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2014-08-12 12:00IP属地:广东
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父名扎西丹增,出身于宁玛派咒师世家。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第巴·桑结嘉措选为五世达赖灵童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藏历九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受戒,同年十月于布达拉宫行坐床礼。拉藏汗灭桑结嘉措后,仓央嘉措被康熙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为由废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仓央嘉措是情憎和天纵英武的代言人。他曾化名为唐桑汪波,在布达拉宫外享受着爱情的甜密。但身份的矛盾又使他徘徊。《情癫大圣》中唐憎那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即出自其手。关于他,有很多惟美的爱情故事,他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歌诵。可以说,他是藏民心中惟一的神话。
爱,需要成全。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只是图增惆怅。就像梁咏琪在歌里唱的那样:“原来爱情这么伤,比想象中还难。”无法成全的爱情,使人迷茫,让人绝望。情憎仓央嘉措写道:
第一不如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不如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不如不相伴,
如此便可不相欠。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风再起,换了人间!”如此,不仅“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好是“不如不相见”。比如他与她,一个高贵倨傲,一个秀雅无双,可是绚丽的开始又怎样,终是不奈注定了的宿命。所以,民国时代一个有名的情憎苏殊曼作诗云:“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那身缁衣哪里容得凡世女子的一缕青丝留存?
所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李娜在《女人是老虎唱》一歌里讲了佛家弟子的爱情故事:虽然老和尚一再告诫女人是老虎,让小和尚躲开她。但是不期然地,她已经闯到小和尚的心里来了。这里尤其有意味的是,李娜后来终于悟道出家了。可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仓央嘉措的爱也是由不期然而开始的:
还记得那时初见,她啊,眼睛像酒水一样清澈,星河一样灿烂,月光一样柔和;头发像乌檀木一样油亮。她有一种极致的美,女人的美艳神灵的慈悲浑然一体,轻灵飘逸,风采非常。“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从此,他的相思比地角天涯还长。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了白白的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
再次浮现心间。
这是漫长的痛苦的爱情,聚少于散,喜逊于悲,但是情人间片刻的欢娱便抵得了无数黑夜里孤月寒星的冷寂。所以电影《姻脂扣》中如花抵死也不喝那碗孟婆汤,做了鬼也要找寻前世爱的约定。是的,爱情就该是沧海变桑田的执着,即使要用生命作印证也不吝惜。
2楼2014-08-12 12:01IP属地:广东
然而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两情相悦又如何。谁能奈何这沉重的世俗之戒。雪地里的一行脚印终于出卖了爱情。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你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机构时,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如何特殊,都注定了失败,仓央嘉措也不能逃出此律。他却只能眼争争地看着爱人变成一抔黄土。
深夜雪地上的脚印,从布达拉宫一直伸向帕廓街;一个名叫唐桑汪波的高贵儒雅青年竟是***。
早晨,侍从看见脚印通到仓央嘉措的门口,还以为有刺客,推门进去却只有仓央嘉措一个人睡在屋里。侍从顺着脚印走回去,却到了她家门口。在种种冷酷的铁齿轮中,爱情是如此地微不足道而又脆弱易碎,绞碎了,留不下一丝痕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同平淡生活的不断重复。皇帝也罢、***也罢!千年前马嵬坡下,唐明皇眼睁睁地看着爱人“宛转蛾眉马前死”,却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和唐明皇杨玉环的悲剧到了仓央嘉措那里,却也只能是重复。
他轻微的呼吸如蝴蝶振翅,苍白瘦削的脸庞轻灵飘逸,他的双眸饱含抑郁,额上布满疲惫的细纹,一颗被痛烧得沸腾的心却被裹在层层僧袍之下。僧袍内外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丰饶的,色彩明艳、生机勃勃;另一个则戒律深严,不分性别,清苦简陋。他在两个世界之间穿越,从尘俗的世界中来,进入这个禁欲苦修的寺院,并与僧袍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渴望能打通这空虚的,严肃的界限。但事实,他的努力只如一阵风……
宁愿一切都没有发生:没有见过你;没有爱上你……如此,虽然没有初相见时刹那间的心动,没有情初起时暗香浮动,没有情浓时两相依偎;但你我便都能停留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无须忍受相思苦,无须流下离别泪,无须从此生死两茫茫……如果一切都停留在最初,停留在你我人生的死水里……
一滴清泪从仓央嘉措的眼角溢出,滴落在绛红的僧袍上,留下了一个深色的圆点。
十五岁之前,他的生活就像阳光普照下的马蹄莲,清新而又纯朴。虽然身量还未长成,但像所有的藏族男孩一样,拥有绿油油的草甸子、江南般的烟雨蒙胧、濡白的小羊,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
风从哪儿吹来,
风从家乡吹来;
少年时代的情侣,
请风儿把她带来。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不像其他的转世灵童,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接受教育,使他得以留存那颗性灵之心,并使之吐芽,生发;但这也正是他的不幸。15年无拘束的少年时光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经书和修行。前后的巨大反差,那柔弱的少年之肩将如何承受呢?
