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版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
社区日报-第7期,更多精彩互动资讯请收藏
【社区日报】。
图片是自己平时照的,随便发发
high park樱花
大女儿以前幼儿园附近的公园
现在家附近的湖边
加拿大时间现在还是母亲节,先祝愿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快乐,身体健康
谢谢各位捧场,还没开始就那么多观众了,压力山大。刚刚去了洗澡,现在开始写。
在爱卡很多年了,就算在加拿大的日子,也经常会上来看看大家吹水,也感谢二师兄和金翅,托两位的福都赚了点小钱。废话也不多说了,还是说点正事。
不针对某一人,但在爱卡,真的没过多久都会有看到这样的帖子,某某人说在国外什么什么便宜,或者在美国某某地方的房子才多少钱,这些比较其实是很片面的。当然,我在加拿大,美国情况或者有点不一样,但整个北美的大环境,国家政策都是大致相同的。如果你要拿美国郊区的房子比,你就应该拿惠州的房子比,不要老是拿美国郊区的房子跟深圳市中心比,而且这种听说回来的消息,会有很大水分,其实客观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已经导致很多东西不能太直接的比较,这点我觉得在房子上就特别明显。既然说到这就从房子开始吧。
住:
要比较的话还是要拿自己比较熟悉和来比较,我在深圳的房子是09年底买的,480万,185平方,在多伦多14年底买的630万人民币(当时汇率)左右。就像我之前说的,由于整个社会居住的环境很大的不同,要客观的去比较也是很难。
在深圳大部分人都是住小区高层,但是多伦多是以house为主(house在这边的分类可比国内要细多了),就像我深圳的房子是高层,多伦多是house(独立屋)。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说一下我多伦多房子的长相,占地8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有花园,泳池,双车库,这种房子我想在深圳观澜买卖到三四千万以上吧(为什么要说观澜,因为我多伦多房子的地理位置跟观澜差不多)。这里插一句,这边的house都是木头做的,就算豪宅也一样,没有砖头的,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看起来价格要比深圳划算很多,但是怎么说呢,因为大家都是住这样的房子,我也还真没觉得这边的房价便宜。
如果要比较,我觉得还是要拿市中心的高层跟我们的高层比,刚刚上网查了一下,在安大略湖边的condo(什么是condo?其实就是高层apartment,但具体跟apartment有些不一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了解一下,这里不展开谈了)价格大概是5/6万人民币一平方(现在的加币对人民币是1:5,历史低位),但这里的高层都是以小面积为主,大面积也有,但少,如果以单价来算的话我觉得可以跟红树西岸比较(为什么?因为红树西岸靠深圳湾,我查的condo靠安大略湖,感觉上差不多),应该还是便宜一点点吧,但也绝对没有“听说”的那么便宜。但是这里的无论house也好,condo也好都是要叫房产税的,我的房子一年要交3万人民币左右。而且condo除了要交房产税,还要交管理费,这个管理费可是跟我们国内的有很大的差别,像我刚刚查的一套80平方左右的,一个月的管理费要4千左右的人民币。管理费费为什么那么贵?因为这是包了水费和供暖的,而且通常这种condo的配套会很好,有恒温泳池,健身房,桌球室,娱乐室,party室等等。如果你还觉得贵,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加拿大的物价,还有人觉得很便宜吗?
