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2006-07-05 18:13IP属地:新疆
西藏、四川、云南自驾游计划书
一、准备工作
1.汽车
提前保养,全面检查、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养路费、车船使用税、保险证、购置费附加、保险单、20L备用油箱、备用钥匙、指南针、备胎、换装备胎工具、胎压计、玻璃水、地图、工兵锹、刀具、拖车绳、千斤顶、事故三角牌、手套、机油、七件套汽车急救工具包、打气泵、逆变电源、汽车防盗锁
2.物品
A.个人准备物品:内衣、袜子、雨衣、帽子、旅游鞋、登山鞋、长袖T恤、牛仔裤、拖鞋、绒衣、秋衣秋裤、羽绒服
B.药品:云南白药、VC、VB、红景天、散利痛、日夜百服宁、创可贴、诺氟沙星、黄连素、创可贴、医用纱布、酒精、棉球棒
C.食品:矿泉水、水果、牛肉干、巧克力、饼干、方便面
D.日用品:洗发液、洗面奶、浴液、牙刷、牙膏、毛巾、剃须刀、湿纸巾、卫生纸、 防晒霜、润唇膏。
E.旅行用品:保温水壶、手机及充电器、瑞士军刀、口哨、火机、火柴、强光手电筒、墨镜、记事本及笔、防水袋、折叠椅、垃圾袋、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F.摄影通讯器材及电脑:共两部相机,三脚架一只,笔记本一台。
G.其他:证件、现金、银行卡、邮政储蓄卡
H.友情提示:多带点铅笔,作业本之类的学习用品,沿途有用的.藏区上学的小孩子会感谢你的.
还带点小食品等吃的,让沿途的小孩吃点城里的东西.
还有就是再带点一元及以下的零钞备用.
呵呵!再带点小瓶的二锅头和佐酒的食品,到时候会很有用的.
3.人员
不能感冒、出发前教育
二、[注意事项]
1.出发前 :
A.身体准备:进藏区前睡眠和休息要充足,有条件者可适当饮用红景天等饮料,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进高原。
B.心理准备:保持乐观情绪,如有心理负担会加重高原反应,延缓人体适应高原气候。进入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头痛、胸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失眠等,一般来说过1—2天后,以上症状都会逐步减轻或消失。
C.其它:高原海拔高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需准备长袖衣裤、羊毛衫、夹克衫,同时建议带好墨镜、太阳帽、防晒霜、润唇膏、感冒药、肠胃药、阿斯匹林、安定、头痛粉等物品。足够的相机电池、现金、全球通手机、湿纸巾、个人卫生用品。
2.旅行中 :
A.适量饮用酥油茶、奶制品、红景天等饮料可增强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
B.初入高原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禁烟酒。不要奔跑和剧烈运动。
C.饮食宜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D.藏区属特殊地区,尊重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信仰习惯。
2楼2006-07-05 18:14IP属地:新疆
预计行程11000KM。预计油费:5500元,过路费:3500元,食宿:10000元,车辆保养:1000,合计:20000元。预计时间30-35天。
D1,库尔勒-吐鲁番-哈蜜-敦煌1200KM,住敦煌。
D2,敦煌-格尔木 526KM住格尔木。
D3,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风火山—沱沱河镇—雁石坪—唐古拉山口—头二九山—安多—那曲(840KM)宿那曲
出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南行,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昆仑雪山连绵不断,雄姿威武,与登山者的乐园玉珠峰遥相呼应.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5231M),过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口,就到了长江的发源地沱沱河。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但景色亦摄人心魄。高原天空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可谓“六月飞雪、一天四季”,穿行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可以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自由地奔跑。
唐古拉山口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山口天气不稳定,即使是在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不鲜,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所以一般人路过唐古拉山口后,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翻过唐古拉山口后,即进入西藏境内的藏北高原。
唐古拉山口的雕塑—为纪念拉萨开通光缆通讯而建。塑像连基座高9米,重达100余吨,由20多块浅红色花岗岩组成。雕塑由紧握风镐的解放军战士、手持电话的邮电建设者、光缆绞盘及象征一面旗帜的抛光巨石构成,表现了兰西拉光缆干线工程建设者的英雄气慨.....。
那曲在藏语中为“黑河”,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也称羌塘草原,平均海拔为4500米以上,最高海拔为6500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环抱之中。
D4,那曲-当雄-那木错-羊八井-拉萨(338KM)江苏生天园宾馆180元一天,四星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9 at 01:21 ]
3楼2006-07-05 18:15IP属地:新疆
从那曲出发,沿途欣赏藏北风光,不到100公里是谷露乡。在谷露乡西望,最高的雪峰就是颇有名气的桑丹康桑,桑丹康桑海拔6590米,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在那曲县西南角。在藏北高原众多的山峰中,桑丹康桑较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在宗教上相应尊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谷露到当雄还有70多公里,在距离当雄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路东的八个白塔就是著名的藏北白塔。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藏北八塔这一带草原上驰骋征战,旄下的大将夏巴.丹玛香察在此地战死。
位于拉萨和那曲这两大城市之间的当雄县,藏语译为“选择出来的好地方”,地处藏南与藏北结合地带,羌塘草原的腹部,素有拉萨的“北大门”之称。当雄县属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带,境内海拔最高7162米,平均海拔4200米。
纳木错湖是西藏四大湖泊之一,世界海拔最高之湖泊,车至山顶,若遇雨雪天气,则不能进湖,可参观羊八井地热站,如果有时间在雪山背景下的游泳池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带好游泳衣裤,洗掉长途拔涉的疲劳,泳后顿觉心旷神怡。
