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车的设计以及所谓的俊杰改型的一点个人看法

35.1w+ 浏览
57 评论
2005-10-09 00:57:38
IP属地:重庆
12005-10-09 00:57IP属地:重庆
关于中华车的设计以及所谓的俊杰改型的一点个人看法



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欣赏中华车的外型,其原因是其整体美感非常好,目前中华车的外型在国际汽车界比起来,也是非常出色的。其外型的经典系数远超广本、别克,我想大家也公认这一点。



我有一位做设计的朋友说,中华车的尾部设计要粗糙些,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奔驰车的外型在国际车坛的地位,不用多说,如果你仔细看梅塞德斯-奔驰公司的更高端车型迈巴赫后就会发现,中华车的尾部曲线与其有神似的地方。当然这有点攀高枝的嫌疑,大家如有闲心,可以去对比一下了。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明中华车的外型是非常成功的。



这也是一般人说的,这车的外型远看上去跟30-50万的车型一样,当然,走得越近,感觉越不值钱,这是华晨的原因,不在设计本身。因此,我一直打算在华晨的造车技术和实力提升或成熟后,买一辆中华轿车,说起来也是支持国产车。我的这个想法是冲着其外型去的,至于其内饰,个人认为还需要等待高人来全面设计,当然这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现在的内饰水平,基本是农家女学化妆那个级别。



但是对华晨公司对中华外型的改款,叫什么俊杰或者是M2,叫什么名没问题,但是没水平就不要乱整。个人认为在外型上非常失败——一群几乎是学生水平的设计师非常自以为是地把一个大师级的作品给毁了。



华晨的设计人员在外观上主要做了两大改动,一是前脸,二是尾部大灯。前脸现在取中华的“中”字形,并仿宝马车的鼻孔形状,似乎是有意朝这方面靠,想沾点富贵气,反而丢了原来独树一帜的设计主线——几个初搞设计的人员真能理解什么全球顶级的意大利乔治·亚罗的设计理念吗?也许能,但是要想在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艺术品级的汽车外型上做改进或者改动,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要做一个普通的汽车产品设计是非常容易的,不就是贯穿一些自己的想法,修改一些线条和构成,调整部分模具而已,但是这样做出来的外型设计能被人认同,或者能赢得大面积的赞赏和喝彩吗?



不会,譬如国内所谓的东方之子,吉利设计的车型,一看就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就像在街上行走的绝大所谓美女一样,实际上它只是个女的,实际上它只是一群人用铁皮拼出来的轿车外型,无所谓好看,也无所谓难看(实际上很多人认为它们很难看,跟日产把风度的升级版本叫做天赖蒙蔽中国人一样,取帕萨特或奥迪A6的中段,改个脸,加一个老太婆般下坠的屁股,设计水平或者说拼装水平太低劣,这也是大家一直认为天赖不赖看的原因),平庸而已。当然也有成功的,譬如QQ,一个卡通形象,大受欢迎,只是那车实际制造出来的外型的铁皮接缝实在难以接受,好多地方都可以伸进一根指头且不规则。



现在华晨没钱,自己也在官方的影响下乱整,车没做好,市场没做起来,品牌也几乎毁了,也没钱乔治·亚罗再做改型设计,就自己乱改——不信大家自己在网上搜一下,看搞设计的人是如何评价中华车的外型的,但是又有几个有美学基础的专业人士认同其后来的改型呢?



俊杰或者是M2的尾部我不说了,成败自有大家评论,反正也不是很重要,改得难看但还不至于恶心,但是前脸就不一样了。我上月曾经看过《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上面说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外型很关注,但是其中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们很喜欢看到汽车外部有很多镀铬的闪亮的东西。”现在看来,中华车的改款设计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信息,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到新的前脸设计中,哪怕破坏整个前脸风格也在所不惜。



我有一个报社的朋友曾经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说他们单位有一个大腕编辑:通常一篇稿子到手,他能30秒内迅速浏览完,并在瞬间找到稿子的新闻点和最精彩的部分,然后毫不犹豫地把它删掉!这也是水平啊。



俊杰或者是M2的外型改动设计者比这个编辑好,毕竟他们删掉的东西还不多,那也许是经验不够或者胆子还不够大,实在“麻起胆子”在改,但是下一步他们会有更多成就感的。



我没有实地看过改动后的俊杰或者是M2从正面的远处驶过来的感觉,但是在看了起前脸图片后,不难模拟感受其从远处而来的感受和印象:夸张的镀铬鼻孔破坏了整个车体的美感。即使是近看,这可重大改动依旧对整个设计美感造成严重破坏,太失败了。他们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优势。



(发个图给大家看看,有心的人仔细去对比一下改动前后的感觉吧。)






我花2小时,写这些东西的原因在于,我非常喜欢原中华车的外型,因为它非常成功,国际上一款成功的车型通常都会很经典地存在很多年,但是华晨的人认为他们很高明,可以在上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整点什么东西,改改的没改,不该改的反而自以为是地乱改一通,想一年改一个车型出来,TMD真是脑袋进水了,知道怎么造车不?



