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2-13 15:46 IP属地:未知
天水圍的悲情主要是這裡集中了新移民家庭, 三分之一是單親家庭, 很多又是回鄉結婚的老夫少妻家庭, 當初政.府為了盡快解決住房問題就把人往這裡趕, 現在問題集中爆發, 家庭暴力特別多.
當低收入家庭遇到跨 ...
就悲情城市这个概念来说,你非得拿分别处于不同城市而且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天水围和深圳来比,是不是有点无理取闹?
每个城市的居民对他居住的那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如香港人对天水围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内地人对自己的城市也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我拿香港人看天水围来做例子,是类比的意思,类比你懂吧?
拿天水围和深圳比,那为什么不拿深圳和索马里比?或者,为什么不拿天水围和美国的比华利山或者跟欧洲的高福利国家比?
其实我并不否认HK在很多方面比内地进步,但在这个帖子里,你非要抛开类比的基础来显示优越感,未免有点可笑。
HK的董建华就是在深圳的华侨城买的楼,你说他会不会去天水围买一套?我自己身为内地人,目前正准备在HK买楼,我基本就在黄埔花园和太古城里面挑选,绝对不会去天水围买楼。我现在看中一套黄埔花园20年楼龄的旧房子,我不会去天水围买那个今年新开盘的新楼盘。
抛开类比基础来谈悲情城市,没有意义。
四五十年代的台湾,在整个华人社会算是个悲情城市,TONNY梁参演的同名电影说明台湾人也承认这一点;文革时期的整个中国大陆算是整个华人社会的悲情国家,也不会有多少人否认。现在的香港人在香港范围内探讨天水围是否悲情城市,其实是很具备社会意义。所以,在改革开放20年后,我引申一下,探讨内地城市的悲情城市,就是这个帖子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