那么加拿大其他城市怎么样呢?多伦多的平均房价是加拿大第二,第一是很多人听得更多的温哥华,而且温哥华的房价比多伦多要高不少,那么其他城市呢?另外一个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的城市是蒙特利尔,这个城市就不多讲了,因为是以法语为主,反正我去玩过很不适应(路牌都是法语),肯定没法生活,所以也不想讲。至于其他的城市因为中国人相对较少,而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喜欢生活在可以吃中国饭馆/逛中国超市的城市,所以很多人首选移民的城市都会是温哥华或者多伦多。
写到一半都不得不吐槽一下加拿大的网络,经常断线



,还贼贵,我一个月网络加电话加电视要300+人民币。来了才知道中国电信有多厚道。
说回我自己住的房子,房子大住起来当然爽很多,从小在城市长大真的还没住过这么大的房子,还有花园,夏天的时候可以在花园的游泳池边BBQ,小孩就在游泳池我跟太太就在游泳池边看着,这种生活是很惬意的,事实上也是这样。但是住大房子的开销同样也是很大,每个月杂七杂八花在房子上的开销大概就人民币壹万左右(不包括买东西),这里有些什么开销呢?刚刚提到的房产税每年30000+左右,每年的游泳池开关加上换一次水要4000人民币左右,房子每年规定要买保险(15000左右),草坪要请人护理,家里的水/电/供暖(供暖设备都是租的,还要月租费)/网络费/安防(大房子一定要做好安防,我家去年就给小偷光顾过一次),有很多费用想省我都是自己做了没请人(例如铲草(跟草坪护理不一样),铲雪等等),要不就不止上面这个数了。家里有请保姆或钟点工吗?这里大部分家里都不会请的,钟点工像我这么大的房子搞一次卫生要五六百人民币左右吧,其实没必要,家里买个irobot扫扫地就行了,因为房子设计的都很密封(家里平时都非常干净)。想想在深圳请的住家保姆,还有父母帮我们带小孩......想多了都是泪



还有一样补充一下,现在加拿大的房贷利率是2.xx%



房子想到的就这么多,以后想到了再慢慢补充,或者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再补充
说完住就说说行
先说买车吧,大家平时还是开车的多,对这边的车价应该比较感兴趣。
车价是毫无悬念的比国内便宜,一般都是国内的半价,我现在开的是infiniti QX60, 我是四驱有导航有四周倒车摄像头的版本,到手25万人民币左右。而且这里买车的金融产品做得非常好(为什么我要说金融产品呢?因为这里买车主要有两个分期的方式,一种就是我们国内常见的分期付款,另外一种叫finance,等于是租车,租几年的车还是还给车行,你有的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对于这两个方式,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有部分人做Lease的话可以在年底报税时抵税用)。像我的车,如果在北美信用记录好的人,可以不用给首期,直接给每个月分期就好了,而且跟房子一样,利息很便宜,1.9%/年,



。这个流口水了吧。但是也是有条件的,就是我说的,你要在北美有信用记录,而且良好,才会给你做这样的产品,我当时买车的时候没有记录,所以只好给全款了。



总而言之,买车的话,北美的确是比国内强太多了,而且美国比加拿大还要便宜一点。再说一个极端例子,这边卖的最好的车Ford F150,是13万人民币起



,国内的价格我不清楚,好像贵几倍吧。
另外补充一下油费,跟深圳差不多吧,现在我加的是6块多一升。
由于我是刚在加拿大考的车牌,所以我第一年的车保险费用就特别高,2万+人民币了
买车便宜,但是坐车就贵了。
先说地铁,15块人民币一次(无论多远),但是多伦多的地铁没有深圳发达,就算最远其实也没多远。另外就是公交,我住的市的公交无论多远(包括转车)20块人民币。大多伦多还有一种比较多人坐的交通工具叫go train,这是什么呢?给住在离downtown比较远的人坐火车到市中心,如果从我家附近的go train站坐到downtown就要 35块一次了,来回就要70.在downtown上班每天都这么折腾费用也是挺好的。
另外就是出租车,我刚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坐出租车了,不是富豪,因为带着老婆(大肚子)还有小孩,不想太折腾,所以花在这方面的钱比较多,第一次坐的时候从机场到市中心,可能大概20公里的路吧,三四百人民币左右。反正就算你坐再短的具体,基本上上车50+人民币是走不掉的。
总的来说公共交通还是国内便宜很多。
大家还是很关心
教育和福利的,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对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研究的
先说
教育吧
这边是14年免费教育,这14年怎么来的?上小学之前Junior Kindergarten两年,加上Elementary School 8年,Secondary School 4年,一共14年。这14年里面如果你读公立学校的话是完全免费的,如果私立的话政府可以返还给你一半的学费(这个好像是,不确定)。至于公立学校好还是私立学校好,这个真的不知道,不过这边的人好像比较多人倾向于觉得私立好(据说老师抓的严一点)。对加拿大小学中学感兴趣的朋友我介绍一个网站
*****
这个是一个比较多人参考的排名(以前没有私立学校的,现在有一些了,但主要还是公立学校为主。)
这个是我随便找的一个小学的作息时间
Period
| Times
|
|
|
Before school supervision
| 8:15-8:30 a.m.
