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凯旋论坛 >  老北京小吃系列三——爆肚

发表于 2008-04-26 21:5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9.1W | 回复 30
老北京小吃系列三——爆肚
说起这爆肚,不管你是北京人还是京外人,都听说过。描写爆肚最形象最有名得词句莫过于梁实秋先生在他的《雅舍谈吃》中谈到的:“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这段文字生动的描写了爆肚的十三种吃法,恐怕现如今您再吃爆肚没有几家能够给你爆出这么全来的了。
作为北京最具代表特色的小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而其鼎盛的时候是在清末及民国初期。听老人讲,当年在东安市场一溜能有7、8个摊子在卖爆肚。而当时比较有名的爆肚包括:东安市场的爆肚冯、爆肚王,天桥的爆肚石,门框胡同的爆肚杨,东四牌楼的爆肚满等。
爆肚上我们常吃的基本上属于“水爆”,而爆肚的原料又全来自牛和羊。其中,牛身上的包括:肚仁、厚头、百叶、百叶尖;而羊的则包括:肚仁、散丹、肚领、蘑菇头、肚丝、肚板、食信、蘑菇、葫芦。记得8年前去门框胡同的“爆肚冯”吃爆肚,跟当时的老板聊天,他跟我们说,爆肚最关键的是在“爆”上,水要量大、滚开,火力要极旺。材料入汤,三几秒钟便熟。像肚散丹5秒钟、肚板7秒钟,肚葫芦、肚领、肚蘑菇8秒钟……如果爆过了火就会老硬。另外,蘸的作料是由酱油、米醋、芝麻酱、香油、豆腐乳、虾油等配成,另外还要加葱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而这里又有东安市场和天桥两派之分,当年逛东安的有钱人多,这一派的爆肚口味清淡,像葱花,就放那么一点儿,有点儿意思就得;逛天桥的穷苦人多,爆肚口味就重,得加卤虾油酱豆腐
在这里要问各位,您会吃爆肚么?那位说了,吃谁不会呀,不就是拿着筷子往嘴里送么。其实,这吃爆肚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听我慢慢道来:首先你每次只能夹一块,然后抹着碗底,并且托着香菜葱蘸起调料入口。而且好的爆肚嚼起来要非常有齿感,吃的时候嘴里应该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如同在嚼黄瓜,这才说明您已经成为吃爆肚的行家了。

[ 本帖最后由 咪球 于 08-04-26 22:00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6.66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4.13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4-26 21:56    IP属地:未知

