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2017-07-20 13:32IP属地:湖南
前言
大和岛之战是朝鲜战争中一次规模很小的作战,在战术、战略上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却包含了陆海空三度空间的立体作战,具体而细微地呈现出现代战争的特质。
在这场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三度出动轰炸机执行空袭,其中两次是昼间轰炸,一次是夜间轰炸,让新建立的空军轰炸机部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陆军部队也进行了登陆作战,虽然遇到的抵抗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难得的两栖作战经验。在“联合国军”方面,大和岛地理位置孤悬外海,离“联合国军”控制的汉江口前线距离远达 200 余公里,距中朝边境鸭绿江口却仅有 70 公里,就在安东浪头、大东沟、大孤山等中朝方面机场的眼底下,海空支援困难,要长久占领并不容易;对于“联合国军”而言,大和岛原本只是作为向北朝鲜进行渗透的反共游击队的根据地,是遥远的最前哨,放弃了也不可惜;倒是在空战方面,美军的 B-29 轰炸机群于 1951 年 10 月间出动轰炸“米格走廊”内在建的数个新机场,在苏联空军米格-15 的拦截下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在 11 月底却由美国远东航空军第 4 联队的 F-86 战斗机在大和岛上空报了一箭之仇,对士气来说不无小补。
此前有关此役的中文资料大多零散而片面,或偏于陆地作战,或偏于空中作战,或流于单方观点,不但未能呈现全貌,反而留下更多疑团。本文作者根据双方战史资料,尝试从陆海空三方面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大和岛作战新面貌。
*****
朝鲜西海岸各岛屿位置图
2楼2017-07-20 13:33IP属地:湖南
背景
当 1945 年 8 月苏军进军朝鲜半岛时,朝鲜当地人民蜂起解除日军武装,接管地方政府,维持秩序。当时朝鲜共产党尚未得势,大部分地区还是由中间派及右派势力控制。如苏军在 8 月 24 日进入平壤时,当地已有朝鲜人民自己建立的临时政府机构在运作,领导者是基督教民主党的曹晚植,在这个临时政府的 20 名成员中,只有 2 名是共产党员。(注 1)
苏军在取得北纬 38 度以北的控制权后,压制右派及中间派势力。在苏军的支持下,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党(后改称人民劳动党)逐渐掌握了北朝鲜的实质权力,并于 1948 年成立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北朝鲜的非共产党势力大部分被镇压,小部分转入地下活动。同时,美国支持的李承晚也在南朝鲜成立大韩民国,就此形成南北对峙。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把“联合国军”压缩到朝鲜半岛南部的釜山地区。但是“联合国军”9月 15 日在仁川成功登陆,大举反攻,在釜山前线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随即崩溃。“联合国军”在 10 月 6 日由韩国军队为前导越过 38 度线北进,意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半岛的共产党势力,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此时由于看到情势有利,北朝鲜的地下反共势力也纷纷浮现出来,在许多地方接管政府机构、袭击退却的朝鲜人民军部队,接应“联合国军”的推进。不过,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战争情势再次呈现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特别是 11 月底的第二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全线撤退。在北朝鲜境内的反共势力大部分也随着大批难民南逃,少部分转入山间继续以游击战方式进行抵抗,还有一小部分则乘船逃到朝鲜西海岸外的诸小岛暂居,守机待变。