|
|
|
Period 1
| 8:30-9:30
|
|
|
Period 2
| 9:30-10:10
|
|
|
Recess
| 10:10-10:40
|
|
|
Period 3
| 10:40-11:40
|
|
|
Period 4
| 11:40-12:20
|
|
|
Lunch
| 12:20 -12:40
|
|
|
Lunch Recess
| 12:40-1:20
|
|
|
Period 5
| 1:20-2:10
|
|
|
Period 6
| 2:10-3:00
|
|
|
Dismissal
| 3:00
|
这个是中学的
REGULAR TIMETABLE
Class
|
Time
|
Length
|
Homeroom/ Announcements
| 8:50 – 8:55
|
5 min
|
Period 1
| 8:55 – 10:10
|
75 min
|
Period 2
| 10:15 – 11:30
|
75 min
|
Period 3
| 11:35 – 12:50
|
75 min
|
Period 4
| 12:55 – 2:10
|
75 min
|
Period 5
| 2:15 – 3:30
|
75 min
|
基本上都是3点多放学。
小女儿睡到半夜醒了,哄了半天才睡

继续讲教育吧.....我知道肯定很多人感兴趣学校学的东西,还有课后作业,但很遗憾,我大女儿要今年9月才上JK,所以学校的东西我还真不了解,不过朋友反映功课不多是真的,所以想想国内的孩子真苦B,都那么晚放学了,回家还要那么多功课要做。对于小学的教育,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加拿大的,小孩子嘛,难道玩不也是童年的一部分吗?我一直觉得玩是童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这部分的时间都给学习功课给挤压了,做人有什么意思?反正我的数学初中以后的都没用过了,想想都不知道读那么多有什么用。
讲讲我家老大现在读的daycare,也许很多人不感兴趣,但是既然开始了,也是我比较了解的就讲一下。这个基本上是给上JK以前的小孩去的0-4岁,当然4+要上也可以,但因为小学的JK是免费的,其实大部分家长到了年龄都会送去上JK,daycare基本上还是两三岁的小孩为主,这个因为不是免费的,所以费用非常高,我老大现在一个月学费人民币就5000块了,包4餐饭,而且这边的daycare都是很小,回到深圳对比一下我家楼下的幼儿园,差距特别明显。学校教的东西也不多,基本上每天不是玩就是吃,不是吃就是睡......我家老大不会英语,送去就完全就是为了学语言的....其他东西学校教得都不多。
关于公立学校,有一点补充一下,这边的公立学校有分三种英文英语学校/法语学校/天主教学校,应该对于这里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留意英语学校居多。说到学校,大家关注的一样肯定就是房子,加拿大跟中国一样就近入学,所以就有所谓的学位房产生。
安大略省有3000+所小学(参与了网站排名的),700+中学(参与了网站排名的),基本上都是按就近入学,为什么是基本上,因为还有极个别小学有gifted program(天才班,这个是到了某个年级后要考试进去的)。当然好学区的房子要稍微贵一点,但绝对没有国内那么离谱,大概就比其他的贵10%-20%左右吧,而且基本上华人区的学校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像我住的richmond hill,基本上所有小学都是在1000以内了。而且是你在该区住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买房子(有租房合同也可以),所以学位房的价格不会特别高。我住的房子高中就很不错,全省第九,小学100左右,所以小孩的学业就不用担心了。


但其实客观一点看学校的排名,不是因为这些学校教育质量好,而是因为生源大部分是亚裔学生,家长们都很重视小孩的学业,考试成绩自然就不会差。感觉上这边学生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只要家长平时稍微捉得紧一点,学习成绩应该不是问题的。
