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高球俱乐部 >  聊聊球杆的那些事儿(2017版)

发表于 2014-11-07 18:07    IP属地:未知

查看 464.1W | 回复 160
聊聊球杆的那些事儿(2017版)

有问题交流的球友可以通过微信(1085182452)联系,请勿使用站内短信或回复。

2017版《球杆》发布,可从下面链接直接看新版。

第一篇   初级之后如何选择球杆  *****/s/blog_137397a930102x584.html
第二篇   如何选择杆身  *****/s/blog_137397a930102x5aj.html
第三篇   杆身的AB图  *****/s/blog_137397a930102x5ex.html
第四篇   高端杆身介绍  *****/s/blog_137397a930102x5nr.html
第五篇 杆身品牌ZERO 和 LOOP  *****/s/blog_137397a930102x5to.html
第六篇 如何选择推杆  *****/s/blog_137397a930102x5ym.html
第七篇 CIRCLE T 推杆的“故事” *****/s/blog_137397a930102x66s.html
第八篇 SCOTTY CAMERON 经典推杆介绍 *****/s/blog_137397a930102x6h2.html
第九篇  其它品牌经典推杆介绍 *****/s/blog_137397a930102x75c.html
第十篇 BETTINARDI 经典推杆介绍  *****/s/blog_137397a930102x7dd.html
第十一篇 工坊定制 *****/s/blog_137397a930102x7us.html
第十二篇 RODDIO 球杆介绍 *****/s/blog_137397a930102x88j.html


以下是2014版《球杆》下篇

今天立冬,一个重要的节气,开新帖的好日子。北方已经零度了,昨天打了本年度最后一场球,封杆。再打球要明年4月了。相反,南方球友打球的好日子来了。。。


写过上篇之后,球友们觉得对选择球杆有些帮助,但也平添一些新的困惑甚至苦恼。尤其是有些球友面对众多的品牌和型号不知如何选择,看了帖子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杆还是迷茫。由于上篇涉及的内容太多,很多问题没有聊太多,而且为了保持一个完整的框架,基本是按部就搬的写,很多内容只是点到即止。所以中篇想主要围绕选杆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交流,另外上篇遗漏的内容和没有说明白的在这里补上或重新强调。

1. 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换杆?

球杆在高球运动中扮演什么角色?球杆是辅助球技的工具。是配角,主角是你的动作。一百年来,科技让球杆无论从材质和外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铁杆外观变化并不大,推杆的变化最大,这是后话),但很多球场的最佳成绩并不是用最新的球杆打出来的,有些美巡赛球场的最佳成绩还是10年前创造的,这足以说明球技决定成绩。我觉得球杆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让这项运动变得更容易参与了,更有乐趣了,更轻松了。如果你想打得更轻松更容易,可以通过换杆来实现, 换轻一点的杆身,换容错大的杆头,换手感好的球杆,都会提升打球的体验。

球杆的辅助作用在于可以帮你弥补动作的瑕疵或缺陷。前提是你的挥杆结构是合理的,但是有缺陷。挥杆缺陷是个体身体条件决定的,比如你力量小挥速低打不远,可以通过换杆(高弹力杆身,高反弹杆面杆头)来解决,当然不换杆的话也可以通过增加力量来解决,呵呵。开球右曲的可以通过换成可以调节配重的球杆来迅速改善球路,不换杆的话就通过练习把挥杆轨迹调过来,时间成本和练球的成本和换杆差不多。习惯用上肢打球的爱发力打的可以通过选择重一点的杆身来改善击球效果,等等。都是通过球杆来改善动作的缺陷。所以这类球友换杆前要对自己的动作有个客观的认识,通过试打来验证,然后再打开荷包付诸实施。