过当雄后,海拔高度开始逐渐下降,然后又开始上升,至念青唐古拉山(海拔4630M)过羊八井后,青藏公路是在峡谷中穿行,最后一路下坡至拉萨。
D5,拉萨市内,上午-布达拉宫,下午逛街购物
八廓街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角街”,过去只是单一地围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把它称作“圣路”。如今的八廓街既是转经道,又是一条充满民族特色的购物长廊。是一整片旧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城区。一栋栋石砌的藏式楼房组成的街道大都保留了原有风貌,地面铺就着手工打制的石板。围绕八廓街逛一圈,可随意挑选称心的纪念品。还可以从那一步一叩的虔诚中去感受宗教的神秘。
八廓街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稀奇古怪的商品向人们展示了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与宗教有关的商品有唐卡、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生活用品更是林林总总,如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各种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长仅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谓物美价廉。
八廓街是拉萨乃至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转经道,总是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有沿公路磕等身长头来的,有坐卡车来的,有修行的僧侣,也有做生意的康巴。总之,在八廓街可以看到来自藏区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不同的服饰、各异的语言。即便是僧侣,在看上去相似的服装也因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八廓街可以说是了解藏区的窗口,它的一切都在默默述说着拉萨的历史。
踏足雪域大地,没有人不登布达拉宫的。它是拉萨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不仅闻名全国更闻名于世界。这座古代建筑艺术之杰作,这座以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旷世之宝闻名于世的宫殿,以其高贵威严的雄姿屹立在拉萨城内的红山之上。伫立布达拉宫广场翘首仰望,只见殿宇巍峨、金顶入云、曲径回廊重重叠叠。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那金碧辉煌的色调真如天上宫阙一般。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 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在此处。宫中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经文、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布拉达宫的主体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光看颜色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来。红宫居中,墙上都刷红土。白宫横贯两翼,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墙上刷白浆。宫体主楼外观13层,内为9层,高约117米,东西长360多米,南北宽270米,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红宫平顶上建有7个金瓦屋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历经千年历史风雨的布达拉宫巍然耸立,它不光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西藏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它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份重要遗产。
【历史】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松赞干布开始兴建布达拉宫。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这座宫殿。据说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上修行室共1000间。宫外有护城河,上铺厚木板。公元10世纪,这座宫殿因为奴隶起义遭到破坏,后来又因雷击起火进一步破坏。现在布达拉宫里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的建筑是7世纪的原来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时规模并没有这么大,以后不断进行重建和扩建,规模逐渐扩大。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后,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巴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拆建了“红宫”。这次重修历时近50年,至1693年(藏历水鸡年)才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先后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到第十三世达赖,布达拉宫又进行了历时8年的修建。据说这次修建仅白银就花费了213万两。1936年(藏历炎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后,形成了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
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在此处。
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巨款对这座300多年没有大修过的宫殿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内地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工程历经5年,于1993年胜利竣工。
【传说】
“布达拉”是普陀山的意思。普陀山是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德驻地。藏族传说中,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都是观世音菩萨在世间的化身。
【参观线路】
红宫、白宫和金顶三大建筑单元构成布达拉宫的主体。
