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题目是不是有点绕口。不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所以都标注上了。因为在一条线路,一天的行程安排,闲庭漫步中,落落自在。我进入爱卡大家庭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论坛里面结识了很多的自驾车友爱好者,拜读了很多精华帖,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从一个小白慢慢的在坛子里成长了起来。
7月的天,虽然还没有入伏,但已经是叫热连天了。孩子终于考试结束,紧张的学业可以告一段落了;平时周末也在学习,很辛苦;犒劳一下小子,带他出去采风吧。与好友规划好行程,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
先去板寺山,导航显示1个小时,实际上用不了,早起一会,上了滨河快速路,最多40分钟就到了
小五的内饰,很熟悉的感觉吧,一个字漂亮
沿着滨河东路一直向北走,往阳兴大道方向去
不一会就看到青龙古镇的标识牌了,对往青龙古镇方向走,因为去板寺山要路过古镇,所以把板寺山作为第一个目的地,回程再去古镇。抵达阳曲县城后东北走,在岔道东拐(盂县),再岔道右拐(王家垴),而后是柏油小道,路经红沟村,行9公里抵达板寺山。
这是红沟村门楼
经过阳曲县红沟教堂
不愧是进了教堂圣地了,路上遇见了好几座,高大的教堂建筑
过了红沟村,有一段盘山路,开着小五疾驰在山间小路上,感觉蛮爽的,景色也是不错的
到了进山口了,高达威猛的门楼,展示了圣地的气势与威严
快到板寺山顶,因属后山地带,故俗又称“后山圣母堂”。北八里,隔山有土岭村,是一环山小村,居民全信奉天主教,约有七十余人。村内有小圣堂一所,堂名“若瑟堂”。曾出过一位神父,即1900年殉教于朔州东X村之张若瑟神父。西八里有青尖梁村,也是纯教友村,现居民已几全部迁入他村定居,只留空小圣堂一所,堂名“德肋撒堂”。再西三里为王家瑙村,居民二百余人,亦全是天主教友。村内圣堂为“圣母七苦堂”。王家瑙村座落东山前沿,一般来说,可谓进入圣母堂之门户。今天是周末,这是信徒去教堂听教
小伙子长大了
到了山脚下了,把车停好,准备徒步上山
路遇一只受伤的鸟儿,可能是腿受伤了,一蹦一蹦的。
一人多高的山草,没有路,只能侧着进去
这应该是天主教神父的雕塑
远处的山脉错落有致,还有一组组的风力发电风车矗立在山间
下山右转,半山腰处发现了一处苦路碑楼
这应该是寓意着升天的意义吧
山上游很多的野杏,但他们说不能吃,又苦又涩,闻言果断放弃摘果的念头
向下望去,可以看到民工正在教堂的顶楼施工,高空作业啊,我有恐高症,看着就害怕
准备下山,下去的时候绕道后山了,走着走着发现没路了,怎么办,总不能再绕回去吧,挺远的,硬着头皮下吧,就当是探险了
小伙子跟了一路,跑的也累坏了,吃点东西,增加点能量吧
路遇朝拜的信徒
上面提过,今日是周末,信徒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听教,还有好多出租车师傅呢,看来信仰的力量真的很伟大
板寺山圣母堂成为中国天主教信众朝圣重地,每年8月,有成千上万教徒到教堂做弥撒和礼拜。据说1770年圣母在那里显现,现在教皇也批准那里为圣地,8月2号为朝圣日。
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让人肃然起敬
在太原这么多年,或许是孤陋寡闻,不曾听说阳曲县万山丛中有这么一个教堂圣地,竟然是如此有名——天主教“南有上海佘山,北有板寺山”,今日也是不虚此行。
现在时间已经11点30了,准备走往下一个目的地——青龙古镇,午餐就在那里解决了
打开导航,也不是很远不到半小时就到,准备出发
古老伟大名族瑰宝,这是老一辈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青龙镇村位于太原北15公里的大运公路旁,东依北同蒲铁路,西靠大运高速公路,南临尖草坪区,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下辖村。
穿过城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油纸伞悬挂于上,不是成都才有的吗,这是什么节奏,哈哈,漂亮啊
往里走去,看到了一片红色的祈愿福,煞是漂亮
金黄色的中国龙,腾飞起来吧
小伙子,很热是不是,多出来走走绝对有好处,写作文不是也有素材了吗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
很有艺术感的一条小街巷
这样的水缸,一般的大宅院都有,具有避邪,聚财的意义
这里应该是古戏台,看官就在下面坐等
景点包括真武阁、王家老宅、九窑十八洞、吕祖洞、古戏台、明代古堡、地道、玉皇阁、古井、曹福在院、张玉祥院、范全喜院、文昌祠、烽火台、炮楼。
古镇内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小镇的历史文化展览,小摊上的工艺品也是别具特色的。人文元素增设了从清前到民国、解放初的一些内容,包括老照片、老电影、戏曲的舞台、道具、工具、服装等等。
这里,全部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整个一个村子都是古建筑,就是一个大型的建筑公园,让人叹为观止。
整个行程接近尾声,就此结束。我对此地的民俗民风也了解的不是很透彻,有兴趣的车友可以过来转转。
因为加入了车友会,因为加入了爱卡,所以才有了如此丰富的旅游经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