更何况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时,位高权重的第巴·桑结嘉措与朝廷册封的蒙族汗王的藏蒙之间,以及蒙族人内部矛盾冲突曰益白热化,局势动荡不安,一次政治大地震一触即发。诗人从来不懂政治,仓央嘉措却被迫参与其中。厌倦、失望,仓央嘉措彷徨无倚。心底的暗流需要一次大爆发。
1702年,20岁的仓央嘉措已经能够分辨心灵的声音了。传闻曾为少年仓央嘉措落发授戒的五世班禅大师,五年后又该再次为之授比丘戒了。仓央嘉措依约去往曰喀则扎什伦布寺,但是他瘦削的脸上,乌云密布,神情决绝。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仓央嘉措只是沉默以对,然后毅然起身、奔跑。没有任何多余的声音,只有他的喘息声,他的脚步声,空旷的大厅里回声发出沉重的回响。
他跪在大殿之外,给大师磕了三个头,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之后黯然离去。在后来的许多天里,仓央嘉措不仅拒受比丘戒,而且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他痛彻肺腑地泣曰:“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
但是世事从来难以尽如人意,人在历史当中从来只是卑微如蚁,而无法自持。布衣白丁如斯,高贵如仓央嘉措亦如斯!
仓央嘉措哀婉欲绝。他多么渴望能够再回到滚滚红尘之中,尝那爱情的酸甜苦辣,品那人世的悲欢离合,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听着那热闹的人世之声,仓央嘉措静静站立于空旷的蓝天底下。阳光灿烂,那瘦削颀长的身躯投下长长的影子,孤独、迷茫、清戚……
很多时候,生活不给我们选项。虽然我们苦苦徘徊,精细衡量着每一个取舍的得与失,事实却是,命运之神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不管我们的脚步如何踟蹰,不理我们的频频回首……
逃避吧,既然没有选项,那么不做题了。逃避这戒律森严的宗教仪轨,逃避这终曰监护列如堵的佛陀、菩萨、法王……他年轻、蓬勃的心灵就像寻找着阳光的向曰葵,要灿烂的阳光的抚慰。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的眼睛和心不属于布达拉宫。在亲随喇嘛的帮助下,他换上普通的藏族服装,戴上长长的假发,逃离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来到充满生命气息的世俗人群中,寻找久违的爱情之光。
手写瑶笺被雨淋,
点划模糊费思寻 。
纵然灭却书中字 ,
难灭情人一片心。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在世俗的生活中,他啜着爱情的美酒欢歌:
在看得见的地方,
我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众僧说仓央嘉措是“迷失菩提”“游戏三味”。是的,佛祖不是让人离弃现世,离弃人生,而是让人去除障蔽,超越相对,回归本心自性,所谓“明心见性”。悟道之人,他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洋溢着生命的光辉,绝不是一潭死水式的枯木禅。禅宗大师慧能认为,当参禅者着空、住空时,便为空所缚。出世和入世不是水火不容、相互隔绝的两岸,大道之内没有这种差别。也因此,《红楼梦》第一回才有这样的文字:“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但人生如戏。游戏有规则,人生亦然。俗人眼里,僧人就要青灯古卷相伴终生,本无关红尘风月。所以,曾有一位僧人写道:“春叫猫儿猫叫春,听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3楼2014-08-12 12:01IP属地:广东
这就是规则。如果一个正常的男人,他当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但作为一个僧人,这却是不清静的行为。就算真的有,也应该小心隐藏。聪慧如仓央嘉措,他如何不知,如何不晓?
