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卡友,好久不见!粗面最近在忙什么?口罩结束的雪季,当然是忙着各种横着走。吉林、哈尔滨、黑河、牙克石整个冬季,粗面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极寒之地。为了什么,很简单,为了寻找漂移的快乐。关于漂移,很多车友会问,后驱和四驱都能实现漂移,哪一种更好,乐趣更强。在这里粗面客观的说,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姿态、速度以及你所追求的目标都会分析出不同的结论。如果你是一个“圈内人”的话,从上面几个地理位置就能猜到我都驾驶了什么品牌的车型。经历了后驱和四驱的冰上体验,我还是要主观的表达一下我对后驱的执念。唯有后驱才能享受真正漂移的乐趣,而四驱的冰上漂移我更认为是一种滑动,比较适合拉力赛。试驾了众多品牌,也再一次坚定了bimmer的内心,选择宝马才是终极奥义。
说起漂移,东北人就很容易被打上标签,很多人都觉得东北的司机天然性的就会漂移。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聊一聊为什么要学习冰雪漂移,或者说为什么这么多汽车品牌要举办冰雪的体验。首先,肯定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特性,比如后驱依然可以在冰雪路面安全驾驶,四驱可以在冰雪路况展现出更高的极限。离不开两个词,一个是安全,另一个就是乐趣。首当其冲一定是安全,我理解这也是开展冰雪驾驶体验的真谛,其次才是快乐。所以再回到东北人天生会漂移,就是个伪命题,只不过相对东北的司机拥有较多的冰雪路况驾驶经验。而漂移也绝对不是东北老铁每天要面对的日常,套用一位教练的话“学习漂移要有敬畏之心,不然牛13和显眼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话糙理不糙,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轻易造次。其实这跟跑赛道一样,前提都要拥有完备的保障。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宝马精英驾驶培训的冰雪课程都为大家准备了什么。先说场地,宝马常年与保时捷固定使用同一块车辆冬季测试基地——埃特姆测试基地(感兴趣的老铁可以去自己度娘一下),这是一片湖面,冰层经过严格的测量,由专业的人员及设备进行赛道的规划与整备。接着说车辆,从高性能M到电擎i,全部配备雪地胎,并且每一条轮胎上都镶满了400多颗内穿钉,这些钉子的排布以及数量都是经过反复的测试过,力求达到更好的操控体验。然后是教练及保障团队,由宝马御用的精英驾驶培训师进行驾驶与安全的指导,当你上雪墙有及时的安全救援车进入。这些都不是我们随便找个冰雪空地就能做到的,好的体验就要交给“专业”。
所有的学习都讲究循序渐进,绝不是上来就乱搞一通。从DCS ON到DTC再到DSC OFF,反复递进式的练习冰雪起步,感受车辆稳定系统不同介入状态下带来的反馈,进一步逐渐掌控车辆。这看似简单的每一步,都能狠狠的打到一些“老司机”的脸。在稳定系统介入的情况下,车辆会辅助控制你所制造出来多余的滑动。随着系统介入的程度降低直至完全不介入,瞬间就能反映出来你脚下对油门掌控的细腻程度,以及对车身姿态的把握。所以开始被大家视为无聊的崩直线,在感受到实际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后,也真正对冰雪驾驶有了敬畏之心,才发现真的能学到东西。
在有了对车辆失去稳定系统的驾控之后,我们来进阶练习。还是看似简单的18米绕桩,不同的是我们要在DSC OFF的状态下完成slalom。这里不追求速度,更讲究的是通过反打和油门的控制来连续的制造滑动绕过每一个桩。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你对车尾和整个车身走向的控制。练习到每一个桩都能控制相同的车身姿态且不踩刹车持续滑动,就算是比较完美了。
