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撼路者论坛 >  10小时绝望穿越 福特撼路者塞罕坝冰雪奇缘

发表于 2016-02-05 10:48    IP属地:未知

查看 26W | 回复 12
10小时绝望穿越 福特撼路者塞罕坝冰雪奇缘
看到一篇不错的评测撼路者冰雪表现的,原链接在这里:*****      
请斑竹原谅我贴了外链,确实是因为这文章很抓人眼球,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撼在雪地里真实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分割线__________
导读:2013年底,初来越野e族不久的我被以老炮儿冠名的孟庆博和李彤飞拉到老掌沟来了一次极为不靠谱的雪地穿越,算是撩开了我这几年来的越野之路。我记得当时开着前后桥裸奔的原厂北京40,虽然困难重重的走了仅8公里有余,但与危险二字尚不沾边,即便是后来的巴丹沙漠以及通麦天险经历,也都不曾让我有过些许绝望。直到2016年1月24日,我与刘晓鹏耗时10小时穿越冬季的塞罕坝后,我对越野的理解再次得到了升华。


本次穿越的主角是两个人与一台车。车是江铃福特撼路者,人则是我与视频编辑刘晓鹏。其实大家大可不当我们是e族的编辑,只当是两个e族的车友,历经狂妄、气馁、绝望、救援、被救援,最终完成一次历时10小时的穿越。

【准备工作】
对于撼路者来说,起初拿到试驾车时只是想单纯的做一次不寻常的试驾。因为这台车我的同事已经试驾过了,并且写的还比较全面。因此,想做不寻常的试驾只能去不寻常的地方。
首先我想到的是沙漠,作为一台全领域SUV,沙漠表现是否惊艳绝对至关重要。但此去沙漠路途遥远,即便是距离北京最近的翁牛特也要近600公里的车程,更何况对于撼路者来说,沙漠并非主场。

或许是机缘巧合,我突然接到了奔驰在塞罕坝的冰雪活动邀请,于是乎,400余公里的车程、塞罕坝的冰天雪地,促成了这次稀缺的撼路者冰雪体验以及10小时的绝望穿越。
对于北京的这个冬天而言,大多数窝在钢铁城市中的人对它的评价是比往年更冷。而对于喜欢“走出去”的人来说,北京的这个冬天其实像往年一样“温柔”,这其中就包括齐齐哈尔-根河走了好几遭的青哥以及走到了中国最北的黑哥。聊起冬景,青哥总是会燃起一支香烟,贪婪的说“最美的景色只有到最对的地方才能看到”,但如果聊到经历,眼神中又略带几丝狼狈,因为在雪地上,没有任何车敢说自己可靠……
至于我,来e族的这些年自驾的地方也不少了,各种恶劣情况也见得不少了,更有幸在去年的时候得到老一辈拉力车王阎伯虎阎老师悉心调教,对于雪地驾驶也是深知大意不得,因此在这段旅程之前,我也结合撼路者的硬件条件好好准备了一番。
*****
首先是防滑链,这东西虽然众说纷纭,但考虑到撼路者265/50 R20的轮胎尺寸,可选余地其实并不多,尤其对于其2.4吨的车重,牛皮筋材质显然不如铁的来的靠谱。我在汽配城选择防滑链时,很多商家都因为过大的轮胎尺寸抱怨纷纷。但对于越野车来说,轮胎出厂规格大是件好事,后期轮胎改装时,你可以换装更小的轮毂、更大的轮胎扁平比,好处不言而喻。
*****
其次是拖车绳和铲子。这两样东西在任何地方都无比重要,无论是沙漠还是雪地,能够及时有效的被救、自救是基础中的基础。铲子就好说了,而拖车绳的选择却有很大的学问。一般来说,买拖车绳时一定要考虑到车身的自重以及绳子的长度。现在市面上的拖车绳种类繁多,价格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为钢丝绳或者涤纶的,这种材质对于普通强度的拖车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换做强度高、自重大的越野车,这种材质就比较不靠谱了。千万不要相信卖家声称的多少层加厚、进口织带机一次成型等等的花言巧语,像撼路者这样自重比较大的SUV只要硬拽上几次基本就会从织口处断裂。

