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轧神仙民俗起源于南宋,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自宋朝以来,传说道教上八仙中的吕洞宾每年在生日那天——农历四月十四,都会乔装打扮成普通人,来人间为百姓治病消灾。就是所谓八仙中的一仙——吕洞宾。吕洞宾在八仙中是核心人物。在江南民间几乎家喻户晓,传说颇多。相传吕仙发誓要救度天下众生,方始升天。他不仅浪迹人间,乐为百姓治病解难,灭妖除害,而且为人随和,性格幽默,是世人心目中见义勇为的神仙救世主形象。所以,在他生日前后这3天,人们都到神仙庙去祭拜,希望遇到他,因为人多,“轧来轧去”很热闹。这一天好道者也会相约去福济观进香祈福,看到去福济观的人多了,小贩和江湖郎中们也想借机做些生意。因见观里供着神仙,就想靠着神仙也发个小财,于是就将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东西,说成了神仙糕、神仙水、神仙帽、神仙服、神仙鞋等等。后来,这个民间宗教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大庙会。
现在政府还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吕神仙生日前后,以民俗文化节为主题,举办神仙庙会,征集小商小贩,设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等临时摊点,努力打造“轧神仙”这个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自然神仙庙里香火也旺盛了许多,怎么说对吕神仙也是个安慰,但这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有些不符,不知这位吕神仙又会有哪些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轧”字最为传神,在苏州方言里有”凑热闹”、“结交”的意思,如轧朋友(男女恋爱 )、轧姘头(这个大家都懂,我就不解释了 )
周日上午闲来无事,也去轧了一把神仙。现场人山人海,带小孩的必须手牵手,不然肯定走丢。 各路小摊贩齐上阵,都是一些廉价地摊货,远没有前几年有意思了,不知道政府组织者怎么想的,降低了轧神仙庙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商业档次。
废话不说,手机拍的图片,凑合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