什么阶段用什么杆。初学的先用凹背,大杆面,轻杆身。容易打可以保持乐趣,轻钢不会因动作不当受伤。等动作基本定型,或打到90杆左右时,要认真考虑换杆的问题,这是大多数球友最重要的一次换杆,很多球友这次换杆没换好,本来是辅助球技的却成了让你不断出状况的帮凶。这时候换杆先测挥速,挥速知道了杆身范围就小多了。再问自己你想要什么?距离远?稳定?手感?全要没门儿。总有个优先顺序。要距离的选凹背,半凹背配轻一点的杆身。要稳定的选半凹,半刀配硬一点的杆身。要手感可以选日系品牌。这些在上篇中都介绍过。

手感到底是什么?手感就是杆面击球瞬间通过杆身反馈到手掌上的感觉。美系杆震手,对手小手薄的人更是如此。手厚的人感觉不明显。日系杆在手感方面普遍要好,这和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关。当然日系杆里手感也有差别,MIURA, EPON, YAMAHA,FOURTEEN, ZODIA,RODDIO,TOURSTAGE,美津浓都是手感出色的。而ROMARO,乔治精神等是居中的表现。不软不硬。

如果你现在稳定在8字头了(小八就算高手了),换杆就不能单考虑以上这些了,因为高手打球时受到的关注最多,大家首先关注的是你用什么杆。这时选杆要考虑和你的成绩相匹配的杆子。高手用高杆,呵呵。什么是高杆?一般球友用不好的,限量版的,高端品牌的等等是你要考虑的。球杆已经不光是你的球杆了,它还是你的行套。你能想象一个CEO 穿个动批(动物园批发市场)淘来的西服纳斯达克揭牌股票上市吗?很多限量几十套的球杆配的都是重杆身,说明都是给高手准备的,这样的球杆我有一套,但我用不了,打不动,哪天遇到有缘的高手转让。

除了以上最普遍的几种换杆情形,还有一种就是喜欢玩杆的。有些球友刚学打球就用高大上的球杆,无可厚非,这是一种玩法而已。日本和台湾玩杆的球友很多。每次BETTINARDI出了新的限量版球杆都会分一部分给日本国内销售,台湾的玩家也会去日本买杆。大家熟知的BB8推杆出来一款TOUR ISSUE 的限量版,日本市场分到12只销售。四大赛的纪念球杆也是在日本反而容易买到。随着高球的发展,国内玩杆的球友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换杆的频率也会更快。
希望每次给大家顺带介绍一些经典球杆。
2014 版 聊聊球杆的那些事儿(上篇)- 《高尔夫选杆攻略》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忠一钛镁 于 2017-6-19 08:59 编辑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08 08:17    IP属地:未知

有不同见解的球友多交流,这样能让大家更长见识。有些问题要辩论一下才能更容易了解我的本意是要说什么。
本人球技水平确实有限,虽然有不少杆子,但有些杆子的特性打不出来。常邀请高水平球友一起试杆,听听他们的反馈,再综合我自己的实际感受得出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能实现完美挥杆,那么你用什么杆打球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如果不能每杆都是完美的一击,侧可以通过球杆来改善你的击球感觉,减少失击时带来的损失或增强某种你喜欢的感觉。
再说美系杆震手的情形,是在同一人身上同一时刻用几种不同品牌的杆试打打比较而产生的(这是写球杆测试报告时常用的方法)。刚学球的时候用AP2打了一年,没觉得震手。等玩儿的杆多了,比较就出来了。我经常去练习场同时带几个品牌的7铁和5铁同时练球,仔细体会其中差别。差别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别是在同一时刻产生的,如果你说我没打到甜点,那就是在都没打到甜点时的手感差别,这样讲就比较严谨了。一个在球场上(不是练习场哦)杆杆能打到甜点的球友,也就不需再为选什么杆而思考,什么样的杆子在他手里都好打。
话说回来,有人就是喜欢反馈很直接的感觉,就是我说的很硬很震手的感觉。这也是大多数欧美选手喜欢的,这和身体条件和个人偏好有关系。大家可以看看欧美选手谁在用日系杆?卢克唐纳德。他的挥杆和身体条件正适合日系杆。虽然马特库彻用BRIDGESTONE, 但BRIDGESTONE是针对欧美人开发的日系球具,但看库扯的挥杆节奏也是很柔的,这也适合日系杆的特点。其实老虎第一个冠军也是用美津浓MP14取得的。
最后我还是要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很多欧美巡回赛球手用的球杆虽然是美系品牌,但实则日本代工生产(材料工艺制作),有的甚至就是日本球杆贴上美系牌子。所以我们很难判断职业球手的偏好。
各位谨记,无论美系杆和日系杆,还是各种品牌的杆子,没有好坏,只是特点不同,定位不同。 只要适合你的就是好杆。我实在不想挑起美系杆和日系杆谁好谁坏的争论。如果我的观点让你产生误解,请原谅。
我不仅想起无忌摄影论坛关于CANON 和NIKON 的争论,争论快20年了,到今天还是某些摄友选相机时的纠结和不同阵营的摄友间唇枪舌剑的话题。其实都是好相机,一样来一个,就踏实了。。。
欢迎有不同见解的球友继续跟帖交流,我一个人在这BB有时观点难免偏激,不同意见正好可以中和一下,给球友一个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 本帖最后由 忠一钛镁 于 2014-11-8 09:34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08 14:39    IP属地:未知

