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2年11月22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约旦立国也就是英国结束其在中东的委任统治之时。1921年以约旦河为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酋长国。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独立。成立***制国家。
佩特拉(Petra)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可以说不来佩特拉就没有来过约旦。
佩特拉(Petra)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可以说不来佩特拉就没有来过约旦。
人在以色列,心念念着朋友推荐的去佩特拉的行程。朋友说:去佩特拉吧!无需高原缺氧,她会治愈你心中的一切!佩特拉的宝藏,即使没有找到,你也会满载而归!
人生的坐标是什么?在这个郁闷茫然的时代,干什么?
于是就有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佩特拉寻找答案!
深夜出发,雅法古城灯火依然阑珊
坐上这个大巴。
凌晨三点,出发,到了耶路撒冷的一个酒店,又上来一批游客
又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到达一个休息点,下来走走
大致在这里
天光已经有鱼肚白
这个休息点还蛮有感觉的
这里居然有双头蛇!
准备出发了,对面就是约旦的边界,但是我们还要绕一圈
这里去佩特拉其实是绕了道,高原无直通之路,去彼岸总有曲折
天亮了我们的车影非常古怪!像甲壳虫!
终于到了亚喀巴,大巴向东去约旦以色列边界
出以色列海关很快,现在进入约旦方向
国家先进程度不同,差异明显,效率完全是天壤之别
在约旦海关的院子等等等,无奈就看看螳螂
还有野猫
等了两个小时。终于出约旦海关,走向迎接我们的大巴
然后就奔走在高原上
此处可写几本盗墓笔记了
遇到一位小姐姐,请她给我拍照,结果留了一张自拍给我,成了有意义的纪念
这就是约旦美女的标准?感觉模特是义乌的
快到佩特拉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走向佩特拉古城
当年的古城附近,现在是因为旅游而繁盛的村庄
清真寺只有一座宣礼塔,说明本城在伊斯兰教的地位
这里曾是以东人的首府。在古希伯来语中称之为“西拉”(《列王记下》14:7),它和希腊语“佩特拉”都是岩石的意思。
摩西击打磐石出水,派使者拜谒以东王,希望他能允许以色列人借道过境,“凡贵国之农田、葡萄园、水井等,绝不敢踏入取用。”他们表示只走王道(从红海亚喀巴湾(Agaba Gulf)经死海东岸至大马士革的商路),一寸一分不会偏离,直至全体出境。若有人畜饮用以东的水,以色列一定赔偿。
谁知以东王死活不肯,还要率领大军前来迎击,以色列人恳求也没用,只能绕道而行。两个兄弟后裔因此结下世仇。
由于佩特拉位于深谷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它位于外约旦南北王道和阿拉伯通往埃及的东西通商干线的交汇处,无论是通商和掠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东人对此很得意。公元前586年,以东人竟然帮助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在《俄巴底亚书》中,先知斥责以东人,外邦人杀入耶路撒冷时,“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耶和华说,以东“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
4年后,巴比伦人果然转而进攻以东,让以东沦为荒地,以东人在当地从此销声匿迹。
摩西击打磐石出水,派使者拜谒以东王,希望他能允许以色列人借道过境,“凡贵国之农田、葡萄园、水井等,绝不敢踏入取用。”他们表示只走王道(从红海亚喀巴湾(Agaba Gulf)经死海东岸至大马士革的商路),一寸一分不会偏离,直至全体出境。若有人畜饮用以东的水,以色列一定赔偿。
谁知以东王死活不肯,还要率领大军前来迎击,以色列人恳求也没用,只能绕道而行。两个兄弟后裔因此结下世仇。
由于佩特拉位于深谷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它位于外约旦南北王道和阿拉伯通往埃及的东西通商干线的交汇处,无论是通商和掠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东人对此很得意。公元前586年,以东人竟然帮助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在《俄巴底亚书》中,先知斥责以东人,外邦人杀入耶路撒冷时,“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耶和华说,以东“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
4年后,巴比伦人果然转而进攻以东,让以东沦为荒地,以东人在当地从此销声匿迹。
走向古城深处
现在的佩特拉古迹主要来自纳巴特人(Nabataeans),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西南边移民而来,该王国在公元前后达到鼎盛。由于佩特拉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一座天然桥梁,又逢希腊罗马和古埃及在公元前后4世纪之间的盛世,纳巴特人既是非常精明能干的商人,也是文化的赞助人。纳巴特人以擅长举办集会著称,他们聚集了一群知识分子、诗人和哲学家,例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是他们的座上宾。纳巴特人的财富与文化体现在建筑上,精于建筑工程、凿岩和抛光。他们的制陶产业也很发达,据说在抛光和彩绘装饰的技术上,其质量甚至超越了中国瓷器。他们的陶匠学会了怎样制作像瓷器一样薄的陶器,是用手工在转盘上做,而不是用模型做。我没看见纳巴特人的瓷器,没法判断。事实上,纳巴特人的陶器非常易碎,完整的样本很罕见。
前面已经有了文明的遗迹
感觉是个寻宝之旅
说到寻宝,就蛮刺激,因为不是自己的宝藏,要付出牺牲,承担风险,才获得成功,还有敌人竞争,还有对入口、密码、图文的解读,还有运气因素。为什么寻宝片大行其道?因为这个隐射的就是你的成功之旅。
这样看,似乎哪里都有宝藏了
继续前进
这里有宝否?