爆肚冯”扬名于前门大栅栏内的门框胡同。
  门框胡同宽不过四尺,旧京百姓却几乎无人不知,民谚曰:“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门框”之名可与京都几大繁华之地比肩,盖因其京味小吃深入民心也。访旧京耆老,时至今日,仍不乏对门框胡同的“白水羊头”、“褡裢火烧”、“豆腐脑”、“爆肚”、“奶酪”津津乐道者,还有人说曾在那里见过鲁迅、老舍的身影,而金少山、裘盛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更为门框胡同的常客,戏迷票友们在“豆腐脑白”或“爆肚冯”的铺子里遇上他们崇拜的名角儿在喝豆腐脑,在吃爆肚,早已司空见惯。可惜的是,门框胡同小吃诸家,早已于四十年前星散,当年倾倒了老舍和金少山的“老字号”,不知湮没何方?   后来就听说有新近兴建的“小吃胡同”应运而生。同时也听说“爆肚冯”的门面就在那胡同的入口处。   于是便兴冲冲地去一“品”为快。   踱入店来,寻一把椅子坐定,说了句类乎“店家,爆它一小盘肚仁下酒则个”之类的话———我上过不少号称“百年老号”的当,自认为还是先买一小盘尝尝为妙。   “店家”是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小伙儿。“普罗”大众的身板,儒雅温文的神气。接过我递上的钱,稍顷,端了作料和肚仁过来。   一箸入口,心中已自欢声雷动。   三下两下吃下了“肚仁儿”,又向“店家”要“肚领儿”,还是一小盘———这回不是怕它“假冒”、“伪劣”了,这回纯粹是我个人的习惯:我愿意让他一小盘一小盘地给我“爆”出来吃。若是一下子端将上来,豪则豪矣,不待吃完,已没了热气儿,哪如我一小盘一小盘地将那出水芙蓉般的鲜嫩,“细吹细打地受用”?   就这么,一小盘一小盘地点着吃。可乐的是,我还不知道可以最后结账,便一份一份地交钱。   或是我这吃法特别,或是我这交钱法儿可乐,对面坐的一位女士,不时地抬眼瞟我。看得出,她低下头去吃的时候,在偷偷地笑。   注意了我这吃法的,当然还有“店家”,不然,就没有了下面这戏剧性的一段。   我对写小说这行当,自视不过尔尔。“辞赋小道,壮夫不为”,干不了仕途经济者,始为“倡优同畜”的小说家。当然这是玩笑。不过,干我这一行的人,你别指望有谁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认出你来,这是确实的。说得更惨一点,你向人家说你是个作家,姓某名某字某某,人家能说“听说过”,那就算是给你面子。   因此,我从来不愿告诉外人我是干什么的,我怕人家说:“……哦,我……我好像听说过。”我会替他难过,更替自己难过。   然而,使我惊讶的是,一次一次给我把爆灶送过来的“店家”,居然犹犹豫豫地看了看我,问:“……您……您是不是……是不是陈……陈先生?”   “是啊。您……您怎么认得我?”我说。   “我……我在杂志上见过您的照片。”他说。   天哪,我竟然也有了一次歌星影星们的幸福遭遇,而且,这遭遇居然还就发生在我和专程要寻访的“爆肚冯”之间。   这“爆肚冯”的第五代,原来是一个爱读小说的青年。   第五代叫出了第四代,他的父亲,瘦瘦的,说话慢条斯理客客气气的老先生冯广聚。老先生过来和我寒暄,然后叫我坐下来吃,他坐在一旁,陪我聊。午饭时间已经过了,店里客人不多,恰巧就是向老先生请教的好机会。   冯广聚的祖辈即在旧京后门桥经营爆肚,名噪一时,清宫御膳房所用牛羊肚子,多为冯家专供。民国以后,“爆肚冯”移之前门廊房二条经营,不久,就成为了门框胡同小吃街的“奠基者”。听冯先生论其道,看他那肃穆端庄的神情,从容不迫的自信,窃以为至圣先师讲经论学也不过如此。先告诉我说选牛必选某处某种某龄之牛,选羊则又异之。再告诉我说刀工有裁工和切工之分;裁者,将小小牛肚按部位分开,肚仁儿、肚领儿、蘑菇头儿……各归其档;切者,宽不过韭叶,最要紧是必须横断纤维。又说到火候。牛羊肚部位不同,火候各异,全凭几十年之经验,细察色泽而决定成色,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恰到好处,最是难得。最后说到作料,冯先生莞尔一笑,说系为家中秘传,不足为外人道也。现在,作料之配置,全由他一人为之,问为何不传诸儿孙?答:非不传也,时机不到也。轻传之,儿孙得之易,失之亦不足惜。老祖宗的心血,岂可轻抛?……这老人讲的还是“爆肚”吗?是爆肚,又不是爆肚。你听明白了的,是“爆肚”,你好像隐隐能感受到的,是比爆肚本身更超脱的一点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咪球 于 08-04-26 21:59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0.87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7.32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4-26 21:57    IP属地:未知

附:京城老字号爆肚地图(以下信息有些是从网上摘录的,并没有家家落实,如果有出入希望您能够告诉我,我好去吃。)
爆肚满:牛街输入胡同,6路、50路牛街站。
爆肚宛:崇文门外东花市大街往东的白桥,地铁崇文门站106路电车磁器口站。
爆肚王:安外和平里中街29号
金生隆:朝阳区东直门内大街127号
爆肚冯:北京宣武区前门外廊坊二条39号
爆肚皇:东城区东直门外东湖别墅和金健饭店中间

[ 本帖最后由 咪球 于 08-04-26 21:58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5.19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5.03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4-27 11:3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沁泓 于 08-04-26 23:44 发表
看京味儿小吃介绍——爆肚
就是那大宅门里老七好的那口?
没错!就是那口!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4-27 11:3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杨梅王 于 08-04-27 10:39 发表
口水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
下次去北京,一定请咪球去坐坐!
太对胃口了!~~~~~
嘿嘿!先谢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4-27 11:36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尹天仇不知所措 于 08-04-26 23:29 发表
牛街的“爆肚满”也很不错
已经拆了!很可惜。牛街有“爆肚歪”,我们经常去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