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十多年长途自驾经验的老驴,出发的日子已经不算特别。走之前除了把车子做了保养,带上必要的户外装备,补充一点路上的给养就出发了。
收拾行李的时候,本着可带可不带的东西一律不带的原则,尽量做到轻装简政。现在西部地区商业比以前完善很多,很多东西可以在当地根据需要采购。不过,如果去西藏偏僻地区,有几样东西还是建议带上:一是必备的药品,到了无人区如果突发疾病不一定有药,或者当地买的药不太有效,这次我带的药派上大用场了,后面再详述;二是手台,哪怕是单人单车自驾最好也要带上手台,以防路上遇到临时伙伴同行时使用,这次就是路上同伴没带手台而一度失去联系;三是拖车绳,救人或者被救都需要这根绳子,你不能指望别人随时带着拖车绳来救你。
摄影器材我还是带全了,单反、无人机、Go Pro等。本来以为这次穿越为主,不想那么麻烦,全程使用华为手机拍摄(允许爱国一回,在此植入一下),但是事实证明,手机确实成了主要的拍摄工具,但目前依然代替不了单反相机。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次全程没有怎么使用Go Pro,而前年走丙察察,Go Pro还是主力摄影器材之一。或许,这跟无人机航拍的兴起不无关系,大家人视角镜头可能都不爱看了,有时间都在放飞。
由于这两天都是赶路,也不着急,跟着上班的车流一路慢慢往前走。路过静安寺,庄严肃穆的佛塔下衬托着大都市的繁华,寺庙能在这最繁华的中心城区立足,不怕受七情六欲腐化,牛!想想西藏很多寺庙往往寻找特别偏僻的地方,就怕世俗的红尘打扰了修行的氛围……拍个照留个影做个对比,这次西行也算去到圣地感悟人生的真谛……阿弥陀佛,保佑此次西行能够胜利凯旋。
或许虔诚之心感动上天,阴郁的天空也开始放晴了。我这还真是从国道318起点开始,顺着滚滚车流一直往西,从最东部的沿海地区,直到西部边疆,几乎横跨整个中国,搁以前还真不敢想。中国从自行车时代一步跨越到车轮上的国家只用了20年,奇迹,祝愿祖国继续繁荣昌盛,预祝70华诞活动圆满。
出城以后一路狂奔,很快到了长兴服务区。十年前第一次进藏的时候,江浙沪的伙伴们就是在长兴服务区集合。也好,下去怀旧一下,可能不属于热门地区,我觉得服务区变化不大,哪像现在的网红苏州阳澄湖和无锡梅村服务区,那叫一个天翻地覆,完全已经脱离服务区的概念,成购物休闲集散地了。后来从新疆返回正好遇到十一黄金周,车子多到根本停不进去。

