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107.5w+ 浏览
79 评论
2015-05-19 00:03:23
IP属地:广东
12015-05-19 00:03IP属地:广东
藏族同胞的信仰是藏传佛教,这一点人人都知道.但去过西藏的人都会发现藏传佛教在形式上与内地的佛教有非常大的差异.松赞干布建立了西藏第一个统一王朝吐蕃王朝后,迎娶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3000人的陪嫁队伍都是当时大唐的精华. 能工巧匠,翻译家,汉传佛教高僧,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吏部官员,民间的栽培能手,织布巧妇,农作物种子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佛主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佛像,据说是佛主凡体在世的时候铸造的,由佛主亲自加持开光。





南北朝年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资助他击溃入侵者,将其中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奉送给中国.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同为中国最重要的佛主遗物.值得庆幸的是2件珍宝历经千年的战争动乱,灭佛运动和朝代更替, 至今都完好保存.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来了大唐物质和文化的先进文明和佛教,文成公主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位女性可比,在西藏就是圣母,观音菩萨。





佛教传入西藏时与汉传佛教基本一样,经书都是汉语翻译过去的.寺庙都是仿唐朝建的.当时同时嫁到吐蕃的尼泊尔公主也带来佛主8岁的等身佛像.佛教由此在西藏传播开来,成为藏族的主要信仰。至赤松德赞时代,密宗派印度高僧莲花戒和莲花生在与汉族高僧的辩经中大胜,在藏王的支持下彻底改变了西藏佛教,大量翻译密宗经义,讲学修行,并吸收了大量本土宗教苯教的法会仪式,使佛教在西藏的传播更容易被接受. 大量的藏人出家受戒也是这时开始的. 汉传佛教开始衰落. 藏传佛教从此以密宗为主流。藏传佛教也经历过一次大浩劫,就是朗达玛灭佛,长达百年。后来经过阿底峡弘法, 宗喀巴正教,建立了更加严密的佛教组织和制度,藏传佛教得到复兴延续至今,今天的藏传佛教基本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形式。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的标志: 法轮与鹿. 象征佛法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纪念佛主在野鹿苑初转法轮(传经),一对温顺的小鹿跪下来听法.一般放置在寺庙大殿前面正上方正中央.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十相自在. 莲华生大师创建的符号.上有日月慧尖,集三界精华的象征. 信者可免刀兵,疾疫,饥谨及水火风灾.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典型的藏式寺庙大殿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寺庙全景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供奉宗咔巴大师的大殿,宗喀巴被格鲁派认为是第二佛陀,所以与佛主同时供奉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转经筒. 筒里装的有经书,从右往左走,逐个转动转经筒, 就代替诵经,积德消业.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就是这样转. 信徒手上还拿一个小转经筒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是大昭寺的大转经筒.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喇嘛塔和玛尼堆. 喇嘛塔象征功德. 玛尼堆是刻有经文的石片,风吹等于读经.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经幡. 把印有经文的彩旗串起来,挂到风最大的地方(山顶,垭口,桥梁),让大风吹动彩旗,等同于读上面的经文.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山顶的经幡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桥上的经幡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垭口的经幡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样的标志物上, 哈达, 经幡,辟邪的牛角, 都是常见的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那木错的经幡阵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未完待续/版主赏米,继续

行大礼拜,即磕长头. 是藏传佛教一种动功, 反复做五体投地的全身运动.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为密宗,很多真言和行礼并没有字面或表面上的意义,反复诵反复做就好.看一个虔诚的藏民如何行大礼拜.这位女信徒可能磕了几百公里长头来到布达拉宫前面,在她放下帽子和小转经筒,铺好腿垫和手垫的时候,她那饱经沧桑和充满信念的表情。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面向布达拉宫的方向站好,双手合十结印,举过头顶;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双手在眼前和胸前停一下,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弯腰伏下身体,手放地垫上;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向前滑动手垫伏地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全身伏地,叩头,额头着地.站起,全礼毕. 重复做很多次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炜桑. 一种祈福仪式. 在藏区各地,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桑烟,无论寺院还是百姓家里,都有煨桑炉。一般在院落中央、房顶,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的地方。

“桑”是藏语,为“清洗、消除、断除、驱除”之意,同时“桑”也引伸出了祭祀献供的含意,在藏语中“煨桑”已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煨桑一般是在桑烟台上,如果在野外举行煨桑仪式的话,就选择在高处或者洁净的地方。煨桑也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砌在山头或煨桑台上点燃,等烧到一定程度后再在柏树枝和香草堆上投入用青稞磨制的炒面、酥油、曲拉和白糖等物品,然后洒上一些水或酒,让其慢慢自燃以祭神,整个过程中都要念经。

