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打一周了,种种乱象,无论是内塔这个人,还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直到犹太这个民族整体,甚或为之背书的西方的大多数,屡屡突破下限的表现,让很多中国人觉得惊愕,反感,直至从朴素的对以色列的一点好感,直接转变成了基于公义和人权角度的批判者。这恐怕是以色列驻华使馆没有预料,也不希望看到的。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这场悲剧的发生地虽然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却在一万公里之外;此地进入文明之古早几乎与华夏平齐,但数千年来,各民族走马灯一样登场谢幕,却演出了与神州大地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因此,我们中国人看待这场冲突,既有一种宏大叙事中的小波折的超然,又有对现代社会和民主制度下公然反人类和全民纳粹化的愕然。
以色列人和西方世界不能理解中国老百姓的态度,怎么突然就从相对友好,转变成了普遍的反对和厌恶,在我看来,源自两个认知上的不足: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知不足,以及这场冲突的地缘政治本质与未来影响的预计不足。
先看第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导致中国人对这场冲突的立场转变的。
此前三四十年间,在中国自身努力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大背景下,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各界,西方以及中国亲西方的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共同为现代以色列在中国打造了一个人设:纳粹迫害的受害者,被民族生存问题所逼,不得已在阿拉伯世界中挣扎和反击,犯过一些错与恶,但民族向上,精神强大,重视教育,科技先进。
总之,一个与崛起中的天朝大国可以和谐共进,互通有无,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帮助中国的善意民族。在这个人设之下,以色列的种种负面消息又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淡化——例如,九十年代之后以色列的屠夫行径与美国相比小巫见大巫;向台湾卖武器也在荷兰、法国和美国这些高个子遮掩之下;在“费尔康“预警机问题上的出尔反尔也被算到了美国的头上;向中国的对手印度和越南卖武器,更是被视为一种纯经济利益驱动的行为 - 长久以来,中国民间看以色列,是一个在沙漠中一穷二白奋斗到了发达国家的榜样,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
然而,中国老百姓的善意,并不代表容易欺骗。时过境迁之后,这一桩桩一件件,再回头重新审视的时候,以色列这个国家和民族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不讲道义的民族性,以及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毫无疑问的选边立场,之前被淡化掉的负面印象,突然之间就叠加到了一起。以色列的面貌,就如同一朝篡位的王莽,此前抬得越高,黑化之后就摔得越重,越显得腹黑。
中国人看事情,一向是当做历史来看的,而且喜欢记小本本,没事喜欢翻回去看。这一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习惯,但西方没有这个习惯,这个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这个习惯,这一点是最致命的——外国人根本意识不到中国人的这个特点。跟中国人相处,花言巧语最终是没有用的,几百年相处下来,最终起作用的,只有历史事实,和事实说明的民族性。
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另一重认知不足,在于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中国人自古就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任何理论如果只是因为被写在了经书里就一定要奉为圭臬,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不认的。即使是儒家经典,中国人的态度从来都是六经注我,尽信书不如无书。数千年来,中国受教育的精英阶层对普通百姓的统治,依靠的都是教化,而非用宗教去毒化人的逻辑能力。所以,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承认什么唯一与绝对的救世主;反之,是以人为本的,现实的,动态的,历史的。