图:阳澄湖服务区
想起随身带着以前我们远征队的群标,赶紧把群标贴上。贴着牛头的标志,当年走西藏有惊无险,顺利归来,这次也希望能够带给我好运!
此时接近中午,就在服务区随便吃点,来个排骨面吧。坐等面条端上,一咬我的妈呀,排骨又硬又柴,估计不知道回锅几回了。刚想扔下走人……且慢,算了,看在现在猪肉涨价的份上,再努力啃啃吧。我发现内地服务区的快餐口味大都不敢恭维,手艺也是十分的简单和粗糙。后来在巫山服务区吃了一碗重庆小面,也差点颠覆我对重庆小面一贯的好印象,没有一点小面的香辣味道,番茄还巨酸无比,不知道是馊了还是当地特殊加工工艺。突然想起起万能的五芳斋,什么时候把连锁店开满全国服务区吧……哦,对了,北方人不吃肉粽子。不过,有次过绵阳,在服务区吃了一碗龙抄手,还是意犹未尽的,让人惊艳,只是这样的服务区美食得要碰运气。
每次从上海出发去西藏,到成都那2000多公里冤枉路是逃不了的。路是一样的路,所以每次途中的落脚点尽量想不重样,也挺好,这些城市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特地过去,利用中转的机会可以走马观花。上次选择了荆州,感觉不错,关羽大意失荆州,听了很多,总算能有机会到了现场。这次本想选宜昌,因为三峡景区在我们小时候那是神的存在,现在随着大坝的建成,三峡旅游的影响力反而弱了,在宜昌落个脚也算神游一下。不过,很快太阳西下,神游宜昌的愿望估计很难实现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仪表盘的灯光亮起,一个人开着车静静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有一种坐在飞机驾驶舱的感觉……哦,屏太多了,晃眼。当时买车的时候车载导航还是高配,现在几乎不用了,地图要用光盘更新,而且还没有实时路况和最新的POI,只能选择外挂了。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什么东西要一步到位几乎不可能。好在我的霸道小黑跟了我八年,南征北战,除了消耗品,一个零部件也没有换过,只要国标不强制,我们再战八年。
过了武汉以后,就近选了仙桃市入住,一是离高速近,二是名字好听,对了,这地方出桃子吗?酒店挺好找,入住以后赶紧去超市买点东西,看着苹果不错买了几个,哪知道这些苹果就成了我在藏区的神仙果。平时不怎么吃水果的我,在高原恶劣的环境中,竟然对水果特别钟爱,估计是身体需要补充维生素了。同志们,进藏区艰苦地带之前,千万要买点苹果,吐血推荐。买完东西再看周边已经没有什么能打尖的地方,还好有肯德基爷爷陪着,炸了两个鸡腿充饥。窗外的广场上闪着五彩的亮光,旋转木独自寂寞地上下奔腾……脑子不由地穿越回小时候逛公园的情景,各种彩色灯泡和气球……那种简易的游戏装置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路边已经很难见到,迪士尼乐园的游戏肯定更加高级,但从没有像现在,让我在黑色的夜幕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第二天继续上路,经过宜昌的时候有两个选择,常规的是走G50沪渝高速去恩施方向,另一条是北上走G42沪蓉高速去巫山方向,我推荐走G42,路程差不多,相对车少一点,而且路费还便宜些。
从上海到湖北宜昌之间,属于平原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带,几乎没有大峡谷。但从宜昌开始,地势迅速抬高,出现了壮丽的长江三峡,一路上也是层峦叠嶂。沿着G42走基本上跟长江三峡平行,有时间的话可以随时下去领略一下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了小三峡收费站进入重庆境内,发现山城的名头不是盖的,很多城镇都修建在山上,不经意抬头一看,恍若天空之城,这视野肯定太无敌了。不过,还是禁不住想,这些山体稳定吗?万一垮塌……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人家或许还觉得东方明珠不稳当呢。
进入重庆境内,高速限速提升到了100,总算可以稍稍奔放一下。湖北境内的高速山路一律限速80,哪怕是山谷平缓地带,一样是80,实在太憋屈!哪知道后面进入四川境内,高速直接就放到120,太爽了!不过,我为了完成不吃一张罚单的目标,严格执行限速规定,这也让我晚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快晚上10点多才到达成都。