我觉得无论您喜欢美系还是日系,都有各自的理由。都有道理。希望大家把理由理智的讲出来供更多的球友参考。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0 19:11    IP属地:未知

刚开始写上篇的时候,初衷只是想给刚学球的球友提供一份关于选择球杆的信息汇总,如果真的帮助到了一些球友,这就够了。至于是不是精华帖,那都不是事儿。只要大家需要了解信息时,能找到这个贴就行了。另一方面,这个帖子对一些球友也确实产生了一些影响,有些球友看了帖子后有了换杆的想法,有的付诸了行动,有的已经走上了烧杆之路。看的人越多,说话就要更谨慎了。尽量客观,避免主观倾向对我是个挑战,本人毕竟眼界有限,玩过的杆也多是日系杆,所以有时观点未免有偏颇。所以请持不同观点的球友多留言交流,多些互动。

接着上回聊

上篇已经从杆头形状和杆身的角度简单聊了一些如何选择球杆。中篇我们换一个角度。但凡大家买东西尤其是耐用品,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品牌。每个球友都对某些品牌具有与生俱来的偏好,这些偏好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有的偏好是从亲身体验得来,有的从品牌的知名度来,有的从其他球友的口碑来等等。以下信息在你选择品牌时需要知晓的。


选择品牌前必须了解的事
经常看到一些专业媒体刊登这样的文章题目:2013最能夺冠的推杆,某某推杆成夺冠利器,PGA巡回赛致胜冠军的一号木等等,这些文章对业余球友选择球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有球友通过看电视转播中职业球手使用的球杆来决定自己球杆的品牌,这样选择没有问题,这些球杆确实很有知名度,但各位要知道,职业球手使用的球杆和我们市售版的球杆不完全一样,即使外观丝毫不差,材质,制作工艺也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直接影响使用的感受。

首先,职业球手的球杆都是定制的,不是量产的,生产地点就不同。职业巡回赛球手的杆头即便是美系品牌也大都在日本工厂制作,这其中有我们熟知的ENDO(远藤的工厂),酒田工厂(HONMA的工厂),三浦技研的工厂,藤本技工,金工厂(生产推杆的),YAMADA(生产推杆)等等。大牌球手根据需要还有手工研磨的要求,如千叶氏,田渊氏都是日本著名的研磨工匠。另外一个就是材质不同, 如T家的职业推杆用009SSS和SSS303,B家的推杆用DASS, 这些都是金属代号。球杆的组装通常在北美,北美的工坊技术是一流的,这是后话。

