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发表于 2011-11-23 15:2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4.6W | 回复 3
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读解】子贡也是孔夫子的优秀门人之一,他向孔夫子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一个人的修行达到这个层次又怎么样呢?孔夫子说:可以!先肯定了他这两条。“贫而无谄”,但很多时候,贫和谄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有些朋友,有一定职位的,平时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有一天上级领导来了,那副尊容一下就变了,老爷子变成孙子辈了。有些人平时在穷人面前做出不得了的样子,但是大老板来了,腰马上就弯下去了,说话的态度也不一样了。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观察一个人对上对下,对贵对贱的那种反差,看了之后心里恐怕都要打寒战,简直令人作呕。试想一下,倒退二三十年,我们大多数人不都很穷吗?是不是谄呢?阿谀奉承,巴结上级,讨好卖乖,有没有这些行为,有没有这些动作?孟夫子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也是指这方面。所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人的基本修养。


达到这种修养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都是这种修养的体现。

“富而无骄”,有的人有钱了,就了不得了,做出有钱人的样子:我今天要施舍点给你。这样骄不骄呢?骄了不好的,像某明星一样,天下第一富婆,最优秀的演员,第一大款,结果给自己埋下祸端,所以骄不得,骄兵必败。孔夫子就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达到这种程度也是很不错的了,但是应该再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呢?贫而乐,富而好礼。我们也看到一些人贫,他们不谄,对富人却怀着一种愤恨心、嫉妒心。看到人家有高级汽车,就把人家轮胎的气给放了;看到人家住别墅,就用石头把人家玻璃砸了之类的。见到富人了还要甩甩中指,吐吐口水,他也不谄,但这是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这样很不好,那应该怎样呢?贫而乐!安贫乐道嘛,用《中庸》里的话来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要乐在其中,要在贫贱之中保持自己的本分,保持自己的本怀。乐什么呢?乐道。道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往往是穷人的专利。人有钱了,富贵了之后,哪儿还会想到“道”呢?所以孟夫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这样一种必然性,安乐的人,富贵的人,子孙都难保昌盛。他没有奋发的动力了,老是想着,反正父母给我留了亿万遗产,我躺着吃,子子孙孙都吃不完的,还需要发什么奋呢?穷人的孩子就不一样,他自己去挣自己的前途,如果不努力,永远都只能在山里面打猪草,那样的日子是没指望的。中国宋朝以后的科举,金榜题名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有宋一代,教育都比较普及,并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学。为什么呢?那个时候义学很多,寺庙里面都有办义学,有钱人做好事也要办义学,像范仲淹也是在庙里读书,庙里吃饭培养出来的,结果成了北宋第一名臣。苏东坡家里又有多富裕呢?也不是官宦子弟,他的父亲用现在的话来说,不过是一个城市贫民,不是高干子弟,不是富翁员外,但两兄弟三父子都是进士及第。他们为了改造自己的命运,穷则思变,所以贫而乐道。
 

富呢,就要好礼。因为富贵容易腐朽,腐朽就忘乎所以了。所以富而好礼,才能像刚才所说的“敏于事”。好礼的人往往是敏于事的,不敏于事的人绝不好礼。善于分析、善于观察、善于应变就叫做“敏于事”;而善于分析、善于观察、善于应变的人恰恰就礼在其中了,所以富而好礼是这样子引申来的。


子贡听了孔夫子的这番话心领神会,于是向孔夫子汇报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我们经常说遇到事情要切磋、琢磨,切磋琢磨一下之后就胸有成竹了。以前磨玉石,刻象牙是需要打磨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我们来仔细看看前面这几句话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什么关系?“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几句为什么一下就扯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呢?实际上子贡和孔夫子本来就在切磋,就在琢磨了。另外,从“贫而无谄”到“贫而乐”也是一个琢磨的过程,也是一个切磋的过程。为什么呢?这是一个提升,一个质的提升、品位的提升,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附加值的提升。所以孔夫子表扬他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夫子表扬可以言诗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啊,因为《诗》中是有微言大义的,《诗》经过孔夫子的整理之后内容是非常深厚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白话《诗经》那么浅显。这样才可以言诗。 

“告诸往而知来者。”通过以上的对话,孔夫子才说,子贡现在已经有资格学习和研讨《诗经》了;因为你能够举一反三,就能够发挥了。为什么呢?“告诸往而知来”,这句话在《论语》里还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温故而知新,过去、现在、未来,怎样把它连成一气?这些我们应该好好的琢磨琢磨,下来之后可以切磋切磋,把学习《论语》的感觉深化一下。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00.34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27    IP属地:未知




【读解】
这条又回应了前面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这是一个倒装句,就是人不知己。就是说,我们不要一天到晚地去说人家不了解我,为什么人家不来了解我?我这么光荣、优秀的人,为什么人家不知道呢?不要去着急,不要去考虑这些事情,你要着急什么呢?要着急自己不知道别人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要知人。不要把你自己暴露在外嘛,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学《鬼谷子》,《鬼谷子》搞阴谋术是很厉害的,你自己躲在阴暗面是很舒服的啊,可以藏在黑屋子里面观察别人。人家整天把你像看模特一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你反而有麻烦了。要想处在安全地带就少让人家了解你,被别人了解多了并不是好事情。不要考虑自己是否是为人所知,但是你却要考虑你是否知人,你周边的环境你是不是了解,周边的人事你了不了解,环境变化的微妙之处你清不清楚?如果你清楚,你就了不起;如果不清楚,你就很可能陷入危险之中了。你的眼睛是黑的,耳朵是聋的啊。人家知你,知你什么呢?患人不知己,无非是想捞一点名罢了。但名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给你带来好处,也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如果你名不副实,那么麻烦还大着呢。


所以这里讲的就是对自己名誉的一种感觉,对自己智慧的一种感觉。不患人之不己知,你不要去多考虑自己如何如何;就像我们书院一样,去考虑书院应该如何扩大影响、扩大声望,我认为都没有很大必要,不患人之不己知嘛。关键是“患不知人”,如果我们不了解国家的大环境、大方向,我们在这里乱说一通,就会自己给自己惹麻烦。至于人家知不知道你,了不了解你,就要看你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了。但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3.58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6:32    IP属地:未知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果做不到,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22:00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