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众泰Z300论坛 >  【假期出去走走】姑苏寒山寺游记

发表于 2016-12-03 14:27    IP属地:未知

查看 62.2W | 回复 27
【假期出去走走】姑苏寒山寺游记

地图卫星10 公里
©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
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十余年前游姑苏,只是去了拙政园,那时正在上海读大学。之所以去观园林就是因为中学时在课本里有一
篇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那最有名的就是拙政园了。
    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拙政园,而是寒山寺。
    最初听闻寒山寺也还是中学课本里唐朝大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时间真是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毕业后四处漂泊,忙着工作,然后结婚生子,想要出去走走实在是抽不出身
来。
    趁着假期外出走走散散心,那就重游姑苏城,去寒山寺听听钟声,洗除一下人生的烦恼。刚好儿子也随着爷
爷奶奶回老家了,于是收拾行囊轻装上阵,朝姑苏城进发吧。
    十余年后再到苏州,已是物是人非。寒山寺的钟声依然在鸣,可敲钟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了。我也不再是当
年那个毛头小伙子啦。正如拾得所说,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王勃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古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
(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
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
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
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
枫江楼等。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
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祥和吉庆的象征。
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
寺外道路游人如织
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 “花篮楼”移建于此。
掩于树丛间的枫江楼
游人争相拍照留念
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


俯视小鱼池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

吴门古韵
抗击倭寇的战船模型
枫溪景色
枫桥,旧称封桥。位于原苏州西北七里小镇枫桥镇,横跨于运河支流之上。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宽4.2米,跨径10米。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据史略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发帖完毕,欢迎欣赏!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