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胶的问题是其形成时螺栓已经压紧后仍是液态,密封胶液态只是自然填充缝隙,拧紧螺栓只是把密封胶液体排开,不能形成足够的压紧力,如果非要用密封胶,例如气门室盖的拐角处,我换盖垫时,换好后先用扭力扳手压紧到5牛米,第二天等密封胶彻底固化后再压紧到10牛米。
滥用密封胶的后果,三通位置反复打胶反复漏,每次修好后维持不了多久就又出现漏:
网页链接
换了铝的还是没几个月就再在暖风水管接头位置漏,又换回塑料的,为了拆装方便卡子上挂着根铁丝。
去修理厂他们非打胶不可,还每次拔管放掉防冻液。实在受不了还是只有自己动手,买个泵来自己从上面抽防冻液,详见我拆装发电机的帖子,反正都拆到这里了,正好几个位置都一起解决下:
网页链接
考虑到反复漏液和水温高,压力大也有一定关系,就把节温器也换成82度的,实测82度节温器其实在87度左右才张开这么点:
大概95度左右才有比较大的开度:
按我上面帖子拆下发电机后,换上82度节温器,这个位置取下节温器后还有部分防冻液留出来,所以赶紧装上,就没拍照。
装上后加回防冻液发现密封不严,估计还是原配的密封圈不够厚实,就用一截和生料带一样宽的一截牙签绕上生料带,然后这样的小卷就能很方便穿过密封圈,一圈一圈将密封圈包上,足够厚实在盖章下面牢牢地压住,坚决不打密封胶:
换下来的87度节温器水煮实测在90多度才开始张开,接近100度才有比较大的开度。
换下来的87度节温器,安装时也要按这个样子让中间那筋条竖着装上,拆下来时不是很正,大概斜了10度的样子:
以前市内98-103度,停车后稍微旋开点副水壶就感觉到里面压力很高不敢再旋怕喷涌出来,换82度节温器后市内大部分时间一般在90-96度,堵车很厉害时怠速才偶尔上到102度,电子扇启动后很快降下来,停车后稍旋开点副水壶压力很快就释放了。
有种说法在节温器上钻孔可以在节温器出故障打不开时避免拉缸,如果能有效起到这种保险的作用下次再换时也钻两个孔。
三通位置漏水检查可以自己平时用手进去把整个区域摸个遍,如果漏就会摸到湿的,拿掉发动机罩盖后,手从下面绕进去在三通下面的情况:
看下滥用密封胶的三通漏水恶果,再多的密封胶有什么用? 抹再多也是被挤出来,最多松松地能填满缝隙就算不错了,除非它在凝固时体积膨胀才能起到压紧的作用,这样的密封怎能持久:
换三通也是先从上面抽取防冻液后,拆下进气管和废气管,原来的圆形接口位置有开裂,顺便换上新的总成:
三通上方空出位置后,取下三通:
从下面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靠近组合阀的螺丝需要用个细长的套筒,没有1/2"棘轮扳手的位置。
最后一次清理周围密封胶,接口上,管子里的密封胶,要清理干净很费劲很烦,以后就方便很多,这里再也不用胶了:
换上这么粗的氟胶圈,看它还怎么漏:
缸盖后三通大密封圈外径55mm线径4mm,三通上的水温塞密封圈用外径26mm线径3.5mm
下面图片是以前拆换下来的三通和暖风水管,里面压紧环下面有一圈黑色的是密封圈,原配的密封圈不够粗大,难怪这张图片在以前的帖子里放上来后,很多人问是不是密封圈掉了,其实就在这照片上能看见它的存在,只是太细了,有点凸起但不明显:
用锥子把它挑出来,缺少密封圈的样子,比较下就很明显了:
再比较下换进去粗大的氟胶密封圈的样子(外径29mm,线径4mm),涨鼓鼓的,压进去时手感比原来紧了很多,根本不该用密封胶,看见这样的密封圈在里面即使是黑色的也不会有人问这里面密封圈是不是掉了吧:
足够粗壮的密封圈才是关键,这样处理后至今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