当然除了小学中学,高等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国内外的大学都呆过,相对而言还是觉得国外的实用,在国内我一个学期可以上十几门课,但在国外,一个学期4门都觉得很大压力,整个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国外自己要在课外花的功夫要多很多,上网要找非常多的资料,去完成老师布置的assignment,国内的高等教育的缺点就不多说了。另外关于上大学的福利是这样的,大学的学费政府是不负担(但是学费比国际生便宜很多),但是在小孩出生之后家长可以帮小孩买RESP,这个是一个留给小孩18岁以后读书用的基金,每年家长可以存2500(加币),政府会补贴500(加币),等到18岁了这笔钱可以用来支付学费。如果没有买RESP怎么办呢?如果你没钱上大学可以申请政府的贷款,这个贷款在你上学期间是不用还的(而且没有利息),等你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再慢慢还,但这个时候要给利息的,不过也是低息。这些基本上是高等教育的福利。
从小到大语文都是弱项,平时还真很少写那么多字,可能很多地方写得不好,还请见谅。
继续写

关于福利
其实这个东西不太好写,因为都是关自己事的才了解,不相关的也没了解过。好吧,说说我了解的。
说说看病吧,
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看病都是免费的(如果不是的话非常贵,所以一般人会买保险,每次我父母过来我都帮他们买保险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庭医生,所有的病都是先去家庭医生的诊所找家庭医生看的,打个比方说我太太怀孕了,我们就要去约家庭医生看,然后他会转介给专门的产科医生,之后每次就去产科医生的诊所看病。一般都不会去医院,除非要动手术了,或者急诊(这里的急诊跟国内不一样,急诊的定义就是快死了,这是绝对的,我老婆试过头晕的很厉害去医院的急诊,结果等了4个小时才有医生来看,据说还算快的)
网络不行,刚刚打了很多字都没了

很晚了,今天先休息,明晚有空再写
中午有点时间,继续写。
吐槽完医疗系统,倒想分享一下还算不错的住院经历。老婆生小孩住了两天院(还是三天,忘了)。医院的费用是全免的,唯一我们自己掏钱包的是用每晚1000+的价钱换了一间单人房,环境应该来说还是比国内要好,而且这边住院医院都提供病人的三餐(其中竟然有咖啡和冻酸奶,老外真是百无禁忌)。住院期间有一次太太不舒服,叫了一个女医生过来看,她坐到了病床尾跟我太太聊了很一会儿,那时候的感觉特别好,在国内的医生很多时候都是站在床边跟你讲话的,在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温暖,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外有一样东西我感觉比国内要舒服的就是人与人之前的沟通交流,就像我发这篇文章一样,国人很多人就会想是什么目的,有什么企图......其实何必想太多,我也只是闷得慌,找个地方发泄一下罢了。
中间打断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看了我写的东西后会觉得我对加拿大的看法负面,其实总的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里的,我只是把一些现实的东西写出来,不像有很多人一说国外,就喜欢尽挑一些最便宜的东西、最便宜的房子、最高的收入去比较,我就从来没见过有一个人会比较加拿大啤酒和中国啤酒的价格,加拿大最便宜的500ml啤酒是10+人民币,看我们青岛750ml的要多少钱,只要国外的1/3吧,这只是一个例子,尽挑便宜的、做特价的东西去比是没有意思的。
另外对于我来说福利的重点就是我的两个小孩。有卡友回帖提到了牛奶金,这是政府给未成年小孩的福利,是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国家给的、省政府给的),因为是根据收入给的,我2013年报了收入,所以2014年的牛奶金大概是两人合计2000+左右。但我2014年是没有收入的,所以从2015年7月份开始我的牛奶金会提高很多,具体多少我真的不知道,帮我报税的人说得很高,好像有1w左右,但是我自己上税务局网站查的金额远远没有那么多。所以这个还要等到7月份我拿了补贴之后才知道。
至于其他关于钱方面的福利就基本上没我的事了,加拿大是67岁退休,退休后如果你是没有买RRSP(注册退休储蓄)的人,政府也会有钱给到你,具体金额之前上移民课有提过,但忘了,印象中就是大概够生活吧,其他多余的也没有了。
其实福利包括很多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一下子还真讲不完,例如社区的配套,这里基本上每个社区都会有小朋友的游乐场,其实就跟我们小区的游乐场差不多(面积稍微要大点),跟中国不一样,这些都是政府出钱的。还有就是大概10km以内都会有图书馆,社区中心(社区中心里面有游泳池、篮球场、溜冰场等等,要收费,但是不贵,游泳的话人民币20块左右吧)。每年政府都会提供很多课程给居民去学习,溜冰、篮球、太极、语言、烹饪、缝纫等等等等很多,要给钱,不贵,我报了一个6节的高尔夫球课程,1000人民币左右吧(但这个算比较贵的课程了),我小孩去学溜冰,6节课250块左右