进入古城的道路上,右边出现3座削去小山丘建成的立方体墓冢,名叫幽灵墓冢群,佩特拉一共有26座,平均5到9米高,一半空心一半实心,内部有墓室埋葬死人。再往前走,左边出现一座高大的陵墓,名叫棱柱冢,是从沙岩山壁雕刻成的,共有两层,上层顶部有4根高7米的棱柱,棱柱冢因此得名。下层的叫驿门饭堂,从拉丁文名称揣摩,是有三面桌子设备的饭堂之意。佩特拉全部墓冢有500个,共有25个饭堂,里面有各种桌子,死者家人通常在这里用饭祭奠先人。而棱柱的数目代表葬在墓地的家族人数。很有特色的风俗啊。
这个是四根,有宝否?
这样的地方,熙熙攘攘,估计没机会啦
这样切割出来的石块,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其实不可小看
慢慢进入中心区了
姑娘们还真不怕晒
山谷越来越窄
真正的佩特拉古城深藏于以东地群山之中,只有东面一条狭窄的山间驿道可以进入。这条名为蛇道(Siq)的小道总长1.5公里,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约2米。两旁峭壁耸立,“犹如利斧从天上劈下的一道深深的裂痕,达200米”。蛇道因突如其来的山洪爆发,无数次冲刷而成。佩特拉虽地处旱地,但每年会有集中降雨,加上它处于最低处,会出现两到三次山洪。1963年4月8日,有28人在此蛇道内被淹死。所以,佩特拉有时会因下雨而无法开放。今天的约旦政府已经在多处洪水有可能冲下的地方加设防水闸,以免意外。
纳巴特人早知道山洪的厉害,如果不能疏导这股无法预测的破坏力量,山谷里的城市将无法生存。人们发现,当年蛇道之前的右边有一个水坝,它控制雨水以防淹没蛇道,并且用一条地下水道将收集到的雨水绕过另一座桥,排进佩特拉的城市和村落内。
蛇道的入口原来有座拱门,现在只剩下石基。左边有刻入岩壁的水槽,用来引水入内。水槽的水用陶管连接,把外面穆萨的泉水引入宫殿墓室上方的储水池中,容量是2500立方米,供里面的居民使用。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佩特拉有200处喷泉,当年的城市看来是相当漂亮的。蛇道底部原本是铺着石板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痕迹。蛇道的两侧有小小的壁龛供奉着纳巴特人的偶像,最具代表性的是杜莎拉和乌兹神。
纳巴特人早知道山洪的厉害,如果不能疏导这股无法预测的破坏力量,山谷里的城市将无法生存。人们发现,当年蛇道之前的右边有一个水坝,它控制雨水以防淹没蛇道,并且用一条地下水道将收集到的雨水绕过另一座桥,排进佩特拉的城市和村落内。
蛇道的入口原来有座拱门,现在只剩下石基。左边有刻入岩壁的水槽,用来引水入内。水槽的水用陶管连接,把外面穆萨的泉水引入宫殿墓室上方的储水池中,容量是2500立方米,供里面的居民使用。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佩特拉有200处喷泉,当年的城市看来是相当漂亮的。蛇道底部原本是铺着石板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痕迹。蛇道的两侧有小小的壁龛供奉着纳巴特人的偶像,最具代表性的是杜莎拉和乌兹神。
左边就能看引水的水槽,佩特拉作为旅游点已经很完善,马车可以通行,突然想到几千年前这里也一定是能够通马车的
夕阳照在山谷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前方已经出现了一丝金灿辉煌的光影
“如果你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走完狭长的蛇道,阳光正直射在佩特拉最美丽的遗迹上,你会看到一颗发光的珍珠,它就是卡兹尼神殿(AlKhazneh),俗称‘藏宝库’。我到时正好是这个时间!面对这颗刻在山壁上的玫瑰红色珍珠的美,让人目瞪口呆。它真的是用如此完美工艺雕刻出来的人类文明的光辉。
