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11-12 19:30 IP属地:未知
查看 36.1W | 回复 86
将得瑟进行到底。今天《名车志》访问我来的
北京又是大雪天,下午停了,约好的名车志的人来找我了。
他们是上周问我的,问我乐不乐意,我想都没想就说没问题。将得瑟进行到底,反正我也喜欢汽车,平常就老看名车志,一听这事,美的不得了。也没搞清咋找上的我。 可能起亚推荐的,也可能4s推荐的,可俺跟商家并不认识,亦或我在这最近太高调了,没想到还引来了此事。
雪又盖上了我的车,他们来电时,我手忙脚乱的准备赶紧去把馒头从雪里刨出来再洗洗。 摄影师听闻我还没有刨雪,让我不要动,从我扫雪就开始拍。
此杂志还是很负责任的,不是为了走形式草草了事,两人很当事的商量怎么安排。我很乐意依从。
后来记者上了我的车,摄影师开着他们开来的奔驰GLK前面带路,我们往机场方向某河畔野地行进。记者小哥儿做到了我的车上,访问就是这样开始的。
至于问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车上聊了什么,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无非是些大家肯定能想到的诸如选车等问题,还有优缺点。在这方面我肚子里一向话多,我特别乐意和别人谈论汽车,周围很多朋友知道,包括此坛笨牛TX(此TX买馒头就是我忽悠的)。 我明白这是一场商业行为,所以较理性客观。当然,我华山派乃天生练贱料,说起自己的车必然多多夸赞。我想我可能买了任何一款车都会这样,很有缘分的是我买了索兰托。没准厂家就是在论坛上看好了我这点。我所说的一切,我想未必能成为呈堂证供。商业运作模式意味着,可能我说的话,未必会写在最终杂志上,至于最后写了什么,就要看。。。。了(省略若干字)。
其实一个记者怎么写一篇汽车评论或访谈报道,未必完全取决于商业。 文字的表达可以传达很多意思,这要看笔者是否内心喜欢这款车,如果不喜欢,即使编排也未必能传达清晰的意思。我想,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这些。
记者小哥儿很懂汽车,这得益于他们大量的常年接触各款汽车的职业。我很羡慕他们,倘若年轻时候能有这么多选择职业的机会,我也想靠拢和汽车相关的职业。 他说他们好车和普通国产车,全都接触过,试驾活动很多,这类车主访谈也很多,想象起这些内容,不免口水横飞。俺们评论了好多同级SUV的优劣,四驱系统哇,设计啊,质量啊,也许俺们想法并不一致,但我想小哥都听进去了。他还拿着录音笔,导致我一边开车一边下意识的声音很大,我几乎路都没看,就稀里糊涂的跟到了河边一篇沧桑且白雪覆盖的树林。
我的精神是被摄影师的钻入树林拉回来的。 他们下车去琢磨路线了。我在车上静静等待。年轻时也参加过时尚杂志的类似小活动,可那时候却没有现在老龄后反而有的兴奋,可能这是在谈喜欢的东西吧,胖索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新鲜事。
我开下道了,沿着奔驰把白雪压成泥浆的痕迹。摄影师大哥非常非常的好,认真且沉稳。我感觉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担当某职位是肯定的。他在手拿装着580闪光灯和24-105镜头的5D晃来晃去,选择合适的取景。他让小哥儿把车子歪在旁边的倾斜处,把灯全部打开。恩,立刻散发了野性美感。而我在一旁占位。 上个月朋友拉俺参加了柯达宣传的街拍活动,随便被拍了几张照片,看到那些摄影师和模特混沌的走来走去,很有意思。没想到俺这回也当了回主角。 我忘了拍了多少张了,也许最后登出只有一两张。可见他们还是非常敬业。我基本也可以再此托一托这本杂志了,怪不得卖的很好。
结束后。我很想套套瓷,因为我确信我很喜欢他们的职业,我很希望也向他们一样接触各种各样的汽车尤其是名车。我唠叨了想开开这,唠叨了想开开那。摄影师大哥说早知昨天的某试驾活动叫我了,我扬言以后叫我也不迟。 呵呵,玩笑了。
结束了。那块地有很多泥浆。 我认为真的很不错,想找这种用得上四驱的地方是多么多么的不易啊。他俩说一会上坡回去,还真要用四上四驱,前两天下雪A4访问来这,最后是推上去的。 我叹言两驱轿车他们也往这景色带啊。
我第一次结结实实的按下了四驱Lock,暗想夸赞半天不要给我丢脸。事实证明,馒头真的是辆表现出色的家伙。 在泥浆中掉头的时候,每次起步铿锵有力,没想到四驱锁定,轻点油门竟然是突然的向前窜的感觉,半点打滑都没有,我能感觉到前后轮都在用力的低唱。 后来上路的大坡轻轻松松, 哥俩的担心烟消云散。满意,实在是满意。 俺们摆手到了别,天色已暗,二位敬业的同志也可以开着GLK收工了。
可惜,可惜,可惜我啥也忘了问,可能是会登载到12月的那期吧,也不知道能有多点篇幅。
欢喜期待ing。
来张当时给我胖馒头照的,实在是太帅了。

[
本帖最后由 猪小美 于 09-11-12 19:4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