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家人出游,目的地选定在了山西。
(一)对山西的印象
对山西的印象,是广为传唱的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高处望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啊
哗啦哗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从山西地形图上看到,东边的太行山脉向东,就是京津冀地区广袤的华北大平原,西边的吕梁山脉和黄河自然地与陕西省分界,北部的恒山、中部的云中太岳、南部的中条山,把三晋大地分割成数块狭长的山谷盆地,成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对山西的印象,
是孩童时代读到的东周列国连环画里的故事:公子重耳流亡复国、介子推割股救主、城濮大战、文公称霸、三家分晋......;
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秦晋之好、退避三舍、唇亡齿寒、愚公移山、数典忘祖、表里山河......

同时代的朋友们,看到这个样式的小人书,是不是特有亲切感?
对山西的印象,
是中学时代语文课本里《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先生的那篇《晋祠》散文游记,难老泉的潺潺流水、圣母殿上的木雕泥塑、李白的“晋祠流水如碧玉”诗句,至今没忘
对山西的印象,
是诗人杜牧那句脍炙人口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脑海中立现田园屋舍、恬淡静然的水墨画景
唇鼻间飘逸着的,是醇醇酒香......
对山西的印象,
是黑黢黢的煤、酸溜溜的老醋、以刀削面为代表的各种面食

产煤的大省,随着环保的要求和“三去一降”的调结构需要,山西煤老板要凉凉;不过煤炭还能雕刻成艺术品,确实开了眼界
山西陈醋闻名遐迩,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原材料酿造、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年份,琳琅满目,也着实长了見识
刀削面的手艺那是代代传承,看着热气腾腾的汤锅,小削刀快速地上下来回、一条条小面鱼儿欢蹦乱跳地舞蹈,让人心醉
(二)分享一下这次的行程安排:总计12天,进出川动车来回,到太原后租车,自驾里程刚好2000公里
Day1:早上07:56乘动车D1904次,8个小时到达太原南站,站前完成租车手续后,驾车到定好酒店入住,晚上晋韵楼首尝山西特色菜肴,体会省城夜市夜景
Day2:太原-五台山台怀镇,220公里、3小时多到达,游览主寺庙群:菩萨顶、罗睺寺、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宿台怀镇,食传说中的台蘑
Day3:上午登黛螺顶,完成“小朝台”后,230公里、3个多小时到达雁门关景区南门,游完后继续驾车1小时、75公里到应县住宿
Day4:上午观应县木塔后,60公里、1小时到恒山脚下,登恒山,赏北岳风光;看悬空寺,憾工艺之奇。宿浑源县,食蔡家酒楼:浑源凉粉、酸汤羊肉、地皮菜饼推荐
Day5:浑源-云岗石窟,100公里2小时,游览石窟,宿大同市,食“食在大同”推荐青椒花蛤小炒鸡、鱼头泡饼
Day6:大同市内华严寺、钟鼓楼、清真大寺、九龙壁、关帝庙、善化寺,宿大同,食紫泥369粗粮季推荐烤羊肉串、怀仁羊杂
Day7:大同-灵石王家大院,430公里4.5小时,游后再行车60公里1小时回到平遥古城住宿(原本顺道应该先过祁县时,游玩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乔家大院,适其刚被取消5A景区资格,停业整顿、网上恶评如潮,果断放弃),食洪武记饭店,品平遥牛肉,确实与四川的牛肉口感、口味有根本不同,牛肉栲栳栳、香醋鸡蛋、酸汤莜面鱼鱼都不错,他家服务也好
Day8:平遥古城内闲逛:古县衙、城隍庙、文庙、马家花园、古城墙、日升昌/蔚泰厚等一应票号、华北第一镖局/同兴公等一应镖局,夜宿古城,食协顺隆饭庄的平遥牛肉、碗秃、过油肉、网红豆盒
Day9:平遥-吉县,不到300公里,要跑4个小时,限速太恼火。游壶口瀑布后,又驾车2.5小时行170公里,到洪洞县住宿,食槐乡食府洪洞特色:赵城头肉、养生江团两吃
Day10:上午游洪桐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午行车3.5小时220公里到太原入住,食老字号认一力羊肉饺子
Day11:太原市内双塔寺、山西省博物院,宿太原
Day12:游晋祠,下午还车,乘D1905动车16:20出发,7个小时回到成都,结束全部旅程
(三)第一站:五台山
事后评价为此行最坑景点。门票135元/人活生生就是坐地收钱:景区内绝大多数寺庙还得另外购票,东十块西八块的,加完了又得不少;你说用于景区管理和公共设施吧,呆了两天的感觉就是高峰时期该堵车的必然堵,支持缓堵坐景区公交吧,在中心站等半小时等不到一辆公交车;黛螺顶的索道,最简易座椅式、单程10分钟、往返票价85。风景呢?台怀镇上主要是看寺庙,自然风光确实一般;其它五个台相距甚远,还不让自驾前往,必须坐它的小巴(大部分依维柯)凑齐一车人才发车,一个台车费又要六七十不等。最终的结论:如果不信佛、不烧香,这地方真没来头。
五台山号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因台怀镇四周五座山峰拔地而起,山顶平坦如台,称为五台山。东台望海峰上有望海寺,供奉聪明文殊法身,适观日出云海;西台挂月峰上有法雷寺,供奉狮子吼文殊法身,适赏月;南台锦绣峰上有普济寺,供奉智慧文殊法身,适赏山花;北台叶斗峰是华北地区最高峰,海拔3058米,其上有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法身,适观雪;中台翆岩峰上有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法身,适观气象。佛教信徒从台怀镇出发,顺时针先后朝拜南-西-中-北-东五台,称为大朝台,但全程百余公里,最快也得两天,非常辛苦。