根据一般说法,藏宝库于公元前1世纪纳巴特国王亚利达斯三世(AretasⅢPhilhellen)时建造,40米高,28米宽,共有两层。下层有一道大门将人引导入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一个小房间。建筑物正面有六根圆柱……支撑着一面雕花山行墙。上层有三个部分……中间部分是主题粗圆柱,支撑着一个宝瓶”,两旁是石塔,雕刻装饰相似,有象征纳巴特众神的蝎子雕像。整个藏宝库是希腊时期的亚历山大风格,两根小圆柱上又有埃及女神伊西斯的雕像,有点混杂。
根据一般说法,藏宝库于公元前1世纪纳巴特国王亚利达斯三世(AretasⅢPhilhellen)时建造,40米高,28米宽,共有两层。下层有一道大门将人引导入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一个小房间。建筑物正面有六根圆柱……支撑着一面雕花山行墙。上层有三个部分……中间部分是主题粗圆柱,支撑着一个宝瓶”,两旁是石塔,雕刻装饰相似,有象征纳巴特众神的蝎子雕像。整个藏宝库是希腊时期的亚历山大风格,两根小圆柱上又有埃及女神伊西斯的雕像,有点混杂。
那隐入桃源,高耸挺拔的宏伟建筑,已经露出峥嵘
藏宝库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后来当地人认为它是埃及人的藏宝地点,这当然是错误的。当时有人判断那面山墙上的宝瓶里有黄金,向它射击,想击碎它,可宝瓶是实心的啊。还有人认为,贝都因人看见建筑物柱子上的物件像珍珠,以为是珠宝,由此得名。
藏宝库的建筑水平远高于佩特拉其他地方,应该是纳巴特人鼎盛时期所为,但它仍是纳巴特人的建筑套路,即:从沙岩中雕刻而来。所以,它与一般的独立式建筑不同,是自上而下建造的,也就是说,从近40米10层楼高的上面开始施工,不需要脚手架,而是凿出一个平台,然后在上面把一块一块大岩石从岩壁里挪出来。它整个分量是靠下面的一块岩石平台支撑,所谓的6根圆柱也是意思意思的,如果把它们移去,建筑不会倒塌。可这样,他下面的大厅和房子非常窄小,否则会承受不住压力,容易坍塌。
由于大厅和旁边小房间的墙面朴素无华,里面也空空如也,人们无法判断藏宝库究竟派何用处。
2004年,约旦考古学家终于从藏宝库的地面与蛇道其他部分地面不平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决定往下挖掘,果然发现它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里面有公元前9年至公元后40年的亚利达斯四世亲人的石棺。这也否认了亚利达斯三世建造藏宝库的推测。
亚利达斯四世(Aretas Ⅳ Philopatris)是纳巴特王国的巅峰时代,他见证了佩特拉的繁荣和都市化。藏宝库出自他手中,理所当然。亚利达斯四世之后的拉贝尔二世(Rabbel Ⅱ Soter)是王国的最后一任国王,他于公元106年去世,王国很快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罗马人统治了佩特拉200多年,人口一度达到25000人,至今还有罗马时期的遗迹。公元3世纪,与许多历史名城一样,由于红海贸易替代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公元6世纪,佩特拉经历了几次大地震,建筑破坏严重,拜占庭就遗弃了它。后来在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佩特拉沦落为荒野。1812年,佩特拉才被西方人发现,而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著名影片《夺宝奇兵》。
藏宝库的建筑水平远高于佩特拉其他地方,应该是纳巴特人鼎盛时期所为,但它仍是纳巴特人的建筑套路,即:从沙岩中雕刻而来。所以,它与一般的独立式建筑不同,是自上而下建造的,也就是说,从近40米10层楼高的上面开始施工,不需要脚手架,而是凿出一个平台,然后在上面把一块一块大岩石从岩壁里挪出来。它整个分量是靠下面的一块岩石平台支撑,所谓的6根圆柱也是意思意思的,如果把它们移去,建筑不会倒塌。可这样,他下面的大厅和房子非常窄小,否则会承受不住压力,容易坍塌。
由于大厅和旁边小房间的墙面朴素无华,里面也空空如也,人们无法判断藏宝库究竟派何用处。