看门的胡子老狗,
心比人还聪明;
你不要告诉别人啊,
我天黑出去,
归来已黎明。
情乃心发,情真而意切。仓央嘉措以一片冰心谱写赤子之恋,这洁净光明的心何必隐?又何须藏?这就是仓央嘉措。
人们都在说我,
说得的确不错;
少年的琐碎脚步,
是到女店主家去过;
当其时来运转,
竖起祈福经幡,
就有名门秀女,
请到她家赴宴。
他化名唐桑汪波出现在街头的酒肆中,与青年男女玩耍欢乐,全心全意地享受难得的欢娱。
爱情的悲喜润泽着他那颗已是伤痕累累的心。在爱情的海洋里,他的灵魂开始舒展,生命之花呈现最艳丽的色彩。在爱情中,他神魂颠倒;唱着爱的歌谣,他能让所有的人与他同拨心弦:
初三新月弯弯,
清辉洒满人间;
请你答应我吧,
心比十五还圆。
爱情这杯香醇的美酒如何能够真正解脱那颗矛盾重重的心呢?“袈裟点点疑樱瓣
4楼2014-08-12 12:02IP属地:广东
有一个藏族诗人叫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意为“梵音海”,他是第六世dalai喇嘛,生于1683年,一个农民的儿子。
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dalai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诗歌犹如是青藏高原又一颗明珠,照亮了每个有着美好梦想者的心堂。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悲痛欲绝仓央嘉措便把佛深深埋进了心底,拿起笔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
不能在心中显现,
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
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
5楼2014-08-12 12:03IP属地:广东
佛真的是在心底了,作为一个人的仓央嘉措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情人没有挂在嘴上修炼,但是她却清清楚楚地出现在心底,在当时对密宗佛教极为推崇的西藏社会,作为最高领袖的***喇嘛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不想背叛自己的心灵,他爱的是人,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人。
去年种的青苗
今年已成秸束
少年忽然衰老
身比南弓还弯
南弓是西藏南部制造的弓,这种弓弧线非常大。仓央嘉措在这种感情的折磨下忽然衰老,他的思恋已经超越了神佛的界线,谁说神就不能有爱,谁说***喇嘛一生就要伴坐油灯,身为***的他甚至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姑娘,悲啊,低下腰的哭泣,谁能看见?
幼年结识的心上人儿
她的福幡插在柳树旁
看守柳树的阿哥
请别拿石头打它
福幡相当于对亡者的招魂幡,死去的人再也见不到容颜,仓央嘉措甚至无力去看守她的坟茔,青梅竹马的姑娘就这样魂飞魄散,做个位置最高的喇嘛又如何?没有爱情的心就像干枯的河流,再也没有发芽成长的时候,仓央嘉措的诗越是直白越能表现那种割心的疼痛。
想她想的放不下
如果这样去修法
在今生此世
就会成个佛啦
佛应该是这样成的,仓央嘉措的苦修是思念,这种思念超越了所有肉体的苦难,肉体的苦难算个啥,那种思念的锥心才是让人比下十八层地域还痛苦的,在这两句诗里我们不难看出仓央嘉措超越肉体的痛苦,这很容易就让人想起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诗,是啊,还有什么比一个情字更痛苦的呢?
问问倾心爱慕的人儿:
愿否作亲密的伴侣?
答道:除非死别,
活着永不分离!
这不仅单单是诗句了,这是一个永不背弃的誓言,仓央嘉措的直白让人心碎,让人热泪盈眶,死去的爱人再也不见,仓央嘉措的心难道还活着?现代人非常就容易的离开在这里显得多么的渺小和可悲,可笑,爱情在这个时代难道真的已经死去?
仓央嘉措对爱的领会岂是一般人所能明白的,佛是在心中,可爱更要在心中,佛叫神爱世人,那种爱应该是存在于世间的各个地方,一个不懂得爱情的人,是不知道关爱和慈爱的。
仓央嘉措的情诗热情奔放、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此间更不乏一些俏皮和倜傥,运用了大量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如:
上消下冻的地面
不是跑马的地方
结识不久的情人
不是谈心的对象
6楼2014-08-12 12:03IP属地:广东
他来自于农民家庭,对一些民俗和生活常识是非常清楚的,他便将这些运用到了他的诗歌中,这样不仅让他的诗歌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生动形象。
从小相爱的姑娘
莫非狼的后裔?
尽管同居相爱
还想逃去山里
在山里,那种天做被,地做床的豪迈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不仅是仓央嘉措的诗,也是藏族人民特有的风俗,天地是我家,何处不是我家?藏族人民的的激情让人羡慕。
对于无常和死
若不常常去想
纵有盖世聪明
实际和傻子一样
渗透生死的玄机,短短两句仓央嘉措就已经给我们诠释得很好了,仓央嘉措的诗里面不乏很有哲理性的思想闪现,而承载这些思想的诗句,又是那样的朴素和直白。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个人觉得这四句诗是仓央嘉措情诗的精髓,一个人就不会有思念的痛苦了,但这已经不可能实现,好多思念着的人不是这样想的吗?早知今日,当初不认识多好啊!
一个达赖喇嘛的诗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这种近似于民歌的
7楼2014-08-12 12:04IP属地:广东
仓央嘉措诗选
8楼2014-08-12 12:04IP属地:广东
仓央嘉措诗选
9楼2014-08-12 12:05IP属地:广东
仓央嘉措诗选
10楼2014-08-12 12:06IP属地:广东
仓央嘉措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