俯瞰台怀镇,远处白云下面隐约可见的高台,就是华北第一高峰的北台峰,也是在台怀镇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五台之一。

在菩萨顶看对面的黛螺顶(有条土路马道上山的那个小山包,仔细看还可以看见索道的㾗迹,跟土路形成一弓形).

菩萨顶俯看台怀镇、大白塔

在黛螺顶俯看台怀镇和对面的主寺庙群,大白塔右例那一片延绵到半山的红色院落,就是菩萨顶
五台山上寺庙众多,顶盛时期大小寺庙有400多座,现在也还有五六十座,而且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合谐共生,交相辉即。五大禅寺菩萨顶(黄庙之冠)、显通寺(青庙首领,中国最早寺院之一,始建于东汉公元68年)、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建筑)、殊像寺(有五台山最大文殊菩芦塑像)、罗睺寺(香火旺盛之黄庙)全部集中在台怀镇的主寺庙群区,还是比较方便参观的。建议坐车到菩萨顶北门进,虽然有点逆行,但是这么走是下山,老人孩子没那么累。按照菩萨顶-罗睺寺-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殊像寺的次序依次游览。

菩萨顶全貌

菩萨顶康熙题写的“灵峰圣境”山门牌坊

菩萨顶山门前的108级台阶

大文殊殿前的康熙题字“五台圣境”

显通寺里的黄金屋

罗睺寺没开门,据介绍里面有两个石狮是唐代的,不得见

大白塔由元朝时尼泊尔匠人阿尼哥设计建造

万佛门就是大名鼎鼎的五爷庙,供奉龙王,原因是原来五台山酷热难耐,文殊菩萨借了东海龙王的歇龙石,使五台山气侯凉爽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龙王的五个儿子来闹,企图要回石头,被菩萨降服,分别坐镇五台,尤其是老五坐镇北台,专管气候雨水,保障这片土地风调雨顺。又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验,于是香火最旺

五爷庙规定不准自己带香火进入,但里面香火又最旺盛,自行脑补缘由

五爷庙的戏台,专门给五爷龙王演戏的,以取悦于它。
大朝台太累太辛苦,于是又发明一个小朝台,即在台怀镇的黛螺顶上,修一寺庙,把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就相当于把五尊文殊全拜了,俗称“小朝台”。这样就简单了,众多非笃诚游客就是这样完成任务的。上顶有三条路三种方式,南边大智路1080级台阶,步行攀登大概也就30-40分钟;中间是缆车,10多分钟就上去了;北边是土路,一般骑马上山。

背后就是五方文殊殿,“不等黛螺顶,不算朝台人”,咱也挣个名号
(四)第二站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位于代县城北的雁门关,扼守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的战略要冲,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水经注》记载,最早的雁门关在大同以北的阳高县境,因为是大雁南飞北归之地。只是后来战略原因逐渐南移,到了代县这个原名勾注山的地方。这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设置的雁门郡,是赵国名将李牧驻防匈奴之地,是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李广跟匈奴作战的地方,是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的地方,是大宋杨家将杨业战死的地方。