2004年,约旦考古学家终于从藏宝库的地面与蛇道其他部分地面不平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决定往下挖掘,果然发现它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里面有公元前9年至公元后40年的亚利达斯四世亲人的石棺。这也否认了亚利达斯三世建造藏宝库的推测。
亚利达斯四世(Aretas Ⅳ Philopatris)是纳巴特王国的巅峰时代,他见证了佩特拉的繁荣和都市化。藏宝库出自他手中,理所当然。亚利达斯四世之后的拉贝尔二世(Rabbel Ⅱ Soter)是王国的最后一任国王,他于公元106年去世,王国很快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罗马人统治了佩特拉200多年,人口一度达到25000人,至今还有罗马时期的遗迹。公元3世纪,与许多历史名城一样,由于红海贸易替代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公元6世纪,佩特拉经历了几次大地震,建筑破坏严重,拜占庭就遗弃了它。后来在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佩特拉沦落为荒野。1812年,佩特拉才被西方人发现,而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著名影片《夺宝奇兵》。
静静地膜拜这样的人类文明之光
人类文明,在这条毫无绿意、仅有水源的商路上,不过是短暂的一个据点,就能生根发芽,演化成宏伟的城市和高大的、可以穿越千年的建筑。可见,人类是多么想不朽,有的统治者想不朽,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也留下了宏大的遗迹让人膜拜,如佩特拉,有的统治者同样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但不过是发动战争,贪图虚无的领土和过眼云烟的财富。
看到这样的千年前的人类奇观,你的一点点烦恼根本就不是个事情,且不说啥红颜薄命,你在世上的所成所困,十年后百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不过是云烟尔!
看到这样的千年前的人类奇观,你的一点点烦恼根本就不是个事情,且不说啥红颜薄命,你在世上的所成所困,十年后百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不过是云烟尔!
让红颜和不朽结合在一起!
让青春和不朽同框!
让笑颜和不朽同时空!
让一霎那的情感和不朽同记忆!
让一瞬间的姿势和不朽同时投射到千万光年以外
让自己的好奇和欲望和不朽同维度比较
所有的不朽不过是咖啡壶上飘出的热气
而光影在变化,不变的是面对银河数千年不变的石壁
想看两不厌
这时有个女孩过来,凝视着神庙,人的美和自然的美和人类文明的美交织在一起,不禁看入迷了
而坐在骆驼上的孩纸还只是想着今天的游客是不是还有拍照的机会?
狗儿们则悠哉地在这个下午的阴凉中沉睡
他们的美梦是油滴滴的肉骨头?还是香气撩人异性?
仰望谷顶的神邸,他们的不朽其实也很脆弱,贪婪的寻宝人,就曾炸掉那精美绝伦可以千年的雕塑
骆驼已经习惯了摆拍,昂扬的头,非常上镜
我爬上山谷另一边的洞窟,这个小小的咖啡馆,没有人,看着远处的喧闹,只有宁静和禅意
甚至动了这里烤着篝火过夜的念头,想象着仰望山谷天空之上的繁星
还是归去吧!
过来时的风景其实因为追逐人生主要目标的匆匆而没有领略
匆匆避让飞奔的马车,让你忽略了石板路的光滑照人
各类山石奇形怪状,在归路上让你可以想象出神话的故事
远山看看也像极了偎依的情侣
各类色彩的变化,也让你能在归途中辨别
最后再骑骑驴,和当地人侃侃价
最后到餐厅开始享受美味
享受了佩特拉的当地啤酒很清爽
回返以色列的路上,继续看着当地风景。这风力发电站是欧洲援建。导游批评着国家的FB
沉沉的夕阳,让人想起推背图的预言
在约旦最后的一个休息点
此后省去重新过海关进入以色列,然后大巴返回特拉维夫的若干字
总之,第二天清晨,我开心地面对大海,享受着蜜桃和橙汁,咖啡的浓香和热气,让我的约旦之旅成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