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河北论坛 >  承德避暑山庄山区遗址略

发表于 2013-10-07 09:4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07.7W | 回复 68
承德避暑山庄山区遗址略
记得99年第一次去承德,当时对避暑山庄了解仅限于平原宫殿区、万树园等等,购买了一张山庄的导游图,所绘为盛时全景。被图迷惑,也可以说没有深入了解,一直以为山区的古建筑保存很完整。时光如水,一晃14年了,慢慢的了解阅读,得知山区建筑大多沦为遗址。这些年也不止一次的去承德、去山庄,但时间所限,对山庄遗址的探访也仅限于广元宫、珠源寺,这次友人相约,决定全面的看一下山庄的山区遗址,不过山庄太大,最终也只是择其精华粗略一览而已。八点入园,自德汇门入,五点半出园,全程11公里徒步山路,9个小时。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09:56    IP属地:未知

此行山区遗址是重点,所以宫殿区匆匆而过,德汇门内广场上,好几百人的广场舞蹈惊到我了,看来避暑山庄如今更重要的是人民大众休闲娱乐的公园

绕到避暑山庄宫殿区后边,从榛子峪沟口入山,第一组建筑就是松鹤清樾,是康熙在距榛子峪沟口百米处的御道北面平地上为母后修建的寝宫。该宫背山临溪,建有东西两院,后来用做乾隆书斋。现今建筑为复建,院内作为环山游车库使用。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06    IP属地:未知

沿榛子峪的石板路继续向前,不多远就是碧峰寺遗址了。位于碧峰门北侧,坐西向东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建于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寺庙内,依次建有门殿三间,上有乾隆题额“碧峰寺”,钟鼓二楼,每日清晨撞钟108下。天王殿内供布袋和尚,背后是韦陀。两侧分别是四大天王。其主体建筑“法华宝殿”,内供迦叶、释迦 牟尼、弥勒三世佛。左右配殿题额“松风”、“水月”。后有楼“宗乘阁”,是贮藏经卷的地方。最后是宽敞舒适的书屋,乾隆题额 “味甘书屋”,并常来此休息,进茶点和吟诗。书屋旁建楼“丛碧楼”。楼前有水池,临水一亭“回溪亭”。寺庙周围山清水秀,鸟 鹤成群,是一组小型寺庙园林。
碧峰寺如今仅存回溪亭水门

山门前的旗杆夹杆石,旗杆已不存在了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13    IP属地:未知

古砾歌碑,山庄三座卧碑之一。此碑在碧峰门的北边,它坐北朝南,通高2.54米, 其中碑首高0.74米,碑趺高0.82米,碑身高0.98米,宽1.98米, 厚0.4米。面南额首和碑趺上都雕刻着人物,达19人之多。虽然已经辨不清面目,但从残留部分也可以看出姿态、神情各异,惟妙惟肖。面北,额首上雕有祥云飞鹤,碑趺上刻有水波鱼龙。技艺精巧,栩栩如生。碑身阴、阳两面分别镌刻七言诗《山中》和 《古烁歌》各一首。碑身东侧和碑首东侧为《林下二首》和《林下二首叠已酉诗韵》,碑身西侧为《乔树—首》,碑趺东侧为《林下一首》,但有的字迹已不清楚。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20    IP属地:未知

古栎歌碑西行过隘口,进入西峪,山坳有一组庭院,主殿名“有真意轩”,左有“空翠书楼”,右有“小有佳处”。轩后有一亭名“对画亭”。
这组建筑跨建在三条山沟处,是乾隆欣赏溪水的地方,如今要不是有人带领,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组建筑

有真意轩南边山庄围墙上的水门

能看出这里是一组园林建筑么?

水门过洞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36    IP属地:未知

鹫云寺、静含太古山房、秀起堂这三组建筑建在错落的山谷两侧,不身临其境,很难感受到这建筑的落差营造出来的感觉

鹫云寺的大殿基座

寺内佛像的雕花须弥座


鹫云寺后身墙基


静含太古山房复原图

复原图中石桥遗址


复原图中最后的小厅遗址


鹫云寺山门前的原始路面

秀起堂遗址

请记住这座石桥遗址,下面的复原图里能找到它的影子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49    IP属地:未知