所以,中国人看一件事,不会上来先说对错;中国人普遍认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国以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中国人看事情要看前因,后果,要看整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超然视角,让中国人不纠结于一时一事和蝇头小利;这种普遍的和自觉的对宏大叙事的认知,在中国以外也是普遍不存在的。从这些角度出发,当年被纳粹迫害,被英国殖民者欺压的以色列民族,建国后转过头来,倚仗着超级大国的支持和武力的优越,恃强凌弱而不自制,针对巴勒斯坦民族的种种作为,就是明目张胆的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 - 这种被迫害者转身变成了迫害者的行为,在看惯了历史潮起潮落的中国人看来,是典型的一朝得志的小人嘴脸,这种人在历史上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自作孽不可活。
再看第二个,这场冲突的地缘政治本质,与未来预期。
这场冲突的爆发,是必然中的偶然。其必然性无需多说,加沙的民众被封锁了几十年,生存条件持续恶化;这种咽喉被人扼住的感觉,我们这个民族感同身受。不太恰当的比较一下,超级大国只是企图扼住我们高科技发展的脉络,我们尚且要全力反击。如果加沙的遭遇发生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我们的反击不知道会激烈多少倍。
但冲突在目前这个时点爆发,背后扣动扳机的到底是谁?坊间自然有各种传言,未来也许会水落石出,也许不是出于某个人的决策,而是各方的博弈快速滑向了不破不立的死局 —— 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冲突刚刚爆发一周,从短期利益博弈的角度,嫌疑最大者,一个是以色列当权的内塔尼亚胡,一个是伊朗。
内塔尼亚胡可能是出于绝望的赌徒心态,通过各种操作诱使哈马斯出手,引爆时局来挽救自身家族几乎必死的下场。国内媒体较少报道和渲染的是,内氏家族几十年来在国际军贸以及以色列内部大捞特捞,被西方政界视为当代最腐化的政客,没有之一 - 甚至超越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乌克兰捞钱的布什、克林顿与拜登家族,以及印度的一众政客。内氏通过高超(或者狠辣)的政治操作,身在台上还能勉强保住自己不锒铛入狱,此前孤注一掷的司法改革案,不惜动摇三权分立的制度基础,可见一斑。而此次冲突初期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奇怪失位,国防军的巨大损失和无头苍蝇的表现,以及对加沙平民的残酷屠杀,看上去更是佐证了内氏一手引爆乱局的阴谋论。从结果来看,内氏下台和入狱的政治危机解除,战时内阁的成立,更是几乎巩固了内氏的大权独揽,如果趁着战争期间内氏的司法改革得以通过,那么内氏家族毫无疑问将是这场冲突的最大受益者。
至于伊朗,坊间将之列为幕后黑手,无非是几个推测 —— 1,哈马斯的114mm火箭来自伊朗;2,哈马斯得到了来自黎巴嫩真主党的训练、装备和配合,众所周知伊朗是真主党的后台;3,冲突是为了破坏以色列和沙特的和解,以免伊朗再次陷入鼓励。
其实,这些推测,都没有什么真凭实据。114mm火箭最早来自美国人在二战中搞出来的型号。真主党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哈马斯一同发起攻击,如果要取得最大战果,在突然袭击的时候就应该一波投入最大的可用资源,这是基本的战术常识;反之,是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以色列的反击把真主党当做了目标,看起来反而是以色列在主动扩大事端。
至于沙特与以色列的和解,本身是老生常谈。是中国秘密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之后,拜登见势不妙,才按着以色列与沙特加速谈判进程,这种所谓和解就算签字了,能有多少诚意,会产生多大后果,让一向骨子里谄媚西方的伊朗当局不惜鱼死网破,挑动一场新的中东战争?
