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梵净山下寨沙侗寨,探秘醉美贵州。

游览梵净山下寨沙侗寨,探秘醉美贵州。

  • 出发时间 / 2020-09-18
  • 人均费用 / 600 RMB
  • 出行天数 / 2 天
  • 出行座驾 / --
  • 旅行标签 / 情侣
这是一篇小游记,重点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侗寨。
这次旅行的计划是逛逛寨沙侗寨后到江口,在江口乘坐客运到达玉屏,从玉屏乘坐火车到达镇远,到达镇远后还要浏览一下镇远的铁溪景区,所以听了司机的话后,为了赶时间,冒雨徒步前往寨沙侗寨。
忘了走了多长时间了,8:37到达主道左侧通往寨沙侗寨的这座石桥,后来才知道梵净山景区与寨沙侗寨的距离为2公里。
站在石桥上眺望石桥两侧的风景。
石桥下的这条河就是在云舍看到的太平河。
站在桥上回头刚好看到那辆开往江口的班车从石桥驶过。
穿过石桥有条小道,这条道是通往寨沙侗寨的汽车通道。
身后磨磨唧唧的老婆都快看不到影了。
01
寨沙侗寨
从石桥又步行8分钟才到达寨沙侗寨大门。
寨沙侗寨占地面积约97亩。全寨有74户274人,其中侗族216人,占全寨人口的78.8%。2008年被省民委列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说来有趣,贵州侗族与海南的黎族还有些渊源。侗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 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
寨沙侗寨客栈分布图。
寨沙侗寨寨门简介。
进入寨门沿着主道开始冒雨浏览寨沙侗寨。
寨门附近的“寨沙侗寨”石刻。
寨沙侗寨的居民房。
这些民房都是黄木乌瓦。
主道前方是“萨玛”文化广场。
“萨玛”文化广场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钟鼓楼旁有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名贵楠木,苍老而虬劲,风景别样。
无“道”的“踩歌堂”庄严肃穆。
无“道”的“踩歌堂”庄严肃穆。钟鼓楼是以杉木为主的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美丽壮观,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钟鼓楼内部结构。
钟鼓楼内部顶层好听像八卦,不好听像蜘蛛网。
唯一不宽的二层却晾着这个,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建筑。
钟鼓楼唯一一段楼梯。
继续前行。
这天气整的,整个景区内连个土著人都没有。
这家客栈不错,有座亭子,亭子还用帷幔围了一圈,想必女孩子会非常喜欢。
寨沙侗寨的街道着实不宽。
街道已到尽头。
街道尽头有幢房屋,看着这架势,里面是不是表演节目的地方?
左转后继续前行。
前方有条岔路口,在岔路口旁边有座小小的池塘。在这个小小的村落有座池塘着实难得。
岔路口很有特色的民居。
尽管街道不宽,绿化还是没得挑的。
这是谁的墨宝?
寨沙侗寨的民居还是挺漂亮的。
再到尽头,有个梦幻梵净山剧场,两侧各有一座钟鼓楼。
可能是游客太少的缘故,剧场暂时歇业。
原路返回。
再次返回到“萨玛”文化广场。
在“萨玛”文化广场附近有几颗参天大树。树上拴的小牌牌,树名写着“闽楠”。闽楠俗称楠木,是中国特有的金丝楠的一种,国家二级珍稀渐危种。金丝楠包括桢楠、紫楠、闽楠、润楠等。楠木木材有香气,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为建筑、高级家具等优良木材。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金丝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
树旁有《千岁碑文》介绍。
这里有座小桥,站在小桥之上环顾四方。
小小的溪流快被两侧的绿色遮挡住了。
过了小桥,在小桥旁边还有路标。
廉政文化长廊出入口。
由于还要赶路,加上雨越下越大,也就没有再往深了探。
在寨沙侗寨也就好歹逛了一下就离开了。
出了寨门,但见梵净山云山雾绕,此时若在山上不知道能见度如何?
02
寨沙吊桥
在寨门的斜对面就是寨沙吊桥,本来这里才是景区出入口的,可我们却从通汽车的石桥过来的。
寨沙吊桥简介。
站在吊桥之上真是胆战心惊,是害怕旅行箱掉到河里,紧紧握着旅行箱。
好大的树桩。
吊桥左侧风景一般。
吊桥右侧在梵净山的衬托下,美丽如画。
吊桥的另一侧出入口。
吊桥的出入口都快被植被挡住了,要是不注意还真没准错过。
出了吊桥,左侧有座巨大而漂亮的牌楼,里面应该是贵州梵净山佛教文华苑。
右侧有道坡,上去就是往返江口与梵净山的主道。
这里还有块牌子,标有这里距梵净山2公里。
还好在主干道旁边有家客栈,使我们得以在此边避雨边等返回江口的班车。
至此寨沙侗寨游览全部结束,下一站将要到达镇远,随后将要对镇远的铁溪公园、下舞阳河、古城进行游览了。
关注 230
粉丝 22
内容 591
等级 白银长老
位置 甘肃省
兰州市

游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