先简单说一下球杆的分类。球杆分市售版,就是我们通常市场上见到的球杆,大部分是市售版本,面向业余球手。市售职业版,公开发售的职业版本(有的也叫TOUR ONLY),外形和材质,研磨工艺和普通市售版有区别,价格也贵。还有一种就是巡回赛版本,不在市场销售,都是给职业球手定制的。生产地基本都在日本。(这个没什么奇怪的,就像纺织品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一样)。

我举一些例子,都是巡回赛球手使用的球杆版本,这些杆都是从定制工厂流出的,因为给职业球手定制前,要生产一些不同的原型杆供球手试打,然后才能定型。这些流出的基本都是这类原型杆,还有些则是美国PGA二手店的。

下图,大家熟知的TITLIEST NEWPORT 推杆,巡回赛选手版,有T字标示,TOUR 的意思。材质是009 SSS, 二手价格5000美金。




下图为BB8 松山英树的原型杆  价格3000美金



下图1997 英国公开赛冠军当时使用的推杆,上面有他的名字缩写字母,大家可以查到是谁。上篇我曾有奖竞猜,可没有球友理会。现在二手价格3000美金




下图也是个巡回赛球手使用的球杆,不知道是谁。难道是TIGER? 呵呵



下图是奥德赛选手版推杆,外表和我们市售版没什么区别,其实材质和加工工艺全不一样。



下图是石川辽 使用的TITLEIST 挖起杆 原型杆(就是生产几个样品,供他试打后定型),杆面有石川辽缩写,二手要4000美金


下图为SM5 选手版

下图为NKIE PRO 选手版


注意看下面的照片,这是NIKE 的球杆,但其实是日本知名手工小厂ZODIA 做的。(如果给职业球手做的,就不大ZODIA 的LOGO了)。

下图为TAYLORMADE 挖起杆,职业球手在工坊定制的,但后来因沟槽不合规,弃杆了。










下图为X FORGED 选手版


下图为TITLEIST 铁杆 选手版,其实外观真看不出来区别,但价格差10倍以上。



从图上看,好像和市售版差别不大,但仔细看还是能感觉的差别。现在这些流出的选手版球杆成了喜欢玩杆的球友们的最爱。当然,有一定球技的球友完全可以搞一套当主力武器。


职业球手用什么杆还取决于赞助商是谁。所以业余球手选杆要考虑的问题和职业球手完全不同,尤其在选择品牌时,不能依据职业选手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下次接着聊。
[ 本帖最后由 忠一钛镁 于 2014-11-14 16:27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07:42    IP属地:未知

引用 readyli 于 2014-11-10 23:42 发表的回复
这杆没见过,看材质应该是10年前左右的杆。可惜没有杆面的照片,不知道杆面研磨的样子。从杆底看是款原型杆。而且是SS303材质做的杆头,推起来应该很柔,这个材质现在一般用在小众高端推杆上。。虽然成色旧些,但建议不要扔,现在很多市售推杆都不用这种材质了,你可以找一个市售普通版推杆,比较一下两只推杆的感觉。这只推杆的表现应该不会差。
[ 本帖最后由 忠一钛镁 于 2014-11-12 14:28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10:09    IP属地:未知

引用 readyli 于 2014-11-11 10:05 发表的回复
复制的,好像不太清晰
兄弟,这是好杆呀。千万别扔。杆面研磨很漂亮。现在一般只有限量版推杆才把杆头重量和材质刻在杆头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15:02    IP属地:未知

引用 pete527 于 2014-11-11 12:50 发表的回复
lz,问个问题,卡拉威有一款大马士革钢的推杆,这款杆如何?请评价一下,真在打算入一款
这款杆用的大马士革钢原来是用于做剑的,有独特的大理石花纹,很漂亮。ODYSSEY的杆属于大众杆,性价比高。从材质上讲,这款杆在ODYSSEY 的推杆家族中算是比较高端的杆,如果能买到限量版就更棒了。下图是普通款。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2 19:10    IP属地:未知