因此,所谓幕后黑手,有没有这么一只确定的手,到底是谁,不妨让历史来给出答案。甚至,历史也许给不出水落石出,但这也不是最要紧的事情,真正要紧的,是局势将如何演化,尤其是,对中国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太大,能现在就给出确切答案的,恐怕不是神棍就是穿越者。就目前的有限信息和态势而言,能比较清楚地看到的,是这么几点。
一,对中国内部,民意的变化。
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对以色列普遍民意的变化。实际上,这个变化发生在当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通过这件事再一次明确了,在中美大争之中,以色列会如何选边。毫无疑问,如果未来中美之间发生直接冲突,以色列一定是站在我们的最大也是最终对手的阵营里的。
在这个大势下,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了。
这种民意立场的清晰化,在懂王上台,美国对中国极限施压开始之后,反复发生。对印度、日本、韩国的民族负面情绪,国货取代舶来品的趋势,对关键产业国产化的普遍赞同,甚至对国家军备的普遍关注和自豪感,疫情中大多数的应对,都是对民意的一次次淬炼。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民意准备,才是逐步有了要重回世界之巅,以先进民族引领全人类的意识,时人的普遍心态,也从三十年前的自怨自艾,逐步重回汉唐时代的自信、强大与包容。
二,对外部,几个方向上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
首先,中欧之间一直相对低烈度的拉拉打打的局面,恐面临道德绑架的破局。中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中美大争、中欧经济互补和竞争、以及双方价值观冲突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但总体上维持一个经济重于政治,斗而不破的大体格局。双方关注和交流的重点还是具体的经济利益。但此次冲突一起,双方主流民意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下子凸显了双方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取向上的截然不同。这一点此前恰恰是双方都刻意淡化的,但它一旦凸显,就很难再去遮掩与消弭了。这一点,将严重影响双方此后几十年的合作。更有甚者,欧洲此前对于中国崛起的鸵鸟心态被戳破,长久以来自视为道德高地,可以以教育的口吻对话全球的姿态,在中国民意的强烈反击下带来的自尊心受损,可能会导致欧洲人进入一种不理智的过敏状态。
其次,对俄方面。此次冲突一起,至少短期内利好俄罗斯。对乌援助立刻转往以色列(插一句,真正对以色列有用的是军援么?以军对巴勒斯坦的压倒性军事优势解决什么问题了?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在战略上真是无药可救),俄乌前线的局势可能就此急转直下。而俄罗斯这个民族,受到的压力一旦减轻,马上就开始支棱起来了;而且他们的字典里并没有什么道义或者守信。因此,此前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达成的协议,马上会面临重新讨价还价的问题,最集中的方向就是中亚。
长久以来,中国对于中亚方面的举动,是比较克制的。一方面是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是不想过度触动俄罗斯。但俄乌开战以来,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基本解决,后一个问题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中亚各国都在主动的去俄罗斯化,更多地与西方和中国接触合作。我们自己也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必须解决国际通道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北线一直以来进展不顺,与俄罗斯的诸多掣肘不无关系。而今,国家将新疆定位为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整合中亚经贸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可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拓中亚。能源合作、超级电网、中欧第二通道,都是会直接刺激俄罗斯的神经但他们又没有能力对等出牌的项目。那么,随着中国更加积极,俄罗斯更多余力关注中亚,以及中亚各国更主动的引进域外势力,大陆腹心之地的大国角力将如何开展,我们拭目以待。