我们所准备的、也比较推荐的是一种叫做“迪尼玛”材质的拖车绳。这种材质的结构非常结实且韧性较强,再加上多层加厚,其强度与可靠性非常之高。虽然迪尼玛材质的拖车绳优点重重,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价格较高,一条工业级5m/30T迪尼玛拖绳价格大约在400元左右,而8m/30T级别的更是要卖到800元左右。

这种强度较高的迪尼玛拖绳对车辆本身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一般比较适用于像撼路者这样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SUV。像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城市SUV或轿车比较适用那种弹簧式的拖车绳,因为这种车身结构的拖车钩普遍与防撞梁相连,强度有限,因此需要“缓冲”。
【出发塞罕坝】
之前说过,这个冬天显得尤为不同,西伯利亚的冷气流如摧枯拉朽般肆虐着本就寒冷的北方,而据当地一位老人说,零下40度的塞罕坝,50年来未曾见过。大雪夹杂着白毛风一吹就是一周,地上的积雪没过路基早已超过半米,推土机推出的车道基本上一晚就会被再次淹没,行车之难前所未有。

在出发前,黑哥曾试图阻止,因为稍早之前他在带队穿越时,那里的路况已经非常复杂,而我们此行又是单车穿越,危险程度令人生畏。而我则一意孤行,我总认为“老年人”喜欢危言耸听,更何况我自认为我做的准备已经非常充足了。

在路线选择上,我们跟着导航,一路经京承高速北上。驶过承德时,换我驾驶撼路者飞奔,而此时高速路面出现起伏,我下意识的放缓车速。对于经常驾驶全领域SUV或者硬派越野车的用户来说,采用3/5连杆整体桥悬挂形式的车最怕的就是路面大范围起伏,因为只有一根止推杆,所以在颠簸时车身与底盘必然会发生“漂移”现象,如果车速过快,这种感觉会非常吓人,但撼路者6连杆整体桥的结构却让我惊喜万分。因其6根连杆中有两根是止推杆,因此车身“漂移”的现象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车辆驶过起伏时,能够明显感到尾部向上一顶,车身会非常“平稳”的驶过坑洼。
当然这种“平稳”并不是独立悬挂那种“吸收颠簸”的平稳感觉,而是没有了“漂移”感觉之后的一种放心、一种释然。

*****


一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我们大概用时3个多小时便跑完了这350公里的高速路段。抵达龙头山林场时,时间还不到上午11点。此时的我非常轻松,因为剩下的路仅有不到100公里了,即便再慢,我想5小时怎么也能走完了。
【抵达塞罕坝】
在龙头山乡我们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草草加满汽油继续上路。从这里开始,不再有高速,路况变为复杂的国道。路面上的雪早已被压成死冰,像地穿甲一样又滑又难走,你必须非常小心的控制车速,甚至每一次转弯我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一路车速40-50km/h,直至我们抵达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正门。
绝望从这里开始。因为冬季属于塞罕坝森林公园的淡季,因此一路上山的积雪并没有专人清理,只能靠一台台车生压出一条车辙供后车前行。而从这里开始,四驱系统的可靠性开始愈加浓重。
首先要来介绍下四驱形式。撼路者搭载一套由博格华纳提供的全时四驱系统,中央差速器为多片离合器结构,并且无法实现手动锁止,也就是说:前后桥的扭力始终保持按需分配。作为定位全领域级别的SUV来说,这套四驱系统显然会让很多越野爱好者失望,但好在厂家在后桥配备了一把牙嵌式差速锁,以及可以将扭矩放大2.48倍的4L低速模式,通过档把前方的按钮可以实现对这两项功能的手动控制。其次就是TMS路况实时管理系统,顾名思义,这是一套将越野变简单的系统,包括普通、泥地/草地/雪地、沙地、岩石四种模式可选。

