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子四口人在国庆长假快结束的时候拽着长假的尾巴出发了,我们先是到达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看了哥嫂原单位和他们住过的老房子,,接着又去了四平公主岭市的郊区大泉眼子村看了于凤至的故居,然后又返回公主岭市内参观了档案馆,可谓马不停蹄,在参观了博物馆之后也才下午2点多钟,觉得时间还很充裕,于是,我又导航到公主岭市区内最大的公园——响铃公园去看看,其实有一半的原因我是受这个名字的吸引,也有意想去看看在那里能否寻找到响铃公主的痕迹。事实上让我失望了,没有找到与公主相关的信息和痕迹。于是,我决定放弃原来想去中东铁路风情街转一圈的想法在公主岭晚餐入住的想法。我看时间够用,决定直接驱车去伊通,因为,我听说,伊通烧鸽子很好吃~
除此之外,因为伊通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有一座满族博物馆一定也能着看,于是,我直接导航到伊通满族博物馆。在浏览完了一楼的关于满族人的历史及发祥过程之后,我来到二楼继续参观。这里讲述满族人的各种风俗,我们从文化开始参观~
清代文学艺术、戏剧成就显赫。涌现了一大批著名满族作家及作品,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等著名文学巨匠;程砚秋、侯宝林等表演艺术家把中国文学、戏曲艺术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满族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歌舞极富渔猎民族特色,舞姿优美,喜闻乐见。
清政府重视教育,广设学校。国家设有国子监、顺天府学和奉天府学、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及讲武堂等。国子监又称国子学、国学或太学,是封建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至清末,八旗教育日见废弛。民间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私塾。
清代书法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民间则兴盛碑学,以篆、隶、楷等书体为主要表现形式。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溥杰、金意庵等书法作品别具风格。
小时候从年岁大的奶奶姥姥身上真的看到过类似的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