再次,几个重要的地区性强权。土耳其当然是乐见乱局,它的地缘因素,决定了时局越乱,它越能火中取栗。近年来土耳其不遗余力地在周边甚至远达中国到处挑事,就是明证。同样的逻辑适用于印度。冲突一起,印度第一时间表态,站队以色列,恐怕既是向西方示好,尽早选边,更是乐见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的对立,巴基斯坦背后的金主被牵扯进更大的麻烦。因此,印度最近对巴基斯坦可能会有小动作,甚至在最近的第二十轮军长谈判中对中国也强硬起来,都是这个脉络。我们可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后,是中美之间。本来,在冲突爆发之前,普遍看法是到美国明年选举之前,中美之间会略微降低对抗的烈度,各自喘口气。但中东是美国不可放弃的战略版图,甚至明知是内塔尼亚胡在激化事端,美国也只能被绑架着一边倒。以美国自身的政治诉求,很难认为它希望在政府预算停摆、众议院议长缺位、海军实力捉襟见肘的当下时点主动引爆一场中东冲突;可悲的是,拜登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以色列继续发疯,全世界的明眼人,怕是都没有任何信心。
中东这场冲突,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主线还是中美大争之势;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会不会搅动这场大争从相对平缓走向激化,甚至提前引爆一场彻底改变世界的大战,我们只能密切观察。如果真走到那一步,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包括润人们;到那时,走线、贫困这些痛苦,恐怕还不是他们将遭遇的悲惨底线。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这场悲剧的发生地虽然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却在一万公里之外;此地进入文明之古早几乎与华夏平齐,但数千年来,各民族走马灯一样登场谢幕,却演出了与神州大地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因此,我们中国人看待这场冲突,既有一种宏大叙事中的小波折的超然,又有对现代社会和民主制度下公然反人类和全民纳粹化的愕然。
以色列人和西方世界不能理解中国老百姓的态度,怎么突然就从相对友好,转变成了普遍的反对和厌恶,在我看来,源自两个认知上的不足: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知不足,以及这场冲突的地缘政治本质与未来影响的预计不足。
先看第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导致中国人对这场冲突的立场转变的。
此前三四十年间,在中国自身努力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大背景下,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各界,西方以及中国亲西方的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共同为现代以色列在中国打造了一个人设:纳粹迫害的受害者,被民族生存问题所逼,不得已在阿拉伯世界中挣扎和反击,犯过一些错与恶,但民族向上,精神强大,重视教育,科技先进。
总之,一个与崛起中的天朝大国可以和谐共进,互通有无,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帮助中国的善意民族。在这个人设之下,以色列的种种负面消息又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淡化——例如,九十年代之后以色列的屠夫行径与美国相比小巫见大巫;向台湾卖武器也在荷兰、法国和美国这些高个子遮掩之下;在“费尔康“预警机问题上的出尔反尔也被算到了美国的头上;向中国的对手印度和越南卖武器,更是被视为一种纯经济利益驱动的行为 - 长久以来,中国民间看以色列,是一个在沙漠中一穷二白奋斗到了发达国家的榜样,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
然而,中国老百姓的善意,并不代表容易欺骗。时过境迁之后,这一桩桩一件件,再回头重新审视的时候,以色列这个国家和民族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不讲道义的民族性,以及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毫无疑问的选边立场,之前被淡化掉的负面印象,突然之间就叠加到了一起。以色列的面貌,就如同一朝篡位的王莽,此前抬得越高,黑化之后就摔得越重,越显得腹黑。
中国人看事情,一向是当做历史来看的,而且喜欢记小本本,没事喜欢翻回去看。这一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习惯,但西方没有这个习惯,这个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这个习惯,这一点是最致命的——外国人根本意识不到中国人的这个特点。跟中国人相处,花言巧语最终是没有用的,几百年相处下来,最终起作用的,只有历史事实,和事实说明的民族性。
