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们在喀什感受过噶尔老城层层叠叠的岁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尽兴(见《喀什:噶尔老城的日常》);但首度听到莎车这个地名,说是莎车的历史遗存可谓密密匝匝。闻言立即想去,但发现莎车不在G219线上,时间也不够,只好作罢。
这次从茫崖进疆,在民丰短暂停留后,我们就到莎车转了两天。
喀什地区的莎车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和达瓦昆大戈壁之间,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记》里所记载的乌铩国,也是古丝绸之路中国段南道最后一站。
这一带汉朝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而早在战国时,《逸周书·王会解》就有记载:“正北空同、大夏、莎车……请令以白玉、野马、騊、騠、良亏为献。”到元代,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叶尔羌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城里有风光明媚的花园……该地物产富饶,生活富裕。”
叶尔羌河上游的莎车自古便是宝藏之地,也就成为纷争之地。明朝时新疆属于东察合台汗国,莎车被叫做“牙儿干”;清朝收复新疆,清末置莎车府;民国时设莎车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现在的莎车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
莎车厚重的历史,在古城密密匝匝的遗存和雕梁画栋的建筑中依然熠熠生辉。
叶尔羌汗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叶尔羌汗国苏、乌什),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
叶尔羌汗宫即后来的莎车非遗博览园,建筑华丽铺张,气势磅礴。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1992年,为纪念十二木卡姆的创始人阿曼尼莎修建了纪念陵。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陵高22米,被精致地修建在一座约2米高的正方形基座上。陵宫内四周的墙面上雕刻着“十二木卡姆”乐曲。
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场景还原的方式,介绍了清朝军府制时期和建省后,将军官员行政管理,军事文化的情况。
莎车府傍边有一座艾德莱斯工坊,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是最具新疆特色的纺织品,到目前为止维族妇女仍然以穿艾德莱斯服饰为主。
莎车古城门是新修的,旁边的老城墙以夯筑、土块垒砌而成,为清代所建,现在只余断壁残桓。
公园内建了“老城记忆”馆。但没有开放;另辟有房车营地。
莎车老城的几座清真寺,体现了多种宗教共存的历史。
阿勒屯清真寺是明清时期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宗室成员礼拜的场所,2006年与叶尔羌汗国王陵一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满清真寺明代建筑,门楼两侧塔柱纹样多用中国结、万字福和圆形方孔铜钱、兰花、菊花等图案雕刻,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在莎车老城,雕花廊柱、雕花窗格和门,精致的建筑随处可见,一天时间只能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