一律限速80的湖北高速宜昌至重庆段
这回来成都没有住到市区,而是选择了南郊的安仁古镇,其实是为了内心的一个情结,那就是 “恶霸地主”刘文彩。从小看《收租院》,想亲眼瞧瞧这老爷子残酷剥削贫下中农的丑恶罪证。还有一个就是想参观一下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不容易啊,散尽钱财收集各种文物,一腔热情只为能够留住历史,教育后人,佩服!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是成都的江湖情兄弟李老师,在群里得知我要进藏路过成都,一定要给我接风洗尘,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很久,而且安仁古镇又在成都几十公里外的郊区,让他回家别等我了,可还是在古镇等我,一定要聚一聚,真兄弟!由于时间太晚,镇上的饭店很多都打烊了,好在还有几家火锅店,要得,这两天好不容易可以吃点大餐了。
江湖兄弟特别羡慕我能走这一趟,他现在担任企业高管,家里还要照顾,杂事甚多,没有这么长时间去放飞自我……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看你这花名起的,呵呵。不过,还是特别感谢江湖兄弟真挚热情的款待,也祝他工作顺利,以后有机会再一路同行。
因为今天按计划要赶到甘孜县,十几个小时的路程,而整个安仁古镇如果要细细看下来估计两天都不够,江湖兄弟劝我下次再来吧,肯定来不及。由于昨天半夜到的,跟鬼子一样摸黑进了村,黑灯瞎火也没特别的印象。第二天起床推开门,自己住的民宿还真是在复古的民国风情街区里面,犹如穿越回那个动荡的年代。
到了陌生地方,我喜欢四处转悠,尤其是当地人居住的地区,感受一下本地的生活气息,同时寻觅本土特色的美食。既然来了天府之国,更加不会放过。出了酒店大门,外面飘起了小雨,正好多了一份怀旧的氛围。这片区域处于古镇核心区的外围,是后来修建的民国风情特色街,石头路面的街道上还铺设了电车铁轨,特别适合喜欢穿旗袍的大姐来这里拍照展现风采。
说起安仁古镇,其实也不是很古,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尤其是以刘氏家族为代表的当地军阀和乡绅在民国时代积聚大量财富,扩建了很多中西合璧的私人庄园和公馆,一个镇保存有27座民国时期的公馆,比南京还多,同时又把川西民居和欧式建筑风格巧妙融为一体,这是安仁古镇的风貌特色。
安仁的公馆除了刘氏庄园原本建在镇外的林盘,其余很多都建在树人街附近。因为这条街通往文彩中学校门,所以取了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寓意。树人街上的公馆非常低调,走在石板路上,两侧都是当地木板门拼接的铺面,不注意看以为跟别的老镇商铺没啥两样。其实,这些公馆的门楼都深藏在那些铺面的黑漆大门和狭长甬道的后面。其中,刘元琥、陈月生等公馆最为宏大精美。这些公馆一般有三进或四进院子,相互独立,横向并排。黑漆大门两边都辟做临街的商铺,店铺的深度与甬道的深度几乎相当。怪不得,我一路逛过去,一开始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很容易走过错过。有些以前的公馆和楼舍现在都被改造成特色民宿,可以体验一下住在深宅大院的感觉。
沿着树人街再往前走,就会看到一所学校的大门,上书“宏文中学”,其实这就是当年刘文彩所建的文彩中学。学校建于1942年,当年是按照一所大学的规模建设,有40多栋建筑和400米标准跑道,耗资200万美元,规模宏大,设施先进。学校建成之后,刘文彩立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任何产权。不过,现在的文彩中学已经变成一所国际学校,还是一所贵族学校,普通收入家庭估计很难有入读的机会。当年我们要打倒的土豪劣绅,不知道九泉之下会不会觉得自己这锅背得有点……不说了,都是为了祖国花朵,我们国人为了孩子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买了学区房也要上。
不过,现在的古镇都摆脱不了商铺+老宅的固有模式,有点同质化了。有些古镇没什么优质资源,都是后来的仿古建筑,主要靠各种商铺撑门面,平时门可罗雀,很多难以为继,如果再收门票那就等于自戕。现在人也不傻,立个栅栏就收费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安仁古镇应该感谢刘文彩,这个当时我们恶批的阶级敌人,死了那么多年,还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大财神。
饶了一圈风情街,只有风情,没有美食。好在旁边不远就是居民区,那里的街道才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大街上卖着人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居然还有铁匠铺,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多见了。
走着走着大老远居然闻到了油条的香味,这才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饥肠辘辘的我顺着那个香味就快步迈过去。一面鲜黄色“陈油条”的幌子下,一位年轻的老板娘正炸着油条……
我一直觉得最好吃的豆浆油条,不在城市的路边摊,也不在连锁店里,而是在乡镇的集市上。豆浆应该是浓郁的,豆汁比例恰到好处;油条是松脆的,入口即碎,不残留一丝发僵的面团……。果然,油条一入口,立马让老板再拿两根……撕开泡进滚烫的豆浆,浸满豆浆汁水的油条舀入口中,香、脆、甘、糯,就是那种记忆中的味道,嗨,幸福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看到店里还有龙抄手,马上再来一碗。豆浆油条的香甜,配上抄手麻辣的刺激,居然一点也不违和,气氛非常融洽。这是我最近吃过的最好吃的早饭了,没有之一。
享受了一顿本土的美味早餐,已经九点多了,想尽快赶路,但还是放不下刘老爷子,小时候种下的革命火种就是生生不息啊。算了,忆苦思甜一回再走,大不了再半夜到甘孜。
刘氏庄园包含刘文彩、刘文辉、刘文成等哥几个的公馆,都是围绕刘氏的祖屋兴建。其中刘文彩公馆规模最大,占地12306平方米,建筑面积6571平方米,共有27个天井,205间造型各异的房屋。由于整个刘氏庄园的公馆出入口众多,各个雕梁画柱,气派非凡。以致我拍了一个好看的门楼,里面居然是厕所,哈哈。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刘文彩公馆,正门朝向东北,是一座不规则的封闭式多院落组成的近代公馆建筑群。公馆主要由前院、逍遥宫、书房、花园、后罩院等组成。前院是一个二进院落的四合院,后院南北为住房、贮藏室、佛堂,逍遥宫是一个敞开式花园庭院,后面为书房院,书房院之后为后罩院,雇工住房、厨房、鸦片库房等就设在后罩院之中。
刘文彩公馆现在已经辟为博物馆,包括雇工院、生活现场、收租院、小姐楼、文物珍品馆等几大主要区域,进入大门以后看到一幅匾额,上书“李相平泉”四个大字,典故出自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洛阳建平泉庄别墅,把自家宅院比作相府的别墅,可见当时多么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公馆内基本复原了当时刘文彩及家族成员的主要起居空间,生动再现了这个川西富豪家族当年奢靡的日常生活场景。