继续。。。
主流高尔夫品牌的特色和定位

上篇曾提到过高尔夫品牌两大阵营,美系和日系。各具特色且个性鲜明。美系杆注重外观的创新和设计,积极开拓市场。日系杆注重材质和做工,主导日本市场。一些美系球杆也在日本推出日本版占领市场(如TITLEIST, CALLAWAY等)。其实就是完全用日本材质在日本生产,价格高于原来的美系杆。我们这次以品牌为主线介绍。

TITLEIST

绝对的一哥。市场总占有率第一,几乎全线产品从个个都有经典。如果一个球友想从头到脚都是一个球具牌子,那只有一个选择就是TITLEIST. 几乎每个球友都拥有过TITLEIST的球杆,或挖起或推杆或其它。

木杆
913 D2或D3 的一号木,击球的声音非常好听。有D2,D3两种挥重选择,搭配不同的杆身可以满足不同球友的需求。通常标配是D2搭60克杆身,D3搭70克杆身。所以D3基本是给有力量挥速快的球友准备的。

915马上上市,从谍照看,杆面更浅(更薄),接近于职业款型。外形好像更漂亮了。买点还是远。但没有一定挥速的球友也很难打出设计距离。追求距离的球友要搞清一件事,以距离远为买点的一木有两种,一种是给力量大挥速高的球友设计的如913,挥重稍大,杆身搭配也不同. 一种是给力量小挥速低的球友设计的,如XX10,RC SFD等,球杆整体重量很轻,高反弹杆面。所以并不是任何人拿到913就能打远的。不要盲目的看广告买球杆。
下图,915和913比较图

上篇曾说过,木杆选择最关键的是选对杆身,杆身不合适杆头的威力很难发挥出来。木杆选择的要点是低弹道低倒旋。

913H 球道木和一木一样也是经典。

铁杆组
球友中最流行的铁杆就是AP2了,现在已经出到714AP2,基本款型已经延续10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老款AP1,AP2的设计是金属和塑料的混合体,有些球友不喜欢。714AP2经过几代的改进,更加完美了。也更漂亮,而且长铁重心比712AP2更低。长铁更好打,而且弹道高。我一直觉得AP1定位有问题,本来是给高差点设计的,可又拼不过XX10这样的杆子,最后成了刚学球的不买,学到一定程度就直接AP2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初学的也可以直接上AP2,跳过AP1,因为AP2的容错足够大。所以AP2也是一款可以陪你从100杆走到80杆也没问题。当你进入单差点,还有714CB,714MB 供你选择。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国内市售的AP2都是国内代工的,包括北美的AP2杆头也是大陆代工的(杆颈上有一个标签,上面有明确标示)。所以去北美买AP2这样的杆子实在没什么必要,虽然便宜些,但加上运输或背回来的辛苦费也没差多少。AP2在日本销售的杆子会注上(日本仕样),这是日本国内生产的。外观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我想主要在做工上。大家知道,日本有强大的生产球杆的能力,没必要销售大陆代工的杆子。而且日本人对国货的信心远高于外来品。所以但凡日本产的杆子,都特意标上。

挖起杆
想找一个没用过T家挖起杆的球友太难了。TITLEIST 经典挖起杆SM4持续了几年,后来大家提起挖起杆就直接说SM4了。一个是杆头漂亮,21重角度组合供选择,杆身搭配也有众多选择,虽然是铸造的球头,但凭借沟槽的设计依然表现出色。今年最新款式SM5.