天险门的关前

关门上武则天手书的“天险””二字,其中天字的写法是女皇自造的字。其人不拘小节,经常造字,武则天的名字武曌的曌字,据说也是她自己创造的

悠悠青石板,诉说过去

关前的镇边祠,纪念着李牧等众多戍边将士

镇边祠内仰望雁楼

近处为地利门宁边楼,远处右侧为天险门雁楼

守关利器

仰望地利门

西城门威远楼

老长城的遗迹

关楼肃穆,发人深思
(五)第三站:应县木塔
世界上最高(高67米多)、最古老的木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有900多年历史了;抗战时还遭受了炮弹,亦岿然不动。
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门票60元

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空中燕鸽萦绕,最上面的“峻极神工”匾额是明成祖朱棣的御笔,下面“天下奇观”匾额为明武宗朱厚照的手书

应县木塔的正名是“佛宫寺释迦塔”,深受近代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赞誉

塔内佛像

大辽萧太后是应县人,成为太后后,在老家建寺筑塔

古广盈仓旧址,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应县官府的粮仓

古城墙遗址,为明洪武年间的城墙遗存
(六)第四站:北岳恒山、悬空寺
北岳恒山,是道教圣地。主峰分东西两峰,东峰这边天峰岭海拔2016.1米,人称“人天北柱”,主要是供人们登山、朝觐。能够在五岳中占得一席之地,除了山势巍峨,风光俊美之外,也少不了历史韵味、人文附会。最早是舜帝把恒山封为北岳,其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来过,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一干文人墨客亦到于此,金庸先生笔下《笑傲江湖》里的恒山剑派和我见犹怜的仪琳小师妹,更是在近几代人心里打下烙印。
西峰翠屏峰,主要是看山脚下始建于北魏公元491年的悬空寺,历经1500年沧桑风雨,其实比恒山本身更加地有名:它在2010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十大奇险建筑”,全木质的框架结构设计,在悬崖绝壁上利用木榫卯接的方式,把楼阁、亭廊、栈道嵌入山崖,稳固牢靠,巧夺天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李白手书“壮观”二字来表达世人对这个伟大工程的敬仰,徐霞客赞其为“天下巨观”。

恒山门票55门,缆车单程70,在前山望岳亭停车场停车,坐缆车上去,体力好的继续向上爬山;体力弱的顺着南行下山道,一路逛逛庙宇,看看风景,下到真武庙北岳行宫停车场,再10元钱1人坐景区小巴下来到望岳亭,这样不累

民谣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其实那马尾纯粹是为了缓解人们的恐惧心理的作用。它对结构的支撑非常有限。门票15,登楼100,要有排队的心理准备哟

恒山的土质就是如此

恒宗极天,通往东峰天峰岭的必经之路

俯看山下浑河水

对面的姑嫂崖

攀登之路还是艰苦

站在天峰岭,俯看浑源县城,元好问“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的气势应然而生

天峰岭俯瞰汤头温泉方向

恒山的通元谷的姐妹松、虎风口附近的悬根松、真武庙旁的迎客松等形态各异

文人骚客到恒山,在四处悬崖上镌刻铭文,累积下来不少

远眺悬空寺

悬空寺周围的山势

悬空寺周围的山势2
(七)第五站:大同云冈石窟
去年暑期拜谒了河南的龙门石窟,今年的山西行自然不会放过大同的云冈石窟。两个石窟虽然都是开凿于北魏,但北魏早期的都城在平城,也就是大同,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改拓跋姓为元姓,对推动民族大融合贡献甚巨,鲜卑也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消融。
因此云冈石窟的时间比龙门早。它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公元460年起,一直延续到魏孝明帝、公元524年,历吋60余年。最早开凿的是第16-20窟,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俗称“昙曜五窟”,造像为三世佛,面相祥和圆润,耳朵巨大,几乎长度相当于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的艺术精华,据说造像是以北魏初的五位皇帝的面相为蓝本塑造的。其它窟大多数是中期孝文帝迁都前开凿的,代表北魏最繁荣稳定时期的艺术造诣。少数如第4、14、15窟是迁都后的作品,逐渐变成小窟小龛,造像也”汉化”变得消瘦颈长肩窄