随着延烧的火势,一阵阵扑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就会在空气中慢慢飘散。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要闻到桑烟的香味就像赴宴一样,会闻着香味而去。所以藏族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或是在自己家的煨桑炉里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带去人们真诚的祈愿,祈求神灵的保佑。



当雄的这家藏族同胞早早就到屋顶上炜桑,香气扑鼻.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寺庙里的炜桑炉常年香火不断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个玛尼堆很特别, 是纪念第十世班蝉额尔德尼的. 按照佛教的轮回说,以及康熙皇帝制订的金瓶掣签制度,通过金瓶掣签,确认十世班禅转世真身为现在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功德无量,在49年10月1日就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祝贺新中国的成立,拥护中央政府.虽然十世班禅是国民政府中央批准的,但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问题上,始终没有动摇过.是最积极的新政权拥护者.在西藏他宽怀施仁,济世释经,受到藏族同胞的普遍爱戴.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有些寺庙的院墙是用小喇嘛塔筑成的,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每个塔的形状并不一样,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寺庙大殿内部的装修大多非常精细,绘画全部手工绘制,修整一次,历时数年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华丽的大殿顶部,仅彩绘要手工绘制三年以上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彩绘就是这样画出来的,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门廊部分是多层的木雕彩绘,工程量巨大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是历代的活佛,大德高僧中的一个,可以画到佛陀的庙堂里与佛主常在.画工细腻传神,惟妙惟肖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样的高僧仅一面墙要绘48个,除了工匠的技能水平,一定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八宝相, 是藏传佛教的吉祥物. 彩绘顶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寺庙中横梁很多都涂成漂亮的紫蓝色,这在藏区以外的寺庙中基本没有.

这是大昭寺进门后的柱廊顶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朗木寺讲经堂的柱廊,顶部横梁也是紫蓝色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佛主的莲花宝座下面的一对绿毛神兽,大概是护法的意思吧,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飞檐的象鼻龙首明显受到印度教影响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六字箴言: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呗(ba)、咪(mei)、吽(hong)。无论是汉语或藏语都没有字面意义,发音都一样.是佛教密宗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箴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是言教,故称六字箴言。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 六字箴言在藏区随处可见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度母像. 藏区寺庙雕塑 绘画以及唐卡最常出现的题材.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绿度母(下图右侧)和白度母. 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悲泪所化生, 助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 而内地寺庙多见观世音菩萨像,度母像不多见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讲经殿的内部基本都是这样布置的,几排竖向的坐榻,研修的时候每个僧人一个座位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是讲经高僧的坐床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遇上佛像入床过程, 说明与佛有缘. 也非常有纪念意义,几百年就这么一回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要吊装佛像了,上前跟佛像说上几句,可能是您受点累之类的话吧,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通过这扇窗户,佛像被送到大殿的楼上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万字符号:是佛教最根本的符号. 象征佛界的法力,永动的力量.这个符号在佛教不分门派都是最重要的根本符号,就象国徽对于国家和国民的重要性一样. 而把万字符号用彩石镶到地面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寺的大殿屋顶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修整一新的长青春科尔寺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扩大在建的索克藏寺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拉萨大昭寺内殿,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佛像.中国2个佛主遗物的原物.由文成公主携带进藏,完好保存至今.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甘肃朗木寺大殿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川北朗木寺大殿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拉萨哲蚌寺大殿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哲蚌寺建筑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色拉寺大殿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色拉寺建筑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色拉寺建筑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云南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林芝的巴松错湖上有个唐代寺庙,属于红教宁玛派寺庙,规模不大,不知道为什么屋顶的装饰没有中间的法轮.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未完待续