图:内花园

图:桂香厅,刘文彩和家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前面内花园种植金桂,每年八月盛开,花香漫园。

图:中式会客室

图:西式会客室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刘文彩的卧房,无论是龙抱柱大花床还是床前的柱子,皆镶嵌有黄金,确实流光溢彩,比皇帝龙床还要奢华。据说此床耗资相当于百亩良田的田产打造,奢侈至极。不过,社会进步还是会让现代人比前代人享受更多物质文明,你大财主再有钱,也只能把金子往床柱子上抹,你用过苹果手机吗?呵呵,面对人家的豪宅阿Q一下。
刘文彩一生娶了五房太太,只有填房杨仲华育有子女。他曾经最喜欢的三姨太凌君如,据说是烟花女子,后来也离他而去,最后只有五姨太王玉清照顾他到终老。王玉清嫁给刘文彩时非常年轻,以前批斗刘文彩时,一直说是大地主强行霸占的民女,不过王玉清后来自己承认是自愿的。嗨,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涂抹的画布,涂到后来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我们以前疯狂批斗的人,现在反而是我们很多人努力要成为的人。

图:三姨太凌君如的卧房

图:五姨太王玉清的私人浴室
想到这,我更加迫切地想找到以前关押农民的水牢。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庄园里面,总算在一处黑暗的库房中找到了“水牢”的原址。其实,这里原本是一处烟土库,根本没有水牢,都是后来为了宣传需要人工造景。据说当年有个叫冷月英的妇女在忆苦思甜报告会上述说自己被关进水牢的悲惨遭遇,八十年代有记者追问她,她转身就走。后来有关部门也求证过五姨太王玉清,她否认有水牢的存在。于是1988年主管部门拆除了有关装置,粉刷覆盖了墙上的“血手印”,恢复库房原本的面貌,还历史以真实。