景区门口有昙曜高僧雕像,大门到第一窟还有较长距离,体力弱的需要乘电瓶车,单边15元,景区门票l20元。
不过要吐槽一下景区管理:1,售票大厅面积小,排队时间长,闹哄哄的,空调又不好,大热天买张票象蒸了盘桑拿;2,电瓶车搭乘站只管卖票,不管秩序,车来了比谁身体强壮、身手敏捷。于是乎小孩哭、女人叫、老人怨,短短半天,看到三起因为争抢电瓶车而吵架、打架的,尤其是动手打架的那两拨人,头破血流,还有什么心情旅游?固然有个人素质的问题,但作为5A级景区,这样的管理,是造成这些群众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当下,不仅不为民解难题,还不作为制造难题,景区管理者们,你们情何以堪?

标志性的第20窟佛像

昙曜五窟远景

左上:第16窟高13.5米,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呈说法手印;左下:第17窟交脚坐像佛高15米,损坏的有点严重了;右中:第18窟主尊高15.5米,身子中间刻了许多小坐佛,不过从第18窟的周围可以看出,这一窟是五窟中最豪华讲究的一窟;右上:第19窟高16.8米,是昙曜五窟里最大的一座;右下:第20窟,高13.7米

第20窟是云岗石窟的代表作,正中释迦佛坐像高13.7米,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形象雕刻,窍顶在辽代前就因地震等可能的原因而崩塌,成为露天佛像。

第15窟为后期迁都后作品,呈现小佛小龛状;中间黑洞,是可恶文物盗贼所作

中间区域远景,这个区域主要是鼎盛时期(中期)的作品

第7、8双窟分前后室,前室依崖建木制屋顶,前室门前雕塔柱

第2窟

第4窟也是迁都后民间开凿的小型洞窟
(八)第六站,大同
市区一日游:大同作为我国的首批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的积淀是丰厚的。作为有着“北方锁钥”之称的戍边前沿,战国时期一直是中原与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争斗之地;秦统一后,大将蒙恬在大同以北、以西修筑长城;后晋儿皇帝石敬塘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的“云”,就是指的大同;作为北魏初期的都城、辽金时期时期的陪都,明朝朱元璋第子代王朱桂的受封地,留下了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九龙壁、钟鼓楼等众多名迹。
华严寺建于辽代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于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修。华严上寺主要看大雄宝殿:进深五间,面阔九间。殿内正中有五尊主佛,人称五方(东南西北中)佛,各统治一方。中间三尊为木雕,左右两尊为泥塑。五方佛两侧的砖台上,立有二十座佛教的护法神,称为二十诸天。清代光绪年间工匠们又在殿内墙壁上绘满了巨幅壁画。华严下寺又叫薄伽教藏殿,殿身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结构严谨,表现出一种古朴、稳健的风格。殿内古香古色,气氛森严。佛坛上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三世佛”。三世佛周围有二十八尊辽代塑像,分成三组,由胁侍菩萨、供翥童子、弟子组成。其中尤以“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最为生动。四大护法天王并立两旁