上篇曾给大家介绍2013 TITLEIST 在日本的特别款挖起杆COLD FORGED, 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款今年的TVD 款挖起杆。如图。其实这是以TOUR 版本为原型开发的挖起杆,铸造。但沟槽重新改良,后旋很大,这是职业球手的需求。有兴趣的球友可以尝试。

下图,TVD M 款 挖起杆。



推杆
T家的推杆用的球友很多,有时一组四人用的都是NEWPORT.赶上杆套一样,球童一拖二时,很容易张三的杆子拿给李四。国内市售的T家推杆其实只是TITLEIST众多版本中的一个最普通版本。其实它还有FIRST RUN OF 500,定制版,年度限量版,签名纪念版,原型版,白金版,巡回赛版。不同版本的设计和杆头材质都有区别,价格也不一样。

T家推杆普通市售版,每个两年左右推出新基本款,虽然这些年基本款型变化不大,但每次新款在杆面研磨和细节上还是有变化。最新款SELECT 的杆面研磨有了很大变化,凹凸的纹路带来超软的手感和悦耳的声响。涂装也有变化。有配重系统可以自由调节。

FIRST RUN OF 500, 这其实是每款新杆的最先500套预售版,可以看成是个500套的限量版,外形和市售版没有区别,只是有FIRST OF 500的刻印在杆头。这种杆每次推出在北美都是抢手或,通常是普通市售版的几倍。

下图,某年的1ST RUN OF 500.

定制版。这是在每年新款推杆(或客户选定的款型)基础上按客户要求在TITLEIST 的门店特别涂装,极具个性化,自然非常稀少。国内还没有这个服务。
下图为本人收藏的2014定制版


年度限量版。这是每年的亮点。每年TITLEIST 都会制作一款当年的限量版,主题不同。一般限量2000-3000套,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在官网就被预订了。只能过了今年在市场上看到二手。
下图为1998年的限量版2500套和提芬尼公司共同推出的。



签名纪念版。一般是某个球手在某个大赛取得胜利后,推出的签名版推杆。限量数通常为四轮的总杆数。二手市场上纪念版推杆最近价格狂涨

下图为TIGER 2000年取得英国公开赛冠军推出的纪念推杆



原型杆。大家知道选手用的杆子和我们的市售版有区别,所以有时厂家会按照选手的推杆原型做一款杆销售,叫PROTOTYPE.
下图为2004年限量500 原型杆

白金版。一般选经典款型推出白金版,从材质到握把都和普通款不一样,涂装也不同,杆底有 PRO platinum 字母。
下图为某年年白金版


选手版。这是给巡回赛选手特制的推杆,市场上见不到。可以在二手市场买到。价格不菲。
下图为巡回赛版推杆,有T字刻印,TOUR 的意思。杆头用303SSS材质。

下次接着聊。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4 11:43    IP属地:未知

引用 热血 于 2014-11-13 22:48 发表的回复
贴张军火库的照片看看吧
愿意的话,可以加我微信,1085182452。 我经常在微信晒杆子。帖子里主要聊一些球杆的信息。
[ 本帖最后由 忠一钛镁 于 2014-11-15 12:1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6 18:53    IP属地:未知

最近有些球友跟我讨论换杆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只能给一些原则行的建议,最终的决策还是要以实际试打的感受作为你决策的主要依据。现在很多工坊都提供各种杆身的试打杆,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充分利用,也可以让工坊的师傅给些建议,包括你的教练,兼听则明。顺便别忘了测挥速。

中篇刚开始写的时候确实没有一个提纲,只是想把上篇遗漏的内容补充进来,没有说清的内容澄清一下,点到为止的话题再深一步,所以今天给中篇起了个付标题(球杆杂谈)。

今天再聊一下杆身,挥重和几个热门的杆子。都是上篇没说清引起了一些误解的话题。

再谈杆身
上篇写完好多球友都记住了岛田杆身,并开始摒弃NS PRO 950杆身。这可能是我对岛田的着墨过多,及对950杆身的过激言论引起的误解。今天澄清一下。

NS PRO 950GH 杆身2000年问世,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因为这是当时最轻的钢身。十几年后的今天也证明950引领了钢杆身的趋势,轻量化。现在连DG 都有GS75,85,95克的杆身了。而NIPPON 公司更近一步把NS PRO 系列从75克,85克,1050,1150 都做全了。还开发了NS PRO TOUR 120 (105克)和ZELOS 7 (职业轻量化杆身)两个产品。而950依然是装机量最大的杆身。这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下图为蓝色限量版MODUS 3 TOUR 120 杆身。

