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九个小时的紧张,总算平安到家了,谢谢诸位朋友的关心!
2014年2月5日,大年初六,我独自一人驾车准备返回十堰,中午2点半左右从江边的楚老宋生活馆门口出发,走盘龙城上G70福银高速。导航显示全程465公里,原本预计4个半小时到达,
可实际上耗费了九个小时。
出发之前,在武汉市内就一直飘着小雨,虽然不大,但雨刮得不停的挂才行。通过盘龙城进入高速没多久,大概跑了二、三十公里就遇到堵车。一辆运输农业机械的大货车绊跤侧躺在高速路上,司机受伤被救护车拉走,勉强只剩一条车道可以通行,在此堵了将近半个小时。
随后就感觉到雨刮的声音变大,而且明显感觉到雨刮挂过后,玻璃上留下的印迹不像雨水那样会被风吹走,而是粘在玻璃上,这时才感受到是低温使玻璃表面冻住了。
进入到一个服务区后,发现后视镜外壳上已经积有厚厚一层冰了,而且车头也是厚厚的一层冰,车身两侧都披挂了一层冰层。车底轮圈等多个位置都是冰棱柱或者大团的积冰块。
在随州附近路面的冰明显多了起来,水泥浇筑的桥面上则是厚厚的一层冰雪,车行至此,全部打开双闪危险警示灯,以十多二十多公里的速度滑过桥面。液晶屏旁边的ESP灯频繁闪烁,刹车踩的话脚下会感觉刹车踏板在一跳一跳的弹脚底,神经一直都要蹦的紧紧的,真累啊!浑身出汗,不会感觉得冷,车内温度还得设定在18度,不然前风挡会产生雾气影响视线。
一辆老款的三菱越野车超过去没几分钟就看到它绊跤绊的面目全非,还连带祸害一辆崭新的豪华版别克GL8撞掉一只前轮,半边车头都变形了,而且还造成其它几辆车也绊跤受伤。
还看到一辆奔驰的GLK300严重绊跤,也是撞到车头引擎舱了。
唉,凡是绊跤的车模样都惨!凡是从我身边超车超过去的轿车后来几乎都看到它们绊跤了,似乎在这种冰雪路面上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走的稳当一些,轻易不绊跤。整个全程看到绊跤的越野车大概十辆上下吧,六座的微型面包车多一些,再相对多一些的都是轿车了,从品牌分布看似乎本田、丰田、现代比较多一些,总之这一路上至少看到有超过50辆车绊跤了!
今天总结几点:经过冰雪覆盖的桥面(尤其是那种长度在大几百米甚至一千多米的桥面)一定要注意观察路边的桥梁提示牌,要在上桥面之前就把速度缓缓减低到30公里以下。如果在冰面上踩刹车,车会发生严重的侧滑。在天黑的情况下多数桥面上都是右边有黑色车辆碾过的印迹,因此几乎所有的都排着整齐的队走在桥面的右侧,而左侧车道完全是被白色的冰雪覆盖。但以我多次的实际切身体会是应该走左侧白色冰雪覆盖的车道,因为表面浮着的雪未被压实结冰反而不容易打滑。左侧大家都排队走的黑色车道看是有明显轮胎碾压的印迹,实际上这黑色的全是冻结起来的冰层!轮胎碾上去咯咯响,非常危险!
无论你车后是否跟随有其他车,当你看到路边的桥梁提示牌采取减速措施之后,一定要按下双闪危险警示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面突然高速窜上来的一个不长眼的车追你的尾、撞你的屁股。还有就是当你觉得路面打滑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按下双闪危险警示灯警示后方车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也算是行善积德啊!
还有该快或能快的时候一定要稍微加速甩开其它的车辆,尽量使自己的车前面看不到尾灯,后面也看不有灯光的影子,这样才能保证你自身的安全。即便你的车因为路滑撞到了路边的护栏,你也有足够时间离开汽车并且摆放好警示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速在30公里之内,感觉还能控制住,但在结冰的桥面上,即便时速只有10公里,车打滑你踩刹车也无法刹住。
离开武汉的时候,小液晶屏的温度提示是零下2度,后面有时显示为零下3度或4度,清洗前档玻璃的玻璃水也早已结冰无法喷水清理掉风挡玻璃表面的积冰块了,只能一会开热风吹前档一会开冷风吹前档。
我开的凯旋是自动挡旗舰,带ESP,以前曾见过有人在网上说下雪天起步时应该关闭ESP,等起步后再打开ESP,这里我给的建议是绝对不能关闭ESP,手动挡凯旋我未开过,不知道档位上是否雪地模式?自动挡的凯旋在冰雪覆盖或积冰的路面上起步可以先按下冰雪模式按钮,以2档起步。
经过水泥浇筑的桥面时,若冰雪层较厚,车轮打滑,可以手动将档位降到2档,这样可以增加车轮的驱动能力和附着能力。
有人也许会问我,既然高速路上积雪结冰了,为什么不就近下高速还要继续向前跑呢?我的回答是一路上的车都在向前开,没有交警指挥我们下高速,我们就会认为高速既然未封闭,就还是安全的!还有越向前跑,离家越来越近,想赶回家的想法就越来越占据上风。
另外,我个人觉得凯旋的安全性能远远好于现在市场上那些十几万的日系车、韩系车的,甚至不比二十万的日系车、韩系车差。正是因为对凯旋熟悉,有信心,我才敢冒险开回十堰。
有朋友说我这趟行程像是探险,我说我这不是探险,是冒险。
我的行车记录仪在春节前突然罢工了,属于保修期内,但要等到春节后才能返修,因此图片都是借用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