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1-13 16:07 IP属地:未知
查看 6.5W | 回复 22
“十一”军旅回顾游之(二) 祖国您早 成都您好!

祖国您早 成都您好!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8岁的生日。清晨6点半醒来,头一天18个小时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没有让我感觉到丝毫的困倦。
酒店后院里,两位民工正合力抬着水泥预制板,完成着排水沟的施工任务;楼下早点铺的服务员忙碌着,刚下夜班的云天化工人师傅,来不及换下工装,三五成群来用早餐。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早起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除了我们这对为赶路而早起的夫妻,街道上看不到其他早起的人。我被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感动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为国家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善默默奉献着。当我们正享受着大假的快乐时,他们仍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着。
早8点,我们再次启程。大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第一次来到水富,我们驱车沿金沙江边下行。这里是云南的北大门,也是长江航运最上游的国家港口。从这里开始,下游就叫长江了。治理过的江堤,江边的公园,晨练的人们,我们以极慢的车速穿行在大街上,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来水富会是什么时候。
出县城,再走大约5公里,便是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过桥就可以驶上成(都)宜(宾)高速公路。行驶了大约23公里后,我们在宜宾市内(江)宜(宾)高速路北站(收费站)转向东,驶上宜宾至泸州的公路。刚出宜宾,车辆走走停停,沿途成百上千的人在路边搭乘郊线公交进城过节,我算是领教了四川人口的众多。
一路上,天空——时而淫雨霏霏,时而艳阳高照;车辆——时而飞驰在平整的水泥路面上,时而岔上正在施工、尘土飞扬的泸路段慢慢摇;路旁——时而金黄的稻谷成片,时而青翠的竹子丛丛;前方——时而一马平川,时而山峦叠嶂。绿树竹林掩映的农舍,田野里蜿蜒的河流……川南的秋色,我仿佛在那里见过,那样熟悉,原来她和我年少时生活了四五年的景东川河坝像极了。
中午12时10分,我们进入了泸州市区。妻急于寻找儿时在江边的住址。三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的泸州,已然不是当年的泸州。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干净,车流奔腾,让妻目不暇接。“啊,泸二中!”不经意间,我们竟来到了妻高中时的母校。顾不上一身的尘土,先在气派的校门口摄影留念,然后向保安说明情况,进得教学区来。泸二中座落在一山顶上,葱茏的大树直向云天,它彰显着母校的历史与希望,孔圣先师的雕像,以及巨石上苍劲的“百年名校”题字,让妻自豪无比。徜徉于校园,妻一时无语。从她的神情,我感受到她内心的激情。
半小时后,我们出校门,沿坡路下行来到龙泉桥上。一股窑香直沁心脾。原来,桥下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州老窑所在。“国窖1573”巨型招牌赫然立于眼前。参观过泸州老窖广场,我们来到龙泉桥下“李庄白肉”小店,品尝这一川南名小吃。
虽不能完全满足妻在泸州多看看的要求,但这已让妻兴奋不已。时间紧迫,我们还要去内江呢。于是,出泸州,上隆(昌)纳(溪)高速,一路飞驰到达内江。穿过繁华的市区,过沱江,我们来到谢家坝——30年前妻从军驻守的营地。与军营大门哨兵一通解释,得到司令部值班室的许可,我们进入营区,直奔妻当年所住的乌龟山。山上,那所六十年代初修建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依然保存着。楼前的每一级台阶、那棵老黄桷树、那所散发着沐浴味的澡堂、那三所首长所住的“别墅”、那训练场地……妻一路向我介绍着,仿佛回到了30年前的军旅生活之中。这就是妻一直挂在嘴上、记在心头的地方。妻从军3年多,除了到中越边境前线作战,有两年多是在这里度过的。
告别了军营,我们向此行的重要目的地——成都进发。车辆行驶在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上。第一次遇到如此多的车辆朝同一方向飞驰。天色渐晚,到傍晚6时,天空中骤然下起大雨,霎时间能见度极低,打开大灯,也只能依稀看见前车的红色尾灯。路面上的积水,使前轮不时发飘。车辆的速度放慢了。进到成都收费站时,天已全黑下来。
我和妻第一次到成都,那是1986年8月旅行结婚时的事了。距我最近一次到成都也已经有7年了。成都的巨变,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好在我们提前电话联系了亲戚到收费站来领路。一路七绕八拐,雨中看成都夜景。半小时后,到达住所。此时,正好晚8点30分。
从昆明出发到达成都,我们一共行驶了1117公里。
国庆58年之际,12个半小时行程沿途所见所闻,让我们感慨,感慨这世事的巨变。
您好,成都,我们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