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12 20: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54W | 回复 14
寻找古迹门头沟万佛堂遗址
寻找门头沟辽代明清时期的万佛堂的寺庙古塔古村落遗址
北京门头沟永定镇万佛堂村。万佛堂村以寺得名,村西有古刹万佛寺遗址,原名万佛堂。万佛堂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村落,远远望去,村落四周为青山环抱,峰峦叠翠,层林尽染,景色宜人。古迹遗址见证了村落久远的历史。同时万佛堂村又是一座美丽的山村,植被繁茂,景色宜人,是休闲踏青,寻幽访古的好去处。这里仍保存有昔日香客由京城去潭柘寺进香的古道,也是山货外运的古商道。
万佛堂塔慧进大师塔
万佛堂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万佛堂村南山坡上。塔建于明代,砖砌,六角形五层密檐式,坐北朝南,高约9米。砖筑六角形须弥座上部由三层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六面,南北两面为券门,其余四面为格子窗。门窗上部有砖雕如意头纹饰。塔身上部为五层密檐,每层檐均以斗拱承托。第一层塔檐砌出两跳,其上四层砌出一跳,弧形塔檐,造型优美。塔刹早已无存。此塔为万佛寺高僧之灵塔,整座塔的砖雕艺术具有很高价值。
门头沟万佛堂过街楼位于万佛堂村东口,坐西朝东,明代创建。北侧依山坡建高大的石墙,过街楼由巨石砌筑,坚固精良,高大宏伟。用雕琢十分规矩的青石发券,并置腰线石,角柱石。过街楼通宽6.35米,进深5.56米,高4.5米,券洞高2.95米,宽2.25米。过街楼原来可以安门,夜间关闭,具有保障村庄安全的功能,此过街楼是京西山村过街楼代表形制之一。
券洞上嵌石额“誓永不分爨”,“万历四十年建造”(1576)。门额题字。门额题字,表达了古老山村朴实农民的心愿。“爨”即灶,“誓永不分爨”即发誓永远不分家,不分灶。这里原有李、董二姓,自去清初从龙入关。
荒废的万佛堂村
荒废的万佛堂村
万佛堂虽然庙宇已被毁,残存的寺庙围墙高大,地界宽阔,可以看出当年寺庙的宏大。
万佛寺的遗址——庙址坐落在山坳之中,坐西朝东,占地约十四亩。据说万佛寺当初始建于辽代,明朝时太监重修,用以寄托死后能皈依佛界。庙址内现存有残碑,殿堂房基,四周还存有庙的围墙。庙的西南方向500米坐落有塔院,院内现存有塔基数座,有被盗佛塔墓穴和损坏的佛塔墓碑。
万桑古道是"新潭古道"的一部分."新潭古道"是清朝时永定河畔的新城也就是现在的东辛称村与西辛经何各庄,万佛堂,桑峪到潭柘寺的一条古道.。
桃花庵开山祖师塔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黑港村西北,明代建造。五级六角形仿木结构实心密檐砖塔,高十米。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枋嵌砖雕花卉图案,有菊花、百合等,下枋嵌砖雕动物图案,有六牙白象、羊、牛、虎等,上为由斗拱承托的平台,四周雕刻花纹,再上为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一层塔身正面开龛门,上嵌“开山祖塔”四字楷书石匾额,其余五面皆为砖雕菱花斜方格隔扇窗纹饰多样,富于变化。塔身上部饰云纹。从第二层起逐渐收分,五层叠檐均以斗拱承托。密檐下部为四层叠涩,檐头的瓦垄勾头滴水灵活精巧。塔刹为莲花瓣承托宝珠。整座塔造型简洁明快,秀丽挺拔,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脚印地图