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4-12 15:34 IP属地:未知
查看 40.5W | 回复 14
【春天里的服务员】追忆童年之书法之乡
蓬溪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幅域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31个乡镇。东晋置县,唐天宝元年定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蓬溪民风淳朴古雅,“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遍布民间山野,素来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极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土壤。
近二十年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并在书法坛形成了名噪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的作品亦频频在国内各级艺术殿堂获得展示和殊荣。丰富多彩的蓬溪群众性书法活动,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2000年5月,中国文化部授予蓬溪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称号。
蓬溪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一、蓬溪民间书风极盛,且多有历史名人墨迹。
(一)唐代时,杜甫涉足蓬溪,留下了的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也留下了论述书法的诗作。
(二)宋代时,王弘善书法,作有宝梵寺碑记,至今犹存。
(三)明代时,与董其昌齐名的书法家黄辉曾在蓬溪题匾“梓东邹鲁”,盛赞蓬溪繁荣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四)清代时,蓬溪建有九宫十八庙,涉及儒、道、佛等文化,留下了许多匾额和楹联。蓬溪县令盛依题匾“客馆”;蓬溪县令段秀作《虎啸图》;蓬溪人张船山是清代“诗、书、画三绝”奇才,其书法脱尽凡骨,大气豪正,冲和平淡;张徭、王孟相等均工书善画,其作品收入《益州书画录》。
(五)民国时,蜀中道教名山高峰山(蓬溪境内)有许多匾额,魏碑、汉隶、古篆、行楷等多体兼备。于右任、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谢无量、丰子恺、张澜、戴季陶、陈诚、陈果夫、张群、陈立夫、王陵基、王缵绪、冯玉祥、邓锡候、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位民国党军政要员均在此留下墨迹。
(六)当代著名书画大家黄宾虹、沙孟海等亦在蓬溪留下了珍贵墨宝。
(七)20世纪70年代末,蓬溪籍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并不断地按计划输送青年书法爱好者外出学习进修。而县内一批老书法家,即以魏碑或唐宋法贴引导年轻人:“学书应取法高古,路子要正。”八十年代中期,蓬溪执着于书艺探求的自愿者们认识到个体研习的局限性与群体智慧撞击的重要性,于是,组织成立了“蓬溪青年书画社”、“蓬溪县书法协会”。“蓬溪书法群体”即此诞生。“书法群体”始终保持学术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既坚持个人的创作实践,又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书法笔、展览会、看稿会以及书艺沙龙等等进行艺术交流,还时常邀请名家讲学,外出游历求学等活动。惟其如此,蓬溪书法终能以自己的面目、特别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人杰地灵!

借着清明回家祭祖之际,开着小白来一场追忆童年,把小时候去过的地方走一遍。

首先来到生我的小山村,长沟村!

后面的山我们叫寨子山,以前经常去山上砍柴!

这里是东宁我外婆家,小时候经常来这里完,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了!

房子越修越大,数量越来越少,很多人搬走了!

马路边的麦浪一波接一波,风吹麦浪的声音是收获的声音!

以前玩的地方建成了公园,小家伙很是喜欢!

这里的树假装在降落伞上,有谁帮忙P下图!

我家小朋友非的要帮我照相,让我摆好姿势!

媳妇照相我来给他制造景色,看起不错哦!

小时候拿来相互之间打架的野果,因为空心的打不疼!

山林中随处可见的土货,我们小时候叫猪皮孔,现在的人叫折儿根!

钓鱼的水库,小时候从来木有调起来过,现在来这里的人多,也钓得起来鱼!

竹林边上的地方鱼会更加多,钓鱼者也很喜欢!

这个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有谁来猜猜看是什么!

水库对面的柑子树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食物基地………………

酸酸草经常摘了吃,可不知道的是他还会开花,现在一看也还是很漂亮!

小蝌蚪马上就要转换成青蛙了,小朋友好多来抓这样可不好哦!

城边上的地方全部修成了健康步道,步道两边绿化也很漂亮!

看起来像蒲公英的野草,仔细看不是,查资料说是一种菜!

大小情人非要来一个靠背!

看到漂亮地方就要拍照,兴致很高!

石头上也要来一张,觉得很好看!

最后来一张花艺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