大雄宝殿外观

辽代的建筑,牌匾都显得古朴沧桑

大雄宝殿内的一尊主佛

华严宝塔

下华严寺又叫薄伽教藏殿

号称东方维纳斯、据说是唯一露齿的菩萨,笑容非常诡异,是薄伽教藏殿的镇殿之宝。

钟鼓楼,琵琶老店的店址据说是当年昭君出塞时到达大同住过的地方

清真大寺

礼拜大殿顶栅上悬示的康熙圣旨

礼拜大殿掩映其中

九龙壁是明代王府的影壁

九条龙颜色、形态、造型各异

关帝庙大门

关帝庙主殿

关帝庙内的春秋楼

善化寺内大雄宝殿的门匾,可以一窥辽代建筑的风格

善化寺内的三圣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善化寺门口的五龙壁也不差
(九)第七站:王家大院。
晉商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一部《白银帝国》,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让晋商精明能干、让晋式的民居和富商生活,进入世人眼帘。大同游览完成,晋北的旅游计划便全部完成。沿二广高速一路向南,开启晋南旅游新征程。原本想着顺路,依次把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一网打尽、未曾想正好踫上国家旅游局宣布取消乔家大院5A级景区称号,停业整顿呢。于是果断删除乔家大院,从大同直奔灵石县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其实无论是历史、气势规模、还是工艺水平,都远高于乔家大院:它号称"民间的紫禁城",占地面积4.5万平米,是乔家大院占地4200平米的10倍余;它是静升王氏家族历经明清300余年修建而成,而乔家大院始建于乾隆1756年,要晚很多;它门票只要55元,而乔家大院138元,就是摘牌整顿之后,这两天重新开业,票价仍然高达115元;它商业氛围还算纯朴,不像网友们调侃乔家大院,花了一百多的门票,进去逛商业街,半小时就赶紧出来了。
这样看来,王家大院性价比还是蛮高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王家归来不看院"、"华夏民居第一宅",美誉多多。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形成两大相对封闭院落:高家崖和红门堡,两院间由一桥相连。建筑格局,前堂后寝,做到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高家崖有大小院落35座,主院均为三进四合院,红门堡则呈规则王字型分布了88个院落,风格各异。

55元/人的门票价格还是满亲民的

王家大院墙上的砖雕栩栩如生

王家大院的窗花木雕精美细腻

王家大院楼梯扶手上的石雕俏皮灵动

王家大院的主院落

王家大院主院落2

王家大院主院落3

高家崖的院落布局,远处是著名的绵山风景区,因为时间有限和老人爬山恼火的原因,仅在眼前,也只好放弃,留点遗憾吧

红门堡狭长的主道

红门堡规则的院落布局

建筑与光影的美1

建筑与光影的美2

红门堡的城门楼子

红门堡的护院城墙
(十)第八站: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名气很大,保存得也相当完好,与丽江大研古域、四川阆中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并称中国四大古城,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整座城呈乌龟形状,俗称"乌龟八卦城"。古城里有中国最早的票号-日升昌;有满足武侠迷愿望的华北第一镖局;有八百年历史的金代文庙;有目前尚存古代衙暑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县衙;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家花园;有相对完整的古城墙……游古城的心态一定要静,要慢,仰望仰望古市楼,在县衙里看看升堂问案表演,到文庙带孩子跳跳龙门、站站鳌头,进日升昌找长袍掌柜给开张汇票,在古城墙上走一走、俯看一下古城建筑,钻一钻小街小巷,吃一吃平遥牛肉、碗秃,在客栈的天井里啥也不干、望着星空发呆,一切那么惬意。

平遥古城门票125元/人,但并不是入古城就要买,而是进景点才需要,它包含了N多的票号、N多的镖局,N多的故居、纪念馆,还有县衙、文庙、城隍庙等,其实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两个大人带个小孩的话,买一张成人票就够了,根据各自爱好,各取所需地选择性进入,就好了,没有必要、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把所有的景点都一一走到。

古城客栈的夜晚,配合着灯光,仰望星空,还是蛮有意境的

客栈的天井

古城的各种老字号

远望古市楼

古县衙旁的听雨楼

古县衙署

文庙大门

敬一亭:取义《淮南子.诠言训》有云,“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里面供的敬一鼎

文庙里玩玩跳龙门

光绪帝曾经住过的地方,取名光绪行宫,如今经营着一家客栈

明清风情街

平遥古城北城门楼

城门口里的瓮城

古城墙1

古城墙上走一走

古城墙上望一望
(十一)第九站: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晋陕大峡谷,自然形成的瀑布。来山西最好去看,话说陕西那边也能看,但山西这边的观瀑位置更好,看到的是瀑布的正面,而陕西那边是侧面。一般看瀑布是从下往上看,而壶口瀑布是平视或俯视:滾滚黄沙水,注入一个收窄的壶口,涛声振聋发聩,水汽扑面而来,河谷雾气弥漫,黄水入壶前仆后继。

