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11-02 09:43 IP属地:未知
片内的几个注释
“烟户”( 村头《八庄首事碑》内)
即户口,出自《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五》:“正天下之户籍,凡各省诸色人户,有司察其数而岁报于部,曰烟户。”
“行头” (李道福口述)
鞠的别称,指古代蹴鞠之戏所踢的球,见百度百科。
“你们村子生活还不错” (村内访谈)
山东一直属于物产丰富、民不聊生地区,走访过的一些郊区山村以往多食不果腹。太平村虽然身处山腰交通不便,但因一直包产到户、不交公粮,所以娶妻外嫁都不难。据称山下马家峪(明初河北枣强搬来的移民村)在1960年前后因饥荒最多一个月抬出去21具饥民,而太平庄当时人口到达最高峰。
青州府益都县卧铺庄
经清代、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多次地名变革,该地目前属山东潍坊寿光市仰口镇。据翟伯成先生介绍,李秉帅所属的李姓本家,在当地还有很多聚集居住,太平庄后人和他们也有联系。
乾隆初年的山东灾荒
198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补充了包括散藏在台湾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近1 000余种地方志资料,增加了旱、涝之外的饥馑、霜灾、雪灾、雹灾、冻害、蝗灾、海啸、瘟疫等8个考察科目,重新编绘出1470~1950年间涝灾、雹灾、雪灾等10年平均振动曲线。这些研究显示出,清代自然灾害出现过两个群发高峰期,其二约在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五年(1750),其中乾隆五年(1740)为峰值年,后趋下降。
“山东在历史上是一个老灾区”
山东素有“十年九灾”之称。 康熙年间,就不断的发生水旱灾荒。乾隆以后,重灾大灾,相继发生。乾隆十一年左右,山东半岛登、莱、青三府,连年发生罕见的水旱灾害,各府州县,城乡内外,尽成泽国,饿殍盈路,死亡枕藉。当时在潍县做知县的郑板桥,作《逃荒行》。诗记之。“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长路迂以远, 关山卒豺虎,……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 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这次大水灾,经过了三四年之久, 才得以恢复家园。
*****
老屋墙上所糊报纸
太平庄老屋墙上贴着1983年11月18日的报纸已经被熏的乌黑一团。《人民日报》上的内容有邓、赵、彭等领导人出席原全国**副主席杨秀峰追悼会的新闻。查维基百科,“杨秀峰”词条为:
杨秀峰(1887年2月27日-1983年11月10日)中国直隶迁安(今属河北)人,教育家,法学家,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早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0年加入中国**。曾参加领导留法学生反帝同盟。后来转赴苏联学习。1934年回国,他在河北法商学院、北平师范大学、北平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任教,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分,从事革命活动。参与发起和领导华北各界救国会。历任冀西抗日游击队司令员,河北抗战学院院长,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区党委常委,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晋冀鲁豫边区**主席,**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华北人民**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河北省人民**主席,高教部、教育部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副主席、全国**、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教育学会和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是**第八届中央委员。儿子杨为民(1935年-2002年1月30日),系统工程专家,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系主任。
片内参考资料
道光章丘县志 /
章丘地力资料 /
济南市志
章丘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章丘市地名志,黄河出版社1999年;
中科院地理所、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地图出版社1981年;
戴逸主编: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
张绍迎/李涛/吴兵:
章丘耕地,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特别感谢
Heart Su,Cindy Yu,Suqiang Xu,James Zheng
胡山马家峪村委会主任马广增
章丘市**文史委员会翟伯成先生
[
本帖最后由 大麦大麦 于 09-11-02 09:4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