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历史的硝烟走进东方麦加城

带着历史的硝烟走进东方麦加城

【钓鱼城简介】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传说一巨神在此钓鱼,以解百姓饥馑,由此得名。钓鱼城地势险要,古城门和城墙雄伟坚固,又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是名副其实的兵家雄关,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是南宋王朝与蒙古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钓鱼城之战与世界格局的变迁,八百年功勋历史的留存与积淀,众志成城守土抗战的坚韧与顽强,古战场攻防构筑物遗迹和遗址,历史底蕴举世无双, 堪称巴蜀历史文化之新地标。
钓鱼城防御图
如果你也想去钓鱼城看看,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段辉煌的历史:
1235年,蒙古大军西征东欧、东征金辽,并大举出兵南下攻宋。自此,蒙宋双方在西起川陕、中抵荆襄、东至江淮的三大战场,展开数十年攻防。而巴蜀地区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成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标。
1242年,成都失陷,川中残破,重庆成为全川抗蒙的军政大本营。
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命人筑城于嘉陵江下游三江交汇、重庆正北的合州钓鱼山上,充分运用巴蜀山险对抗蒙古的骑兵优势。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继承汗位。雄心勃勃的蒙哥大汗在相继派出诸王西征西亚、东征高丽、远征大理国后,又大举攻宋。
1258年,蒙哥大汗亲率军兵临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却不能越雷池半步。同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先伤后逝。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改变战略,逐渐把进攻重点转移到长江中游的荆襄战区,双方在四川战场进入相峙状态。
1268年,忽必烈集十万大军围攻襄阳,开始了长达5年的襄樊之役,揭开了蒙古第三次征宋的序幕。期间,蒙古军在钓鱼城只能"春去秋来,出没无常"。
1273年,元军进占襄阳后,忽必烈水路并进,大举灭宋。
1276初,南宋朝廷在临安降元。1278年,攻破重庆城。
1279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钓鱼城守将,以不可屠城为条件终止抵抗,开城降元,为南宋坚守了36年的钓鱼城,最终陷落。
上帝折鞭处  东方麦加城  合川钓鱼城
闲来坐看钓鱼城,思绪千古悠悠过。
01
正月初一在路上
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11时,东风风神满油待命,整装待发。
13时07分,一路堵车,用了近两小时,到达钓鱼城景区停车场。
钓鱼城停车场
停车场仰望钓鱼城城墙
02
拾阶而上护国门
水军路入口处的钓鱼城石碑,正式进入景区。
水军路沿山而上,纵林深处的嘉陵江。
水军码头上方的钓鱼城题字
弯弯的竹枝点头相迎
山上的车驽
随处可见的题刻。上帝之鞭,折此城下。
随处可见的水源,一碗水。
上山的第一道城门---始关门
随处可见的宋井
随处可见的砲车
鲈鱼石刻
没有钓鱼城保卫战,世界格局或已改变。这是钓鱼城南面的第二道城门---护国门,史称“全蜀关键”。
护国门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是扼守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左倚绝壁,右临万丈嘉陵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护国门上望一望,三江径流,山环水抱,八百年的历史积淀,众志成城的坚韧与顽强,铸就了钓鱼城的举世无双。
蒙古人的羊皮地图
护国门上居高临下,嘉陵江上的“一字城墙”残迹,立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既有雄关之险,也有交通之便,自古便是兵家据守重地,是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
03
钓鱼城古城墙遗址
钓鱼城的现城墙是在原城墙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依然极为壮观。八公里城垣、八道城门,加上炮台、墩台、栈道、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军营等遗址,重现漫漫历史长河留给钓鱼城的战争印记。
城墙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钓鱼城卧于三江怀抱
站在城墙边的古炮台前凝思神想,遥想当年铁马金戈,不由使人心潮激荡。
从城墙古炮台的垛口向城下远眺,嘉陵江奔腾而流,顺江而下正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汇合口。
古城墙上有望孔、炮台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射击孔外的乡村
城外田园依旧在,山下梯田种青菜。
八公里城墙环山绕,游人止步,我们就往回走吧!
春天快到了,山下的山花开始烂漫了。
东内城城桓址的瞭望孔
随处可见宋井是当时的生命之源
04
功不可没的宋街遗址
前面就是宋城一条街
流落街头的宋朝居民
宋街是宋朝军民抗击蒙哥大汗的重要物资交换地,也是商贩云集的街市。
宋代石室墓
现代和宋代人一起忙碌
宋人研究钓鱼城防御
前面是古军营,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道路四通八达,一有军情部队即可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出击,
1279年王立开城降元,雄伟的较场和成片的营房被元军焚毁,历经七个多世纪的荒废,如今只留下依稀的残基。
宋人劳作场景
宋人塑像
05
钓鱼城的石照县衙
宋朝的县衙
可以击鼓鸣冤
县衙内明镜高悬
肃静的县衙
独钓中原的牌坊。后面的护国寺诉说着巍巍钓鱼城近千年来护国守民的重任。
06
钓鱼台上的故事
合川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位于护国门之上,这就是钓鱼台。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从那以后,巨神留下足迹的石台就被称为钓鱼台,台前留有五个孔穴的巨石,被称为插竿石。后来,钓鱼城军民在上面安置了巨炮。
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坚持长期抗战的基础,除了防御体系的坚固和守城军民的聪明才智之外,给养的供应犹为重要。钓鱼台上的粮食加工场遗址就是我们解读钓鱼城军民耕战结合,坚持长期抗战的实物例证。
圆形和长方形的石穴,是用于架设捣去谷物皮壳的舂碓遗址。
在钓鱼台的旁边,还有碾槽、圆形石碾盘和轮碾凹坑。这里就是钓鱼城军民的粮食加工场地。
07
最早兵工厂九口锅遗址
九口锅遗址遗址遗存有建筑基槽和柱础,其间还分布有表面磨制光滑、圆心犹如柱础的“锅”状凹坑。经有关专家认定该遗址为当年的“兵工作坊遗址”,是钓鱼城军民碾磨火药原料和制作兵器的地方,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兵工厂遗址”之称。
这些锅状的凹坑叫做九口锅,九口锅并非仅仅九口,因为九是一个极数,故称九口。是当年钓鱼城守军碾磨硝、磺、木碳,用以配制火药的碾盘,制造铁雷、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
08
残留的摩崖石刻
三圣岩造像。正中是阿弥陀佛,左右分坐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胁侍。
古钓鱼城摩崖题刻
被多次破坏的千佛崖,留下了斑斑凿痕,但那严谨的构图和残存的局部画面,然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
南宋著名这者王休手笔,笔力雄劲,气势非凡。
悬空卧佛雕刻于晚唐时期,在悬空的崖壁凿成,雕刻精美,造型大气。卧佛身着双领下垂袈裟,凭虚而卧,面容慈和,情态自然,“一卧千古”。
卧佛悬空雕刻成像堪称全国一绝,历经36年硝烟战火的洗礼,仍然保存完好。
古洞流泉。悬空卧佛脚下有一眼井,井水从崖缝渗出,也是当年坚守抗元的南宋军民的生命之源。
17时08分,看完摩崖石刻,准备下山。
山下的水军码头
18时06分,暮光下的东风风神。
返程途中观落日和晚霞
18时22分,回家的路上,落日伴归途。
祝大家牛年大吉!
认证卡友
认证卡友

等级

爱车

奥迪
申请认证
认证卡友
关注 1
粉丝 19
内容 661
等级 黄金长老
位置 山东省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