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伊兰特论坛 >  小混混四川行之一——(乐山)篇

发表于 2007-09-23 15:57    IP属地:未知

查看 19.9W | 回复 24
小混混四川行之一——(乐山)篇
本系列全部篇目:


小混混四川行之一——(乐山)篇
小混混四川行之二——(成都)篇
小混混四川行之三——(峨嵋)篇
小混混四川行之四——(黄龙)篇
小混混四川行之五——(九寨)篇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下图为我拍到的两江汇流,可以看到两条江水颜色不同,黑黄两色还是比较分明的。


[ 本帖最后由 爱卡小混混 于 07-09-27 13:47 编辑 ]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5:58    IP属地:未知

乐山大佛山门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0    IP属地:未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乐山大佛外围,发现了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有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犹如天造地设,毫无人工刀迹斧痕。

    这是我拍到的“巨型睡佛”,手机拍摄,且天气不好,不是很清晰。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2    IP属地:未知

    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2    IP属地:未知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3    IP属地:未知

仰望大佛,感受其威仪!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4    IP属地:未知

高吟佛号!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05    IP属地:未知

有句话叫“临时抱佛脚”,不过这个佛脚你是说啥也抱不过来啊!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10    IP属地:未知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23 16:11    IP属地:未知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位于凌云山灵宝峰上,故名灵宝塔,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


[ 本帖最后由 爱卡小混混 于 07-09-23 16:20 编辑 ]
我只是个小混混,各位老大表欺负俺喔!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