不过我依旧看好老款中华的外型,如果华晨的高层还没笨到把它给废了,未来几年内在其内饰及其它诸多方面提升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后,我依旧会买中华车。







重庆 黑夜的眼睛

2005年10月9日

[ Last edited by chengweii on 05-10-09 at 01:49 ]
22005-10-09 01:05IP属地:重庆
补充或更正,改前脸破相的还有所谓"尊驰"车型
32005-10-09 23:40IP属地:重庆
非常感谢有朋友非常慷慨地用自己的财产为我加分,这是我在爱卡潜水几年来最大的收获时期,这几年中,我一直保持着注册登记时系统给我的1分,让我有一点权限看需要分值才能看的帖子。因为你们的慷慨,我以后能看能高权限的帖子了,谢谢。



我在文章中已经说明,对中华改款的看法,是一点个人看法,但是还是有人把他做了泛化,在此表示遗憾。



因为工作原因,我和一些车厂有工作关系,也到国内部分车场的生产现场去看了,部分厂商的戒备森严且几乎从不对外人开放的汽车研发单位或者汽车研究所也去看过,实地考察过汽车的制造流程及细节,并对汽车设计、开发、试制等过程有一些比普通消费者更多一点的了解,当然,也因为工作关系,国内部分主要汽车媒体的主要负责人、编辑或记者也有个别比较熟悉。说得直接点,是可以事先知道汽车厂在弄什么东西以及在怎样搞车的那群人。当然,也有机会出现在部分车厂的汽车上市前的试驾活动中,还一次不落地到上海车展看车。因为看了一些车,所以才有一些个人观点憋不住,这跟憋屁一样难受,所以只有放出来,如对大家有干扰或伤害,请见谅。



中华轿车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因为那是仰融时代在无自主开发能力的时候,先提出研发课题,再由各汽车设计单位分包完成的,严格说来这只是委托设计,当然知识产权还是自己的。不过衍生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是由于华晨实际并未能更多参与或者是深入了解中华轿车(此处特指当时的老款中华开发,不然又有人要骂了,特别说明)整个汽车开发过程,人家做完了,给一个成品给你就是了,但是在工程化阶段和实际的产业化中间的断档,以及汽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设计中的不足需要用户使用后进行设计调整的问题,华晨均难以解决,为什么?这跟国内的手机大多委托韩国设计的一样,知识产权是自己的,可自己就是搞不懂这些“知识,”很多时候,自己也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不过华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新的设计中,已经有更多的设计人员参与,这跟上海大众为什么要搞不伦不类的桑塔那3000一样——他们只不过是想让设计人员练练手而已,是企业成长中的一个战略过度的载体,当然,对外的说法就不是这样,是改进,是改款,是更新。



华晨的问题在国内汽车厂中是一个表现突出的代表性人物,因为非汽车制造原因,成功地把一个好产品给做烂了。从几年前一直到今天,各大车厂的研发部分在研究对手的汽车的时候,一些大厂已经早不购买中华轿车来分析研究,具体评价我不说了,说了伤害这个坛子里的人的感情,呵呵。不过我的确希望华晨自己能够认真做车。



看到这里,不排除又有人骂我了,长安猪也配出来乱说?嘿嘿,我属猪,但是不是长安的,我人在重庆,可单位在上海,也不属于任何一个车厂。



中国的工业设计能力目前还没有体现在汽车上,但是在电脑、玩具、以及其它一些领域已经在世界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了。2003年美国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如实在有朋友不知道这个杂志或者了解不多也没关系,反正知道它是全球最权威的商业杂志之一就是了)曾经有一个关于年度设计的大奖名单,这个年度奖每年一次,当时中国设计的好几款产品得了大奖,商业周刊说,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正在引领世界消费品设计潮流。



但是在汽车领域不是,我们开始做车也才只是最近几年的事,再早几年,一个老款桑塔那都令大半个中国神往,我们见的东西太少了,所以缺乏足够的判断力。



在这个背景下来看华晨的举动,勇气可嘉,实力欠佳。不过国内车厂也没几个能做得更好的。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内已经有车厂开始具备完全的自主开发能力,一些国外大牌设计师或者是设计公司、汽车工程公司开始成为国内车厂开发链条中的一员,或者是成为雇员,国内车厂也开始走出委托设计换回的概念式的知识产权的初级阶段。还有几年时间啊。
友情链接 热门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