1951 年 1 月 7 日,“联合国军”远东指挥部接到由韩国海军转来的情报,称在北朝鲜黄海道海州以西至沙里院地区有大约数千名北朝鲜反共游击队在活动,急需武器弹药及物资补给。(注 2)当时远东指挥部负责指导特种作战的是作战处的“其他科”,科里唯一的一名军官是约翰·麦克基上校(Colonel John McGee)。麦克基上校在二次大战期间曾隶属于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著名的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缩写OSS),在菲律宾组织过反日游击队,有着相当丰富的敌后作战经验。他马上抓住这个机会,与这些游击队领导人接触,希望能在北朝鲜外海诸小岛建立游击队基地,向北朝鲜反共游击队提供训练及武器,再以这些小岛为根据地向北朝鲜后方进行游击作战。
*****
黄海道外海重要游击队基地岛屿
3楼2017-07-20 13:33IP属地:湖南
麦克基上校经过仔细考虑后,选定在黄海道西南外海的白翎岛(Paengnyong-Do)作为主要训练及前进基地。白翎岛距北朝鲜海岸 25 公里,面积 160 余平方公里,岛上有山丘可以设置雷达站与无线电监听站,岛屿东南边有一个港湾可供船舶停泊卸货,旁边更有一道天然的沙砾海滩,其长度及沙砾的坚实程度在退潮时也可以承受相当重量,甚至足以供 C-46 运输机起降。
1951 年 1 月中旬,麦克基上校派出一支先遣小组到该岛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 月 15 日正式设立基地,由威廉·勃克少校(Major William Burke)负责,稍后将该岛命名为“猎豹基地”(Leopard Base)。这个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对北朝鲜西海岸的外海各岛反共游击队提供训练及补给。基地中大部分人员为北朝鲜人,“联合国军”官兵人数并不多。后来美军还在该岛部署了海空搜救队,以便就近援救在北朝鲜西海岸外海跳伞的“联合国军”飞行员,紧急情况下,一些在北朝鲜上空受创或燃油耗尽的“联合国军”飞机也在该岛的沙滩上紧急降落而免于坠机损毁的厄运。(注 3)
*****
在白翎岛沙滩上紧急降落的 B-26 轰炸机
4楼2017-07-20 13:33IP属地:湖南
自 3 月开始,在“猎豹基地”的指导下,沿海小岛的游击队开始对朝鲜西海岸各地进行渗透及袭击行动。最南面位于汉江口外的岛屿如乔桐岛、江华岛等处的游击队以“狼群”(Wolfpack)为代号,在黄海道外海及更北边的游击队则以“驴子”(Donkey)为代号。黄海道的游击队基地除了白翎岛外,还有椒岛(Cho-Do)、席岛、大青岛等多处,其中以椒岛最为重要。椒岛位于大同江口,在平壤西南约 100 公里,除了后来有“联合国军”的海空搜救队进驻外,1952 年后还一度在岛上设有雷达站和无线电监听站,成为朝鲜战争中后期“联合国军”最北边的雷达和监听基地。
*****
椒岛上的海空搜救队直升机及营舍
5楼2017-07-20 13:33IP属地:湖南
这时在朝鲜半岛西北部外海西朝鲜湾的众多小岛上也有反共游击队在活动,人数约有 400 名,临时番号为“艾岛团”(Ae-Do Regiment)。他们在 4 月间南下至白翎岛接受训练后,改编为三支队伍:“驴子-13 队”、“驴子-14 队”及“驴子-15 队”,在 5 月底回到西北岛群。“驴子-15 队”在 5 月 20 日重新占领大和岛,“驴子-13 队”进驻小和岛,“驴子-14 队”则驻守艾岛。
在朝鲜外海诸小岛上的这些游击队都是北朝鲜人,他们因为反对金日成的政权而进行武装反抗,在政治上跟韩国李承晚政府并不同路,所以只有少数人与韩国海军陆战队合作,大部分都在美军特种作战部门指导下作战。美军特种作战部门在名义上虽然是指导者,在实际运作上并无法进行直接指挥。这些游击队基本上都是半独立状态,只有少数几支队伍配有一两名美军顾问担任联络工作。美军顾问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接近于羁弭笼络──特种作战部门从“联合国军”的后勤体系中拨出一些补给物资支持这些游击队,而游击队则以进行突击、颠覆、情报、破坏等活动作为交换回报。在整个北朝鲜西岸外海的美军特战人员数量实际上寥寥无几,(注 4)主要任务在于向游击队提供训练和补给,协调建议作战行动,但要不要执行、如何执行等等都是游击队自行决定。
*****
第八集团军特种作战组织架构图,1951 年 7 月
6楼2017-07-20 13:33IP属地:湖南
