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4年1月15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大正觉寺,又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敕建真觉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避先皇胤禛讳,更名为大正觉寺,1982年10月对外开放,1987年10月6日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1]。
1957年,大正觉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中文名
大正觉寺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所处时代
民国
保护级别
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封进贡金五佛及金刚宝座图样的西域高僧为“大国师”,并择地京城西关外,敕建“真觉寺”。
明成化九年(1473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六十大寿,修缮真觉寺。为避父皇胤禛讳,教更寺名为“正觉”。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七十大寿,再次修缮大正觉寺。
民国元年(1912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前后各存大殿一座,塔室壁画残缺。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蒙藏院以2500元的售价将正觉寺卖与商人黄垿东,此后寺内除金刚宝座外,房屋建筑俱已无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金刚宝座被散兵强登塔顶,毁掉中塔塔顶上半部,正觉寺逐渐被人俗称为“五塔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正觉寺进行全面修缮。
1973年,大正觉寺进行整修。
1976年7月28日,受唐山地震影响,大正觉寺部分建筑损毁。
1979年,大正觉寺修缮。
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
1982年10月,大正觉寺对外开放。
1987年10月6日,大正觉寺原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1] 。
建筑格局
1957年在寺址建成石刻艺术博物馆。①金刚宝座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九年(1473),仿印度佛陀迦耶金刚宝塔形制建造。在一高台(又称金刚宝座)上以中心、四岔的布局方式建造5座小塔。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高77米。宝座下为高约05米的台基。塔内部用砖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宝座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一层略呈长方形的须弥座,四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纹饰;上部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5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头刻出筒瓦、勾头、滴水及椽子,短檐之下周匝均为佛龛,每龛内雕坐佛1尊,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并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1座,以通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铭刻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的石匾额。南面券门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龛1座,龛内原佛像已不存。塔室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南、北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有石护栏围绕。琉璃罩亭外表贴着汉白玉石条,雕有不计其数的密宗佛教常见的图案:八宝、金刚杵、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等,最多的为五方佛主及其坐骑,共有1 561尊。5座密檐式小石塔建在台面上,塔均为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檐13层,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刹;四隅的小塔有11层檐,塔刹为石制。 5座小塔的雕刻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同宝座。惟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以示佛的足迹遍天下。②石刻艺术博物馆。1957年建成。寺内收藏各种石碑、碑刻千余件,博物馆按石刻类别、内容分为石刻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帖、寺庙碑、会馆碑、石雕艺术等展区。其中价值较高的有:普胜寺顺治、乾隆御制卧式碑,碑长3米,高15米,雕刻精美;广宁门外石道碑,重达60吨。还有元代的龙凤石栏板、清代的汉白玉石享堂等。北京地区仅存的魏太和造像于1998年移此保存,其雕刻年代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石佛身高165米,立在高1米多的石雕须弥莲花石座上,两耳垂肩,袒胸赤足,右手平举胸前,左手自然下垂过膝,斜披袈裟,长袖垂地,下系羊肠大裙,衣纹以凸线表示。石佛的后面有高22米的背光,背光后自上而下横向排列了12排124个小佛像。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毗邻动物园、紫竹院、国家图书馆和首都体育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舍位于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清代改称正觉寺,乾隆皇帝曾两次把这里选做为其母祝寿的场所之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1][2]
截至2018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2600余件,包括碑碣、墓志、造象、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2]
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2009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4]
中文名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占地面积
20000 m2
类别
专题博物馆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成人20元/人;学生持学生证10元/人;北京市中小学生免票
竣工时间
1473年
馆藏精品
北朝造象,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
藏品数量
2600余件套(2018年)
级别
国家三级博物馆
1957年,大正觉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中文名
大正觉寺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所处时代
民国
保护级别
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封进贡金五佛及金刚宝座图样的西域高僧为“大国师”,并择地京城西关外,敕建“真觉寺”。
明成化九年(1473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六十大寿,修缮真觉寺。为避父皇胤禛讳,教更寺名为“正觉”。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七十大寿,再次修缮大正觉寺。
民国元年(1912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前后各存大殿一座,塔室壁画残缺。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蒙藏院以2500元的售价将正觉寺卖与商人黄垿东,此后寺内除金刚宝座外,房屋建筑俱已无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金刚宝座被散兵强登塔顶,毁掉中塔塔顶上半部,正觉寺逐渐被人俗称为“五塔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正觉寺进行全面修缮。
1973年,大正觉寺进行整修。
1976年7月28日,受唐山地震影响,大正觉寺部分建筑损毁。
1979年,大正觉寺修缮。
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
1982年10月,大正觉寺对外开放。
1987年10月6日,大正觉寺原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1] 。
建筑格局
1957年在寺址建成石刻艺术博物馆。①金刚宝座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九年(1473),仿印度佛陀迦耶金刚宝塔形制建造。在一高台(又称金刚宝座)上以中心、四岔的布局方式建造5座小塔。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高77米。宝座下为高约05米的台基。塔内部用砖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宝座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一层略呈长方形的须弥座,四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纹饰;上部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5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头刻出筒瓦、勾头、滴水及椽子,短檐之下周匝均为佛龛,每龛内雕坐佛1尊,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并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1座,以通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铭刻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的石匾额。南面券门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龛1座,龛内原佛像已不存。塔室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南、北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有石护栏围绕。琉璃罩亭外表贴着汉白玉石条,雕有不计其数的密宗佛教常见的图案:八宝、金刚杵、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等,最多的为五方佛主及其坐骑,共有1 561尊。5座密檐式小石塔建在台面上,塔均为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檐13层,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刹;四隅的小塔有11层檐,塔刹为石制。 5座小塔的雕刻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同宝座。惟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以示佛的足迹遍天下。②石刻艺术博物馆。1957年建成。寺内收藏各种石碑、碑刻千余件,博物馆按石刻类别、内容分为石刻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帖、寺庙碑、会馆碑、石雕艺术等展区。其中价值较高的有:普胜寺顺治、乾隆御制卧式碑,碑长3米,高15米,雕刻精美;广宁门外石道碑,重达60吨。还有元代的龙凤石栏板、清代的汉白玉石享堂等。北京地区仅存的魏太和造像于1998年移此保存,其雕刻年代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石佛身高165米,立在高1米多的石雕须弥莲花石座上,两耳垂肩,袒胸赤足,右手平举胸前,左手自然下垂过膝,斜披袈裟,长袖垂地,下系羊肠大裙,衣纹以凸线表示。石佛的后面有高22米的背光,背光后自上而下横向排列了12排124个小佛像。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毗邻动物园、紫竹院、国家图书馆和首都体育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舍位于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清代改称正觉寺,乾隆皇帝曾两次把这里选做为其母祝寿的场所之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1][2]
截至2018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2600余件,包括碑碣、墓志、造象、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2]
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2009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4]
中文名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占地面积
20000 m2
类别
专题博物馆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成人20元/人;学生持学生证10元/人;北京市中小学生免票
竣工时间
1473年
馆藏精品
北朝造象,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
藏品数量
2600余件套(2018年)
级别
国家三级博物馆





















































































































































































沿着南长河走 过马路去国图看看

国图大门

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