图:以前被塑造成的“水牢”
庄园的后院现在仍旧陈列着著名的泥塑群像——《收租院》,我们小时候学校组织参观过在上海巡展的《收租院》,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收租院》是1965年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和部分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以情节叙事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作品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我们现在再看《收租院》时,可能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因为从历史角度看,《收租院》虚构事实,造成了大众对刘文彩以及那个时代的误读。
刘文彩公馆整体为川西坝子建筑风格,但融入了很多西方建筑元素。庄园内拥有多座雕花门缕,每一座门楼上的雕刻都非常的精美,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文物及艺术价值。靠近庄园的出口处有一座小姐楼,又称之为“绣楼”,入口处的牌楼非常气派,两侧的门柱为朱砂色,其余为青砖色,经历近百年风雨侵袭墙壁上已布满黑色的苔藓,但置身门前,似乎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辉煌。在门楣之上刻有“祥呈五福”四个大字,字上端浮雕有一朵圣洁的白色牡丹花,有雍容华贵之意。
小姐楼内院的门楼上,装饰有精美的灰塑。灰塑是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在建筑物的墙壁、屋脊、门楼上创作的形似浮雕的工艺,它是岭南传统建筑的装饰工艺,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多建于祠堂、庙宇和豪宅,民国时期在四川民居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建筑和内部陈设非常精美,我一度以为,依着刘文彩这样的历史地位,他的老宅早已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目前的公馆是当地机构为了发展旅游后来进行仿制复原的。但经过求证公馆工作人员,得知这些建筑和家具大部分都是原物,觉得能经历“反四旧”运动和十年浩劫不受破坏太不可思议。其实,刘文彩作为恶霸地主的典型可能太出名了,当时需要保留一所鲜活的罪证来教育群众,另外,解放后这里一些建筑和庭院曾经也是西藏军区的办公场所,属于军产,这反而让这座极具建筑和文化价值的民国庄园得以保存。这一点非常宝贵,因为中国朝代更迭频繁,砖木类型的建筑很容易受外界破坏,遗留的真迹太少了。喜欢建筑和历史的朋友,以后路过成都,建议抽时间去看一看,绝对值回票价。
走马观花参观过刘氏庄园以后已到中午时分,建川博物馆只能留待下一次了,于是回酒店取了车匆匆上路。本来走317可以直接走映秀那条线,由于前段时间发大水,冲毁了道路,只能走康定从新都桥那边绕过去。好在现在成都到康定已经全程高速,原本要走一天的路,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安仁古镇处于成都西南,正好顺路。车子驶出成都踏上西去的山路,原本阴郁的天空突然艳阳高照,顿时神清气爽。
当年的二郎山隧道已经变为来回双隧道,大渡河也建了斜拉桥,连续几十公里的上坡路穿越几十公里长的隧道群,中国不愧是基建狂魔。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建设高速公路,估计也只有中国有这个气魄和胆量。
到了康定,从高速下来,看到高架路还在一直往前延伸,不知道会造到哪里。有说法会一直到拉萨,那太难了,要造也是青藏线更适合。
为了赶路,到了康定也不停留,快速穿城而过。现在的康定今非昔比,以前那个小小的县城,现在也是高楼林立,从路边行人的打扮也能看出川西藏区跟内地的差别越来越小的,很多川西的年轻藏民也被彻底汉化了。
现在进藏的路比以前好走,但是感觉一路磕头进藏的人少了,各种进藏的形式和工具多了,4个轮子的也有新品种,你看还有穿滑轮进藏的。
快到新都桥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天色也阴沉下来,看来要下大雨的。路边的草原上开满了格桑花,十分漂亮。牧民牵着马不在放牧,而是供游人骑马拍照,这也成了附近很多牧民收益良好的副业。
经过塔公草原,远处出现木雅金塔和雅拉雪山的身影。由于当年在此地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想下车拍个照留个纪念,刚往坡上走了点,就有藏民过来说要收费……以前这地方四周都是草原牧区,怎么现在也围起来收费了?呵呵,怪不得现在很多驴友不得不往西部更偏远的地方跑,都被商业化的浪潮逼的。算了,不过去了,重新坐回车里远远给雪山木塔拍了个合影匆匆离去。
雪山被厚厚的云层笼罩,加上临近傍晚,完全没有显出它俊朗的身姿。天气好的时候,应该非常壮观。眼前的木雅金塔,是1997年竹庆寺活佛多吉扎西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于此灌顶布法,捐献了一百公斤黄金修成的佛塔(活佛太有钱了)。金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观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环绕的中心,藏语称“古汝塘”,意为“莲师道场”。

图:晴空下的雅拉雪山,摄于2009年5月

图:一百公斤黄金打造的木雅金塔,摄于2009年5月
木雅金塔的附近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我们09年曾经在这里吃过一次牧民的牦牛酸奶,拿个勺直接从发酵用的木桶里舀的,那个滋味让人终身难忘。微酸的口感带着非常浓郁的奶香,醇厚润滑,绝不是拉萨布达拉宫那家网红店的酸奶可以比,现在不知道那户牧民还在不在。
夜幕很快降临,还有几百公里路要赶,早上的忆苦思甜活动耽搁了太多时间,于是决定调整计划,今天就到炉霍歇脚,第一段路程318国道暂时告一段落,明天从炉霍出发,就将正式踏上317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