由于“联合国军”掌握着海空优势,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外派有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海军共同组成的第 95 特遣舰队,除了拥有 1 至 2 艘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外,还配有由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巡逻舰队,不时对北朝鲜海岸目标及船舶进行攻击,这也对游击队的这些岛屿基地的安全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保障。所以除了西北岛群外,中朝方面如果想尝试以两栖作战攻击这些小岛,得冒相当高的风险。
注 1:张琏瑰,“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五十年”。
注 2:Evanhoe,Darkmoon,第 37 页。
注 3:Malcom,White Tigers,第 4 章,“猎豹基地”(Leopard Base)。
注 4:1952 年春季时,白翎岛上的“猎豹基地”共有约 200 多名美军官兵,扣除陆战队担任岛上防御的 1 个连、空军雷达站、以及海空搜救队的人员后,实际负责特种作战的陆军 8240 部队只有 5 名军官及 20 名士兵。Malcom,White Tigers,第 43 页。
7楼2017-07-20 13:34IP属地:湖南
序幕
1951 年夏季开始,北朝鲜半岛西岸沿海的反共游击队活动逐渐开始频繁起来。从 7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的 2 个月间,“驴子”游击队总共进行了 158 次的攻击行动,炸毁桥梁、暗杀共产党地方领导、袭击人民军车队等等,虽然无法核实战果,但据报造成中朝方约 3,500 人的伤亡,另外还俘虏了约 150 名中朝人员;许多北朝鲜难民也随着游击队逃到各岛上,从而壮大了游击队的兵力。虽然这些行动规模不大,但总是让中朝方感觉有如芒刺在背,朝鲜人民军很快地就有了反应,开始尝试扫荡这些岛屿中一些比较靠近海岸的小岛。
9 月 6 日晚,两支朝鲜人民军部队趁退潮时涉水进攻距黄海道海岸极近的两个小岛,这两个岛分别由“驴子-8 队”和“驴子-4 队”据守。人民军出动 2 个步兵连成功攻占其中 1 个小岛,驻守的“驴子-8 队”不支撤退;另一支北朝鲜部队在攻击另一个小岛时却被困在泥滩上,暴露在“驴子-4 队”的交叉火力下,损失惨重。战斗后游击队报告掩埋的朝鲜人民军尸体即达 200 多具,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尸体被海潮冲走。
10 月 1 日,英国陆军少尉李欧·亚当斯-艾逊(2nd Lt. Leo S. Adams-Action)带着 1 名美军通信中士查尔斯·布拉克(Sgt. Charles Brock)抵达大和岛。亚当斯-艾逊少尉出生于中国广东,中文流利。他原来准备进入英国著名的特种部队特别空勤团(SAS),但还未来得及报到,他所在的英国陆军诺桑伯兰猎兵团(Northumberland Fusiliers,实际是为猎兵团第 1 营)就被调到朝鲜半岛参战,他在汉城偶然被美军特种作战人员招募加入特种作战行列。1951 年 7 月参加“喷火行动”,空降潜入北朝鲜,在作战中负伤住院。伤愈归队后,多次请缨调往最前线,至此如愿以偿。大和岛距鸭绿江口不过 70 多公里,是名符其实的最前线,他和布拉克中士两人是当时在西北岛群上仅有的两名英美官兵。
*****
喷火行动人员合影,中排右二为李欧·亚当斯─艾逊少尉
8楼2017-07-20 13:34IP属地:湖南
亚当斯-艾逊少尉在抵达大和岛后,马上就开始着手策划进行对附近各岛的攻略。10 月 8 日午夜,在英国海军驱逐舰“卡萨克”号(HMS Cossack)的舰炮支援下,“驴子-13 队”攻占椴岛,“驴子-15 队”攻占炭岛,这两个岛上的数十名北朝鲜人民军或死或俘。但是当“驴子-13 队”和“驴子-15 队”在 10 月 14 日进一步想进攻身弥岛时,却碰上志愿军 50 军部队在海岸边的埋伏。不过志愿军的伏击部队太过急躁,在游击队船只还没靠岸登陆时就开火射击,使游击队得已及时掉头逃离,虽然已经有 8 死 32 伤的损失,主力却侥幸没有落入陷阱。
从 10 月下旬至 10 月底,第 95 特遣舰队麾下的英国海军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HMS Belfast,现停泊保存于伦敦泰晤士河畔伦敦桥附近)和“锡兰”号(HMS Ceylon)每天晚上在黄海道至鸭绿江口间巡逻。由于西北诸岛过于靠近中国东北境内机场,“联合国军”舰船白天巡逻危险性较高,而“联合国军”掌握白天的海上制空权,也不需要水面舰艇出动巡逻;另一方面,“联合国军”空军的夜间作战能力不足,中朝方空军也没有夜间作战能力,所以夜间对西北岛群的支援就落在第 95 特遣舰队头上。这些巡逻舰船在白天巡航于椒岛、白翎岛西南海面,日落后向北急航数小时抵达大和岛附近海面进行巡航警戒,至黎明前数小时就得返航,以免天亮后遭到中朝空军的攻击。