白宫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最大的殿堂措木钦厦(即东大殿)是清驻藏大臣主持达赖坐床、亲政大典仪式,以及重大政治、宗教活动的场所。白宫内最高处是东、西日光殿,为达赖日常起居的地方,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常住的有东西两套寝宫,殿内陈设豪华。 位于第4层中的有寂圆满大殿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的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宫内共有灵塔8座。安放着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其中以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最为豪华。仅五世达赖灵塔就花费了11万两黄金。灵塔由塔座、塔瓶、塔尖三部分组成塔身用金皮包裹,外镶珍珠宝玉。据说,几乎每世达赖圆寂后,均要先用盐涂抹其遗体,使其脱水,再用香料涂抹,干枯以后,便把遗体存入塔瓶这内,外面密封包金。这就是西藏塔葬的一种。在西藏只有达赖和大呼图克图(蒙语,即大活佛)才能享受塔葬的待遇。只有“神王”达赖才能享用金灵塔的待遇,而其他活佛要依其地位分别用银、铜、泥质灵塔。
1. 东庭院: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2. 白宫门廊:此门廊有通往白宫的大门,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执政)的文告。
3. 东有寂圆满大殿:系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达赖喇嘛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达赖喇嘛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4. 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达赖喇嘛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
5. 东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6. 弥勒佛殿: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达赖喇嘛宝座。
7. 金顶区:金顶区位于布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8. 坛城殿: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殿内四周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
9. 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观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10. 长寿乐集殿:此殿堂设有六世达赖喇嘛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护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
11. 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上镶嵌有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荟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的传记壁画。
12. 上师殿:殿内主要供奉着西藏著名上师的塑像。佛龛中尚有吐蕃王朝赞普像、贤者像等数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13. 七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七世达赖喇嘛灵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内尚有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龛、经书架等。
14. 圣观音殿:殿门上方悬挂清皇帝御书"福田妙果"匾额。殿内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质自在观音像,为松赞干布所依本尊,属布达拉宫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质的六面阎罗王等许多珍贵的佛像和佛塔。
15. 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供奉八世达赖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灵塔,并在灵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宝等。
16. 九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有九世达赖喇嘛灵塔、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经书架等。
17. 时轮殿:殿中心有铜质鎏金时轮坛城1座,其周围有时轮神像和历算家塑像100余尊。
18. 释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有七世达赖喇嘛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
19. 无量寿佛殿: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满绘壁画。
20. 法王洞:系七世纪吐蕃时期的建筑,被西藏佛佛徒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尚有早期珍贵的壁画。
21. 普贤追随殿:殿中间佛座上供奉铜质鎏金释迦尼坐佛,左右为观世音和五世达赖喇嘛像等。
22. 响铜殿:此殿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合金)铸造,有释迦牟尼像、无量光像等约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乐时内地制造的塑像可达上百尊。
23. 红宫二回廓:素有画廓之称。回廓四周满绘布达拉宫修建史、红宫落成庆典和佛事活动等壁画。
24. 西有寂圆满大殿: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达725平方米,内有44根柱子。西端设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殿堂四周满绘壁画,面积达280平方米,其中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资料。殿内木构梁檩均有木雕镂空佛像以及各种动物和花纹图案。
25. 菩提道次第殿:主供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坐像,殿内还供奉格鲁派及噶当派名人铜像等。
26. 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银铸塑像,其东侧为8尊莲花生传承祖师塑像,西侧为8尊莲花生变身塑像。殿内尚有8座银铸善逝佛塔,经书架上存放着第司桑杰嘉措时精刻的甘珠尔经。
27. 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殿堂高3层,内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
世袭殿:殿堂正中并列供奉金质释迦牟尼塑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喇嘛塑像,其右侧是一世到四世达赖喇嘛塑像等。西侧是药师八如来塑像。邻西墙是十一世达赖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灵塔。东、北壁的经书架上存放着藏文丹珠尔经。
