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4-18 20:29 IP属地:未知
相关资料:
1122年,金与北宋联兵攻辽,金军陷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按原订协议交归宋朝,宋改名为燕山府。不久金兵又侵宋占燕山府,改称燕京,先后设置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1151年四月,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燕京,削上京之号。
金海陵王完颜亮于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迁都燕京。完颜亮任命张浩、苏保衡等营建都城,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共动用了120万人,历经两年,1153年始告完成。于1153年4月21日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
金代仿照辽代,共设五个都城,除中都外,还有四个陪都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蒙古军队攻破,城池完全被毁,后来的元大都基本上是另起炉灶。
金中都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中都城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的四路通;东北角在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军博南黄亭子;西南角在凤凰嘴村。东城墙自四路通向北,穿过明清护城河,越过今陶然亭公园、黑窑厂、潘家河沿(今潘家胡同)、虎坊桥西、梁家园,在北新华街西侧与北墙相接,城墙上三门:施仁、宣曜、阳春。中都南城,西起凤凰嘴,笔直向东,途经鹅房营、万泉寺等地。南三门:端礼、丰宜、景风。有人考证,今天的右安门大街、牛街、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就是金中都时南北通衢。
金中都遗址
金中都城建于1151年,至1214年迁都汴梁(开封)。其间中都城为金朝的国都共历60余年,也是北京城在历史上作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中都城周37里余,近正方形,故址略当宣武区西部的大半。
北城垣在西城区的南界以内,北距复兴门大街约l里。其方位大致是,出右安门沿护城河岸西行至凤凰嘴村,是中都城的西南角,复兴门外黄亭子是西北角;宣武门内翠花街是东北角,永定门豁口外四路通是东南角。城门有:施仁、宣曜、阳春、景风、丰宜、端礼、丽泽、灏华、彰义、会城、通玄、崇智12座。
现丰台区卢沟桥乡界内尚存西、南城墙遗址3处:①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②万泉寺村有南墙两段,连在一起;③东管头高楼村有西墙一段。均为夯土墙,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