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4-12 23:00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5.8W | 回复 83
【春天来了】老伊飞足探寻“齐烟九点”之——匡山
所谓“齐烟九点”,大体上说,就是在济南千佛山的“齐烟九点”牌坊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城内矗立的座山峰。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就由此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一般认为“齐烟九点”是指从西到东依次排列的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山和卧牛山,这九座山头。
匡山,本名筐山,因“山石方隅,皆如筐形”而得名。据说因杜甫赠李白诗中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有人便在山上修祠立碑,标之曰“太白读书处”,并将山名改为匡山。据考,李白曾读书的匡山在今四川省,与济南的匡山无关。也有传说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
不管来历如何,匡山在济南西部,平底凸起这么一座小山,算是标志性一景,本身就是给城市增添了一种美丽。

周末驾着老伊,来到济齐路上的匡山公园。

匡山公园牌坊。

作为“齐烟九点”之一,也为匡山增添了不少文化韵味。如今的匡山,已经开辟为城市山体公园。

小山不高,不过足够能用来舒展一下筋骨。

山间已经修葺了台阶供游人攀登。

匡山的特色就是组成山体的石头,和济南其他几座山略有不同,类似于一种花岗岩。随处可见的大块巨石,平整圆滑。

整个山仿佛都是由这种巨大石块堆砌而成,让我想起了黄山上也是类似的石头。

这块巨石造就了一块天然石坡。

半山腰上球状的巨石感觉一碰就能滚落,很是惊险。

感到可惜的是,公园的石头台阶铺设的略为粗糙了些,和山体本身的美景实在不搭。本是留给后人的一笔遗产,修成这样,这也算是一种急功近利吧。

好在公园的设计还是经过了一些考虑,借助于山体本身打造的登山道还是有点趣味的。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山间的植物已经萌发了新叶。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太白读书处”。

据说山上也曾经有过祠堂,这块石刻不知是否是古人所留,但李白曾读书的匡山在今四川省,与济南的匡山无关。此匡山非彼匡山。古时候的信息闭塞,导致了这么个笑话。

可见历经了千年,诗仙李白的影响力丝毫不减。

继续攀登。

飞来石。

因山势而修的登山台阶,这才是山体公园风景应有的样子。

要说粗糙,还是粘接石块的水泥浆太过明显了。哪个名胜古迹不是最大限度的隐藏胶粘剂的痕迹呢,确实很碍眼。

有年轻人饶有兴趣的攀爬到巨石间。

到了这座凉亭,就基本上是匡山的山顶了。

向北望去,是一座公交车场。

向南望去,远处的高楼就是西客站片区,济南的西部新城。

与如今的高楼大厦相比,匡山这种小山的高度真的不能算高了。

匡山山脚,修了步行道,环境整洁。

恰逢桃花盛开,美不胜收。

这座天然石壁,成了孩子们的大滑梯,表面还是粗糙了些,不知道裤子能受得了不?

健身器材,运动场地。

还有一座球场,发现打篮球的小伙子们已经摘口罩了,疫情仍旧严峻,慎重啊。

近十年的老车,看侧面流线型依然很足,整车看起来非常灵动轻巧。不得不佩服,韩国人对美的概念认识确实非常深刻。

风尘仆仆的老伊,黑色车漆确实不耐脏,不过车漆也老化了,已经光泽不再。

老伊的双连杆独立悬挂,当年的配置感觉如此厚道。

老伊的轮胎,固特异逸乘系列,是全车最新的零部件,和车子本身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产品了。

老伊作为上一个十年的设计,不能说落伍,但逸乘显然代表了这个十年最好的轮胎产品设计。全新花纹设计,配上宽大的排水沟槽,成就了良好的刹车性能。

临行前,给老伊再拍一张照片。

“齐烟九点”之——匡山,游览完毕,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