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还是脑缸假说?-超体空间VR(SoReal)
脑缸假说是一个哲学命题,简单说就是,你的一切经验和感知依靠你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这些感知器官,而这些感知器官是可以被科学信号所蒙骗的。那么你怎么断定你所处的世界是真假?如果把你的脑子放在一个能提供各种感应信号的缸中。放在现实中也就是说,也许你的生活本身,会不会是一场超级大的VR体验?
这个方案的讲述支持者是阿奕和梦梦

阿奕从小喜欢机械,他认为这是人类机械唯心主义哲学的新形势,简单的说,如果有个超级文明比人类先进仅仅一千年,那么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依照摩尔定律完全可能模拟出来整个人类世界。

梦梦支持这个项目的原因是他是一个超荒谬主义的支持者,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荒谬的。而这种被增强现实欺骗的感觉真的很体现了人类的荒谬性。
大家强烈好奇一致通过出发!

到达目的地这对临时的理论CP迅速的停止了滔滔不绝的理论布道,进入打卡环节,强烈建议这里拍摄,豁然出现生化危机的紧张感。


而宁宁更是被这个地方所迷离,一脸迷失的感觉。

小米和三忘感觉更喜欢这种科技带来的浪漫感。


然后很快体验一下大家就帅不过三秒了。


小小的道具就让大家回到那段愉快的时光。

很快大家进入主题,缸脑模式。庄生晓梦,是我们在玩VR还是,还是一切皆是虚幻?

很快找到门道组成战队。

在虚拟中快意人生。

玩耍作罢,大家讨论了一下这个话题。
经过几分争论,大家发现世界到底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在其中找到快意。大家发现我们路虎车主很容易达成一种意识上的统一。甚至我们在更高级别揽胜啊,发现的朋友也是这个性格,他们的或者我们的人生也许起起伏伏似梦似幻,但是我们追求的精彩和快意从未改变。
最后感谢两位推荐的VR打卡地,虽然短时间让大家迷失。但是更长的时间是让大家跟家清晰的认知自己。



人工智能靠近日常- dotcom SPACE古点空间


第二个打卡地人工智能咖啡店的推荐是由小米和三忘推荐的。


他们俩人的特质都是那种“熟”加优雅的感觉,他们对科技的认知是更高的品质生活。科技应该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让人们摆脱那种杂乱的思考,对危险性的活动的远离,更多兴趣的选择。他们最期待新揽胜极光的匹配完全不用自己太高技术水平的全地形科技,自适应巡航,各种辅助系统的自动驾驶。
这样也许有一天,极光也是一个AI咖啡厅或图书馆,在车上的自己完全被解放。
整个 SPACE 处处都是北欧元素,不单家居都来自北欧 HAY ,空间的设计风格也是混凝土地板配裸露交错管道的高冷风,音响品牌也来自北欧小鸟。

重点是这家将咖啡馆升级成立空间馆,他还是一个联合办公的创客空间,专业的球形投影屏支持多种形式产品发布,演讲和商业会议。这点和新款极光就有点像了,我们认知载人工具也好,咖啡厅也好,或者是各种场所。

其本质上都是空间的场,在这里面可以放开想象未来的样子。但是这些场必定要触发你的一些想象。

比如这里的水从这个球里面流出,并没有一个售货员问你对水的要求。你提前就可以选择水量,温度。不需要用嘴唇做一点点风险性试探。

比如这个冰激凌机器,完全是一个AI工业手臂制作。

咖啡机器也是完全自动,由Ripple Maker提供,结合了3D打印以及喷墨技术的咖啡拉花机,直接来个合影。科技应该是冷冰冰的吗。整体空间会给你充满人文的气息。

和你一起进入自己幻想空间的阿童木,温暖的美梦,轻缓的音乐。

充满复古气息的单车。

机器人也很像我超级喜欢的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的wall-E。

餐食也是那种健康的轻餐。

好的科技应该是让人放松的。

享受愉快的时光。
欢乐之余,各位关于科技也有更深的了解,很多科技电影描述的科技社会不同,大家一致认为科技还是要以人为本的,更加充满人文的气息。既然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落脚点应该还是人本身,就像我们这些极光车主,当初因为充满科幻的感觉选择极光,表面上我们选择了平面化的中控,大屏的显示系统,但是实际上我们本质上是为良好的人机工程买单,充满美感的UI设计买单。科技和人文在这里是完全融合的。
迷走于未来空间的幻象-山水美术馆‘持续反YING’装置展
山水美术馆的活动是宁宁推荐的,她酷爱装置艺术和机械舞。

出发组队大家鱼贯的配合而出。


宁宁想讲述的主题是关于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具她讲是来源于她的很久前的一个梦,梦里面对于熟知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即是:如果你用陌生的眼光看待人类所处的空间。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她推崇的时尚艺术最先锋的怪婆婆草间弥生。

这个章节我们将用最少的话语让大家体会小E的所谓熟知空间在陌生视角下的状态。





从更大的角度上去看待空间,城市的空间也好,私人的空间也罢,都会有一些有趣的想法。比如对于世界,小时候可能就是三条街道,有自行车了就是一个区,我们这群人很多人有极光了这个城市才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回首往事,城市就是一辈人一辈人记忆的叠加或者说痕迹的堆砌。写这篇内容的时候才从外地开车回北京,远远的夜晚北京城的上空就被照耀出微亮的似是极光的光彩,对于归人是温暖,对于来客是希冀。其实我内心也感谢极光这台车,它的前挡玻璃仿若就是跳出城市的视角看城市的万花筒,我们这一路相互引导,相互欣赏,同时我也很热切的期待新极光的上市,感受更新的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