需要指出的是,撼路者采用纵置发动机布局形式,也就是说:整套四驱系统在分配扭力时更偏向后驱。而厂家在宣传时也曾表示:撼路者的四驱是实至名归的全时四驱,也就是前桥时时刻刻都会有扭力加持,据称,在通常模式下,前桥默认为分配35%的扭矩,后桥为65%。当速度逐渐升高时,将向前轴分配更多扭矩。在车辆由静止急加速时,前后桥的扭矩分配比例为50:50。
【绝望遭遇】
从塞罕坝正门开始爬山时,我并没有装防滑链,而是仅仅将四驱模式换入了雪地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并无稀奇,与大多数雪地模式一样,为了防止扭矩输出过猛引起车轮打滑,行车电脑限制了动力输出。
上山的道路非常之窄、且车辙非常之深,一条路每次仅能允许一台车通过,错车的地方又非常有限,所以一旦一台车陷车,那两边的车谁都走不了。

*****


*****


我们上山时,遇到一台当地的两驱版长安CS75,当地人觉得路熟,所以不带防滑链、不换雪地胎就敢两驱开上山,但最终肯定是以陷车、打滑而终。就好比这台CS75,陷车之后,在他后面的一台V33立刻开始救援,因为他们没有拖车绳所以后面的V33司机只能用铲子挖,我们下去一起帮忙把车推出来后,CS75就调头回去了,而V33过去的时候也陷了几次,这一来二去的就耽误了半个多小时。

而我们刚准备通过时,对面京牌的牧马人就顶了过来,显然并不准备让我们先上去。虽然此时我们后方无车,但确实没有地方错车,因此出于礼貌我们下车与对方交谈:
我:大哥,您先让我过去呗,下面没地错车了。
牧马人:你上来没用,前面都茬死了,一个自由光陷住了,你过去了后面也是堵着。
我:上面有车陷了?堵不堵的我也得先过去啊,后面没地错车啊。
牧马人:你这车是福特新出那车吧?你这车不行不行,肯定上不来,你陷了我这车也 拉不动你,多耽误时间,你下去从御道口那边绕吧。
因为当时我们挂着越野e族的车牌,并没有与这位大哥多说什么,加之对于V33都勉强过去的地方我也心里也确实有些含糊,为了避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最终还是选择倒车让路,并一路倒下山装防滑链。

因为来e族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英雄会、皮卡大会等等活动也参加了不少次了,对于越野精神或者e族精神,我经常会对新来的编辑们说:无论是沙漠还是穿越,你一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而这个时候往往会沉淀出一批人。沉淀出的人认为:无论我们是不是一路,只要在路上,我能帮你的我一定会帮你,不为钱、不为权,只因为玩越野玩的不仅仅是车,还是一个圈子,举手之劳,收获兄弟。而浮躁自私的人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几其必有己无人。

装好防滑链,原路上山继续出发,刚刚陷住V33的地方撼路者稍稍加速一冲便冲了过去,即便此时四驱模式为雪地模式。

*****


前行不久,一台四驱现代ix25也陷车了。驾驶员虽然是本地司机,但显然没有见过这种阵势,陷车之后一味的大脚采油,导致前轮刨出雪坑,四个大小伙子也推不出来。而这时候我的车位正好在现代之后,为了救援之后能够让他顺利下山,我们的撼路者是最佳的救援车位。
我下车之后,帮助救援的V33车主大哥第一句话就是“兄弟有拖车绳吗”。对于早有准备的我来说,自然直奔后备箱开始拿绳拆U勾,准备拖车。

*****


*****


因为ix25属于承载式车身,拖车时一定要非常小心。起初我一直使用雪地四驱模式拽车,但撼路者2.0T的引擎确实有些乏力,加之动力限制、轮胎一打滑ESP便会强硬的介入,这一来二去的除了摆忙就没救到点上。但因为当时有些着急,也没怎么多想,只觉得力不够、后桥打滑太严重……。

*****


*****


于是我把撼路者的看家本领全用上了,后锁、4L,统统打开。需要注意的是,当打开4L模式时,四驱系统会默认恢复至普通模式并强行关闭ESP系统,而后桥差速锁可以在任何模式下开启。