下图是DG 的限量版杆身

950 杆身的特点就是中庸。就是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球手,都能用起来,也可以说它兼容各种不同的球手。俗话说这个杆身不挑人,所以各厂商都爱把它做标配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点,好像觉得它不够出色,太平庸。其实不是。每种杆身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挥速和节奏时,优异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就像你用比较慢的挥速打PXI,一样会觉得PXI 很平庸,打不出那种又直又远的特性。就想高尔夫球的设计,标这LONG DISTANCE,但同时人家也标着适合的挥速, 只有你杆头达到标定挥速选用这种球才会打出超远距离一样。
NS 公司新推出一款950GH HT 杆身,高弹道,折点低。更适合铁杆高弹道高倒旋的特点。


950的杆身我觉得较适合挥速85-95之间的球友,而且表现不会逊于同样挥速下打岛田杆身。不在这个范围的球友也能打,只是挥速高时,飞行尾段无力。挥速低的,打不出距离而已。现在很多LPGA 的球手也还在用950. 国内很多单差点球友也在用950. 所以,只要挥速和节奏适合,950也不会让你失望。所以大家不要轻易摒弃950.

NS PRO MODUS3 TOUR 120(105克-110克),这其实是为北美市场开发的。对于那些挥速快,有些力量,但又喜欢软一点的杆身的球友,可以考虑。这款杆身分普通款(红色杆身)和限量版(蓝色杆身)。 这个很像DG S200 和 DG TOUR ISSUE.

再说岛田杆身。岛田的KS 7001(95克),KS 3001(105克)都是来福管杆身,大家要注意。这样的杆身比同样重量的竹节杆身理论上需要高一点的挥速。另外, KS TOUR(120克) 和KS TOUR LITE(105克) 两款职业杆身是竹节的。这次岛田杆身我少说两句。

近几年有个趋势值得关注,就是碳素杆身钢身化,我叫它碳素铁杆身。其实HONMA 很早的专利就有这个,现在还在用。这类杆身为代表的就是Fujikura MCI 金属复合材料碳素杆身. 杆身前段有金属掺入。简单说具备碳素和钢身的双重特点。我最近入手一套还没试杆(天太冷了),试完再和大家分享。

再谈挥重
曾经看到一个球友说挥重是浮云。其实挥重是空气,你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没有挥重的极端状态就是把杆头拔了,你挥没有杆头的杆子。也可以装上一个塑料的杆头体会一下很轻的挥重是什么感觉。当然也可以装一个青铜杆头去体会一下挥重D10的感觉。我收藏了一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纪念球杆,杆头是用女王号邮轮螺旋桨的剩料做的,5铁杆子重量490克,挥重D10,根本轮不动(950杆身5铁重量在403克,挥重D0-D1). 这位同学,挥重真的在起作用,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哦。

挥重多少合适?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但操作起来也简单。最简单的就是找出一只你打的最稳定的杆子,比如可能是7铁(也许不是你现在用的7铁,呵呵),然后测得这个7铁的挥重,铁杆组的挥重以此为参照(前提是杆身保持和测试7铁一样的杆身)。

但在概念上还是要了解一些。不谈理论,用我们常识性的东西来解释。挥重大就是让球杆的整体重量(杆头,杆身,握把)在杆头分布多一点,可以通过贴铅皮人为调整。挥重轻反之。挥重大,挥杆行程要长一些才能有杆头速度。挥重轻,短行程就能达到同样的杆头速度。挥重还会影响你杆头释放过早过晚。理想的挥重就是配合你挥速和节奏在击球瞬间正确的释放。

