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8-01 15:53 IP属地:未知
搜到了两种答案
圆颌针鱼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体长687—1040毫米。分布于日本、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的温带和热带海域,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
扁颌针鱼,Ablennes hians (Valenciennes, 1846) ,颌针鱼科扁颌针鱼属的一种鱼类。体细长而侧扁,躯干部背缘和腹缘平直,向后尾部逐渐变细。吻特别突出,向前形成一细长的喙。头长,口裂长大,背鳍位于尾部,体侧背上芳草绿色,腹下方呈银白色。
再搜颌针鱼目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鳍无棘,背鳍一个;侧线低位,与腹缘平行。大多是海洋鱼类,我国有鱵科(Hemirhamphidae)、飞鱼科(Exocoetidae)和颌针鱼科(Belonidae):鱼科的上颌短,下颌前伸成针状,两颌于相对部分具齿,常见种为鱼(Hemirhamphus sinensis),生活于近岸海区,是集群性上层鱼类。
颌针鱼科的两颌均延长如针状,外侧一列颌齿为稀疏的犬牙,我国沿海常见的是扁颌针鱼(Ablennes anastomella),活泼擅泳,为近海上层肉食性鱼类,肉味美。硬骨鱼纲。体细长,被圆鳞,各鳍均无硬棘,胸鳍位高,侧线位低接近腹缘,有些种类下颌延长如针状。主要为海产,也有进入淡水的,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中。例如:燕鳐(Cypselurus agoo)俗称飞鱼,胸鳍发达,长可达臀鳍最后鳍条,腹鳍也大,尾鳍深叉形,下叶大于上叶,由尾鳍迅速摆动,能使鱼体跃出水面,张开翼状胸鳍能在水面滑翔数十米,甚至可达150米远。每年春季到近海产卵,形成鱼汛,产卵后又分散到外海。针鱼(Hemirhamphus sajori)的下颌延长如针状喙,体细长,又名鱵鱼。
又搜到一个,,这个看着比较详细
扁颌针鱼 -扁颌针鱼
扁颌针鱼拉丁名: Ablennes anastomella
俗名:青条、针良(梁)鱼、双针鱼
分类地位: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颌针鱼科Belonidae、扁颌针鱼属Ablennes
形态特征:体细长而侧扁,躯干部背缘和腹缘平直,向后尾部逐渐变细。吻特别突出,向前形成一细长的喙。头长,口裂长大,背鳍位于尾部,体侧背上芳草绿色,腹下方呈银白色。
地理分布: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
生态及经济意义:暖水性凶猛上层鱼类,生活在近海浅水水域,以小虾和幼鱼为食。当温度、盐度适当时,每年5~6月在沿海各海口均能产卵,盛期为5月中、下旬。
鱼肉白色,鱼骨部分为翠绿色,鱼刺较硬,鱼线部内有一排横刺,鱼腹含成排斜刺。
学名小鳞鱵,俗称针鱼、马步鱼、青条、鹤嘴鱼、鱵姑娘等。据《山东省志·水产志》(1991年版)记载,“小鳞鱵……喜栖于浅海及河口,有时进入淡水,主要分布在海州湾、石岛沿岸、烟威近海、莱州东部以及滦河口一带,尤以黄县屺岛和桑岛近海为密集中心。”
每年五月中旬起,针良鱼进入大喷期,莱州湾沿海人家,总忘不了买些针良鱼尝尝鲜儿。针良鱼味道鲜美,价格低廉,民间向来有煎炸、醋焖、包水饺、汆丸子、晒鱼米等多种吃法。
小鳞鱵,,,,这俩字念啥,,,,

经济营养价值:属于海杂鱼。因其生长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资源易于补充,故常保持一定的渔获量。市场销价较低,受消费者欢迎。鲜食以油煎食之味佳,亦可加工成咸干品。
小时候常吃,当时便宜,,我一般只吃背上的肉,嫩啊,吃掉之后就是绿色的骨头,


肚子是不大喜欢的,小时候不吃鱼籽,,
前一段有街办的同事一起吃饭,带去个海鲜馆子,还是我们那的,,她个老家山里的,只照着看着过瘾的鱼点,花钱多不说,还一般般,第一次点的塔米鱼,,就是舌鳎,还是个大的,一条鱼花了600多,,真败家,,,第二次去,我直接点的青条杆,,第三次,呵呵,好像点的狗光鱼,,,第四次,,没第四次了,,回头老子自己去,谁都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