*****


*****


全力以赴的撼路者非常恐怖,扭矩2.48倍放大后已经接近900Nm,这是一个你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恐怖数值。不再需要加速蓄力,只需拖车绳崩住劲、一点点施压油门,撼路者就可以将托底的ix25直接拽出来。但这位现代车主可能确实缺乏雪地行车的技巧,车辆一动便开始乱打方向盘最终丢了方向、车身打横骑上雪墙。

*****


当ix25骑上雪墙时,其实已经宣告此前的救援行动失败。此时车辆已经被担住,必须重新调整救援车辆的拖拽角度或者改变拖拽方向,如果有外置滑轮组或者其他锚点是最好的,但显然我们没有那些东西。并且道路狭窄,我们的救援车也没有可能更改拖拽角度,因此救援难度大大增加。此时必须感叹撼路者扭矩放大之后的动力输出,在多次“横冲直撞”后,愣生生的在路基上顶出了半个车身的位置,此后,将拖车绳对折缩短拖车距离后,稍加用力便将ix25拖了出来。

*****


成功救援ix25后,被救车主死活要塞给我500元救援费,说这边拖车都这个价,一旁帮忙救援的车主也劝我收了钱吧。但最终,这个钱我也没拿,说清高点我是因为e族精神,说自私点是如果我不救他,那前前后后的车谁都走不了。于私于公,救援这台现代,都是我们应该干的事情。
通过这次救援,我对这台撼路者四驱的认识增加了一个高度。曾经我一度认为,撼路者的四驱无外乎就是一套由博格华纳出品的小型多片离合器,无论是性能还是可靠性一定熬不过强度过大的打滑,尤其是经过4L放大后,离合器片的压力必定更是难堪重负,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连连谢声中告别了现代车主,我们继续前行。出于安全考虑,我并没有关闭4L以及后锁,因为前方的车辙更深了,撼路者自重2.4吨,一旦陷车救援难度较大。就在我心中千百遍的念着别陷车时,我们还是陷车了。原因并不是我们动力不够,而是要命的托底。
撼路者的离地间隙为227mm,当然这是官方数据,实际数据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但最起码与LC200差不多,作为一台全领域SUV,我无法再要求更多了,这么高的离地间隙都托底了,只能救了。回头一看,一台黑金刚,心中一喜:2吨拖2.4吨,有戏!

*****


但2吨的黑金刚毕竟不是V33…几轮硬碰硬的拖拽后,可算是把撼路者拉出来了,此时我的车后已经列起了车队:黑金刚、V93、FJ、LC150、哈弗H3,好在都不是怂车,心里也算是放心了不少。救援之后,我们并没有着急前行,而是与几位车主大哥徒步向前勘路,顺便用铲子挖一挖隆起的车辙。
黑金刚:兄弟,刚才看你拖那现代,你这车劲真是不小。
我:确实,2.0T的机器平常看着不显山不露水,挂上低四真是挺有劲的。
黑金刚:这段路太难走了,你车劲大,一会儿你就往前冲,给我们趟路,你要是陷了我拖你,你过去 了,咱们就都过去了。
有了一次被救援经历后,我心里算是放心多了,没过多久我们几台车便冲过了这段最难走的路。
接下来的遭遇可以算是最棘手的,就在我们冲过这段路没多久,前方就再次遇到陷车。一台当地的众泰Z300因失控扎到了雪墙里,一台京牌的LC150正在对他施救。这台普拉多装备非常齐全,虽然没有拖车绳,但一台WARN绞盘足矣绞出任何越野车了。
我们在原地等了大约半小时,LC150终于将Z300拖到了我们这边唯一一个可以错车的地方。我在和普拉多大哥交流路况时,那台Z300居然掉头开始往回跑,随后再次陷车…随后的几脚大油门,让这台Z300陷得更深了。
此时,这位普拉多大哥已然暴怒。询问过后得知,原来一周前这位大哥带着车队来塞罕坝玩,那时路还没有今天这么难走。他带着车队过来时这车就已经陷了,并且已经救过他一次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已经是第二次救援了,现在一个没留神又跑回去陷了。
咒骂声中,又过去了近半个小时,后方的车队因为不清楚状况所以迟迟不敢上前救援,而这位开普拉多的大哥显然在得知前方更难走后也不打算再次救援那台众泰Z300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将我们这边的车队与对向的车队错车前行的问题了。
两拨人经过几轮论证后,实在是没有可行的方法,两边都有车队,而唯一一个能错车的地方就是我停车的地方,但这里只能容纳一台车停放,只能过来一个车再过去一个车,以此类推。但很快这个办法就被推翻,两只车队中间的道路已经被压烂,想过去必须加速冲,但如果出现打滑、失控,车都会甩到别的车上造成损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最终普拉多大哥决定,用他的LC150在雪台上冲出一条车道,加大错车的空间,再一台车一台车的过。虽然那位开黑金刚的本地大哥极力反对,但除此之外确实没有别的办法,而撼路者,则充当起救援普拉多的唯一车辆。

