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6-14 17:50 IP属地:未知
查看 290.8W | 回复 267
我在草堂,你在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想必没有人不知道这几句诗词,在80后的小学课本里,是必背诵的诗歌。但是在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我可没有想到在时隔20年后,会去到一个叫“杜甫草堂”的地方,亲身感受作者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去到成都已是多次,但唯独这个地方没有去。感谢某某童鞋的推荐。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24公顷。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称“成都草堂”,并在此居住了4年,在此期间,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所兴建。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草堂门票60。
与其说是博物馆,我觉得更像一个公园,树木苍翠,荷塘花开。当然,有历史的沉淀更赋予了这个景区生命力。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乾元元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写下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整个景区,只要有关于杜甫的雕像和画像,全都很瘦小。我怀疑杜大诗人是吃素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上面这张图是草堂旧貌。
在草堂里,除了树木的绿和建筑的灰,还有花的红和草的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草堂游荡了3个小时。很享受虫鸣鸟叫的声音。出来后骑单车去了青羊宫。
门口在维修,但是里面景物风景还是数年前来的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青羊宫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南,是该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因为在它的主要殿堂三清殿中,有两只用铜铸的青羊,所以得名。它们也成为了青羊宫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的游人。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