10 月 21 日,澳大利亚海军航空母舰“悉尼”号(HMAS Sydney)的舰载机群在鸭绿江口击沉击伤了中朝方面的 20 多艘舢舨,这些舢舨可能是为了对沿海岛屿进行登陆作战而准备的。但在 10 月底时,“悉尼”号带着第 95 特遣舰队的舰艇一同回到日本佐世保港整补,夜间海面巡逻便暂时中止了。(注 5)
*****
李欧·亚当斯─艾逊少尉,摄於大和岛
9楼2017-07-20 13:35IP属地:湖南
10 月 25 日,“联合国军”和中朝代表在板门店重开停火谈判后,朝鲜外海小岛问题开始浮上台面。“联合国军”的如意算盘是想以这些小岛作为谈判的筹码,中朝方则想尽量先多夺回一些岛屿,以便减少“联合国军”讨价还价的余地。于是中朝方面随即就展开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岛屿作战。
志愿军方面对这些西北小岛的注意是从 9 月开始。9 月 27 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要求东北军区研究作战方案,准备扫除西朝鲜湾各个岛屿上的游击队。10 月 6 日东北军区提出方案,准备以陆空协同,由近而远逐岛占领。10 月中旬确定由 50 军负责实施,并由 50 军副军长蔡正国统一指挥。10 月底志愿军空军司令刘震与 50 军开始一起制定协同作战计划。
可能是基于宣传需要,中国公开数据一般都夸大了大和岛的兵力及设施规模。如当年指挥轰炸航空兵第 8 师(简称空 8 师,下同)的师长吴恺及参与第一次轰炸大和岛的空 8 师 22 团第 2 大队大队长韩明阳在回忆中都称:“该岛及其附近的椴岛、炭岛驻有南朝鲜的白马部队 1,200 余人及美国、南朝鲜军事情报机构约 400 人。大和岛上设有大功率雷达、对空台和窃听设备,为敌人搜集我方情报及指示敌机轰炸我东北城镇、军事目标的一个据点,是插在我们侧后的一把尖刀,对我军的战斗行动威胁极大,造成地面行动的极大伤亡。”(注 6)此一说法也普遍见于中方各种有关大和岛作战的出版物。(注 7)
事实上,11 月初大和岛附近诸岛屿的态势是:反共游击队的“驴子-13 队”、“驴子-14 队”、“驴子-15 队”占领了大、小和岛、艾岛、椴岛、炭岛,总共只有 500 多人的兵力。另外各岛上还有原来的居民及从北朝鲜逃来的难民约 1,000 人,多为老弱妇孺。游击队的主力驻在大和岛,但是除了亚当斯-艾逊少尉和布拉克中士外,再没有其他“联合国军”或韩军官兵,也没有什么重要设施。游击队的武器都是大杂烩,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从日制 38 式步枪、苏制冲锋枪到美制 M1 卡宾枪都有,只有少数几挺机枪,寥寥数门轻迫击炮和 57 毫米无后座力炮。没有雷达站,也没有高射炮。他们的交通工具是朝鲜沿海最常见的木船,比较大型的是长约 20 米左右的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木制小货轮(志愿军称大木船),更多的则是长约 5 米的木制帆船(志愿军称小木船),以及一些用吉普车发动机改装成舷外马达的小渔船(志愿军称为小汽船)。游击队手中的无线电台,多数为步话机或者小部队用的战术无线电(高频 HF),无法进行对空监听或指挥联络飞机(飞机无线电通常使用极高频 VHF 或超高频 UHF),区区 2 名陆军出身的“联合国军”官兵,也无法担任对空窃听或空中管制的工作。
*****
游击队正准备搭乘木桅小船执行任务
10楼2017-07-20 13:35IP属地:湖南
“联合国军”方面虽曾一度考虑过要在大和岛建立雷达站和监听站,但由于其位置过于偏北,太过深入在中朝方面的后方,与苏中朝在安东及辽东各机场近在咫尺,海军舰只仅能在夜间有限时段内进行直接的支援,雷达站被攻击摧毁或占领的风险较高,所以一直就没有设置。(注 8)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在西海岸外岛最北边的雷达站是位于大同江口的椒岛(大和岛以南约 100 公里),而且是迟至 1952 年 2 月才设立,由第 502 战术管制大队第 608 空中管制警报中队第 2 分遣队负责操作,配备 1 座 SCR-270 轻型搜索雷达。1951 年 11 月时“联合国军”在西海岸外岛的雷达站还远在白翎岛上,距大和岛尚有 200 多公里。白翎岛和椒岛虽然仍在中朝军队占领的海岸线外,算是位于敌后,但是距离“联合国军”机场以及在朝鲜半岛西岸巡航的第 95 特遣舰队较近,可以随时得到海空支援,相对大和岛要安全得多。
*****
美军防空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