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另一重认知不足,在于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中国人自古就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任何理论如果只是因为被写在了经书里就一定要奉为圭臬,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不认的。即使是儒家经典,中国人的态度从来都是六经注我,尽信书不如无书。数千年来,中国受教育的精英阶层对普通百姓的统治,依靠的都是教化,而非用宗教去毒化人的逻辑能力。所以,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承认什么唯一与绝对的救世主;反之,是以人为本的,现实的,动态的,历史的。
所以,中国人看一件事,不会上来先说对错;中国人普遍认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国以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中国人看事情要看前因,后果,要看整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超然视角,让中国人不纠结于一时一事和蝇头小利;这种普遍的和自觉的对宏大叙事的认知,在中国以外也是普遍不存在的。从这些角度出发,当年被纳粹迫害,被英国殖民者欺压的以色列民族,建国后转过头来,倚仗着超级大国的支持和武力的优越,恃强凌弱而不自制,针对巴勒斯坦民族的种种作为,就是明目张胆的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 - 这种被迫害者转身变成了迫害者的行为,在看惯了历史潮起潮落的中国人看来,是典型的一朝得志的小人嘴脸,这种人在历史上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自作孽不可活。
再看第二个,这场冲突的地缘政治本质,与未来预期。
这场冲突的爆发,是必然中的偶然。其必然性无需多说,加沙的民众被封锁了几十年,生存条件持续恶化;这种咽喉被人扼住的感觉,我们这个民族感同身受。不太恰当的比较一下,超级大国只是企图扼住我们高科技发展的脉络,我们尚且要全力反击。如果加沙的遭遇发生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我们的反击不知道会激烈多少倍。
但冲突在目前这个时点爆发,背后扣动扳机的到底是谁?坊间自然有各种传言,未来也许会水落石出,也许不是出于某个人的决策,而是各方的博弈快速滑向了不破不立的死局 —— 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冲突刚刚爆发一周,从短期利益博弈的角度,嫌疑最大者,一个是以色列当权的内塔尼亚胡,一个是伊朗。
内塔尼亚胡可能是出于绝望的赌徒心态,通过各种操作诱使哈马斯出手,引爆时局来挽救自身家族几乎必死的下场。国内媒体较少报道和渲染的是,内氏家族几十年来在国际军贸以及以色列内部大捞特捞,被西方政界视为当代最腐化的政客,没有之一 - 甚至超越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乌克兰捞钱的布什、克林顿与拜登家族,以及印度的一众政客。内氏通过高超(或者狠辣)的政治操作,身在台上还能勉强保住自己不锒铛入狱,此前孤注一掷的司法改革案,不惜动摇三权分立的制度基础,可见一斑。而此次冲突初期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奇怪失位,国防军的巨大损失和无头苍蝇的表现,以及对加沙平民的残酷屠杀,看上去更是佐证了内氏一手引爆乱局的阴谋论。从结果来看,内氏下台和入狱的政治危机解除,战时内阁的成立,更是几乎巩固了内氏的大权独揽,如果趁着战争期间内氏的司法改革得以通过,那么内氏家族毫无疑问将是这场冲突的最大受益者。
至于伊朗,坊间将之列为幕后黑手,无非是几个推测 —— 1,哈马斯的114mm火箭来自伊朗;2,哈马斯得到了来自黎巴嫩真主党的训练、装备和配合,众所周知伊朗是真主党的后台;3,冲突是为了破坏以色列和沙特的和解,以免伊朗再次陷入鼓励。
其实,这些推测,都没有什么真凭实据。114mm火箭最早来自美国人在二战中搞出来的型号。真主党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哈马斯一同发起攻击,如果要取得最大战果,在突然袭击的时候就应该一波投入最大的可用资源,这是基本的战术常识;反之,是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以色列的反击把真主党当做了目标,看起来反而是以色列在主动扩大事端。
至于沙特与以色列的和解,本身是老生常谈。是中国秘密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之后,拜登见势不妙,才按着以色列与沙特加速谈判进程,这种所谓和解就算签字了,能有多少诚意,会产生多大后果,让一向骨子里谄媚西方的伊朗当局不惜鱼死网破,挑动一场新的中东战争?