【Highlights】
灵塔殿内存有五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共八座,其中尤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为豪华。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高14.86米,是殿内最高的一座经塔。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辉煌眩目。仅这座经塔耗用黄金达十一万两,珠宝不计其数。藏族人称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为“藏目叶下”,意思是这个塔的价值达半个世界。
东西日光殿位于白宫最高处,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这里终日阳光灿烂,从西日光殿俯瞰可尽览拉萨全景。
法王洞是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也是当年松赞干布修行的地方。洞内摇曳的灯光映出几许神秘,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众大臣的塑像仿佛把你带入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历史中去。
布达拉宫的壁画艺术可谓登峰造极,其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红宫西大殿二楼壁画廊的近七百幅作品无一不是壁画中的精品,这些壁画风格多样、线条流畅、和谐美观,引人入胜。在众多的历史题材中,迎娶文成公主、五世达赖喇嘛晋见顺治皇帝、十三世达赖喇嘛晋见光绪皇帝等更是历史与艺术并显的佳作。
布达拉宫内收藏的珍奇异宝更是不计其数,尤以立体坛城和珍珠塔最为珍贵。其他众多的艺术品古籍、唐卡、经书、佛像等无一不是无价之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布达拉宫既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它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标志。
【门票】100元/人。金顶和西藏文物精品展另付:10元/人。
【开放时间】
布达拉宫每天开放,开放时间是9:00--16:30。星期一、三、五开放的时间稍长,星期六和星期天的开放时间较往日要短一些。
【友情提醒】
布达拉宫的内部结构复杂,神佛塑像及殿堂较多,多无法细看与解读。跟导游即可,其中主供殿、法王洞、五世达赖灵塔殿等不容错过。若无导游陪同,则只需根据箭头的指示和围绳圈定的范围。
殿堂内比较阴冷,即使夏季也请随身带一件外套。另外,布达拉宫里面非常难找厕所,最好在参观前解决。
当地香客朝拜布达拉宫均是从正门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而旅行者多数会选择从西门先走到山顶再一路下来。拾级而上颇耗体力,所以建议体力有问题和有高原反应的人的反方向进行。可以乘出租车抵达布达拉宫的顶部,从山顶西大门的入口处进入布达拉宫,然后从山上走下来,这样能够节省很多体力。
在藏族以及很多人的心目中,布达拉宫早已超出了纯粹作为建筑物存在的范畴,而是进入了精神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9 at 01:22 ]
4楼2006-07-05 18:16IP属地:新疆
D6,色拉寺和大昭寺,修整,购物
大昭寺
简介
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一座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大昭”,藏语为“觉康”,意思是释迦牟尼,就是说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而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这里原是一个荒草丛生的沼泽,沼泽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卧堂”,文成公主观天相,认定卧堂湖乃罗刹女的心脏,此相极不利于藏王立业,于是建议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以镇之,这便是大昭寺的来历。如今寺内供奉的最珍贵的一尊佛像便是当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这尊佛像凝聚着历史,凝聚着藏汉交流的深情厚意,它与大昭寺门前最著名的唐蕃会盟一道成为汉藏友谊的历史见证。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却长盛不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其神、其圣已非一般。
玛尼石刻堆—玛尼石刻的形成渊源于藏区原始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衍生于一种古老的被称为“拉则”的山神崇拜的祭祀石堆——灵石崇拜的祭坛。
历史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相传由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联姻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兴建。据藏文史籍记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8世纪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移置于小昭寺,而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迎至该寺供养。因“昭”为藏语音译,意为佛,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建成时,西藏还没有僧人。后来,经历代扩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开始有少数僧侣看管寺庙,但不属于具体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大法会。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设于寺内。大昭寺由此可说是西藏历来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所在。
大昭寺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传说
传说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传说二:
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传说三: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参观路线
上午参观的游客要从正门进去,右手就是售票处。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 (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雀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
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
