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这座东汉时期的铜奔马,想必大家都已经不再陌生,它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灵魂,它是中国史上的稀世珍宝,而今天的第一站就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墓,带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与珍视之情拉开了甘肃之行美丽的序幕。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雷台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还未踏入,便已经触到的巍峨气息,门口的两座雄狮威风凛凛,仿佛在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进入雷台汉墓后,第一眼看得到便是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像是一匹天马奔放在天空中,又像是一匹金戈铁马率领着千军万马前行,犹如气吞山河之势。
铜车马仪仗俑是在雷台下发现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中出土的,这99铜车马仪仗俑是出土文物中最为突出的,其中最前面的就是艺术价值最高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穿过这99铜车马仪仗俑后面便是雷台观,这里的雷台观也就是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后因台上修建了雷祖殿,故名为雷台,雷台观也是河西走廊上的道教圣地。
雷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5米,雷台汉墓就是再此下面发现的,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
天梯山石窟,被喻为“石窟鼻祖”,也称凉州石窟,俗名大佛寺,又名广善寺,始建于北凉(公园412年),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一个历经人间沧桑,世间灾难,却依然留存于世,用千年佛身看尽这人间百态与世态炎凉。
因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天梯山位于祁连山分支的一条山脉上,因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
天梯山石窟中还有一座陈列馆,占地1500平方米,为一座仿洞窟式的建筑,内有历代塑像,壁画,以及1959年天梯山石窟保护搬迁时的珍贵史料, 从北凉到北魏,初唐到西夏,从古至今,来一场肉眼可见的丝绸之路穿越之旅。
强力推荐的旅行“圣地”,这里是西夏王国的国寺,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这里有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这里就是被誉为“塞上名刹,佛国胜境”的张掖大佛寺。这是一座惊艳了岁月的佛寺,一场秋意来临,浸染了整座佛寺,仿佛在散发着温暖的佛光,这里不仅是佛教重地,更是摄影者的天堂,旅人的挚爱。
清晨在这里兜兜转转了三圈,最后才达到这里,冥冥中也是缘分,阳光透过树枝。慢慢的把温暖撒向人间,香火上的袅袅轻烟,铜铃后的微微余光,树枝上的叽叽喳喳,都将这里装饰的分外迷人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是甘肃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进入大佛寺的第一座殿堂,就是供奉释加牟尼涅槃像的佛殿,还未入殿,便已经感受到佛祖的神圣气息,整座殿堂基本上以木质结构为建筑基底,斑驳的木门上还遗留着西夏时期的壁画。
带着敬畏的心,膜拜睡佛寺第一个大殿后,在大殿后面还有一座佛教艺术陈列厅,这里原为大佛寺万圣殿旧址,后迁张掖文庙大成殿于此,喜欢佛学的朋友,强烈推荐这个展厅,这间展厅不同于以往我们见过的展厅,它更像是一个故事的阐述者,真实还原了当年历史迹象与神话传说。整个展览分为流沙古迹,佛陀之光,丹青益彩,法宝敷传四个单元,集中展示了大佛寺遗址藏和出土的碑刻,记事碑、造像、绘画、法器、密宝等佛教文物。
第三个大殿为佛教经籍陈列厅,原大佛寺藏经殿,现为佛教经籍陈列厅。这是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佛寺,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一个满是色彩的神秘地域,一个充满异域的风情之地,一个魅射大地的七彩丹霞,他震撼的色彩,他磅礴的气势,他诱人的妩媚,他的壮观,他的炫彩,他的迷人,他的一切,都在这里全部绽放了出来,放佛在用尽一生的力气,来向世人展示这惊人的一面。
曾经无数次幻想着,将来会以什么方式遇见这彩色翻盘式的丹霞地貌,上帝打翻过好几个调色板,但唯独这个调色板最为庞大,最为丰富,像是用尽了世间所有颜料,只为这顷刻之间的浸染大地,最后永久留存于世。
像大地喷洒炽焰烈火,似山岸披上五彩霓裳”,高耸入云的祁连山,身披七彩丹霞,每每看到这里就会想到紫霞仙子与齐天大圣的爱情故事。“我知道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脚踏七彩祥云从西边归来娶我。”,但结局却并非如此,也许这里就是你所说的七彩祥云所幻化而来,而你的英雄就在此等你。
在张掖市区吃过午饭后,驱车一小时从张掖市区前往张掖七彩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于600万年前形成。
1月的张掖,冷空气已经忽然来袭,空空中已经渐入了冬季的味道,但心依旧火热。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这里的彩色泥岩形成于距今1.37亿年前0.96亿年前的湖泊中,因从远处望去,酷像一只神龟在感慨上苍,故取名为神龟问天。
这里还各大电影的热门取景地,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还有《三国之见龙卸甲》《紫霞》《长城》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对于嘉峪关,一直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幻想那深藏不露的神秘透彻,期待那气势磅薄的宏伟建筑,每一片土地,每一抔黄土,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沧桑斑驳的印记,捷报频传的丰功伟绩,凯旋而归的欢呼时刻,一场场,一幕幕的画面放佛在眼前再次上演。
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下图便是光化门。
此为翁城,取自作战时经常提到的瓮中捉鳖的含义,此城只有一门,在古时作战时,把敌人引诱此城中,便可不费吹灰之力,逮捕敌人。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有一只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解豸(xi zh)坐镇,传说他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为正义的化身。
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座长在在城市中的沙漠,这一“长”,便是长了3000多年,他是丝绸之路上一座神奇瑰丽的秘密城堡,他是人间秘境中的一抹圣地,他是喧哗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之所以名为“鸣沙山”,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但也因此有了很多美丽的传说,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已经是第二次到鸣沙山了,陌生却又熟悉,走过古人留下的路,像是重走丝绸之路的那般,清晨的鸣沙山,安静的可以听见驼铃声,整片荒漠中放佛只能听见的脚踏过流沙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