大家对物价都很感兴趣,这里我打断一下,发一份这个星期打折的传单给大家比较一下
价格乘以5就是人民币,注意这个是打折的价格,这是一家比较便宜的超市,大家对比的是要选好参照物
今天在costco买了一个大西瓜,40+人民币左右,一袋香蕉8块人民币左右,这段时间矿泉水搞特价真的便宜,一箱15支的水才5块钱人民币,这是除了车和牌子衣服意外,我第一次觉得加拿大东西明显比深圳便宜
大家喜欢看图片,我就再发一点去年刚登陆的时候拍的
还是赶紧谢谢收入吧,要不都说我在黑加拿大了
先说说我自己一家
来之前我的年收入到手25w人民币左右,太太在银行年收入到手20w人民币左右,合计45w
我在加拿大还未开始找工作,不过现在正在留意了,相应的职位在这里税前50w人民币左右,税后不知道,算40w吧。老婆如果在银行的网点上班,这边算是低收入了,具体不详,估计比最低工资高一点的,一年15w人民币左右,估计这么低也不用交税了吧,就算税后15w吧,咱两合计55w。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家在深圳有保姆,太太可以上班,加拿大就不行了,没办法,老婆伟大一点只能做家庭主妇,所以家庭收入合计就只有我的40w左右。
当然,我的例子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说说整体情况
新的最低工资是11.25加币一个小时,按人民币是56.25一天,一个月算22天就是9900人民币,算10000吧。这个最低工资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意味着很多就业人员就是拿这个工资了,例如零售业的。这点跟深圳不一样,深圳的最低工资是2030,问题是2030在大部分行业根本招不到人,一般零售业都要2800-3200了。
有卡友会说,这里差别就大了,加拿大比深圳要多三倍,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在深圳一名很普通的打工仔,在拿着一个月3、5千的工作,有机会来加拿大的话我认为你应该过来,这边你会过得比深圳好。但是我觉得很多卡友的情况可能跟我的情况比较类似,还是用我的案例来比较会合适一点
介绍一下我家附近的社区中心,图片是网上偷来的



,社区中心非常漂亮,就在湖边
说到生活成本,不得不提这边的tips and tax
安大略省几乎所有有加工的产品和服务业,在付款的时候都要交13%的GST(这里包括5%国家收的和8%省政府收的),但是没有加工的产品是不用收的,例如超市买的肉、菜、水果和牛奶等等,但是餐饮,电信包括请人铲雪护理草坪等这些服务行业全部都要收。然后就是Tips,很多服务行业都有给消费的习惯,通常接触得最多的是餐饮,一般是税前的15%,然后还有出租车酒店的一些服务(例如房间清洁、门童帮你拿行李、代客泊车等)。也就是说,你在餐厅吃饭,本来100块钱的饭菜,你买单就要给128块钱,刚刚来到真的非常不适应,顿时觉得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是习惯了之后觉得还好。
这个星期白天都要上就业辅导课,晚上不能很晚睡,所以更新得就很少了。
LZ上的这个就业辅导课为期两个星期(分两个模块),政府资助的。加拿大政府在对新移民的帮住非常到位,例如这个辅导课,除了所有的资源由政府拨款资助外还有车费补助,如果坐交通工具去的学生车费是可以报销的,如果要带小朋友不方便的学生,机构还有免费照顾小朋友的地方。其实我在想,在国内的高校为什么不开展这些就业辅导课(或者现在有了我不知道?),其实很有用,讲了很多准备简历、面试的技巧,现在想起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写的简历,真的很好笑,如果当时能够有人像现在这样指导我的话我想我当时肯定可以收到N多offer。
其实在我移民签证下来之后,政府提供的这种资源就从来没有断过。在我们一家还未登陆加拿大的时候,政府已经在广州提供了一个两天给新移民的课程,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给我们,有关这边的福利、就业情况、学习情况。到了加拿大就更多了,光是专门辅导华人就机构就有两家(两个不同的机构,加起来光大多伦多就有10个网点了),另外还有专门针对就业的、语言的、弱势群体的等等。如果语言不过关的新移民,政府会有专门针对该语言等级的培训课程,对于专业知识不够的,还有跟大学合办的一些专业课程,以上讲得这些都是全部由政府资助。加拿大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让新移民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这部分工作做得特别好。