酥油灯后面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是从这个门开始的。外面院子都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这个主殿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已经光亮如镜了。
进入大殿左右各有两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他本来是印度的佛学家,公元八世纪进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区开始出现密宗。右侧是未来佛。
大殿通道入口处右侧是关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画,它生动形象地绘出了公元7世纪时的早期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纪时的拉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这幅壁画。
从左向右依顺时针旋转游览。第一间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为弘扬黄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位于八大弟子之列。黄教六大寺庙,甘丹寺为宗喀巴本人亲建,哲蚌寺、色拉、扎什伦布寺均为其弟子所建。 一座白塔矗立在西墙与北墙拐角之处,据说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从卧塘湖中所显现出来的。南侧第一间小殿,端坐着八大“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药师佛。紧挨小殿,是手置耳侧,瘦骨嶙峋的白教创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数步,小殿内置三世佛。
转过来第二间殿是观世音殿。当地人供养佛的方式很虔诚,在殿内经常能遇到当地一些家庭给观世音菩萨脸上涂金粉。此殿右侧有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们三个不仅仅是普通的国王和王后,他们是菩萨变成了国王和王后来教化藏族人的。两位公主体貌端庄,其中前面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墙与东墙拐弯之处,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宗师.东墙第一间佛殿是无量光佛。这里还可以看到公元7世纪的檀木的门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另外释迦牟尼殿前也有和这里同样7世纪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因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这些木雕现在已经像铁一样坚硬了,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毕竟是经历了1400年的风风雨雨过来的传世国宝。
再往下的佛殿里有拉萨十分出名的一尊强巴佛,据说它掌握着西藏的风调雨顺,每年藏历新年活动结束前要把它请出去绕大昭寺一周。
强巴佛殿外面的五位高僧就是萨迦五祖(萨迦派5位法位继承人)。藏族佛教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后来由于实践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宁玛、萨迦、格举、格鲁.萨迦派影响最大时曾经统治了整个藏区,也就是萨迦王朝。萨迦王朝五个法王里面最后一个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边的一个,是他把藏传佛教文化传给中原,介绍给汉族和蒙古族。后来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师,也就是元朝的国师。他创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带给了蒙古族。
在转过殿角,和刚才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画紧邻的壁画也一定要看一下,内容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和公主组织的一个庆典活动,是为了大昭寺竣工的开光典礼,实际上是一个七世纪传统运动会的情景。包括摔跤、牦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画左侧的山就是药王山,上有电视塔。画上面的是原来的藏医学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侧的佛塔,原来是拉萨城的西大门。壁画右侧便是最早只有两栋主要建筑的布达拉宫,也就是松赞干布建的王宫。
逛完大殿,可出门绕大殿一周,此处共有380个转经镐,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是很多虔诚的信徒必做的功课。
从庭院出来,回到侧门的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在平台上俯视大昭寺广场以及远眺布达拉宫,辉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茫四射,灿烂无比。夏天这里还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大昭寺的二楼只在早上开放。松赞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楼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二楼天井的东北角有一个梯子,通向三楼的小门,这里就是上金顶的入口。大殿的三楼平时不对外开放,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行。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
Highlights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为什么这一尊如此珍贵呢?因为此像是释遵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囊廓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唐蕃会盟碑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O.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门票: 70 元/人。 开放时间: 9:00——17:00。
友情提醒
大昭寺金顶--底层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在平台上远眺:布达拉宫,那辉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茫四射,灿烂无比。俯视:大昭寺广场人流潺动,可尽览充满藏族生活气息的八廓街。夏天这里还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
可独自一人,避开参观高峰时间,一大早随转经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大昭寺位于旧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或三轮车在藏医院下车,朝大昭寺广场方向走。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9 at 01:22 ]