每只杆挥重释放应该一样?
以铁杆组为例,如果你每只杆的挥程都一样,节奏一样,挥速都一样,理论上挥重就应一样。但实际不是这样的。短铁长铁的挥程就一样,有些球友,短铁和长铁的挥杆结构都不同。所以有人说过,从一木到挖起杆,不是一套挥杆动作,而是几种不同的相似的动作。这个角度看,每只杆的挥重都应该不一样。这是职业球员定制球杆的原因,以保证每只杆能打出等差的距离。对于业余球手而言,大可不必追求这个。也很麻烦,把球杆贴满铅皮,有些人也不喜欢。所以铁杆组就以上面提到的简单方法设定一个挥重完全可以。950杆身量产杆挥重在D0-D1之间。

但木杆和挖起杆的挥重就要另当别论了。挖起杆要倒旋,高弹道,高的挥重比较有利。如果铁杆组是95克杆身,挖起杆要105克,120克比较好。如果也用95克杆身做挖起杆,就会有轻飘飘的感觉。所以挖起杆挥重到D5,D6都没有问题。

一号木的挥重比较复杂。因为挥重对木杆杆头释放的影响导致的结果是几何数放大的。有时候一木莫名其妙的左飞右飞出状况。这时可以从挥重的角度考虑。改变挥重最快的方法就是换杆身。还不行就是贴铅皮,或换杆头。再不行就是调动作。我的观点一直是先调杆子再调动作。

再聊几个热门杆头。

上篇给球友印象最深的杆头就是EPON 了,有个球友为了搞套远藤魂牵梦绕,再次我表示歉意,可能我说远藤太多了。这次修正一下。三浦技研,远藤和乔治精神号称日系杆的三兄弟,大家愿意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代表着日线杆的精湛的工艺水平和杆头设计。打感也相似。其实日系杆还有个小三兄弟,以后我们再聊。

三浦技研和远藤都算量产杆,而远藤只出杆头。产量都不小。主要原因是这两家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像EPON 的工厂ENDO 给很多球杆代工,这本是它的主业。 三浦也是生产能力强大,也代工其它品牌。而乔治精神和那两家背景不同,生产能力有限,主要是设计和半手工生产,所以几乎杆子都是限量的,大部分是500套为限。所以市场上拥有的球友没有三浦和远藤多。影响了口碑。

这三个品牌的特点。三浦手感是出名的,在日本和台湾有相当多的三浦迷,粉丝比远藤多。远藤是做工精湛,316就是它的炫技之作。它的杆头是靠口碑传出来的,用过的基本都是正面反馈。比较冤的是乔治精神,产量小,声音就小。很多球友没打过乔治精神。乔治精神的CB 款是大杆头,打过的人第一反应就是真TM远。虽然是CB款,但很好打,像是给中高差点准备的。我觉得这三个杆子是日系小众杆头的一类代表,性价比高,容易买到。有适合各阶段球友的杆子供选择。无论你拥有哪个都很不错。

最后说个事情,前几天一个日本球友给我发来几个链接,说中国的假货进日本了。我打开链接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链接是几个落札记录。一套EPON 503 全新杆头成交30000日元(合人民币1800元),一套MIURA CB 501杆头 成交35000日元(合2200人民币),还有其它几个牌子。都是国内热门杆头。那个日本球友说,新的远藤杆头只在日本工坊卖,而且不单卖杆头,必须装杆身,不然挣不到钱。即便有杆头卖,也是拆下来的二手杆头。CB501是MIURA 的北美版,不在日本销售,日本也没有市场,日本人买也会考虑CB1007,CB2007等。MIURA 自己不会让CB501进日本和自己竞争的,经销商更不敢。所以肯定不是日本人干的。呵呵,这个日本球友可能太武断了,我觉得不能断定这一定是来自中国的假货。但他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也是提醒海淘的球友仔细分辨,留个心眼。

下次再接着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