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7-09 10:12 IP属地:未知
查看 25.6W | 回复 72
(转贴) 不懂钢板该薄还是厚的TX 进来看看!
原本想作一篇 "吸能车身的设计观念" 让某些 XX 闭嘴. 在构思未完成前, 已有人先作了这篇文章, 所以转过来让 TX 们先看看.
里头有日车和德车的钢骨架构的设计差异概念, 看 TX 们找不找的出来!
(此帖转自 07-09 Ya Hoo 汽车)该薄还是厚?专家图解买车看钢板窍门
在富丽堂皇的销售厅,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专心的买车者半蹲在车旁,用手在车体上敲过去敲过来,聆听车身钢板发出的声音,想从此车身钢板是否“厚道”的判断。遇到一些细心人士,还会在车门、引擎盖,特别是翼子板上,练起“二指禅”。用来按下车身的钢板,试试它们是否发生变形,以此判断车身的强度。然而专家又告诉我们,车身要有吸能区,并不是钢板越厚越好。又人有该问了,那车身结构就该越薄越好吗,我们该看什么地方的钢板,别着急,答案在下面。
1.翼子板加强板
在柔软的翼子板下,其实隐藏着坚强的翼子板加强板,不过买车时我们是敲不到的。它支持起了引擎舱上部的结构,通常使用高张力钢制造,兼顾吸能变形和能量传导的作用。它与A柱下端和高强度的乘员舱前端相连接,但又比它们“软”一些,这就可以保证正面碰撞时撞击能量不直接传递到它们身上。
『奔驰GL级车身结构,侧翼子板部分强度属于中等』
2.底部纵梁
这个部位支持起车辆的悬挂一部分结构,发动机也在上面安了家。纵梁属于前后“受气”的一类,它的前部有安装保险杠的缓冲架。缓冲加一定是使用比纵梁软的材料,例如铝。遇到碰撞是缓冲架一定会首先变形,吸收能量。纵梁通常使用的高张力钢板制造,而它的后部与驾驶舱相连接的地方却有强度更大的超高张力钢结构。严重碰撞时,纵梁按预定的方式变形、溃缩、吸能,并把剩余的能量导向车底的纵梁,不让能量直接压迫发动机防火墙。非常遗憾,这个部位我们买车时也“敲”不到。
『本田奥德赛的车身结构』
[
本帖最后由 Kavinchang 于 07-07-09 10: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