5楼2006-07-05 18:16IP属地:新疆
色拉寺
简介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没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可能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脚。依山面河,绿树掩映,高耸的金顶在蓝天的映托下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色拉寺的寺名来源说法有二:最常见的是因其建寺时山下的一片茂盛的野玫瑰(藏语“色拉”)而得名;又说该寺始建时天降冰雹(藏语“色拉”)故名。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建造。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
Highlights
马头明王金刚像
最著名的塑像则是马头明王金刚像。在四层吉扎仓的护法神殿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地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甘珠尔
色拉寺内藏有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永乐皇帝赐予释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105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
晒佛台
如你已厌倦瞻仰那些殿室佛像,那你不妨稍费体力登高望远。从色拉寺东北方的晒佛台,你可以要看鸟瞰整个色拉寺,观赏其层峦叠嶂错落有致的殿宇布局及其周围秀美的风光。
辨经
有人到色拉寺旅游,于观光朝佛以外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喇嘛们辨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门票:55 元/人。 开放时间:9:00—18:30,个别佛殿16:00关闭。
友情提醒
• 色拉寺辨经每天下午15:00举行,前来观看的人很多,早到为好。
• 寺院许多大殿内保存了较老的壁画,最好带手电。
• 此外,拉萨市内唯一的天葬台就位于色拉寺背后的山上,一路道路艰辛。(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背后的山上,如果有缘的话,一大早可能有机会看到天葬,不过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艰辛。而且为了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风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许旅行者看天葬的,有可能你费了很大的力气爬到那里却受到阻止,甚至会出一些意外,建议你要慎重考虑。)
• 每年雪顿节期间,色拉寺同样会举行盛大的晒佛活动,与哲蚌寺遥遥呼应。中午前赶到可以看到末尾。
• 5路中巴可直接到寺庙门口, 2元/人,在大昭寺停车场,青年路口以及娘热路均可等到。出租车10元。
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辩经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
D7,拉萨-日喀则273KM
日喀则,西藏第二大城市,距拉萨约300公里,藏语将其称为“昔喀孜”,又称“昔卡桑珠孜”,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在这里汇流,海拔3836米。此地日照时数比拉萨更长,达3233小时。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众多寺庙,构成了众多教派浓郁的宗教文化。
以东西向的青岛路为大致界线日喀则城分为新旧两片。旧城的中心在宗山一带,向西延至扎什伦布寺周围。旧城以藏式民居和穆斯林居民区为主,丹增施馆,民族手工艺品一条街以及大洁真寺都在这一块。与青岛路平行的珠峰路是日喀则新城的主干道,重要的职能部门商业区、宾馆、交通等都集中于此。
位于城西北的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最重要的景点。班禅的另一外行宫德钦格桑颇章是市区内又-重要游览地,该行宫位于城西南,又称新宫。与新宫相连的一大片绿地里,集低丘、小溪、林地、草地和沼泽滩涂地为一体,节日时(特别是儿童节、林卡节,沐浴节)这里最热闹,也最有意思。同样有意思的是与扎什伦布寺一街相对的果园林卡。以接待自助游客著名的刚坚果园旅馆就在这个林卡里。
日喀则市北面的宗城堡下还有一片值得走走的老城区,街道整洁,民居大都为藏式建筑,白墙木窗,家家门前都张贴有经文和经幡,很多门头上还饰以牛角。这里还有一个旧物市场,与拉萨八角街的感觉有点像,街上除了有各式工艺品出售,还有藏族人所需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与当地人一起逛这个市场感觉不错,在杂乱热闹的街道上,很直接就可以领略到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不时可以抓拍几张有生动表情的照片。
从老街旧物市场向西直行可以走走不被人注意的小街区,一直向前直到寺院围墙。在到达寺墙前可以看到香炉与崖石上的彩绘佛像和六字真言,再向南行便到达扎什伦布寺的寺前广场,但要注意不要逆时针绕行寺庙。
日喀则境内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 即珠穆朗玛峰(8848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希夏邦玛峰(8012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号称万山之首。它雄居地球之巅,昂首天外,俯视群山。另外还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这些山峰绵延逶迤,终年积雪,冰川悬垂。除喜玛拉雅山脉的高峰外,还有卡如拉、加措拉、马拉、仲拉、拉吉、马热拉等众多高山。这些突兀峻立的山脉和高峰构成了最壮丽的自然景观,是旅游、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去处。
历史
日喀则市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城所在之地的名称最早叫“年麦”,意为“年楚河的下游平原”。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庇护,设立十三个大宗,最后一个“宗”(相当于县)叫“溪卡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简称“溪卡孜”,也即该市保留至今的藏语发音,表示大司徒统制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了。
以后,又在日喀则古城北侧的山上修建日喀则宗,并在宗政府周围逐渐盖起了一些房屋,开始了最初的日喀则城镇建设。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即一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了扎什伦布寺。