壶口瀑布门票100

景区交通车20

通往壶口的栈道

滚滚黄水

注入壶口,氤氲雾气

气势磅礴

奔腾而下

左侧的石头,像个乌龟
(十二)第十站:洪洞县大槐树
对京剧并不青睐,但《苏三起解》的唱段却耳熟能详: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由此知道了洪洞县,知道了明朝初年那一段让人心酸的移民史:明初由于刚刚经过常年战乱,人丁锐减;加之水灾、蝗灾,瘟疫等原因,广大中原地区大片村庄废弛,田地荒芜。为了维护统治基础,朱元章强行推行移民政策,强迫山西的人口往河南、河北大量迁移。故土难离啊!不愿离开的人们,被官府用绳索串连着押往目的地,中途要上厕所,就得请差役解开绳子,释放双手,这就是上厕所也叫"解手"的来由;故土难忘啊!总得记住些老家的物件、标识,给自己、给后人留个念想,于是想到了广济寺旁可能是汉代就栽种的大槐树,想到了树上的老鸦窝。“要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我家哪里住,大槐树下老鸦窝。”先后50多年的移民,使多少人远离故土、背井离乡。若干年后,清末民国初,一个叫景大启的人,是大槐树研究的创始者。积极在明代大槐树遗址旁建碑亭,牌坊,募集资金,编撰巜古大槐树志》,发起寻根问祖活动。
如今的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园,已是国家5A景区。但说实在的,也就刚好路过,时间恰当,刹一脚看看,否则真没必要专门来(除非是真回来寻根祭祖的)。就一人造、人文景观,真没啥意思。是为此次出游的第二坑

门票80,感觉不值

入园大门,选择大槐树根雕造型

根字影壁,“饮水”、“思原”

家字影壁

大槐树文化的发起者景大启

民间传说的第一代大槐树,说是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明初开始移民的时候,至少是1000多年了。但后来大槐树毁没了,人们在原址上建祠祭拜

这是第二代大槐树,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了,但也死了。树干灌的水泥,是假的

第三代大槐树是第二代同根滋生出来的,如今枝繁叶茂,韶华英貌,也有近百年历史

广济寺旁大槐树,让人们记住它
(十三)第十一站:太原
太原是山西的省会。此前对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环境,可能多多少少略有偏见,产煤大省,应该是煤尘扑扑、空气肮脏、pm2.5长期爆表;对山西的美女,以为风沙大、气温高、日照强,一定会使其皮肤黝黑、粗糙。但在太原,真颠覆我的印家:太原作为北方省会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那确实体现了地盘的大气,横平竖直、东西街南北路,规范宽阔,尤其是汾河边的滨河路,双向6-8车道,再加上生态湿地公园,沿着河边两岸展开,延绵近十公里,把太原的街道打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再说美女,太原的美女在北方女孩中应该属于整体水平偏高的,既有北方姑娘身材高挑的优势,也并无我想像的皮肤不好、黑、满脸疙瘩豆的现象。细细想来,我把它归结为山西人爱吃醋的缘故:醋能够养颜美容,可能还真是个道理。
太原也是个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都,有“龙城宝地”之誉,古称晋阳或并州。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还到哪里去打卡呢?除了每次出行必去的博物馆,我选定了另外两个点,一个是太原标志性古建筑双塔寺,一个是受“”晋祠流水如碧玉”中毒太深的晋祠。其它景点,不去也罢。
双塔寺又名永祚寺,有“文笔双塔”之誉,更被作为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双塔建成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们不是同时建成的,时间稍有先后,一曰舍利塔(宣文塔),一曰文峰塔。两塔均为13层,平面为八角形,全高一个5478米,一个54.76米,仅差2厘米;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但区别在于:文峰塔没有塔基座,设计上微微向西北倾斜,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文峰塔的外形上下直径几乎相同,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

寺门肃穆

牡丹园窥视双塔

大雄宝殿掩映其中

双塔耸立

爬上舍利塔看旁边的文峰塔
安排半天时间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是每次出行必不可少的项目:增长见识,了解历史,体验文化,欣赏艺术,非常好的学习体验过程。山西省博物院,就在市区汾河边滨河西路上,参观之余,在河边散散步,欣赏一下晋汾古韵,看看湿地公园、迎泽桥、漪汾桥,旁边还有个山西地质博物馆和太原市图书馆,有时间的话可以晃晃。

外观中规中矩

博物院进门大厅的晋韵特色和门口宽敞的滨河西路

青铜器:下面主图就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曲沃县赵村晋侯墓,西周时期文物,高39厘米,长30.5厘米。伫立回首的凤鸟,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鸟尾似象鼻。上左:鸮卣:商代青铜器,出土于石楼县,那个萌样儿像不像“愤怒的小鸟”?上中: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商代青铜器,石楼县出土;上右:鸟盖人足盉,西周文物,鸟盖、熊链、龙咀、兽把手、半蹲人为足