*****


我们这边开始冲雪,对面车队在得知情况后也开始用一台FJ救援Z300。4.0的普拉多动力非常强劲,能够冲上雪台很远,但结果就是被雪台结结实实的托住。撼路者在拖普拉多时说轻松是假话,即便4L加持,但如此之低的附着力也是有力使不出,但好在两台车都是非承载带大梁,直接拖拖不动那就来硬的,经过几轮硬拖之后,普拉多终于被撼路者弄出来了,此时对面的Z300也连拖带推的被救了出来。

*****


因为对向的车队太过庞大,且普拉多大哥对我们后方的路有些含糊,所以让我们这边的车队先行。撼路者作为开路车第一个出发,蓄力冲出,刚一冲出去我心就凉了:卧槽,打滑,速度太慢。
为了避免被暄雪陷住,我加大了动力输出。此时需要注意一点,雪地需要非常精准的油门控制,切忌像公路一样将油门猛踩到底,而是向油门施压之后等待动力的有效输出。虽然我谨记当年阎老师的教诲,但我却没有考虑到4L下的撼路者扭力太大,导致车身因瞬间动力过剩而打横,就在我下意识救方向时,我却犯了雪地另外一个大忌:丢方向。
虽然福特将撼路者的方向盘路感调校的像机械液压一样,但依旧不能改变它电动助力的事实,当方向丢了之后,车一直处于向斜前方滑行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如果不尽快找到方向,骑雪墙是迟早的事情。当然停车是不可能的,停下的唯一结果就是被陷住。

*****


直到撞上雪墙停下时,我也没找到方向,而此时,距离对面的FJ仅有1米的距离。好在已经出了绝对的危险区域,对面几位大哥帮我推了一把车就自己出来了,算是有惊无险。其实后来想想,撼路者的仪表盘选项中,有一项越野模式,可以显示车辆的斜角、仰角以及方向盘角度……。

*****


*****


通过这个复杂的错车点时,已是当天下午16点45分,已经不知道在这里耗了多久,但好在我们已经开始下山,最难的几段路已经拿下,剩下的只是小心翼翼。
在这里需要提醒没有真正雪地行车经验的朋友,在极端危险的雪地上开车,一定要按照车辙行车,万万不可随意改道。因为我们的撼路者挂着防滑链,所以车速比较慢,我因顾忌压着后方的黑金刚,所以就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下道,但再次回到行车道时,因为大意,右侧车轮没有按照车辙行走。这一下可要了命了,没有车辙的地方刚好是路基之下,撼路者随着我在车内的一声“我X”应声掉了下去……更要命的是路基刚好担住侧梁,挖都没法挖。
好在,后面那台本地的哈弗H3这时碰巧经过……拖了大概三、四次,才将撼路者拖出来。这次犯2的经历是最让我绝望的,因为远处的树上挂着一个牌子,拖车救援2000/次。同样是连声道谢中,送走了H3大哥,临走前他还不忘好心的嘱咐我,前面一路下山,一定要慢,压着车辙走。

*****


结尾:一路缓缓下山,天色也渐渐西落,最终抵达塞罕坝帝园大酒店时,已是晚上19点多了。此次穿越耗时大约10小时,一次满满收获的旅程。记得下山时,我跟晓鹏说,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而晓鹏跟我说:人生总该有台越野车,它让我难忘。
爱车爱老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