再次升级难度,从一个一个的绕变成先绕一个接着绕两个,也就是从“1/1/1”到“1/2/1”。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破你已经习惯的节奏,把绕“1”想象成半径较小的半圆,绕“2”想象成较大的半圆,通过练习掌握不同变化的半圆所需的操控。开始可能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但到后面的整圈拉力赛道就会用到,赛道里的弯道都是不同半径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基础赛道才能跑得快,跑的漂亮。
前菜结束之后,开始进行定圆漂移!来到环形雪道,DSC OFF先顺着雪道走向进行方向的保持,在行进过程中深踩油门踏板,当车尾滑动,收油反打方向,然后利用油门和方向保持滑动的姿态。理论知识特别简单,但到实际操作,会让人异常的挫败。这里要突破几个点,首先是习惯,当车身滑动起来,很多有驾驶经验的朋友会潜意识的进行救车,导致失去后轮的滑动。其次是心理,当车身处于一个比较动感的姿态下,就很难记清“收油”、“反打方向”以及“补油”的时机。最后是视线,还无法适应把视线从直视车辆前方移至要去的地方。综上,你会一遍一遍的挫败,要么漂不起来要么直接上雪墙。粗面开始的时候也是,你说有什么窍门,并没有,就是需要反复的练习。但每一次的失误,都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失败,直至打通任督二脉,一切就行云流水了。这里也要提一嘴,燃油车和电车漂移的不同。燃油车会有自己的节奏,因为先天的机构问题,所有的动作都有车辆反映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转数以及排气的声浪来找到节奏。而电车则不一样,拿i3举例,电机瞬间迸发400N·m的扭矩,毫无延迟,起漂容易,让控车难度升级。这时需要你脚下更加细腻,屁股更加敏感的体会到车尾的变化。也正是因为电机输出的功率相对稳定,在用i3定圆的时候,可以尝试在保持方向行进的过程中,慢慢的深踩油门,直至后轮突破抓地力,接着就可以保持当时的油门开度,同时进行反打,然后持续保持当前的油门开度,进行小幅度修正方向即可。定圆最终要练习到什么程度算入门,就是可以持续漂移同时可以自己控制定圆的半径大小来回切换,且整个过程中方向修正的幅度非常小,同时正漂反漂都能实现。
最终检验漂移基础的就是拉力赛道,把每一个弯道都当做是不同半径的圆,通过惯性的钟摆效应来实现变相。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当你在一个大半径弯道漂的正上头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急收的小弯道,由于强大的惯性会直接让你拍上雪墙,而且是下不来那种。这时,就需要学会利用刹车,让车速以及惯性降下来,掌握好开油和反打的时机就能做到完美的过弯。保持心态,在这里我们还是不追求速度,只享受漂好每一个弯道。和大多数人一样,粗面开始也认为,i3一个电车没有灵魂,怎么会有乐趣。可事实证明,电机的扭矩特性,加上i3后轴上配备了一套自适应空气悬架、后桥防倾杆以及前桥塔顶增强驾控的拉杆,让这台i3依然拥有宝马的精髓,弯中姿态非常完美。而至于续航,这时就让它见鬼去吧!而且,个人觉得电车漂移更能提升能力。没有了排气的轰鸣,这时就像蒙上双眼去打木人桩,更多的需要人车合一去感知车身的细腻变化。
我们再来聊聊后驱和四驱的不同,只有车辆前轮持续反打的滑动才算做真正的漂移,而四驱会有瞬间是处于回正的滑动,在我看来那叫滑移。四驱漂移,你要忘记所有后驱的理论甚至相悖,所以很多漂四驱的朋友到了后驱的主场依然很挫败。当然,四驱漂移更适合拉力圈速的竞技,它确实相比后驱会有更高的车速。但,我依然迷恋后驱,因为当你真正解锁后驱漂移,就能体会到你脚下每一次对油门挑逗的快感,伴随着车尾扬起的飞雪,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最后我想说,安全第一,快乐至上!只有不断的体验车辆失控的状态,才能对驾驶有敬畏之心;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get到后驱的乐趣。我想这也是每一个痴迷后驱的bimmer所追求的,我们不要大力飞砖,只要游走在失控边缘的精准操作。DSC OFF从日出到日落,足以快乐一整年的雪季就此收官,期待明年雪季再见!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更多精彩内容,我在评论区等着各位热爱驾驶的卡友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