下一个模块分享一下当初LZ是怎么移民过来加拿大的,感兴趣的卡友可以参考一下。(但今天时间有限,明天要上课,只能周末再更新了)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的种类有很多,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亲属、难民等等,我身边接触到的都是技术和投资移民为主。在2013年以前,其实想要移民加拿大并不难,各行各业都有需求,投资移民的门槛也不高。但2013年之后整个加拿大国家层面的移民全免收紧了,还把之前很多积累的申请统一作废。加拿大政府在处理这次移民申请的方法我个人是觉得很无赖的,说白了就是这一大批人本来的条件是符合的,也提交了相关的资料,但政府一直没有处理完,然后等了很久就把这些申请作废了,这些申请被作废的人肯定很生气,当时有一些人就联合起来请了律师打官司,当然了,加拿大政府既然这么做了,它当然也是有法律可行的,打官司怎么可能打得过。其实我的移民申请本来也是作废之列,但是在我申请的后期转为了省技术移民提名(加拿大的移民申请有递给国家的和省的,两种申请的渠道是不一样的),所以侥幸移民批准下来了。
我的移民申请时在07年底递交的,最后的审批通过是14年初,8年时间,其实刚刚申请的时候也是没事做,看到条件符合就递上去了,谁知道后来竟然搞了那么长时间,不得不赞叹加拿大政府办事的效率(其实不只政府,整个加拿大的办事效率都是这样子)。就像上文提到了,我原来申请的是国家(联邦)的技术移民,但是12年底的时候安大略省政府发了一封信给我,问我要不要转省的移民(PNP),但是写给我的信里面也强调说,转不转是个人意愿,转了也不意味着可以更快拿到签证,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又补交了资料申请了省的技术移民。当然,现在看起来还好转了,如果没转的话就像其他人一样被“砍”了。其实转了之后还有一个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我补交的申请因为不齐,被整个退回了(如果资料不齐的话移民局不会要你补交,而是整份退回给你)。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收到,而自己又没有问(以为还在处理当中),就又耽搁了几个月,就这样,12年底的申请又搞到14年才正式批下来。其实批下来之后到底要不要来也考虑了好一阵,毕竟在深圳的生活我也觉得很不错,而且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申请也很不一样了,现在都有老婆孩子了,申请的时候老婆还是刚认识的女朋友。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吧,后来也还是觉得过来看看。但是到了现在你说我很喜欢加拿大吧,也没有。最起码一点,气候真的比深圳差太多了,有半年冬天都不能出门。
我的整个移民申请都是自己弄的,没有找中介,全部下来应该不到2w吧(包括申请费、落地费、雅思、公正等等)。有时间的朋友,我觉得最好还是自己弄,一来当然就是省钱不用说,二来很多中介不靠谱(最近有朋友在找中介帮他小孩申请学校,听了他说了我就觉得非常不靠谱,找了一间整个市倒数的学校给他),三来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说得难听一点,如果连自己申请都弄不来的话,真的要考虑一下以后来了加拿大怎么生存。
无聊贴一下社区的一些课程,第一个是55岁以上人群的(有太极哦)
33.11/8的意思就是33.11加币(大概160人民币)有八节课
下面这个是青少年的
最后这张是家里附近的儿童乐园
本来还想谈谈政治什么的,但好像比较敏感,不说也罢,反正我对政治的态度就是,全世界的政治家都一样,其实有时候能否有选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结果,新加坡有选举制度吗?表面上有,实际上没有。也发展的好好滴....呵呵, 不说那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写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遇到有趣的事情或者找到工作了再更新。谢谢各位的支持,点赞的、回复的、还有加分的、阅读过本文的,本人在这里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想不写了,今天遇到了一件事又想吐槽一下
小女儿的脚趾不知道给什么弄伤了留了很多血,由于是小BB我们俩都不知道怎么弄。在加拿大一般不是快死了都不敢去医院,就去了诊所(还好有一家星期天晚上9点之前还开门,很多周日或者晚上都不营业的,有事还真不知道怎么弄好),排了一个小时对,医生拿点水把伤口洗了一下,然后就开了下面这种药,看病是免费的,但药的价钱是200+