从秀起堂上山,沿山脊行走,不多远转下山沟,即到创得斋。如今避暑山庄里的植被经过这么多年的养续,已经十分茂密,寻找古迹遗址的最好标识就是早年遗留下的高大古松了。
西峪最深处,踞山筑书斋称“创得斋”。斋前有曲廓与一小楼相通,名“枕碧”,内有匾“一尘不到”。斋后偏右有三间“夕佳楼”,是皇帝欣赏落霞残照的地方。
乾隆有诗赞美此处: 去年即鹿至山阴,诡石苍松悦可心。 小筑书斋称一得,欣逢秋日此经临。 轩楹虽早胸中写,图画真从物外寻。 记取拈毫最初句,从今有暇便来吟。
这座水门是创得斋遗址仅存的比较明显的建筑遗迹了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0:58    IP属地:未知

旃檀林位于松云峡中部南山崖上,四周林木参天,野花遍野,郁香扑鼻,崖上坐落一处寺庙为“荫馆林”。主殿三间,悬挂乾隆题额“众香胜处”,内供奉释边牟尼和十六罗汉像。殿旁有书屋“天籁书屋”。乾隆、嘉庆二帝常来此处,在礼佛之余吟诗。书屋内贮有宋代《云山烟树图》、元末《梅竹松兰图》明代《眠云轩图》和 《采莲图》。 院内池旁建有“澹轩”,下边的泉水处有亭名“沧洲趣”。往 西在松林之中建“松云楼”,其东“澄霁楼”,还有“超然宇”。此处寺庙,由假山、亭、屋、楼、水池组成,景色宜人,是山庄四季皆美的小型园林寺庙,嘉庆有诗道:乔松百尺老龙蟠,谡设涛声六月寒。天籁满山人静坐,游心于滇体随安。这首诗抒发了旃檀林的景色之美,令人流连。


宫门处





从旃檀林沿山路向下,有一座东向寺庙,在扇门的小路上,有石牌坊一座,前面有乾隆题额“光涵上下”,后面匾额为“圆彻中边”,庵门有石刻“水月庵”三个字。院内大殿三间, 匾额为“普陀善现”,内供奉水月大士塑像。“水月”是菩萨名,故称水月大士。“庵”也是佛教名词。指修行者所居的茅屋。在庵西岭深处的山腰建有“山心精舍”。是当年皇帝来庵瞻礼祭祀休息之处。后门顶峰山上建亭为“放鹤亭”,是当年养鹤放鹤的地方。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弘历将外省贡来的白鹤在此放出,次年在此见到放出的白鹤翎毛丰满,小鹤繁多,于是写了一首《放鹤亭对鹤作歌》:去年放鹤因名亭,今年鹤在如有情。
栖松友鹿颇适性,餐风饮露已养翎。
四柱何曾与为槛,鹤自不去生吾感。
岂伊犹忆稻梁恩,此而放之翻觉慊。
嗟哉物类有若斯,掉头去者试何为。
  


水月庵山门券石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1:03    IP属地:未知

水月庵一直下山,就到了松云峡石板御路上了,转过一个山坳,在松云峡南的一条山沟里,有一组小型园林建筑,架岩为室,叠石成阶。与敞晴斋隔溪相望,正殿因匾额为“含青斋”, 斋内面北匾额为“清晖娱人”,斋西有“挹秀书屋”,有为“松霞室”。因含青斋处于深山密林之中,郁郁苍苍,虽是盛夏,清爽怡人。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07 11:09    IP属地:未知

含青斋南行一小段半山腰上,沿石阶而上便是八角 形亭子门殿,用亭子做门殿是极少见的。门殿衔接的是一段爬山廊通向三间主殿“碧静堂”。堂左“松鹤间楼”,右有“静赏室”。堂前跨溪涧建高阁“净练溪楼”。楼枕于涧上,山涧水流淙淙,楼又驾空而起。而主殿碧静堂坐落在背峰面壑的位置,极目望去,逸云横渡,远山近景,令人顿开心襟。此园布局疏密相间,主次分明,精巧别致,古树参天,创造了“曲澄出松萝,阴森漏曦影,夹涧千章木,天风下高岭”的气氛。
嘉庆诗《碧静堂》描绘说:雨中碧益深,地僻峰逾静。曲蹬出松萝,阴森漏曦影。夹涧木千章,天风下高岭。
 

下图为三间过水殿下的水洞


横跨在两条山沟之上,围墙下总计有四处水门,这是其中一处





@松园松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