轻人在直播带货…
培田村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个重视耕读文化的客家古村。历史上村里吴氏出了秀才一百九十一位,十九人入仕,官到五品五人,最高达三品。所以,一个小小的山村居然有六处书院,也就不足为怪了。这里的人们向往的是“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的生活。 “陪田”陪植的不仅是田里的“禾苗”,而且要培育晚辈里的“英才”。
漫步在培田村,随处可见各种精致的古宅、宗祠、会馆等古建筑,不由让你感叹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培田古民居是个充满烟火气的村庄,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着,并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天色渐暗,各种景观灯亮起,我们告别古村返回民宿。今晚,在淅淅沥沥的雨夜里,我们要“温酒煮茶”,推杯换盏忆当年。
今天天气阴,雨总算停了。又有几位几十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前来拜访,大家相聚一起,相谈甚欢。有同学提议到“萱和谷”玩。离培田古民居约10公里的深山里有个“萱和谷”,这是个集中草药种植园+茶园+休闲度假酒店的森林生态园。从空中鸟瞰,“萱和谷”的建筑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阔叶林中,就像是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漂浮着几条船。
萱和谷山门(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这里海拔高(800米左右),植被好,空气含氧量高。进人园区立马让人感到神清气爽,通体舒坦。“萱和谷”的主人是个在厦门做生意的商人,这里是他的另一个新事业,经常在山海之间两头跑。这天他正好在山上,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对我们聊起了他对“萱和谷”的愿景。他希望把这里建成药材基地、药膳养生、户外拓展、休闲度假的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文旅康养景区。
这座悬空架在树梢上的综合楼,是个待客、泡茶及观景的场所。特别是有个超大的户外露台特别霸气。在这儿,你可以俯瞰苍苍莽莽的群山,看千山万壑风起云涌,看峰峦叠翠云卷云舒。在这里你会感到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都丢到九霄云外!
园主还带我们参观了“萱和谷”的各个角落,这里有高山茶园、森林步道、森林亲子乐园等设施。这是林中餐厅,可以品山珍美味,可以食药膳养身…
网络图片
我们还参观了由三栋木建筑组成的【借山而居·野奢民宿】,民宿只有8套房。我想住在这里,可以吸富氧空气,闻草木芬芳,听鸟鸣啁啾,看云上日出。这里是借山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养心之所!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百草园,这里原本是关闭了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园主人把它们保留并恢复了勃勃生机,还在阔叶林树下还种了大量的黄精药材。看来经历了严冬酷寒,这里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植物正在苏醒恢复中。再过些时日,这里将又是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百草园。
夏日的本草园(网络图片)
虽然我们已经深深地喜欢上这里,也很想体验一下在“萱和谷”高山之巅住上一晚的感受。但我们必须下山,多年不见老同学们将在培田古民居的高堂华屋里欢聚。今晚,免不了又是一个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不醉不休的欢聚之夜。
(本篇完)
(本篇完)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