因此,所谓幕后黑手,有没有这么一只确定的手,到底是谁,不妨让历史来给出答案。甚至,历史也许给不出水落石出,但这也不是最要紧的事情,真正要紧的,是局势将如何演化,尤其是,对中国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太大,能现在就给出确切答案的,恐怕不是神棍就是穿越者。就目前的有限信息和态势而言,能比较清楚地看到的,是这么几点。
一,对中国内部,民意的变化。
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对以色列普遍民意的变化。实际上,这个变化发生在当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通过这件事再一次明确了,在中美大争之中,以色列会如何选边。毫无疑问,如果未来中美之间发生直接冲突,以色列一定是站在我们的最大也是最终对手的阵营里的。
在这个大势下,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了。
这种民意立场的清晰化,在懂王上台,美国对中国极限施压开始之后,反复发生。对印度、日本、韩国的民族负面情绪,国货取代舶来品的趋势,对关键产业国产化的普遍赞同,甚至对国家军备的普遍关注和自豪感,疫情中大多数的应对,都是对民意的一次次淬炼。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民意准备,才是逐步有了要重回世界之巅,以先进民族引领全人类的意识,时人的普遍心态,也从三十年前的自怨自艾,逐步重回汉唐时代的自信、强大与包容。
二,对外部,几个方向上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
首先,中欧之间一直相对低烈度的拉拉打打的局面,恐面临道德绑架的破局。中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中美大争、中欧经济互补和竞争、以及双方价值观冲突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但总体上维持一个经济重于政治,斗而不破的大体格局。双方关注和交流的重点还是具体的经济利益。但此次冲突一起,双方主流民意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下子凸显了双方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取向上的截然不同。这一点此前恰恰是双方都刻意淡化的,但它一旦凸显,就很难再去遮掩与消弭了。这一点,将严重影响双方此后几十年的合作。更有甚者,欧洲此前对于中国崛起的鸵鸟心态被戳破,长久以来自视为道德高地,可以以教育的口吻对话全球的姿态,在中国民意的强烈反击下带来的自尊心受损,可能会导致欧洲人进入一种不理智的过敏状态。
其次,对俄方面。此次冲突一起,至少短期内利好俄罗斯。对乌援助立刻转往以色列(插一句,真正对以色列有用的是军援么?以军对巴勒斯坦的压倒性军事优势解决什么问题了?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在战略上真是无药可救),俄乌前线的局势可能就此急转直下。而俄罗斯这个民族,受到的压力一旦减轻,马上就开始支棱起来了;而且他们的字典里并没有什么道义或者守信。因此,此前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达成的协议,马上会面临重新讨价还价的问题,最集中的方向就是中亚。
长久以来,中国对于中亚方面的举动,是比较克制的。一方面是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是不想过度触动俄罗斯。但俄乌开战以来,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基本解决,后一个问题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中亚各国都在主动的去俄罗斯化,更多地与西方和中国接触合作。我们自己也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必须解决国际通道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北线一直以来进展不顺,与俄罗斯的诸多掣肘不无关系。而今,国家将新疆定位为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整合中亚经贸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可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拓中亚。能源合作、超级电网、中欧第二通道,都是会直接刺激俄罗斯的神经但他们又没有能力对等出牌的项目。那么,随着中国更加积极,俄罗斯更多余力关注中亚,以及中亚各国更主动的引进域外势力,大陆腹心之地的大国角力将如何开展,我们拭目以待。
再次,几个重要的地区性强权。土耳其当然是乐见乱局,它的地缘因素,决定了时局越乱,它越能火中取栗。近年来土耳其不遗余力地在周边甚至远达中国到处挑事,就是明证。同样的逻辑适用于印度。冲突一起,印度第一时间表态,站队以色列,恐怕既是向西方示好,尽早选边,更是乐见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的对立,巴基斯坦背后的金主被牵扯进更大的麻烦。因此,印度最近对巴基斯坦可能会有小动作,甚至在最近的第二十轮军长谈判中对中国也强硬起来,都是这个脉络。我们可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后,是中美之间。本来,在冲突爆发之前,普遍看法是到美国明年选举之前,中美之间会略微降低对抗的烈度,各自喘口气。但中东是美国不可放弃的战略版图,甚至明知是内塔尼亚胡在激化事端,美国也只能被绑架着一边倒。以美国自身的政治诉求,很难认为它希望在政府预算停摆、众议院议长缺位、海军实力捉襟见肘的当下时点主动引爆一场中东冲突;可悲的是,拜登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以色列继续发疯,全世界的明眼人,怕是都没有任何信心。
中东这场冲突,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主线还是中美大争之势;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会不会搅动这场大争从相对平缓走向激化,甚至提前引爆一场彻底改变世界的大战,我们只能密切观察。如果真走到那一步,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包括润人们;到那时,走线、贫困这些痛苦,恐怕还不是他们将遭遇的悲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