玉器:左上“玉神面”,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时代祭祀用的礼器;右上西周“玉螳螂”;左下:“玉鹿”;右下:清代“青玉双鱼纹洗”,中间:“玉头簪“

左上“孔雀绿釉刻花罐”,明代作品,出土于洪洞县;右上”绞化妆土玉壶春瓶“出土于朔州曹沙会村,绞化妆土工艺起于宋代;左下的“抹红藏式瓶”,是清宫廷赏赐给藏式喇嘛供奉祭祀用的器物,俗称“甘露瓶”;右下“五彩鱼藻纹缸”,明末清初的物件;中间是明万历年间的“孔雀绿釉蟠魑纹炉”。

左上是出土于洪洞县的西周兽首面饰;右上是占卜用的牛骨;左下是襄汾陶寺村出土的彩绘龙盘;右下是玉雕

当然博物院里还有大家的书法字画、宗教塑像,也少不了山西的民间艺术:皮影
晋祠是纪念周成王之弟姬虞的祠堂。传说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姬虞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称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晋祠有三绝,一曰圣母殿,宋代泥塑圣母像和良策的42侍女,是珍品;二曰圣母殿前木雕盘龙,我国最早的盘龙殿柱,也是雕于宋代;三曰鱼沼飞梁,在方形荷花鱼沼上架十字飞梁桥,建筑设计上是一突破。晋祠有三美,山美、树美、水美,确实有江南小家碧玉的园林景色的感觉。

“晋祠”二字为陈毅元帅所书。1959年,陈老总赋诗一首,概括了晋祠的历史和精华: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的水榭亭台,江南韵味,小家碧玉,温润爽朗

晋祠西南侧的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翰香馆

陈老总诗句“世民立碑颂统一”,说的就是当年李世民随他爹在太原起兵反隋,开创大唐盛世基业,龙兴晋阳

唐风晋韵,千万不要搞错“唐”并不是李渊李世民那个大唐,而是姬虞封在山西最早的国名为“唐”,后来他儿子把国名改为“晋”的;献殿是祭祀前贡品准备的地方,宋代的“老”殿了;右下的水镜台,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

圣母大殿

晋祠三绝之一的圣母殿,圣母像和42侍女泥塑,宋代杰作,色彩丰富,人物形象饱满,巧夺天工

晋祠三绝之二的木雕盘龙,张牙舞爪,形态万方

晋祠里的树,都有些年份了,稍不留神,就上千年。所谓周柏唐槐,真是树美典范。圣母殿旁的这两株柏树,其中的一株轰然倒塌,要不是旁边这株直立的给撑着,就砸到圣母大殿上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护。

难老泉,这名字起的好,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二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右侧这张图,泉水用处向下,形成三绝之三的“鱼沼飞梁”。
(十四)总结:随口占得打油诗作为2019暑期三晋大地游的总结。人说山西好风光,5 A 门票有八张。
平遥五台雁门关,云冈绵山皇城相。
洪洞槐树寻根祖,乔家大院招牌砸。
此番出游到五处,感觉各异自有主。
五台佛祖会怪罪,世人为何铜臭味。
可怜虔诚朝台客,喂肥景区黑心贼。
北魏朝代虽不名,历史贡献却不菲。
迁都改姓促汉化,云冈石窟耀华夏。
天险雁门关前风,吹动塞外草长低。
将士戍边思家乡,古往今来羌笛曲。
晋商文化在平遥,王家大院气势磅。
古城街道似龟形,左祖右社有门道。
大槐树下问祖先,洪洞县知解手场。
国人千里要寻根,哪似港独忘爹娘。古代建筑显神光,应县木塔造诣高。
堪比比萨埃菲尔,地震炮击亦不倒。
悬空古寺挂绝壁,木榫结构稳牢靠。
李白醉酒书壮观,霞客盛贊天下巨。
永祚双塔耀晋阳,华严宝刹慰平城。
晨钟暮鼓伴威仪,宝相庄严审诚心。
晋祠流水如碧玉,周柏唐槐宋献殿。
木刻雕龙立柱盘,圣母殿上侍女立自然风光在北岳,道家清修话无为。
恒宗极天揽日月,虎风口旁修松枝。
黄河奔腾到吉县,一不小心跟头陷。
黄沙黄汤灌进壶,雾气腾腾似水开。好像这就说完了,山西之行结束了。
总结留存回味计,来年再去写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