在帕竹王朝建立以后约三百年,噶玛噶举派的辛霞次旦多吉用武力统一了后藏的六个宗,取代了帕竹政权,建立了藏巴地方政权.他将溪卡桑珠孜改名为“颇章桑珠孜”,并对日喀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二十四年间,日喀则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被誉为首城。
历史上,日喀则之所以发展成为后藏的政教中心,还有一小因素,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地修行讲经。这位高僧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日喀则。以后,虔诚的宗教徒便在此设“宗”。从而发展成为后藏的“首城”。
十四世纪中叶,宗喀巴在西藏创立黄教,收徒传教,其中的两个徒弟,他们的转世就是后来统治西藏的达赖和班禅。自五世达藕以后,西藏加强政教合一,达赖和班掸这两个前后藏的宗教首领,在政治、经济上也对所辖地区实行统治。这样,逐步形成了前后藏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来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下,班禅与达赖失和,更是形成各据一方的局面。于是,日喀则地区成为班掸的管辖区,日喀则也成为班禅的统治中心。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9 at 01:23 ]
6楼2006-07-05 18:17IP属地:新疆
色拉寺
简介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没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可能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脚。依山面河,绿树掩映,高耸的金顶在蓝天的映托下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色拉寺的寺名来源说法有二:最常见的是因其建寺时山下的一片茂盛的野玫瑰(藏语“色拉”)而得名;又说该寺始建时天降冰雹(藏语“色拉”)故名。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建造。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
Highlights
马头明王金刚像
最著名的塑像则是马头明王金刚像。在四层吉扎仓的护法神殿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地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甘珠尔
色拉寺内藏有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永乐皇帝赐予释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105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
晒佛台
如你已厌倦瞻仰那些殿室佛像,那你不妨稍费体力登高望远。从色拉寺东北方的晒佛台,你可以要看鸟瞰整个色拉寺,观赏其层峦叠嶂错落有致的殿宇布局及其周围秀美的风光。
辨经
有人到色拉寺旅游,于观光朝佛以外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喇嘛们辨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门票:55 元/人。 开放时间:9:00—18:30,个别佛殿16:00关闭。
友情提醒
• 色拉寺辨经每天下午15:00举行,前来观看的人很多,早到为好。
• 寺院许多大殿内保存了较老的壁画,最好带手电。
• 此外,拉萨市内唯一的天葬台就位于色拉寺背后的山上,一路道路艰辛。(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背后的山上,如果有缘的话,一大早可能有机会看到天葬,不过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艰辛。而且为了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风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许旅行者看天葬的,有可能你费了很大的力气爬到那里却受到阻止,甚至会出一些意外,建议你要慎重考虑。)
• 每年雪顿节期间,色拉寺同样会举行盛大的晒佛活动,与哲蚌寺遥遥呼应。中午前赶到可以看到末尾。
• 5路中巴可直接到寺庙门口, 2元/人,在大昭寺停车场,青年路口以及娘热路均可等到。出租车10元。
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辩经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
D9,拉萨-达孜-工布江达-巴松错-林芝,一路游玩(500KM)宿林芝邮政宾馆
从拉萨出发,穿过海拔5230米的米拉山,驰向海拔仅2500米西藏江南林芝,游览西藏最美丽的湖泊,雪山森林环绕中被称为小瑞士的巴松错。这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地方,一泓晶莹柔美的湖水,有如童话般静卧在雪峰冰川下的湖畔碧草之上,宛若世外桃源,又似人间仙境。为了深度体验特意在巴河桥至巴松错途中分段安排休闲徒步半小时左右,游览结束后驱车前往林芝八一镇。
从拉萨到林芝,全部是柏油路面,除了翻越米拉山口(海拔5020米)外,沿途起落不大,比较好走。米拉山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与西藏众多的雪山相比,其海拨并不算很高,但由于米拉山同时孕育了二条比较有名的河流—拉萨河和尼洋河,所以还是很有名气的。
7楼2006-07-05 18:19IP属地:新疆
D9,日喀则-江孜-浪卡子-卡惹拉冰川-羊卓雍措-达孜-工布江达-巴松错-林芝, 680KM宿林芝邮政宾馆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又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
在历史上,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则稍早,由于地处萨迦、后藏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丰,因此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为西藏一大重镇。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离拉萨254千米。在镇上,黄土盖掩的石板路,藏汉共处的商店,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录像室里不断发出的港产片喧闹的声音,使江孜构成很典型的现代西藏城镇。
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十二大庄园之列。它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
帕拉庄园原建于江孜江嘎村,1904年英军入侵时被焚毁,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重建于江孜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侧,距离江孜4公里的班久伦布村(?),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帕拉原是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其后代先后在西藏噶厦政府中任高官,家财雄厚.