今天大女儿九月份准备去上的学校迎新,送了一大堆礼物给小朋友,女儿很高兴。在迎新上有个老师念了一首诗,觉得写得很好,听了以后顿时觉得为了下一代,选择在加拿大生活很值得,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Just Playing
When I am building in the block room,
Please don’t say I’m “
Just Playing.”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About balance and shapes.
Who knows, I may be an an architect someday.
When I am getting all dressed up,
Setting the table, caring for the babies,
Don’t get the idea I’m “
Just Playing.”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m expressing myself and being creative.
I may be an artist or an inventor someday.
When you see me sitting in a chair
“Reading” to an imaginary audience,
Please don’t laugh and think I’m “
Just Playing.”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 may be a teacher someday.
When you see me combing the bushes for bugs,
Or packing my pockets with choice things I find,
Don’t pass it off as “
Just Play.”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 may be a scientist someday.
When you see me engrossed in a puzzle or some
“plaything” at my school,
Please don’t feel that time is wasted in “Play.”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m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and concentrate.
I may be in business some day.
When you see me cooking or tasting foods,
Please don’t think that because I enjoy it, it is “
Just Play.”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m learning to follow directions and see differences.
I may be a cook someday.
When you see me learning to skip, hop, run, and move my body,
Please don’t say I’m “
Just Playing.”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m learning how my body works.
I may be a doctor, nurse, or athlete someday.
When you ask me what I’ve done at school today,
And I say, I “
Just played.”
Please don’t misunderstand me.
For, you see, I’m learning as I play.
I’m learning to enjoy and be successful at my work,
I’m preparing for tomorrow.
Today, I am a child and my work is play.
Anita Wadley
Edmond, Oklahoma
[
本帖最后由 加拿大马甲 于 2015-5-30 12:2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