藏传佛教中的红教是密宗的一个流派,在密宗中鼓励男女双修,殿里供奉的除了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还有金童玉女.生殖崇拜是其他派别没有的显著特色.经过莲花生大师加持过的求子洞几乎和女性生殖器官长的一模一样,还是形象思维直观.下面是大殿门口放的木雕图腾.在看到这个之前,我从没有把禁欲的佛教与生殖崇拜联系到一起过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求子洞.伸手进去,转动一下里面的石头,包准生个大胖儿子.从洞口磨的这么光滑看,求子的人一定不少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在西藏的宗教信仰中,佛教密宗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也有例外,芒康县的井盐镇,有上百户人家信奉基督教,有一个藏式的小教堂.已经有300年历史. 应该是西藏唯一的基督教教堂.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讲经殿的中央正座是活佛正法传经的位置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宗咯巴佛殿的屋顶极其精美奢华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在这群磕长头的信徒当中,不少是从家乡一路磕长头过来的,行程几百上千公里,历时几个月.走几步行一次大礼拜.没有执着的信念,没有虔诚的心,完成这样的壮举是不可想象.沿途什么恶劣气候都可能碰到,而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很少很少.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有的跟着供给车,手推车,摩托,拖拉机,卡车都有.大多还是一个人的,就一身衣服,前面围一块布或皮子,防止磨坏衣服,手里一个滑垫.雨雪冰雹都是这身衣服,水和吃的则由沿途藏民接济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样磕长头去理佛,是为了减免自己的罪孽和业力,在藏传佛教中,免除罪孽是非常量化的,比如转一次冈仁波齐神山,可以免除18次杀生的罪孽,如果是佛主诞辰的那个月或那个生肖年去转神山,可以有几倍的功效.如果是开餐馆的,就要多转几次. 罪孽少了,积功德多了,下世轮回的时候就不会轮为牛马受苦.这种艰苦无比的长途跋涉磕长头行动,常常引起游客的好奇和感叹.不少人跟在后面拍照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一些年轻的藏族同胞已经不穿传统的藏式服装,跟上了时尚新潮. 但他们的信仰没有变.换的是表,里儿还一样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幸运石. 站在10步开外, 闭上眼睛,用手指指向你想要的好运的窟窿.走向幸运石.如果摸到对应的窟窿,你那方面就要走好运了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辩经. 佛经经书道理深,充满了哲学思考.初读很是艰深. 仅仅读经诵经不一定能够理解透. 辩经就是对佛经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辩论,佛理越辩越明. 藏传佛教的辩经非常有特色,辩经不仅是例行必做的,而且伴随有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

大的寺庙辩经都有专门的场所.这是色拉寺辩经场,很有名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是辩经中立者的招牌动作: 跺脚,拍掌. 不练习一下不好掌握呢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位仁波切可是辩经高手.看上去象不象要打架?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换个角度看他的肢体动作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未完待续

辩经通常是一个蹲着, 一个站着,不知道由谁出题,然后展开辩论.站着的发言时就会跺脚, 拍手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法器. 白螺是八宝相之一,这是拉萨博物馆珍藏的白螺法器. 工艺精湛, 造型精美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看一下典型的几种藏式寺庙建筑

从这个在建的大殿中可以看出寺庙大殿的建筑结构是中国传统的宫殿结构,木柱木梁, 拱顶飞檐, 雕梁画栋.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建成之后,大殿的屋顶的样式例子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种一面墙式建筑只有西藏寺庙有,而且只有很大的寺庙的才有,哲蚌寺, 扎什伦布寺, 色拉寺都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建在寺庙地势较高位置.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特殊的墙体构造吸引了团友的注意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出门就是墙, 哪位同学知道原因?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大殿的标准样式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色拉寺一角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当然,最雄伟的还是布达拉宫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最小的宗教建筑应该是私人喇嘛塔. 如果哪家的出家人成为大德高僧,这家人可以在自己家周围为他修座喇嘛塔,以彰显他的功德.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些护法的小佛像做工更是精美生动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释迦牟尼佛像可以说精美绝伦. 黄金,宝石,玉饰,珍珠,菩提子,楠木,彩石颜料,能想到的最好材料这里全部用上.这样才能表达信徒对佛主的景仰之情.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一个虔诚善良的老太太领着她的羊一路向着佛的方向拜去,不幸被大风雪冻死, 佛陀感于她的诚心, 让菩萨指引她去天国的路, 派护法罗汉一路保护, 排除路上魔的干扰, 一路走到天国, 并转世为一个健壮漂亮的小男孩.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末完待续/故事在50楼
上海降价车排行
22015-05-20 16:05IP属地:广东
轮回。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最后上天堂或下地狱,是一次性的;而佛教认为人一直会处于生死轮回之苦中,永不止息,而且明确地讲是六道轮回。要深入理解开六道轮可以阅读相关佛教理论。而能超越轮回的唯一途径,是修行。要修行到开悟,就可以进入某个级别的佛界,免于生死轮回之苦,获得永生。其实连‘生’这个字都不准确,而是进入一层不生不死的状态,叫涅磐。

轮回到下一世的果如何,取决与这一世的因。积德多,悟出的真理多,下一世进三善道;造孽多,迷痴贪多,下一世进三恶道。

下面的一组剧照直观说明轮回过程



主角是一个善良勤劳的牧羊老太太;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她一心向佛,为了达成心愿,她带着她的羊远行去拜佛,一路行大礼拜(磕长头)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一个晚上不幸遇到大风雪,老太太冻死在路上,佛陀感于她的虔诚,率度母、大鹏兽和众护法来招回她的灵魂.白度母将她搀起,使她的灵魂离开肉身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红度母告诉她发生了什么,向她指出一条通往天国的路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这条道路并非坦途,沿途有魔的力量阻扰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护法要开出一条道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由大鹏兽保护穿过魔障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来到天国的大门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吉祥神鸟飞来,昭示佛陀即将现身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佛陀亲自咏经念咒,为她超度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她的灵魂升入天国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转世成为一个健壮的小男孩

图片浅释藏传佛教



全部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