藏最美丽的湖泊,雪山森林环绕中被称为小瑞士的巴松错。这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地方,一泓晶莹柔美的湖水,有如童话般静卧在雪峰冰川下的湖畔碧草之上,宛若世外桃源,又似人间仙境。为了深度体验特意在巴河桥至巴松错途中分段安排休闲徒步半小时左右,游览结束后驱车前往林芝八一镇。
从拉萨到林芝,全部是柏油路面,除了翻越米拉山口(海拔5020米)外,沿途起落不大,比较好走。米拉山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与西藏众多的雪山相比,其海拨并不算很高,但由于米拉山同时孕育了二条比较有名的河流—拉萨河和尼洋河,所以还是很有名气的。
工布江达之后巴河镇,左转驶向巴松错;雪山森林环绕中被称为小瑞士的巴松错。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地方,一泓晶莹柔美的湖水,有如童话般静卧在雪峰冰川下,松软如床的湖畔碧草青青,宛若世外桃源,又似人间仙境
D10,八一-米林-鲁朗200KM
从林芝到鲁朗镇,是沿着318国道向东行驶,此段山路的路面特好,与大家传说中的川藏路相比,这一段应是例外。翻越海拔5080米的米拉山口后,就是鲁朗林海了.....
鲁朗林海的观景台
据说,这里的大片树林是50年代飞机撒播的结果,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能够成活如此大片的森林,真的是“人定胜天”的奇迹。
穿过鲁朗林海之后,沿着318国道继续蜿蜒而下,远远望见鲁朗河谷.....
鲁朗小镇---一片田园风光.....
从鲁朗镇返回后林芝后,可驱车去米林,沿途一直有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相伴,来回150多公里,再次感受到西藏小江南的风光......
D11 八一-波密318国道 / 214 KM
林芝一带是西藏山清水秀风景非常迷人的地方,这里是门巴族和珞巴族居住的地方。参观2500多年的巨柏王后驱车沿帕龙藏布在原始森林中穿行,途中翻过一座冰雪覆盖,云雾缭绕的色季拉山。住波密宾馆
D12 波密-八宿318国道 / 127 KM
途中,要经过冰川区,然乌沟。沟内两壁是巨大的冰川。车从冰缝中穿越,给人以惊险的刺激,但有惊无险。然乌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碧蓝的湖水,森林倒映,清澈见底,湖面的水鸟成群,一派仙境景色。座落在山林中的波密县,空气清新,十分迷人。由于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山山脉所在,所以抬头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皑皑的雪峰。著名的有南迦巴瓦峰和加拉贝里峰。宿八宿招待所
D13八宿-芒康318国道 / 360 KM
驱车经著名的九十九道拐下行到怒江边,抵达海拔在4000多米的帮达是一片开阔的草原,经邦达、左贡,翻越海拔近6000米的东达山,跨越澜沧江后抵达芒康。这天的行程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在东达山,帮达草原气温可达摄氏零度以下。可是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一天经历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宿芒康招待所
D14,芒康-香格里拉(410KM)
D15,香格里拉 游玩
D16,香格里拉-丽江210KM
D17,丽江 游玩
D18,丽江 游玩
D19,丽江-峨眉山890KM
D20,峨眉山 游玩
D21,峨眉山-乐山50KM 游玩
D22,乐山-蜀南竹海470KM
D23,蜀南竹海 游玩
D24,蜀南竹海-成都420KM
D25, 成都
D26, 成都
D27, 成都-四姑娘山180KM
D28, 四姑娘山-九寨沟430KM
D29,九寨沟-兰州480KM
D30,兰州-张掖520KM
D31, 张掖-哈密
D32,哈密-乌市
D33,乌市-库尔勒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9 at 01:26 ]
8楼2006-07-05 18:20IP属地:新疆
四川、云南还在计划中!
旅行路线
[
Last edited by 沙漠狼 on 06-07-05 at 18:44 ]
9楼2006-07-06 00:20IP属地:新疆
理想的路线,不知道滇藏线好不好走呵,两两驱的车有没有问题!
10楼2006-07-06 00:23IP属地:新疆
我也准备7月15左右出发,老土鳖你滇藏线进好走的话,通知一声,我从滇藏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